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256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docx

《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docx

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房室交界处逸搏与逸搏心律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或有心悸等

2.与窦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3.迷走神经张力升高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长程心电图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交界处逸搏:

心电图表现为在一个长间歇(大于正常PP间期)后出现一个QRS形态正常的波群,其前无窦性P波。

若出现逆行P波,PR间期小于0.12s或RP间期小于0.20s。

交界处逸搏心律:

由交界处性逸搏连续发生形成的节律,正常下传的QRS波群,频率为40—60次/分,可有逆P波或房室分离,此时心室率超过心房率。

【治疗】

通常不需治疗,若伴有严重窦缓或房室传导阻滞可考虑安置起搏器。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处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风湿热等心脏病者

2.洋地黄中毒

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射频消融术后

4.可见于正常人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相关病因检查

【诊断与鉴别】

1.心动过速起始与终止呈渐变型,不同于阵发性室上速的突发突止。

2.QRS波群形态正常,节律在70-150次/分。

3.干扰性房室分离,心房由窦房结或异位节律点控制或房室交界处性激动逆传心房。

【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不需特殊处理。

若为洋地黄中毒,停药,可补钾,选用β受体阻滞剂等。

房室交界处性折返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1.突发突止心动过速,可有心悸,头晕,黒蒙,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与休克等。

2.血压正常或降低,颈静脉搏动与第一心音相一致,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则。

3.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食道电生理检查

3.心内电生理检查

4.有无心脏病的辅助检查,X光片,UCG

【诊断与鉴别】

1.QRS频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2.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若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则QRS波群形态异常

3.逆传P波常重叠于QRS波群之内或其终末部分

4.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性早搏触发,其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诱发心动过速

5.心电生理检查:

①心动过速能被心房期前收缩刺激和终止;②存在房室结双经路,两种SR间期相差大于50ms。

【治疗】

一.急性发作期治疗

1.若心功能及血压正常,可试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

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动作,诱发恶心,面部浸入冰水等。

2.药物终止首选腺苷静注,无效时,选用维拉怕米或硫氮唑酮。

若合并心力衰竭、低电压者可应用苯福林,甲氧胺等。

若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可选用善罗帕酮,注意不宜多种抗心律失常合用。

3.食道心房调搏术

4.直流电复律,若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及严重心绞痛,心力衰竭,立即电复律;药物治疗无效时电复律;应用大剂量洋地黄者不宜电复律。

二.预防复发

1.导管射频消融

2.若有心动过速心肌病,选用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3.若患者不愿行射频消融,且发作频繁可选用长效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

预激综合征

【临床表现】

1.可无症状或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

晕厥,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等。

2.大多无心脏病

3.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畸形

4.二尖瓣脱垂

5.心肌病等

6.心动过速可表现为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预激合并房颤,房扑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必要时动态心电图

2.食道电生理检查

3.有关心脏病合并存在检查

【诊断与鉴别】

1.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典型表现:

窦性心律P-R间期小于0.12s;QRS波群起始部分粗钝(delta波),QRS波群大于0.12s;继发ST-T改变。

2.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

正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QRS波群形态时限正常,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相同。

逆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时,QRS波群增宽,畸形易与室速混淆,应注意鉴别。

3.预激合并房颤、房扑:

心房冲动沿旁路下传,心室率很快,可演变为心室颤动。

【治疗】

1.正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处理同房室交界处性折返性心动过速。

2.逆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禁用洋地黄和维拉帕米,选用Ⅰc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平或胺碘酮。

3.预激合并房颤、房扑或室上速时,若出现心绞痛、心衰、晕厥、休克等,立即心脏电复律。

4.射频消融。

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表现】

1.可无症状,或心悸,乏力,头晕,心绞痛,心衰,阿斯综合征等。

2.正常人或运动员可表现Ⅰ°或Ⅱ°

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3.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先心病、心脏肿瘤等。

4.高血压,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粘液性水肿等。

5.Lev病与Lenegre病,成人孤立性慢性心脏传导阻滞最常见原因。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心电生理检查

4.基础心脏病病因及诱因的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Ⅰ°房室传导阻滞:

每个窦性P波均有QRS波群,P-R间期大于0.20s。

2.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周期性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1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即P波后无QRS波群,发生心室脱漏;R-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心室漏搏;发生心室脱漏的长R-R间期小于任两个短R-R间期之和。

3.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一系列规则出现的窦性P波后P-R间期相等;周期性出现P波一个或多个不能下传心室,出现心室脱漏。

2:

1房室传导阻滞时,Ⅰ型或Ⅱ型均有可能需要动态观察。

4.Ⅲ°(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房室分离,P-P间期与R-R间期有各自规律性,P波与QRS波群无关;若基本心率伴有房扑或房颤,则F波或f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较QRS波群频率为快,QRS波群慢而规则,呈逸搏心律,可为房室交界性逸搏,频率40-60次/分,亦可为室性逸搏,频率<40次/分;心电生理检查若能记录到希氏束波,有助于确立阻滞部位。

【治疗】

1.病因治疗

2.Ⅰ°与Ⅱ°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不慢者,无需特殊处理。

3.抗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Ⅱ°Ⅱ型或Ⅲ°房室传导阻滞,可酌情选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异丙肾不能用于急性心梗合并Ⅱ°Ⅱ型或Ⅲ°房室传导阻滞。

4.人工起搏治疗,Ⅱ°Ⅱ型或Ⅲ°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率过缓,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晕厥者及时安置起搏器(临时或永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