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727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docx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赞赞

茅台酒酿造工艺简介

  贵州茅台酒厂位于仁怀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镇,赤水河东岸,在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依山傍水。

东经106°22′,北纬27°51′,海拔450米。

原名茅台村,因建村于赤水河畔台地之上,古时茅草遍地而得名。

  厂区位于赤水河上游青山绿水之间,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无污染。

地处峡谷地带,两山对峙,特殊的紫色砂页岩地质结构。

土壤为紫红色土,土质中偏微酸性。

由于地处群山环绕的赤水河边,因而形成了冬暖夏热,少雨少风而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加上千年酿造环境,空气中弥漫了丰富的独特的微生物群落。

  茅台酒是独特的大曲酱香型工艺白酒,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部分。

其传统工艺总结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其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

其工艺特点为:

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以此形成茅台酒独特的酿造风格。

  贵州茅台酒是中国大曲酱香型的典型代表和鼻祖,茅台酒的酿造历史悠久,从茅台酒产地贵州省仁怀市境内出土的文物中,有相当部分的商周时代酒具,说明当时已经有酒的存在并有一定的历史。

史料记载,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茅台当地就有了酿酒历史,史书称“枸酱”酒,“牂牁”酒,至明末清初,以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的茅台酒工艺日趋成熟,数百年来,茅台酒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完美,逐步形成的茅台酒传统工艺,至今仍完整延用。

经我国白酒界专家总结称“贵州茅台酒工艺技术是最独特的大曲酱香型酒工艺,是我国人类将微生物应用于酿造领域的典范。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茅台酒传统工艺的历史概述

  茫茫宇宙,奥秘无穷。

悠悠岁月,江山迭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类文明的发展,从茹毛饮血到探星登月,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人类酿酒技术的发展。

同样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漫长进化过程。

  从我国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土的文物推测,距今6000—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出现酿酒的可能性很大。

而从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约5000年前)发掘出的大量酒器,其中包括一套酿造所用的大陶尊、滤酒的漏缸、贮酒的陶鼎、饮酒的各式杯具等共计100多件,证明了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已经有了酒的酿造。

《战国策?

魏策二》“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曰: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记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305篇,其中涉及到酒的就50多篇,《楚辞》中也有5篇,唐诗宋词及历史书籍中则不胜枚举,中国酒文化之悠久,源远流长。

  贵州茅台酒就是中国酒林的一枝奇葩。

贵州茅台酒是中国大曲酱香型酒的典型代表和鼻祖,茅台酒的酿酒历史悠久,从茅台酒产地贵州省仁怀市境内出土的文物中,有相当部分的商周时代酒器,说明当时已经有酒的存在并有一定的历史。

史料记载,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茅台当地就有了酿酒历史,史书称“枸酱”酒,“牂牁”酒,至明末清初,以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的茅台酒工艺已趋成熟,社会在发展,茅台酒工艺在不断完善完美,逐步形成的茅台酒传世工艺,至今仍完整使用。

后来经我国白酒界专家总结称贵州茅台酒工艺技术是最独特的大曲酱香型酒工艺,是我国人类将微生物应用于酿造领域的典范。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按有史可查,茅台酒的流传发展可从汉、晋、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

  司马迁《史记》记载: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饮鳛国所产“枸酱酒”觉其绝美而献汉武帝。

说明当时已经有酿造美酒的工艺,此酒既茅台酒之前身。

据考证,鳛国后称鳛部。

既现遵义市习水县,过去属仁怀县一部分。

隶属关系祥见《仁怀县志》、《习水县志》。

元朝宋伯仁《酒小史》酒名排列中有枸酱酒记载,与《史记》相印证。

杨雄《楚都赋》“枸酱酴清”,章樵注曰:

“酴清,酴糜酒”。

  西晋咸丰三年(227年)楗为郡曾“始用酒一斗。

鱼一头”吸收义民,说明当时民间酿酒的普遍。

据考,仁怀县时隶属楗为郡。

  《旧唐书、南蛮西南夷传》“牛酒为聘”。

说明当时社会风俗习惯与酒非常密切。

仁怀汉时属西南夷。

据贵州省彝族文献《西南彝志》第十五卷《播勒土司、论雄伟十重宫殿》载:

“酿成米酒,如露水下降”亦是对蒸馏酒工艺的简单记载。

  《邬氏族谱》在上标有茅台村酿酒作坊位置,这是直接的记载。

邬氏是明万历二十七年间(1599)随李化龙进军贵州平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后定居贵州。

说明1599年前茅台早已有了酿酒作坊。

  清《黔南识略》“茅台村地滨河,善酿酒,土人名其酒为茅台春”。

  郑珍、莫友芝篡道光《遵义府志》“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用料纯高梁者上,制法……”

  吴振城撰道光《黔语》:

“南酒道远,价市不易得”,“茅台村隶仁怀县。

滨河上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洌……”

  民国:

赵恺、杨思元篡《续遵义府志》:

“茅台酒,前志:

出仁怀县西茅台村,黔省称第一,《近泉居杂录》制法,纯用高梁作沙,蒸熟和小麦面三分纳酿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既烤而复酿,必经数回然后而成。

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往年携赴巴拿马赛会得金牌奖。

固不特黔人之珍矣。

  茅台杨柳湾有一尊化字炉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所铸捐款名单上有“大和烧房”字样,这是茅台目前有史可查的酒坊之记载。

  贵州茅台酒厂组建于1951年,组建之前身,是三家资本家私营酒坊。

其一“成义酒坊”,建成于清咸丰壬子年(1852年),老板华桎坞,俗称“华茅”;其二“荣和烧房”建于清咸丰壬戌年(1862年),老板王立夫等,俗称“王茅”;其三“恒兴酒厂”,原名“衡昌酒厂”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老板先为周秉衡,后为赖永初,俗称“赖茅”。

此三家烧房于1951至1952间年先后归属于茅台酒厂。

  茅台酒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外交活动作出一定的贡献。

周恩来总理说:

万隆会议上“帮助我成功的是‘两台’(茅台酒、电影《祝英台》)”。

毛泽东主席说:

“茅台酒这么好,何不搞他一万吨。

”世界各国元首和外交使节者知道茅台酒是中国的“国酒”。

  二、茅台酒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物环境简介

  贵州茅台酒厂地处贵州仁怀市茅台镇,位于黔北赤水河畔东岸,在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依山傍水。

地处东经106°22ˊ,北纬27°51ˊ,海拔400多米。

属亚热带季节气候。

年平均气温17.4℃,1月平均气温6.9℃,7月平均气温27.9℃,夏季最高气温40℃,炎热季节持续半年以上。

冬暖、温差小、霜期短(年均无霜期达330天以上),最低气温2.7℃。

空气湿度70%以上,少风。

干热少雨,年降雨量仅800—1000mm。

日照丰富,年日照可达1400小时。

  工厂位于赤水河上游青山绿水之间,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无污染。

地处峡谷地带,两山对峙,特殊的紫色砂页岩地质结构,土壤为紫色土,土质中偏微酸性。

厂区绿地率为30%以上,周边自然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

由于地处群山环绕的赤水河边,因而形成了冬暧夏热、少雨少风而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加上千年酿造环境,空气中弥漫了丰富的独特的微生物群落。

  茅台这一独特的环境因素造就了茅台酒。

  近年,科学研究者发现,茅台酒含有不低于187种芳香成份,茅台酒成品曲中微生物多达300余种。

我公司董事长、全国著名白酒专家季克良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分析茅台酒的生产过程,发现茅台酒采用的开放式堆积发酵工艺,空气成份含量直接作用于发酵质量从而作用于酒的质量。

茅台酒厂的上空,飘浮着无数十分活跃的微生物群,其中约有100多种微生物直接关联到茅台酒的品质,从而形成茅台酒赖以生存的独特的大气环境。

加上千年来不断总结出的传统工艺,造就茅台酒这一传世佳酿。

离开茅台这独一无二的环境,就不能生产出茅台酒。

  三、茅台酒传统工艺综述

  茅台酒是独特的大曲酱香型工艺白酒,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部分。

其传统工艺总结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其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

其工艺特点为:

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以此形成茅台酒独特的酿造风格,现将茅台酒传统工艺综述如下:

  第一部分原料

  

  茅台酒以本地优质冬小麦制曲,感官要求:

颗粒坚实,饱满,均匀,呈金黄色,皮薄,无霉变。

理化指标:

水分≤13.0%,淀粉≥60%,干粒重≥38.0g/千粒,不完善粒≤4.0%,夹杂物≤1.0%。

  以本地特产的“红缨子”糯高粱为制酒原料。

高粱为红褐色,不带清白色,颗粒坚实,饱满,均匀,无霉变,无污染,断面呈玻璃状。

其种植过程采用纯天然的农家有机肥,未使用任何化学肥料。

高粱的品种和质量对最终形成茅台酒的风格影响很大。

与普通高粱相比,本地“红缨子”糯高粱颗粒较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耐蒸煮、耐翻拌,其水分<13%,蛋白质>12%,千粒重.>35g/1000粒,淀粉含量>60%,其中支链淀粉含量远远高于普通高粱,占总淀粉的99%。

其吸水量低,耐蒸煮,不易糊化,这些条件满足了茅台酒逐步糊化,多次蒸煮、翻拌、发酵的需要。

  第二部分制曲工艺

  制曲技术是我国特有的一份民族遗产。

白酒生产曲的种类较多,按其形状和原料可分为大曲、小曲、麸曲。

  大曲可分为三类:

按大曲的品温可分为高温大曲、中温大曲、低温大曲;按工艺可分为传统大曲、接种的强化大曲和纯种大曲;按所作用原料生产的产品可分为酱香型大曲、浓香型大曲、清香型大曲、兼香型大曲。

  茅台酒曲是传统的酱香型高温大曲,,以小麦为原料。

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茅台酒大曲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生料制作、开放制作

  生料制作是茅台酒大曲培养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小麦自身所带的菌及环境微生物在制作时共同作用,由此而部分形成茅台酒制酒生产的产香、产酒功能菌和茅台酒香气、香味的前驱物质。

  开放式制曲有别于其他曲种的制作,开放式制曲最大限度地网络了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增加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总量。

(2)堆积升温、自然培养、季节性强

  茅台酒大曲的生产季节性强,伏天踩曲。

茅台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多又活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高温大曲极为有利。

  茅台酒大曲培养的条件是自然的过程,特别是培养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也纯属自然控制。

曲房采取活页木窗和小青瓦顶自然通风,曲块堆积时采用横三竖三的形式交错堆积,这种堆积形式易排潮也易保温。

以曲块间加稻草调节温、湿度,以四周及顶部加盖稻草保湿、保温。

在大曲培养期间品温达到60℃以上时,进行第一次翻仓,一周后再进行第二次翻仓,以降低品温并使曲块发酵均匀。

(3)、高温制曲、培养周期长

  高温制曲是茅台酒生产的重要工序。

茅台酒大曲培养品温高、培养时间长,曲砖要经过40天品温高达60℃以上的培养。

高温曲中有大量的耐高温细菌,几乎没有酵母菌。

拆曲将曲块转入干曲仓后,还要存放半年以上,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通过存放曲块自然干燥,酶活力降低,曲块香味增加。

(4)成曲黄、白、黑,糖化力低

  在制曲生产过程中因曲醅的品温不同,自然形成了黄曲、白曲、黑曲。

白曲品温较低,是发酵不彻底时形成的,但其糖化率相对较高;黑曲品温过高,是曲块烧坏而形成,糖化率低并有糊苦味;以黄曲最香,质量最好,所占比例最高,达80%以上。

  茅台酒的高温大曲有别于中温大曲,中温大曲糖化力高,约700~1000葡萄糖mg/35℃.h.g,而茅台高温大曲的糖化力低约100-300葡萄糖mg/35℃.h.g,但蛋白质分解率相对较高。

  第三部分制酒工艺

  制酒生产工艺是茅台酒传统工艺最重要的部分。

全年两次投料,多轮次高温堆积发酵、窖内发酵,高温接酒。

茅台酒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制酒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严格的季节性生产

  重阳下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

即每年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开始投料,1年为1个生产大周期。

  茅台地区夏季炎热,酒醅温度高,如果淀粉含量高,收堆、下窖升温过猛,生酸幅度过大,对酿酒极为不利。

重阳下沙既避开了夏季高温期,又避开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期,这时期“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山凝而暮山碧”,赤水河清澈见底,水质极佳。

(2)两次投料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第一次投料,占原料的50%,称为下沙,蒸粮、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出窖,再投入其余的50%的粮混合蒸粮,称为造沙,全年投料即告完成。

有异于其他白酒四季投料。

(3)生产周期长

  下、造沙投料完毕发酵1个月后,出窖烤(蒸)酒,以后每发酵1个月烤酒1次,共烤7次,只加大曲不再投料。

同一批原料要经过9次蒸煮、8次加曲、堆积发酵、入窖发酵,7次烤酒才丢糟。

历时整整一年。

(4)高温堆积

  茅台酒采用开放式凉堂堆积发酵与封闭式入窖窖内发酵相结合的两种发酵方式,有别于其它白酒摊凉加曲后立即入池发酵的方式。

  高温堆积发酵工序是茅台酒的独创,是工艺的核心。

是糟醅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二次制曲”的过程。

  茅台酒高温大曲的曲糖化力低,并且几乎没有酵母菌。

在堆积过程中,糖化酶的含量逐步增大,酵母菌数明显增多,达到每克数千万至上亿个。

而且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体系与大曲发酵的微生物体系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产酒酵母都是在堆积过程中富集的。

  通过高温堆积,微生物在消长过程中相互利用,以达到代谢产物具备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和、回味悠长的目的。

  堆积发酵的质量直接影响酒的产质量。

堆积发酵好,酒的产质量好;堆积发酵不好,酒的产质量不好。

(5)高温接酒

  其他白酒要求蒸馏接酒温度为25℃,而茅台酒的接酒温度要求在40℃以上,有利于排除低沸点、刺激性的物质,有利于保留高沸点物质,有利于提高酱香型酒的质量。

(6)以酒养窖以酒养糟

  制酒生产除在投料润粮时加水外全年不再加水。

下窖时在窖底、窖壁、酒醅内和做窖底、窖面时喷洒尾酒,用以调节糟醅的水份。

另外尾酒更主要的作用是在窖内再次发酵增香,供给己酸菌、甲烷菌、产酯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碳源及香味物质的前驱物质。

(7)合理的酒精浓度

  茅台酒的浓度是53%(v/v)。

关于酒精浓度有个经典实验数据,即用53.94毫升酒精加上49.83毫升水,充分混合后,混合液的体积不是103.77毫升,而是100毫升,这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缔合的最紧密。

可见茅台酒的酒精浓度最合理。

(8)出酒率低、大曲用量多、辅料用量少

  茅台酒出酒率低为5:

1。

即5公斤粮食生产1公斤53%(v/v)左右的酒,在所有白酒生产中是最低的,浓香型白酒仅2公斤多粮食就可生产1公斤酒。

  大曲用量多为1:

0.9。

即1公斤高粱要耗用0.9公斤大曲,是所有蒸馏酒中用曲量最大的。

大曲不仅是酿酒的糖化发酵剂,同时也是酿酒原料,其曲香又是茅台酒酱香的重要来源。

茅台酒辅料用量少。

仅占原料量的5℅,浓香型酒辅料用量是茅台酒用量的几倍,辅料少因此而带来的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甲醇等成分含量就少,茅台酒甲醇含量远远低于浓香型酒,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控制要求。

  第四部分贮存、勾兑工艺

  长期贮存是是保证茅台酒质量的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序之一。

勾兑是茅台酒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一环,对茅台酒最终风格的形成和稳定酒质起着极为显著的作用。

贮存、勾兑工艺流程如图。

1、分型贮存、原酒贮存期长

  茅台1-7轮次酒经感观评定分香型、等级后,按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和不同等级、不同轮次,入库装坛分型贮存。

  轮次酒必须经过三年以上的贮存方可进行勾兑。

刚烤出来的轮次酒,具有刺激感,经过长期贮存后,口味变的醇和、柔顺、酱香也更加突出。

贮存越久,茅台酒的酒体越柔顺,香气越幽雅。

2、勾兑工艺

  茅台酒是以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龄的酒、原酒勾兑而成。

茅台酒原酒种类多,有1至7个轮次酒,每1个轮次酒又分为酱香、醇甜、窖底三种典型体,每一种典型体又分为3个等级,另外勾兑时还要使用口味独特的调味酒和不同年份的老酒。

  在所有的酒中,茅台酒勾兑使用的单体酒种类最多,要勾兑出一杯色、香、味均符合标准的茅台酒,要用一百多种单体酒调配,勾兑时绝不准添加任何其他物质,包括香味物质和水,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茅台酒原酒酒精度低,为51-57%(v/v),成品酒勾兑时以酒勾酒不加浆,有别于其他蒸馏酒有的原酒酒精度高达70度以上,勾兑时再加浆的工艺。

  茅台酒的勾兑是勾兑师们凭着敏感的感觉器官,以精湛的技艺勾调而成。

国家轻工研究所对茅台酒进行过长期跟踪检测,认为茅台酒色普骨架很稳定。

说明茅台酒批次质量长期保持稳定。

  以一百多种单体酒勾兑而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质勾调,且保持产品质量长期稳定,需要高超的勾兑技艺。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古老而独特,是当地历代酒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而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整个酿制的过程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节律,是人类成功利用微生物的典范。

是古代酿造工艺的精华。

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

  四、茅台酒生产工艺与西方酿酒工艺的区别

  茅台酒传统生产工艺与与科涅克白兰地、苏格兰威士忌生产工艺的对比

  世界上酒的品目繁多,难以计数。

仅蒸馏酒就可根据发酵的原料分为葡萄蒸馏酒、谷物蒸馏酒、杂果蒸馏酒三大类。

  以葡萄果实的浆和皮渣酿制成酒,蒸馏出来的酒精液体为葡萄蒸馏酒;

  以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等谷物或马铃薯等淀粉质原料发酵及蒸馏制成的酒,为谷物蒸馏酒;

  以葡萄以外的植物果实、茎、根、花或叶酿制而成的酒,再经蒸馏得到的酒精饮料,为杂果蒸馏酒。

  中国的白酒属于谷物蒸馏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

  茅台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

  因茅台酒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产地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不同,故产品风格迥然不同。

现分述如下:

  1.1科涅克白兰地

  欧洲人常把果实蒸馏酒统称为白兰地(Brandy)。

白兰地原产于法国,以科涅克白兰地最为著名。

科涅克白兰地产于法国波尔多北部的科涅克镇,法国政府规定只有在科涅克镇周围被划定的562.5Km2土地上产的并达到到标准的葡萄所生产的蒸馏酒才能称为科涅克。

其他地区产的葡萄蒸馏酒无论质量多好都无权使用科涅克名称。

  白兰地的外观澄清透明、晶亮,色泽金黄色至赤金黄色,具有和谐的葡萄品种香、陈酿的橡木香、醇和的酒香,幽雅浓郁,口味醇和、甘冽、沁润细腻、丰满、绵延。

酒精度38-44%(v/v),总酸≤0.6g/L,总酯0.4-2.5g/L。

  科涅克白兰地生产分为:

葡萄发酵、蒸馏、陈酿、勾兑几个环节。

  葡萄发酵和通常的葡萄酒发酵相同。

采摘后的葡萄经去梗压榨后带着皮渣进行酒精发酵。

此处白葡萄的含糖量只有17%,酿成的葡萄酒度只有8%,酒的含酸量>1%。

蒸馏是酿制科涅克白兰地的第二个重要条件。

(第一个重要条件是土壤。

)科涅克白兰地是采用二次蒸馏法。

先将酒醪稍微预热然后移入铜制蒸馏釜中。

釜型类似大葫芦,顶部有一细长的鹅颈似的管子,借此将蒸汽导入冷凝器中。

首次蒸馏持续约8-12h,其中3h保持沸腾。

得到的蒸馏液是含酒精25-30%的粗酒。

把粗酒移入另一个蒸馏釜中进行二次蒸馏12h,掐弃酒头和酒尾将它们返回至粗酒中再蒸馏。

法国法令规定最终蒸馏出来的酒液的酒度不能超过72%,如果超过就不能叫做科涅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基本香气成分。

法令还规定必须在葡萄收获后于次年3月31日前蒸馏完毕,这样才能保证葡萄酒处于充满果性和非氧化状态的年青盛期。

由此获得的蒸馏液才是完美的。

一旦开始蒸馏,不分昼夜的把葡萄酒蒸完为止。

  陈酿工序是科涅克白兰地的第三个重要环节。

蒸馏得到的酒液纯净无色、幼稚而强劲,把它灌入大橡木桶中,容积约55-72加仑(208-272L)。

这些木桶是Troncais森林中的百年大型栎木特制而成。

开始都在新的橡木桶中陈酿1年然后再转移至其他陈酒桶中长期陈酿。

陈酿时,橡木桶改变了及的口感、颜色和气味。

无色的酒液变成棕黄色或金黄色,口感变的柔顺,香气具有协调的酒香。

在木桶中陈酿20年的100L科涅克能增加约一磅的可溶性固形物,可见木桶对科涅克起着多么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由此将决定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陈酿越久,科涅克的风味越柔顺,香气越精美,价格越高昂。

但这不等于无限制地陈酿于木桶中。

一般不超过50年,顶多不超过70年。

时间过长,其酒味将遭破坏变成木质味了。

到了年头的可以改用搪瓷罐贮存。

科涅克在贮存时每年约挥发2%的酒精。

  勾兑是科涅克生产的最后一道关。

陈年科涅克老酒的资金消耗庞大。

为了解决此矛盾只能用老龄、中龄和幼龄的科涅克进行勾兑。

此法得到国家许可并做了具体规定。

例如XO科涅克的勾兑,其幼龄者最少要具有5年半龄;VSOP科涅克的勾兑,其幼龄者最少要具有4年半龄。

如果用4年龄的进行勾兑,产品只能算4年龄,不能成为VSOP了。

当然相应的老龄科涅克液必不可少。

经过勾兑后必须保持原有的XO或VSOP的风格。

这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

  1.2苏格兰威士忌

  威士忌(Whisky)是以大麦、黑麦、燕麦、小麦、玉米为原料,经发芽糖化、发酵、蒸馏、勾兑、陈酿制成的蒸馏酒。

其蒸馏前的发酵工艺因为和啤酒及为相似,所以也可被认为是不加酒花的啤酒蒸馏酒。

  威士忌主要产于英语系的国家。

按其产地分为4类;

  苏格兰威士忌(ScotchWhisky)

  爱尔兰威士忌(IrishWhisky)

  加拿大威士忌(CanadianWhisky)

  美国波本威士忌(AmericanWhisky)

  这4大类威士忌各具特色,品种繁多,风味不一。

威士忌最早的生产地区是爱尔兰,但以苏格兰威士忌最负盛名。

  苏格兰威士忌产于英国的苏格兰地区,其外观与色泽清亮透明,无明显悬浮物,无沉淀,浅金黄色至深金黄色;具有苏格兰威士忌的典型香气;酒体丰满醇和,甘爽,回味中具有泥炭烟熏大麦芽赋予的优雅香味。

酒度38-44%(v/v),总酸≤0.3g/L,总酯0.2-2.0g/L。

  苏格兰型威士忌以谷物及大麦为原料,经发芽糖化、发酵、蒸馏,并在橡木桶中陈酿三年以上,调配而成。

  苏格兰威士忌按其所用的原料及工艺可分为:

麦芽威士忌,谷物威士忌,兑和威士忌。

  谷物威士忌比较适应我国消费,是用燕麦、黑麦、小麦、玉米等杂粮为主,大麦只占20%,主要是用来制麦芽,作为糖化剂使用。

  麦芽的烘干是采用泥炭为燃料,而且是用产生的热气直接烘烤,麦芽的表面附着泥炭烟,使成品酒具有烟熏香味。

  酒精发酵后的酒醪经过两次蒸馏,每次蒸馏都掐头去尾,取中间的馏分,获得酒精含量为60-72%的酒液,是威士忌的初型。

  将初型酒液注入橡木桶中贮存陈酿,才能成为真正的威士忌。

贮存用的美国白橡木桶,内壁需经火烤炙后才能使用。

酒在橡木桶中最少陈酿3年,时间越长越好,以15-20年者为最佳。

超过20年易产生木头味,质量反而下降。

市场上常见的是标以8年或12年。

  1.3贵州茅台酒

  贵州茅台酒(KWEICHOWMOUTAI)原产地为贵州仁怀茅台镇,是我国独有的大曲酱香型白酒,是世界著名品牌。

  生产茅台酒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茅台镇独特的地理环境。

茅台酒生产主要受三大因素控制:

(1)独特的酿造工艺;

(2)独特的地质环境;(3)特殊的原料。

只有独特工艺、特殊的原料与独特地质环境的紧密结合,才能酿造出独特品质的茅台酒。

2001年4月茅台酒产地被国家列为“茅台酒原产地保护地域”。

规定茅台酒的生产地域为茅台镇中、上游地段,紧靠赤水河东岸一侧,7.5Km2的范围内。

  茅台酒外观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醇和丰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