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838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安岳市永清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考号姓名成绩

(总分:

120分,120分钟完卷)

第一卷(16分)

一(10分)

1.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枝柯(kē)秀颀(qÍ)馨(xīn)香沁(qìn)人心脾

B盎(àng)然澎湃(pài)淅沥(lì)惴(chuài)惴不安

C呵斥(chì)阔绰(chuÒ)咂嘴(zā)皲(jÙn)裂

D秉(bĭng)公戕(qiāng)害狡黠(jié)附和(hè)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妙手偶得无边无银恹恹欲睡

B.揠苗助长纵横绝荡浮想联翩

C.死心塌地温文尔雅未雨绸缈

D.地大物博不屑置辩光彩熠熠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受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社会矛盾和各种纠纷明显增多,不稳定的因素正在潜滋暗长。

B.所谓的似水年华,就如一个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着潺潺流水,波光粼粼,落叶,浮木,一样一样从身上流过去。

C.在对敌斗争中,他英勇顽强,不屈不挠,深得大家的拥护和爱戴。

D.三个人饥不择食,从巷口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静静的地,没人走动。

4.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近期一部名为《爸爸去哪儿》的电影风靡全国,——这句话的主干是“电影风靡全国。

B.“风雪载途、花枝招展、温声细语、举世无双”——这四个短语,结构不一。

C.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这句话标点使用正确。

D.英国人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用大量的事实控诉了日本侵略中国,滥杀无辜。

——这句话表述完整。

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才的保证。

①荀子说过: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②方仲永不正是由于不好学而从一个天才成为让人遗憾的庸才吗?

③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④人不好学,想要成才又从何说起呢?

⑤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一个人的生命却是有限。

A③①②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③①②④⑤D②①③⑤④

2.(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7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百川灌河”中的“河”指黄河“不辩牛马”中“辩”同“辨”,分辨的意思。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的“美”是形容词作名词,意思是“盛美的东西”。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是一个被动句。

D.“少仲尼之问”可译为“认为孔子的学问少”;“大方之家”就是“言谈大方的家”。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以为莫己若”是一个宾语前置句。

B.庄子,战国时宋国人,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C.望洋兴叹:

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D.《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一部分,但我们同样里领略到了庄子散文设喻巧妙,妙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课文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阔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潮流。

第二卷(非选择题104分)

三、(21分)

8.默写填空(8)

(1).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感情叫无悔,把它们划为形象的诗句,那便是《无题》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的祝愿,道尽千载离人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浣溪沙》中蕴含了“失

去与拥有相伴相随”的哲理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至塞上》中写落日时分所见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口语交际(2分)“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这是《愚公移山》的一段歌词,愚公精神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请问什么是愚公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6分)

调查对象

平均工作量

(每周)

备课

情况

上课

情况

作业

批改

平均休

息时间

健康状况

健康

亚健康

不健康

教师

20课时

每天

每天

每天

6小时

23%

62%

15%

参加“教师节——老师的一份特殊礼物”活动。

<1>〖赞恩情〗模仿下面给历史老师的赞词,选其他学科教师撰写一段。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

(历史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调查〗为了解老师的工作情况和健康状况,班级对全校60名老师做了调查,结果如上表,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礼物〗如果你准备送一张贺卡给你的班主任老师,你将在贺卡上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著阅读(5分)

A曰: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B曰:

“谁能当之?

”A以手指B,后自指,曰:

“今天下英雄,惟B与A耳!

”B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B乃从容俯首拾箸曰:

“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A笑曰:

“丈夫亦畏雷乎?

”B曰:

“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A遂不疑B。

(1)、选文出自名著,A指的是   ,B指的是    。

(3分)

(2)、A邀请B“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意图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33分)

(一)燃烧的木棉(9分)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

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

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

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

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

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

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

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

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

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

“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

”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

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

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

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

“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

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

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

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

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

12.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分)

                                      

13.简略分析下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14.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

(3分)

                                      

                                        

15.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2分)

                                        

(二)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12分)

李浩燃

①“海星被摸死!

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

”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

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

②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

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

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一些地方出现的当街暴打妇孺现象,更引来群情激愤。

③无论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打“差评”,还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等,许多不文明现象,可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

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

“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

”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

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

④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

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

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被列入“黑名单”,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

⑤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应一味批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更当以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文明建设,依靠“制度文明”稳步提升“公民文明”,不断推高全社会的文明水位。

⑥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

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莫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

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

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

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

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⑦一位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4日)

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7.选文前三段例举众多不文明现象有何目的?

(2分)

           

                            

                                        

18.在下边横线处按例句的结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使其上下文连贯。

(3分)

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

你的文明,或许, ,          

             ,                   。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最后一段西班牙作家的话,强调了文明是公民交际中必须具备的素养。

B.文章第⑤段加点的词语呼应紧密,既对公民有宽容的心态,又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指出了提高公民素养的路径。

C.“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

”这里的“短板”指的是公民素养的严重缺失。

D.为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有了这个管理办法,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游客种种不文明现象。

20.简略分析文章怎样层层深入论证中心论点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12分)

〖甲〗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轼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4)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5)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乙〗(乙)当时赋敛烦苛,民不聊生。

子厚感怆(6)于中,因藉捕蛇之言立论,以规讽当世。

又,按此篇亦是空中结撰,不必有捕蛇之人,不必有捕蛇之事,妙在将赋敛之毒于蛇处,俱借蒋氏之口中说出,作者只加“孰知”二字,全不费力。

〖注释〗甲:

①式,同轼,用作动词,扶着车轼。

②壹,副词,实在,的确。

③重,重叠,多数。

④舅,丈夫的父亲,公公。

⑤小子,老师称学生。

乙:

⑥怆,悲伤。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

使子路问之()小子识之()

然()因藉捕蛇之言立论(

22.翻译(4)

(1)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2)子厚感怆于中,因藉捕蛇之言立论,以规讽当世。

23妇人为什么在墓前哭?

她又为什么不肯离开?

(3)

24从文章主旨的角度说说甲文和乙文的区别?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作(50分)

25.成长的记忆中,妈妈的一杯牛奶,老师的一声叮嘱,同学的一句鼓励;家乡的一条小河,袅袅的一缕炊烟,花儿的芬芳.......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

请以“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的文章。

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