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886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docx

论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01

1绪论

沥青路面因具有优越的路用性能而广泛应用。

它作为一种无接缝的连续式路面,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能适应各种行车荷载,且行车平稳、舒适、噪音低以及便于维修等优点。

近年来,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成为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

这对于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1.1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类型

通常沥青—集料混合料按其组成结构可分为下列三类:

①悬浮—密实结构

当采用连续型密集配矿质混合料[如图1-1-中曲线a]与沥青混合料时,按粒子干涉理论,为避免次级集料对前级集料密排的干涉,前集级料之间必须留出比次级集料粒径稍大的空隙供次级集料排布。

按此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经过多级密垛虽然可以获得很大的密实度,但是各级集料均为次级集料所隔开,不能直接靠拢而形成骨架,有如悬浮于次级集料及沥青胶浆之间,其结构组成示意(如图1-1-a)。

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三轴试验结果如表1-1中编号101,虽然具有较高的粘聚力c;但摩阻角Φ较低,因此高温稳定性较差。

②骨架—空隙结构

当采用连续型开级配矿质混合料[如图1-1中曲线b]与沥青组成沥青混合料时,由于这种矿质混合料递减系数较大,粗集料所占比例较高;细集料则很少。

甚至没有。

按此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可以互相靠拢形成骨架;但由于细集料数量较少,不足以添满粗集料之间的空隙,因此形成“骨架—空隙”结构。

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三轴试验结果如表1-1-1中编号102,虽然具有较高的内摩阻角Φ,但粘聚力c较低。

当采用间断型密集配矿质混合料[如图1-1中曲线c]与沥青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时,由于这种矿质混合料断去了中间尺寸粒径的集料,既有较多数量的粗集料可形成空间骨架,同时有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可添密骨架的空隙,因此形成“密实—骨架”结构。

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三轴试验结果如表1-1中编号103,不仅具有较高的粘聚力c,而且具有较大的内摩阻角Φ。

上述三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由于结构常数不同因而反映在稳定性上已有显著的差异(见表1-1)。

图1-1 三种类型矿质混合料级配曲线

a)连续型密级配;b)连续型开级配;c)间断型密级配

表1-1 不同结构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结构常数和稳定性指标

结构常数湿度稳定度指标

混合料名称组成结构类型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粘聚力内摩擦角

ρoVvVMAcΦ

(g/cm3)(%)(%)(kpa)(rad)

连续型密级配

沥青混合料密实—悬浮结构2.401.17.93180.600

(101)

连续型密级配

沥青混合料骨架—孔隙结构2.376.116.22400.653

(102)

间断型密级配

沥青混合料密实—骨架结构2.432.74.83380.658

(103)

1.2沥青混合料的特性

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中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首先应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除了交通的作用外,还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还必须具备有抵抗自然因素作用的耐久性;现代交通的作用下,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还需要具有特殊表面特性(即抗滑性);最后为了便利施工还应具备施工的和易性。

分述如下:

1.2.1高温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是指混合料在高温情况下,随外力不断作用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它采用马歇尔试验和车辙试验来评定。

1.2.2低温抗裂性

沥青混合料随着温度的降低,变形能力下降。

路面由于低温而收缩以及行车荷载的作用,在薄弱部位产生裂缝,从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

1.2.3耐久性

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是指其在外界多种因素(阳光、空气、水、车辆荷载等)的长期作用下,仍能基本保持原有的性能。

它采用马歇尔试验,通过测定试件中的空隙率、饱和度、残留稳定度等来评价。

1.2.4抗滑性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加,尤其要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因此必须加强路面的粗糙度,通常选用质地坚硬、具有棱角的碎石等。

一般采用路面磨擦系数和构造深度来评价。

1.2.5施工和易性

沥青混合料除了具备上述技术性质外,还应具备施工和易性才能顺利地进行施工作业。

合理的矿料级配使沥青混合料之间拌和均匀,不致产生离析现象;适量的沥青数量可以避免混合料疏松和结团现象。

1.3 集料级配组成范围与合成级配的确定

沥青路面的性能都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有关,抗滑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表面粗糙,构造深度大,然而这种混合料空隙率较大,而抗水害、耐疲劳、防老化及抗裂性均要求混合料空隙率小些,抗车辙又要求混合料空隙率不能太小,有一个适度,因此混合料空隙率表征着路面的性能,沥青路面的材料组成设计必须严格控制合适空隙率。

另外,我国目前高速公路沥青面层大多分上、中、下面层。

应力计算和温度场研究表明,上面层多为抗剪压缩区,中面层为竖向压缩区,下面层多为抗拉伸疲劳破坏区。

上、中面层受温度影响大,因此三层要求各有侧重。

上面层要求既抗滑又密水,中面层以抗高温车辙和低温抗裂为主,下面层以抗疲劳为主。

在国标中,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有AC-Ⅰ型、AC-Ⅱ型、AK型等。

根据路面各层不同的使用功能而分别采用。

实践证明,AC-Ⅰ、Ⅱ型与AK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而Superpave设计法中只有控制点和禁区的规定而没有范围值,生产上难以掌握。

作者根据Superpave设计法中控制点和禁区的规定及大交通量级配曲线应从禁区下面通过的原则,结合国标AK型、AC-Ⅰ、Ⅱ型级配,提出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中、下面层集料级配组成范围如表1。

面层AK-16是取AK-16Ⅰ之长补AK-16Ⅱ之短而组成,从而既粗糙也有密水功能。

空隙率控制在3.5%-5.5%;中、下面层也是取AC-I之长补AC-Ⅱ之短而组成,中面层既要防水又要提高动稳定度以防止高温车辙及低温开裂;下面层以抗疲

表1-2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混合料级配组成范围

结构层类型各筛孔(mm)质量通过百分率/%

31.526.519163.29.54.752.361.180.60.30.150.075

上面层AK-16

厚度40-50cm)10010010090-10077-8864-7641-5126-3716-249-186-153-112-6

中面层AC-20

厚度50-60cm)10010090-10080-9068-8157-7036-4923-3514-229-175-143-102-6

下面层AC-25

厚度60-70cm)10090-10075-8667-7857-6848-5830-4019-2711-186-143-112-82-5

劳为主。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开裂源于荷载的反复作用,集料性质、级配都影响疲劳耐久性,疲劳耐久性将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1.4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

1.4.1沥青材料

不同型号的沥青材料具有不同的技术指标,运用于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路面。

在选择沥青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交通量、气候条件、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及材料来源等情况,这样才能使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较好的耐久性。

一般面层的上层宜用较稠的沥青,下层或联结层宜用较稀的沥青。

当沥青标号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以采用几种不同标号的沥青互相掺配,但掺配后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要求。

1.4.2矿质材料

沥青混合料的矿质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级配,这样,沥青混合料颗粒之间能够比较紧密地排列起来,以达到足够的密实度,又能让颗粒之间具有一定空隙,使沥青混合料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适当的矿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的矿质材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这几‘种材料除了混合后能达到要求的级配外,对于它们本身还有不同的技术要求。

1.4.2.1粗集料

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一般是由多种岩石经过轧制而成的碎石组成,要求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一94)。

对于路面抗滑表层的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性好的碎石;在缺少碱性石料时也可以采用酸性石料代替,但必须对沥青或粗集料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增加混合料的粘聚力。

1.4.2.2细集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一般采:

用天然砂或人工砂,在缺砂的地区可以用石屑代替,但对于高等级公路的面层或抗滑表层,石屑的用量不宜超过砂的用量。

细集料同样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且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对其具体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一94)。

1.4.2.3矿粉

矿粉是由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憎水性)岩石磨制而成,也可以由石灰、水泥、粉煤灰代替,但用这些物质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矿粉要求洁净、干燥,并且与沥青具有较好的粘结性,其它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O32一94)。

1.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

目标配合比(也称实验室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1.5.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规定的矿料级配,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以此矿料级配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1.5.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对间歇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时使用。

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的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1.5.3生产配合比的验证阶段

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路,并用拌合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生产过程中,如遇到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从新进行配设计。

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算例

对任何一个工程,在配合比设计之前,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只有所有指标都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才允许使用。

2.1沥青

本工程地处规范附录A规定的温区,按规范选择沥青标号为AH一90。

进口沥青到货后按试验规程要求取样,并委托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试验,质量符合我国重交通路沥青技术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2-1。

表2-1沥青质量试试验结果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90号)试验结果试验方法

规范规定

针入度25℃100g5s0.1mm80-10083JTJTO0604

延度5cm/min15℃cm≥100>150JTJTO0605

10℃cm≥30>150JTJTO0605

软化点Tr&b℃≥4444.7JTJTO0606

溶解度(三氯乙稀)%≥99.599.6JTJTO0607

闪点(COC)℃≥245342JTJTO0611

密度(15℃)g/cm3实测1.033JTJTO0603

含蜡量%≤2.20.64JTJTO0615

粘度60℃Pa*s140150JTJTO0602

135℃mm2/s实测323.3JTJTO0619

质量损失%≤±0.8+0.11JTJTO0609

TFTO针入度比%≥5779.5JTJTO0604

后延25℃cm>75>150JTJTO0605

15℃cm≥20>150JTJTO0605

度10℃cm822JTJTO0605

2.2矿料

2.2.1粗集料

采用某采石场的石灰岩碎石,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2-2。

在采石场采集的样品中,名义为57号碎石(方孔筛10一30mm)规格的样品实际上是56号碎石,其中小于26.5mm表2-2各种粗集料的筛分结果

材料通过下列筛孔(mm)的百分率(%)

31.526.5191613.29.54.752.361.18

10-30mm10078.130.79.40

(S7碎石规定要求)90-100----0-150-5

(S6碎石规定要求)90-100---0-15-0-5

10-20mm10096.575.826.40

(S9碎石规定要求)10095-100--0-150-5

5-10mm10099.24.90

(S12碎石规定要求)10095-1000-100-5

3-5mm10074.88.30

(S14碎石规定要求)10085-1000-250-5

部分仅78.1%,不适于配制AC一25沥青混凝土,试验时必须将大于26.5mm部分筛除

后使用,以符合生产时的实际情况(大于26.5mm料作为超粒径料排出)。

10一20mm碎石符合规范S9规格。

5一10mm符合512规格,3-5mm石屑与S14规格相比,大于4.75mm部分偏多,但不妨碍使用,按规范对碎石质量的检测结果如表2-3.从表中可见,有些指标必须对不同粒径的碎石分别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表2-3各种粗集料的质量规格

指标单位规范要求碎石规格(mm)

(高速公路)10-3010-205-10

压碎值%<2815.0

洛杉矶磨耗值%<3019.2

磨光值%中面层需要-

密度g/cm3>2.502.8182.8362.827

表干密度g/cm3-2.8017.7972.787

吸水率%<2.00.35

针片状含量%<159.15.7-

含泥量%<1接近0

坚固性%<12石质良好,经判断可以不做

2.2.2细集料

采用某地河砂。

细度模数3.02,属中砂偏粗,缺少0.3mm以下部分,不妨碍使用。

规格及质量如表2-4,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2.2.3填料

石灰石矿粉的质量及规格如表2-5,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表2-4砂的筛分结果

材料通过下列筛孔(mm)的百分率(%)

9.54.752.361.180.60.30.150.075

某地区砂10092.886.168.938.910.41.10.15

表2-5石粉质量指标

指标单位规范要求石灰石石粉

表观密度g/cm3>2.502.614

亲水系数<1<1.0

含水率%<10.15

通过下列筛孔的百分率

0.6mm%100100

0.3mm%-98.3

0.15mm%90-10093.3

0.075mm%75-10082.5

2.3第一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根据设计,该工程沥青面层中面层采用AC一251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规范规定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而不是采石场的材料样品)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3.1矿料级配计算

表2-6中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

筛孔

(mm)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

规范要求的

级配范围95-10075-9062-8053-7343-6332-5225-4218-3213-258-185-133-7

(%)

中值97.582.571.063.053.042.033.525.019.013.09.05.0

(%)

合成级配10081.872.965.955.344.232.426.317.99.86.55.8

(%)

现在,矿料级配的计算大都利用微机进行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计算程序并不复杂,各单位都可以自行编制,计算时应充分考虑使现有材料得到有效的使用,筛孔上应特别重视4.75mm、2.36mm、0.075mm,尽量接近要求范围的中值。

对上述材料反复进行矿料级配计算得到的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如下:

10一30mm碎石:

10一20mm碎石:

3一5mm石屑:

砂:

矿粉=30:

20:

15:

28:

7。

合成级配如表7,均符合规范要求,由于0.3一0.6mm的含量较少,0.075mm通过量适当提高。

2.3.2马歇尔试验

按此配比,在油石比3.5%内,以0.5%间隔的不同油石比,算最佳油石比如下:

按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空隙率中值确的最佳油石比OAC=4.54%;

按各项指标全部合格的范围的中值确定最佳油石比OAC=4.31%;

由此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4.4%;

相应的最佳沥青用量=4.2%。

表2-7不同测定方法计算的马歇尔指标

油水中重法表干法体积法

石孔隙率饱和度孔隙率饱和度孔隙率饱和度

(%)(%)(%)(%)

3.55.660.06.257.25.889.6

4.03.971.24.568.05.165.4

4.53.078.33.277.12.581.3

5.01.986.42.185.41.887.2

5.51.391.21.589.61.590.0

在这里,有一个密度、空隙率等体积指标的计算方法问题,根据规范附录B及称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努(JTJ053一93)的规定,对粗粒式但较密实的AC一251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应采表法测定的表十密度计。

如表1-9可见,采用其他方法的结果稍有差异,由此得出的最佳油石比也将不一样算异。

当马歇尔试验指标达,图2-1提供的途径可供参考。

2.3.3高温稳定性检验

按规范73.4规定,对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及中面层的沥青混凝上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

因此,由马歇尔试验设计的配合比并不能马上就作为目标配合比,对上述设计的级配及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为3150次衍比氏符合规范7.3.4条应不小于800次/mm的规定要求。

应该说明,由于我国规范第一次列人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要求,规定800次/mm是非常低的。

在日本,要求为1500次/mm。

可是据了解,有些工程管理部门认为规范没有写“必须”,不理睬规范的这个规定,但是规范用语的含义为“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

还有一些单位试验时采用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送到有关单位去重新加热再制件进行试验,应该知道,经二次加热的混合料,沥青变硬,动稳定度必将提高,影响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如果试验达不到规定值,这里介绍一些措施来提高动稳定度:

(l)增大集料粒径,增加粗集料用量;

(2)增加矿粉用量;

(3)掺加纤维稳定剂;

(4)减少天然砂用量,用有棱角的人工砂或石屑代替;

(5)换用针人度小一些或60℃粘度高的沥青,减少沥青用量,使用改性沥青等。

2.3.4水稳定性检验

按照最佳油石比4.4%,重新制作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及48h浸水马歇尔试验,对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如图所示残留稳定度为100.1%,符合规范规定不得小于75%的要求。

这里说明,这种残留稳定度超过100%的现象对稳定度甚高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来说,是不奇怪的,说明水稳定性良好,稳定度大小是属于试验值波动问题由上述结果得出目标配合比的矿料级配及最佳油石比为4.4%。

规范规定此配比仅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表2-8目标配合比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

油理论表干饱和度矿料稳定度流值马歇尔浸水

石密度密度间隙率模数时间

(%)(g/cm3)(g/cm3)(%)(%)(KN)(mm)(KN/mm)(h)

4.42.5662.45270.815.214.182.845.000.5

4.42.5662.4876.814.114.292.815.2448.0

2.4第二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表2-9施工热料仓材料试验结果

热料仓4号仓3号仓2号仓1号仓备注

粒径(mm)20-3210-204-100-4矿粉

密度(g/cm3)2.8362.8432.8052.687密度

毛体积密度(g/cm3)2.8032.8012.744为

表观体积(g/cm3)2.8152.8162.7662.801

此结果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相差0.4%,基本吻合。

结合以往经验,商定采用平均值即油石比4.6%(沥青用量4.4%)作生产配合比的建议油石比供试拌试铺使用。

该拌和机每一锅拌和能力为16(洲)kg,故各料仓的用量为:

4号仓(20一32):

l6000kgx(1一4.4%)x24%=367kg

3号仓(l0一20):

l600kgx(1一4.4%)x28%=428kg

表2-10中面层热料仓筛分结果及配比

筛孔仓料筛分结果与配比(%)设计级配中值合成及配(%)

(mm)4号仓3号仓2号仓1号仓矿粉范围(目标配合比)

26.531.2695-10097.598.6

197.6510075-10082.583.5

16.00.2775.862-8071.071.1

13.24010053-7363.059.3

9.57.6899.4843-6353.050.1

4.750.2236.4610032-5242.037.9

2.360.6191.1225-4233.529.8

1.1877.2418-3225.026.1

0.672.4213-2519.024.8

0.318.568-1813.010.8

筛孔仓料筛分结果与配比(%)设计级配中值合成及配(%)

(mm)4号仓3号仓2号仓1号仓矿粉范围(目标配合比)

0.153.021005-139.06.8

0.0750.6883.73-75.05.2

2号仓(4一10):

1600kgx(1一4.4%)xl6%=245kg

1号仓(0一4):

l600kgx(1一4.4%)x26%=398kg

矿料:

1600kgx(l一4.4%)x6%=92kg

沥青:

1600kgx4.4%=70kg

可见四个料仓用量大体上是平衡的。

表2-11生产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油石比理论密度表干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稳定度流值马歇尔模数

(%)(g/cm3)(g/cm3)(%)(%)(KN)(mm)(KN/mm)

3.52.6362.4188.316.510.0121.74.71

4.02.6172.4556.616.111.9322.75.36

4.52.5972.4924.115.013.0927.04.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