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99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x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科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观察法:

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观察被试者的客观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调查法:

是通过收集有关资料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

是有目的的控制一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

是通过编制种种不同的测验,调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测量同学们的智商、气质和性格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

是选定一个有典型的个人或一种情境的发展过程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地研究,从中寻求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教育教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教学能力:

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的总和。

教学风格:

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观察:

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力:

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初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记忆:

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心理惊醒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外显记忆:

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额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

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左眼产生的无意思的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思维:

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地人死后,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创造思维:

是人们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创造出新颖的思维成果。

发散思维:

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中心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表象:

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想象: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情绪和情感: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意志:

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个性:

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

自我:

主要指一个人对自身的态度。

价值观:

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容尺度。

创造力:

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智能:

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

结构-定向教学理论:

品德:

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不良品德的行为:

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

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过程起直接制约的心理因素。

学习动机:

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学习迁移:

指一种徐诶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策略:

指那些能促进信息加工的任何行为和想法。

组织策略:

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元认知策略:

指对认知的认识,即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

考试焦虑:

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搜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班集体的舆论:

指在集体内占优势的、为大多数学生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班风:

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

班级活动:

是在班主任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集体形成的基础、发展的催化剂。

心理氛围:

是属于群体和集体中心理现象的情绪评价与社会评价性质的心理学概念,是群体和集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

教学效能感:

是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及对教育理论的了解,确认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

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

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是教师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

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

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次序,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学预定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教学机智:

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

社会化:

就是一个人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

偏离行为:

是违反社会规范且不受大多数人赞成的行为,是一种与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想偏离或冲突的行为。

攻击行为:

指有意伤害他人,损坏或抢夺他人物品的行为。

自杀:

指由行为主体本人自主地采取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为,并且其本人知道且指望这类行动将导致结束生命之结果的选择而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

网络成瘾:

是由于反复多次地、长时间地上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

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厌学:

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青少年学生厌倦、厌恶学习的心理失调状态,表现为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学习困难:

即学习技能缺乏,指在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策略和技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自慰:

也叫“酸葡萄心理”,当心理失衡时,为了冲淡内心的不安,自己寻找理由安慰自己,试图说服自己,自我解脱,避免心理上产生更大的苦恼,减轻情绪上的痛苦,从而使情绪暂时得到缓解,平静下来。

 

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对象有哪些?

答:

1,教育评价和测量2,儿童发展的特点3,特殊儿童及其教育4,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5,特殊学科的学习6,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7,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8,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2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

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问卷法5个案研究法

3学习中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答:

1帮助中学教师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2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呢几个阶段?

答:

1模仿阶段2探索阶段3创造阶段4独特风格阶段

论述题

1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答:

1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2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4具有符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简答题

1良好的观察具有哪些品质?

答:

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精确性3敏锐性4系统性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更具有持久性3精确性提高4系统性和概念性增强

3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4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5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4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答思维特点:

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向理论性过度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成逻辑思维发展3对问题情境的思维有质的飞跃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想象力特点:

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画、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论述题

1简述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答整个中学时期是认知发展的快速上升时期,深入探讨中学生的认知问题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包括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记忆力的发展、思维力的发展以及想象力的发展

简答题

1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答1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2情感两极性明显3情感不断深刻4情感逐渐稳定5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

2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学生早恋?

答1性心理发育的提前2性信息的广泛传播3性教育的忽视4学生的个人原因。

3中学生早恋有什么特点?

答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5行为隐蔽,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

4针对中学生早恋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教育?

答1早恋弊多于利2引导男女生间正常交往3加强性教育

5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1意志行为的目的性不断提高2客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3喜欢模仿,善于模仿4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5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

6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

答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2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3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4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5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7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1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把学习目的和生活目的的理想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主导的学习动机2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3要利用正确舆论的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以及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应因势利导,逐步提初更高的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利己主义动机,形成正确的动机,以便把学习动机引向立志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的高度。

简答题

1个性具有哪些特点?

答1倾向性2复杂性3独特性和共性4稳定性和可变性5完整性6积极性

2简述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答1自我意识高涨2反抗心理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

3初中生一般在那些情况下易出现外显反抗行为?

答1独立意识受到阻止2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3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极度反感4当承认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对抗的倾向。

4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有哪些?

答1强烈、狂暴型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5初中生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情感上的脱离2行为上的脱离3观点上的脱离4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

6简述高中生个性发展特点?

答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2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相对稳定3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

7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答1自我意识的意识性2社会性3能动性4同一性5独特性

8价值观的特点?

答1稳定性和发展性2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3主观性和选择性4系统性5导向性

9我国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有哪四个基本特点?

答1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2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3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4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10如何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答1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2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3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

11创造力的构成?

答1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2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3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

12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答1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2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3“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4“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

13教学中教师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答1利用教材中插图,引导想象2利用文字途径,引导想象3在实践活动中鼓励想象。

14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1原型启发,在仿生比拟中求创新2不落常规,在反思寻异中求独特3不主故常,在多种变化中求变通4由此及彼,在自由联想中求流畅5穷尽脑筋,在搜集罗列中求最佳6连续思考,在突然放松中求顿悟。

15中学生智能发展有哪些特征,应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智能?

答特征:

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思维有了预见性3思维的形式化倾向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5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

培养:

1以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智能2用结构—定向教学理论来培养、发展学生智能3以“动脑筋练习”来发展学生智能4以工具性强化训练法来发展学生的智能

16工具性强化训练法包括哪些方面?

答1点的结构2空间定向3分类4比较5表征图案设计6家庭关系7时间关系8数列9关系转换10三段论推理

17中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特点?

答初中生的特点:

1在道德认识水平上,比小学时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2开始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世界观开始萌芽3初中生的品德情感日益丰富而且易于激动4初中生的道德意志迅速发展,行为的自主性、坚持性、独立性增强5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的时期

高中生的特点:

1高中生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2高中生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年龄特征3高中生道德行为表现出特有不稳定性。

简答题

1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和评比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6注意个别差异。

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答个体因素:

1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2学生的认知结构3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定势

客观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征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教师的有效指导。

3如何做到为迁移而教?

答1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2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3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4影响中学生知识理解的因素?

答1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2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3有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4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5教书的教学方法

5促进中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过程有哪些?

答1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3充分利用比较方法,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4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5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

6中学生知识巩固应用的基本途径?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相结合4复习方式多样化

7影响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2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3课题的性质。

8如何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

答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4科学地进行练习。

9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答内源性因素:

1遗传素质2认知评价能力3知识准备4应试技巧

外源性因素:

1期望2教师的评估3考试情境的知觉

如何克服:

1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2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3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

简答题

1如何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答1通过正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2通过讨论、评议等形式,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3通过表扬与批评等手段,树立班级正气4充分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作用。

2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答1目的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6易操作性原则

论述题

1阐述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的心理要素有哪些方面?

答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制定班集体目标时,要注意几点:

1目标结构要有层次性2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民主性,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3班级目标既要适度,又要有激励作用4班级目标要体现针对性,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班集体形成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以使班集体尽快步入正轨,早日迈入先进的行列

2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包括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3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班内要善于培养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其在班集体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4树立良好的班风。

根据许多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培养优良班风和传统的基本做法是:

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持之以恒。

5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班集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答题

1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答1提高教学能力2采取民主型的课堂领导方式3掌握课堂调控能力4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6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7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

2组织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及技巧有哪些?

答1建立课堂教学常规2认真抓好上课的开始环节3创造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环境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3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要求及技巧有哪些?

答基本要求:

1新旧知识相联系2目的明确,针对性强3简洁明了4新颖有趣,具有悬念

技巧:

1直接式2温故知新式3实验式4联系实际5故事式6因势利导式7激趣式8设问式

4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要求及技巧有哪些?

答要求:

1课堂提问要有计划性2要讲求新颖3要讲求逻辑性4要重视诱导性5把我好提问的数量、难易度6提问后应当进行点评7提问对象有四忌

技巧:

1精心设计问题2把我发问时机3善于启发引导

5课堂教学结束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有哪些?

答要求:

1首尾照应,紧扣中心2留有余地,让学生回味深思

技巧:

1归纳式2概括中心式3比较式4激发情感式5发散式6联系巩固式7活动操作式

简答题

1我国现阶段的偏离行为主要有哪些?

答1一般性社会偏离2违章偏离行为3轻度违法行为4违法犯罪行为

2上网对青少年有什么影响,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上网?

答影响:

1积极影响。

包括认知结构、提供求知学习的新渠道、自我的形成以及开拓中学生全球视野,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2消极影响。

包括认知结构、思维方式、道德意识和网络成瘾

论述题

1阐述影响中学生社会化的因素?

答社会因素:

1社会文化方面,文化为中学生的社会化规定了一个宏观的框架,同时又体现为具体的细节2大众传媒方面,大众传媒为中学生提供了社会学习的课堂

学校因素:

1价值观念的社会化2社会生活知识的个人社会化3理想目标的社会化4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家庭因素:

父母的关系、家庭模式、人际关系、感情基调、料理家务的方式、父母的职业、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态度与期望都对中学生的生活、发展和社会化有重要作用。

 

简答题

1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它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2有利于中学生的生理健康3有利于中学生提高学习质量4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

2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正视现实,适应环境2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相吻合3悦纳自己,自尊自爱4情绪正常,乐于交往5奋发向上,自强自制6心理协调,人格健全

3针对中学生厌学,学习压力应采取什么应对策略?

答1作为学校、教师和家长要教会学生应付压力的方式和方法,变压力为动力2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克服为分数而学习的消极思想,建立以提高自己综合素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态度3树立必胜信心,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防止学生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以增强学习自信心。

4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应对策略有哪些?

答1多赞扬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2学法指导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意志和态度。

5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如何调适?

答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2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3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注意教学中的心理卫生

论述题

1简述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答学校因素:

1学校教育体制的落后2教育者的教育方法适时性不强3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够4学校环境

家庭因素:

1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2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3父母过高的期望4与父母沟通不畅

社会因素:

1社会意识的污染2社会传媒的不当传播3住宅的独立化

学生自身因素:

1社会压力导致孩子更关注自身2心理素质欠佳,自我抗压强度不足3自我意识发展不够成熟4情绪、情感的因素

 

简答题

1简述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答1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教师们常用的调适情感的方法有哪些?

答1自我克制2合理释放不良情绪3转移精力4增强受挫能力5教师有时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论述题

1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教育独创性5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是滴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6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2针对中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进行自我维护?

答1端正认知:

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2调适情感:

控制情绪、合理宣泄、转移和自慰3改变行为:

角色学习、个别或集体讨论、坚持锻炼、寻求专业帮助、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所以,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