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98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docx

最新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可行性报告11修改版

1国内外本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

2学科建设已具备的基础条件和能力

2.1工作条件

2.2人才基础

2.3科研及获奖情况

2.4学科建设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

3.1学科建设的内容

3.2学科建设的技术关键

4三年建设期的预期目标

4.1基础建设目标

4.2开展完成的科研项目及论文发表

4.3实施新技术新项目

4.4学科队伍建设

5学科建设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5.1建设方案

5.2技术线路

5.3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6学科建设年进度安排和实施计划

6.1第一年

6.2第二年

6.3第三年

7经费预算与使用计划

 

肿瘤内科重点学科建设可行性报告

1、国内外本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现状

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高达900万人以上,死亡约500万人,并呈逐年增高趋势。

因此,攻克癌症病因、找到解决方法成为人类的首要任务。

实体肿瘤治疗首先应选择手术治疗,早期患者均可以通过手术达到完全切除甚至痊愈效果。

通过特效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组织,达到治疗效果,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肿瘤放疗是通过射线杀死肿瘤组织,对皮肤性鳞癌等类型肿瘤效果显著。

滋养叶细胞肿瘤、睾丸肿瘤、Burkitt淋巴瘤、大细胞淋巴瘤、霍奇金病、儿童急性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肿瘤目前化疗可以根治(治愈率>3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肺癌、胃癌、骨肉瘤等化疗可延长生存时间(治愈率<30%)。

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化疗具有姑息疗效。

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①术后放化疗:

乳腺癌、睾丸肿瘤、大肠癌、软组织肿瘤等。

②先化疗后手术:

骨肉瘤、乳腺癌Ⅲ期、肺癌ⅢA期、卵巢癌等。

③不能手术的先化疗后手术:

小细胞肺癌、睾丸肿瘤、卵巢癌等。

④放化疗同时进行:

尤文瘤、肺癌等。

⑤化疗与生物治疗结合:

NHL、胃癌、子宫颈癌、肺癌、大肠癌等。

(2)、发展趋势

①个体化治疗:

需要考虑具体病人的预期寿命、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期望的生存质量、病人的愿望、各种肿瘤的异质性等,科学设计综合治疗方案。

通过相关基因的检测,预测化疗药物的疗效,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个体化化疗,已经成为提高疗效、减少无效治疗的合理选择。

省立医院、安医附院和我院已开展基因检测指导下个体化治疗。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可有效地应用于体外早期诊断和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属我院独家开展。

②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分子靶向性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常常很少,且可间接抑制肿瘤的增殖、进展,长期维持与宿主的共存状态,靶向治疗近年来在一些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常见肿瘤的治疗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分子靶向性药物大多为非细胞毒性的药物,如果单独用于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因此在临床实验中一般是与既往的治疗方案并用。

省立医院、安医附院和我院已开展用赫赛汀治疗胃癌、乳腺癌;吉非替尼、埃罗替尼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西妥昔单抗用于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头颈部肿瘤等,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evacizumab、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③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

简而言之,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如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可用于如肝癌、胰腺癌、肺癌、盆腔恶性肿瘤等治疗。

我科开展此项技术,属市内领先水平。

④热疗:

肿瘤热疗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其原理是利用物理方法将组织加热到能杀灭肿瘤细胞的温度持续60-120分钟,达到既破坏肿瘤细胞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一种方法。

热疗能杀灭肿瘤组织,提高机体免疫,抑制肿瘤转移,对癌症引起的胸腹水及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同时,热疗与放、化疗合用可增强治疗效果。

温度越高,效果越好。

分为微波热疗、超声波聚焦热疗、射频热疗等,省立医院和安医附院未开展此项技术,我院独家开展。

⑤基因治疗: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人体靶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有缺陷的基因,通过其正常表达,以达到防治肿瘤的目的。

根据功能基因导入方式不同分为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

目前省内各家医院均未常规开展。

生物治疗:

通过生物工程的方法,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使机体的内环境得以稳定、平衡的一种疗法。

我院已开展免疫细胞疗法,省立医院和安医附院尚未开展。

⑦I125粒子植入放疗:

它是在CT和超声引导下,将发出低能量γ射线的碘125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的、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

省立医院和安医附院未开展此项技术,我院独家开展。

 

2、学科建设已具备的基础条件和能力

2.1、科室现状

我院肿瘤内科始建于2000年,历经十多年发展,目前已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在合肥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肿瘤专科。

现为安徽医科大学肿瘤内科学硕士授予点,合肥市第一批市级重点扶持学科。

肿瘤内科下设有肿瘤内科;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包括超声聚焦刀治疗、射频消融、微波治疗等;肿瘤放疗中心和PICC手术室等。

全科共三个病区,开放专科床位135张,开设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2010年-2012年住院病人共4933人次,病床利用率平均为94.57%,三日确诊率99.6%,治愈好转率90.3%。

承担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学专科学校等多所院校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

2.2、人才梯队

学科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阶梯式技术队伍。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其中安徽医科大学副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11人,有博士1人,硕士10人。

专科护士44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

学科人才年龄及梯队合理。

同时学科有计划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在读5人。

共完成并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合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

2.3、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学科带头人:

夏云红,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肿瘤内科主任,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合肥市抗癌协会委员。

从事肿瘤内科工作近20年,对肿瘤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先后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以及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2011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012年获得“汤钊猷-上海建设银行肝癌诊疗”优秀论文三等奖。

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3篇。

业务骨干一:

黄勇,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医学会肿瘤科分会委员。

从事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工作19年,先后在上海肿瘤医院、安医大附院进修学习。

熟练掌握肿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脑肿瘤、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等肿瘤的放射治疗。

先后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各一项,发表论文3篇。

业务骨干二:

孔凡良,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医学会乳腺病学会委员、合肥市内科学会委员,从事血液、肿瘤内科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血液肿瘤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5篇。

2.4、专业技术水平

本学可目前能开展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微创、免疫、中医等多种治疗手段,晚期肿瘤治疗生存期达市内先进水平(如晚期肺癌2年生存率约60-70%,1年生存率40%)。

局部治疗(腔内化疗、动脉介入、放疗、肿瘤微创)与全身化疗的同步进行,应用于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等肿瘤。

以免疫、基因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肿瘤,如DC细胞、CIK细胞、NK细胞、P53基因治疗及赫赛汀、易瑞沙等在部分病例中出现较好疗效。

已开展超声热疗结合化疗来提高药物的敏感性,疗效提高,无副作用,患者易接受,正开展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

PICC置管术的开展,减少了化疗相关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常规开展。

这些项目具备省内先进水平,市内领先。

目前优势项目:

图像引导三维调强适行放疗、超声聚焦刀化疗增敏、微创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部分达国内先进水平。

2.5、科研实力及学术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室注重学术能力的建设,狠抓科研和论文撰写,近三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006年承担了市科技局重点课题:

“高压氧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研究”,2009年该课题获得合肥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0年参与科技局课题:

“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与应用”研究,2012年该课题获得合肥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目前承担院级科研课题3项:

(1)B7-H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研究;

(2)检测γH2A预测结直肠癌化疗疗效的研究;(3)Id在结直肠癌表达的预后意义。

发表SCI级论文6篇,中华1篇(均为第一作者),统计源或核心期刊共19篇。

肿瘤科实验室

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合作研究)

2.6、学科设备

学科有进口超声聚焦刀、电子胃肠、十二指肠镜、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仪、重症监护仪、输液泵、包括1.5T和3.0T西门子核磁共振系统一套,64排螺旋CT、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DSA系统一套、DR系统、CR系统、流式细胞仪、CO2培养箱、超净台、进口荧光显微镜和倒置相差显微镜等。

肿瘤科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仪

肿瘤介入治疗肿瘤科微波治疗仪

2.7、继续教育情况

三年来承担了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临床理论教学130个学时,带教本科和大中专实习生150余人次,培养省内外进修医生10余人次。

2011年和2012年又先后两次举办合肥市继续教育学习班,参会学员400余人。

同时每年均代表市抗癌学会、市二院举办多期市级继续教育学术讲座。

2.8、学科建设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了提高医院的品牌和影响力,特别肿瘤学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及支撑政策,学科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医院按需要配套;大型仪器如直线加速器、超声聚焦刀等均全额拨款购置;重点学科的建设、省级、厅级和市及课题立项、成果奖励的款项,医院均预经费匹配。

确保对重点学科在人才引进、培养,设施、设备购置,建设经费配备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医院还建立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肿瘤科实验室等。

3、学科建设的内容和技术关键

立足专业,面向市场,充分发挥我院的地域优势和行业优势,在继续保持和发展原有学科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以建设市级以及将来的省级重点学科为目标,紧跟学科前沿发展动向,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合作,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市内一流水平,在省际同行具有一定影响的强势学科,使其成为地区最具特色和前沿技术的肿瘤特色专科。

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围绕学术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以及教学科研基本条件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工作。

3.1、学术团队建设 

培养学术梯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科带头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学术水平,扩大在省市同行中的学术影响。

积极吸收青年医师参与科室建设和科研工作,培养其独立承担科研任务的能力,培育一个具有市内一流水平,能承担科技攻关任务、跨学科的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3.2、人才培养与引进

培养和引进人才人数增加,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特殊专门人才,培育浓厚的学术气氛,举办省市级乃至国家级学术活动,明显提高肿瘤学科影响力。

3.3、学术能力提升

在如期完成现有院级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再争取申报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级科研课题立项、院级科研课题立项,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扩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范围和规模。

3.4、学术交流

参与国内外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学术会议,每年2次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2-3人次以上。

实现与我国知名医院对接,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多方位广泛合作,力争获得2-3次合作主持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

加强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立医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

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交流2-4人次。

聘请国内知名教授和专家为客座教授,指导学科建设和规划。

3.5、医教研基础条件建设

3.5.1、改善现有的病房条件。

提供环境舒适、设施齐全的单人、双人和三人病房。

3.5.2、开设专科教研室及实验室,配备相关设备,便于教学与科研。

3.5.3、开设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中心,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3.5.4、主治医师要向本专业肿瘤的射频消融、微波和粒子植入治疗发展。

3.5.5、加强对中青年医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对急诊和疑难重症的救治能力。

3.5.6、配备相关实验设备,开展肿瘤综合治疗与研究。

4、三年建设期的预期目标(包括:

基础建设目标、开展和完成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实施新技术新项目、整体医学水平提升、学科队伍建设推进等方面)

4.1、基础建设目标

4.1.1、改善现有的病房条件。

4.1.2、建立肿瘤生物治疗中心。

4.1.3、开设专科教研室和实验室,配备相关设备,便于教学与科研。

4.1.4、添置肿瘤射频消融及微波治疗仪,建立肿瘤微创治疗室。

4.1.5、添置肿瘤I125粒子植入治疗设施。

4.1.6、开展图像引导下精确放射治疗。

4.2、科研与论文写作

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争取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厅级课题立项,2项市级科研课题立项,3个院级科研课题立项,扩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范围和规模。

确保重点学科建设周期内发表CN论文不少于2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3篇。

4.3、实施新技术新项目

4.3.1、开展TK1检测预测肿瘤化疗疗效

4.3.2、开展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预测化疗疗效

4.3.3、开展肿瘤的NK细胞、TIL细胞免疫治疗

4.3.4、开展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

4.3.5、开展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4.3.6、开展恶性肿瘤的精确放疗

4.3.7、开展微创综合治疗

4.4、整体医学水平提升

4.4.1、主治医师要向本专业“亚学科”(如:

放射治疗、射频消融、微波治疗、I125粒子植入治疗等)发展。

4.4.2、加强对中青年医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对急诊和疑难重症的救治能力。

4.4.3、对科室现有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如分子靶向治疗、超声聚焦刀联合化疗等,努力做大做精,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4.5、学科队伍建设推进

4.5.1、引入6名博士生。

4.5.2、引入13-14名硕士研究生。

4.5.3、加强对中青年骨干医师的培养,选派1~2名到国内顶级医院专科进修深造,选派1名到国外进修深造。

4.5.4、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到国内顶级医院短期参观学习1次∕年。

4.5.5、培养年轻的潜学科带头人1-2名。

4.5.6、积极同国内、省内一流知名医院进行学术交流,稳步推进学科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4.5.7、副主任医师达到4人、主任医师增加3人。

5、学科建设方案、技术线路、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5.1、学科建设方案

在现有学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用3年的时间在我院建设肿瘤内科市级重点学科,巩固和发展原有学科优势,壮大学术群体,提高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进一步发展壮大学术队伍,强化科学研究,扩大学科,加强综合实力,加快发展速度,争取尽快达到市级重点学科的要求。

5.2、技术线路、组织方式

5.2.1、要积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即学科带头人的教风和全科医师的学风,要求每位医师过三关(教学关、科研关和医疗关),要有一批高水平的骨干医师,这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5.2.2、加强与全国知名医院和当地龙头医院之间的联系,取得他们的认可,争取合作项目,建成肿瘤学医教研基地。

5.2.3、加强科研资金的投入和科研工作的比重,应横向纵向多渠道争取资金,提高科研创新水平。

5.2.4、多举办学术活动,多发表有影响的论文,扩大学科影响力。

5.2.5、加强与本市社区医院合作医疗,畅通双向转诊机制。

5.3、课题分解(准备申报的课题)

价格便宜些□服务热情周到□店面装饰有个性□商品新颖多样□5.3.1、抑制microRNA-141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研究

主持人:

夏云红

参与研究:

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

5.3.2、NK细胞用于胃癌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附件

(一):

主持人:

夏云红

参与研究:

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

“碧芝”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小巧的珠子、亮片等,都是平日里不常见的。

店长梁小姐介绍,店内的饰珠有威尼斯印第安的玻璃珠、秘鲁的陶珠、奥利的施华洛世奇水晶、法国的仿金片、日本的梦幻珠等,五彩缤纷,流光异彩。

按照饰珠的质地可分为玻璃、骨质、角质、陶制、水晶、仿金、木制等种类,其造型更是千姿百态:

珠型、圆柱型、动物造型、多边形、图腾形象等,美不胜收。

全部都是进口的,从几毛钱一个到几十元一个的珠子,做一个成品饰物大约需要几十元,当然,还要决定于你的心意。

“碧芝”提倡自己制作:

端个特制的盘子到柜台前,按自己的构思选取喜爱的饰珠和配件,再把它们串成成品。

这里的饰珠和配件的价格随质地而各有同,所用的线绳价格从几元到一二十元不等,如果让店员帮忙串制,还要收取10%~20%的手工费。

5.3.3、循环肿瘤细胞数目预测乳腺癌的化疗疗效

1、作者:

蒋志华《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8月§11-2市场调查分析书面报告主持人:

夏云红

参与研究:

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

5.3.4、TK1预测大肠癌化疗疗效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主持人:

孔凡良

参与研究:

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

5.3.5、吡非尼酮逆转肝癌免疫抑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主持人:

夏云红

我们长期呆在校园里,没有工作收入一直都是靠父母生活,在资金方面会表现的比较棘手。

不过,对我们的小店来说还好,因为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投资。

参与研究:

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

标题:

上海发出通知为大学生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灵活就业2004年3月17日5.3.6、适行放疗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300-400元1632%主持人:

黄勇

PS:

消费者分析参与研究:

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

在申报课题研究的同时,我科将及时收集国内外文献,随时掌握国内外肿瘤基础及临床发展动向,制定新的研究方向。

学科将根据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同时对确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科研课题,将每一课题找出重要方面,分解成各个单独的,并互相有联系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在科主任领导下,由各级人员分工进行,最后聚成合力,保障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六、学科建设年进度安排和实施计划

1、2014年:

在保证原专业技术正常开展的基础上,争取今年再开展2项新技术,包括肿瘤放疗的开展;确保院级在研课题的正常进行,申报国家、省、厅、市级课题各1个:

肝星状细胞与肝癌免疫抑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microRNA-141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研究、TK1预测大肠癌化疗疗效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全年发表CN论文不少于5篇,SCI论文至少1篇;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1-2人次,参加省级专科学术会议2-3人次,争取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1-2次,派出1-2名中青年医师外出进修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

购买相关设备,开展射频消融、微波治疗、I125粒子植入治疗。

引进博士3名,硕士6名。

4、宏观营销环境分析2、2015年:

把已开展的技术项目做精做细,免疫细胞的治疗与研究。

继续申报国家、省、厅市级课题或保证省、厅市级课题的正常进行,申报院级课题1项:

循环肿瘤细胞数目预测乳腺癌的化疗疗效。

全年发表CN论文不少于6篇,SCI论文不少于1篇;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1-2人次,参加省级专科学术会议2-3人次,争取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1-2次,主办市级学术会议1次,按时完成院级课题:

(1)B7-H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

(2)检测γH2A预测结直肠癌化疗疗效的研究的结题工作,(3)Id的表达与结直肠预后的关系。

引进博士3名,硕士6名。

建成肿瘤研究所。

3、2016年:

做好日常医、教、研工作,使之更上一个台阶,开展新项目如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保证院级在研课题的正常进行,申报厅市级课题“适行放疗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申报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

全年发表CN论文不少于9篇,SCI论文不少于1篇。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1-2人次,参加省级专科学术会议2-3人次,争取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1-2次,主办市级继教学习班1次。

引进硕士3-4名。

七、经费预算与使用计划

(一)建设经费预算

预算经费总额:

540万元

其中:

上级主管部门拨款:

30万元,医院匹配:

根据需要。

基建设施费:

405

万元人民币

仪器设备费:

105

万元人民币

科研开发费:

8

万元人民币

人才培养费:

8

万元人民币

开展新技术费:

9

万元人民币

学术交流费:

4

万元人民币

其他费用:

1

万元人民币

(二)分年度投资预算:

2014年:

110万元人民币;其中上级拨款:

10万元,医院按需匹配100万元;

2015年:

410万元人民币;其中上级拨款:

10万元,医院按需匹配400万元;

2016年:

20万元人民币;其中上级拨款:

10万元,医院按1:

1匹配10万元;

第一年建设计划

建设经费预算

预算经费总额:

110万元

其中:

上级主管部门拨款:

10万元,医院匹配100万元。

基建设施费:

万元人民币

仪器设备费:

100

万元人民币

科研开发费:

3

万元人民币

人才培养费:

3

万元人民币

开展新技术费:

3

万元人民币

学术交流费:

1

万元人民币

其他费用:

万元人民币

第二年建设计划

建设经费预算

预算经费总额:

410万元

其中:

上级主管部门拨款:

10万元,医院匹配400万元。

基建设施费:

400

万元人民币

仪器设备费:

0

万元人民币

科研开发费:

3

万元人民币

人才培养费:

3

万元人民币

开展新技术费:

3

万元人民币

学术交流费:

1

万元人民币

其他费用:

万元人民币

第三年建设计划

(一)建设经费预算

预算经费总额:

20万元

其中:

上级主管部门拨款:

10万元,医院匹配10万元。

基建设施费:

5

万元人民币

仪器设备费:

5

万元人民币

科研开发费:

2

万元人民币

人才培养费:

2

万元人民币

开展新技术费:

3

万元人民币

学术交流费:

2

万元人民币

其他费用:

1

万元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