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99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docx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

2019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绾(wǎn)结  娇嗔(chēn) 烘焙(péi) 闷(mēn)声不响

B.掮(qián)客 与(yú)其 入殓(liàn)夹(jiā)道欢迎

C.绷(bēng)脸 分娩(miǎn) 烜(xuǎn)赫 不容置喙(huì)

D.稂(láng)莠 蝙(biān)蝠札(zhá)记一绺(liǔ)头发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开发商拆除了。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中国的古建筑已到了生死忧关的时刻。

B.几千年来,女子们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她们的惠质兰心,即使像花木兰这样有男儿气魄的女孩也多是心灵手巧的女红高手。

C.现实版蜗居“犀利爷”,头戴一顶皮革鸭嘴帽,帽檐下露出少许灰白头发和一双犀利的眼睛,脸上布满了黑黢黢的污垢,精神却很矍铄。

D.提起清香,首先想到书香,一帙在握,再在桌上点起一柱袅袅娜娜的香,便会让人神清气爽,尘念皆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清华大学一学生说:

“大学以来,我每天坚持6点半起床,7点进自习室,从来没在任意一节课堂上睡过觉,总是坐在第一排专心听讲。

B.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洋洋大观。

C.超级飓风“桑迪”裹挟着狂风骤雨重创了美国东海岸,飓风所过之处,房屋桥梁几乎毁坏殆尽,一片狼藉。

D.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有才华的人不会总被埋没,总有一天会被发现,被发掘出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针对争议海域内中国执法船和护渔船遭到他国舰船的无理跟踪、骚扰甚至恶意阻挠,军地进行了海上联合维权演习。

B.《功夫熊猫》中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有风度。

C.由于工业明胶出现在老酸奶和果冻中,所有含明胶成分的食物、药物就成了众人紧盯的目标,胶囊自然也不例外。

D.杭州地铁1号线贯通余杭、萧山等地,经过客运中心、城站火车站等重要区域,并且连接火车东站,是未来沪杭、杭宁、杭甬等多条高铁汇集之处。

5.2019年10月11日,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12日,《大河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

”为标题进行了报导,盛赞莫言的成就。

此标题一出,立刻在众报导中脱颖而出。

请赏析此标题的妙处。

(3分)

                                    

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每当春寒料峭时,总感动于小草“春风吹又生”的坚持;

,;

,。

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前不久,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

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5字。

(1分)

                                          

(2)针对实习生的做法,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

(4分)

赞成者说:

      

质疑者说: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

由于海水上翻,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

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

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2019年9月下半月《百科知识》,有删改)

8.下列有关“台风”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它以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为主要能量来源,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并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B.台风带来的降水占东南亚各国和美国等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是这些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而且台风降水量占降水总量的比重还将不断增大。

C.台风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从低纬度地区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使全球维持着热量平衡。

如果没有台风,热带地区的气候会越发炎热,寒带地区则会越发寒冷。

D.台风能通过降温缓解电力供需的矛盾;另一方面,在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削弱其风速,大大地减轻风害,甚至使台风不再成害而能被用于风力发电。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所造成的。

海水上翻会卷起江海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持续的时间在数小时到一两天不等,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许多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

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10.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老人们

【奥地利】里尔克

彼得·尼古拉斯先生在他75岁那年已把许许多多事情忘记了:

他不再有悲哀的回忆和愉快的回忆,也不再能分清周、月和年。

只是对一天中的变化,他还算依稀有点印象。

他目力极差,而且越来越差;落日在他看来只是一个淡紫色的光团,而早上这个光团在他眼里又成了玫瑰色。

但不管怎么讲,早晚的变化他毕竟还能感觉出来。

一般地说,这样的变化使他讨厌;他认为,为感觉出这变化而花力气,是既不必要而又愚蠢的。

春天也好,夏天也好,对于他都不再有什么价值。

他总归感到冷,例外的时候是很少的。

再说,是从壁炉取暖,还是从阳光取暖,在他也无所谓。

他只知道,用后一种办法可以少花许多钱。

所以,他每天便颤颤巍巍地到市立公园去,会在一株菩提树下的长靠椅上,在孤老院的老彼庇和老克里斯多夫中间,晒起太阳来。

他这两位每天的伙伴,看模样比他年岁还大一些。

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每次坐定了,总要先哼唧两声,然后才点一点脑袋。

这当儿,他左右两边也就机械地跟着点起头来,好像受了传染似的。

——随后,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把手杖戳进砂地里,双手扶着弯曲的杖头。

再过一会儿,他那光光的圆下巴又托在了手背上。

他慢慢向左边转脸去瞅着彼庇,尽目力所能地打量着他那红脑袋。

彼庇的脑袋就跟个过时未摘的果子似的,从臃肿的脖子上耷拉下来,颜色也似乎正在褪掉,而他那宽宽的白色八字须,在须根处已脏得发黄了。

彼庇身体前倾,胳膊支在膝盖上,时不时地从握成圆筒形的两手中间向地上吐唾沫,使他面前已经形成一片小小的沼泽地。

彼得先生看不出彼庇有什么变化,便让支在手背上的下巴来了一个180度的旋转。

克里斯多夫刚刚流了一点鼻涕,彼得先生看见他正用歌特式的手指头儿,从自己磨得经纬毕现的外套上把最后的痕迹弹去。

他体质孱弱得难以置信;彼得先生在还习惯于对这事那事感到惊奇的时候,就反复地考虑过许多次:

骨瘦如柴的克里斯多夫怎么能坚持活了一辈子,而竟未折断胳膊和腿儿什么的。

他最喜欢把克里斯多夫想像成一棵枯树,脖子和腿似乎都全靠粗大的撑木给支持着,眼下,克里斯多夫却够惬意的,微微地打着嗝儿,这在他是心满意足或者消化不良的表示。

同时,他在没牙的上下颚之间还老是磨着什么;他那两片薄薄的嘴唇,看来准是这样给磨锋利了的。

看样子,他的懒惰的胃脏已经消化不了剩下的光阴,所以只好尽可能这样一分一秒地咀呀,嚼呀。

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把下巴转回了原位,睁大一双漏泪眼瞅着正前方的绿荫。

他耷拉了眼皮,可并没打瞌睡。

他听见  ,以及  。

彼庇骂的要么是一只狗,要么是一个小孩,他们老跑到跟前来打搅他。

彼得·尼古拉斯先生还听见远处路上有人耙砂砾的声音,过路人的脚步声音以及附近一只钟敲12点的声音。

他早已不跟着数这钟声了,可他却仍然知道时间已是正午;每天都同样地敲呀,敲呀,谁还有闲心再去数呢。

就在钟声敲最后一下的当儿,他耳畔响起了一个稚嫩可爱的声音:

“爷爷——吃午饭啦!

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撑着手杖吃力地站起身来,伸出一只手抚摸那个10岁小女孩的一头金发。

小女孩每次都从自己头上把老人枯叶似的手拉下去,放在嘴唇上吻着。

随后她爷爷便向左点点头,向右点点头。

他左右两边也就机械地点起脑袋来。

孤老院的彼庇和克里斯多夫每次都目送着彼得·尼古拉斯先生和金发小姑娘,直至祖孙二人被面前的树丛遮住。

偶尔,在彼得·尼古拉斯先生坐过的位子上,躺着几朵可怜巴巴的小花儿,那是小姑娘忘在那里的。

瘦骨嶙峋的克里斯多夫便伸出歌特式的手指去拾起它们来,回家的路上把它们捧在手里,像什么珍宝似的。

——这时候红脑袋的彼庇就要鄙夷地吐唾沫,他的同伴羞得不敢瞧他。

回到孤老院,彼庇却抢先进卧室里去,就跟完全无意似地把一个盛满水的花瓶摆在窗台上,然后便坐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等克里斯多夫把那几朵可怜巴巴的小花儿插进花瓶中去。

(本文略有删改)

11.联系上下文,在空格内分别填写一句话,使语意连贯。

(各不超过20字)(2分)

                                       

12.小说第一段写了彼得·尼古拉斯先生的什么特点,请用两个词语概括。

说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3.请分别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彼庇的脑袋就跟个过时未摘的果子似的,从臃肿的脖子上耷拉下来,颜色也似乎正在褪掉,而他那宽宽的白色八字须,在须根处已脏得发黄了。

                                       

(2)孤老院的彼庇和克里斯多夫每次都目送着彼得·尼古拉斯先生和金发小姑娘,直至祖孙二人被面前的树丛遮住。

                                       

14.小说以彼庇默默地“等克里斯多夫把那几朵可怜巴巴的小花儿插进花瓶中去”收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4分)

                                       

15.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三个老人,你同意吗?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

”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

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

“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

”祖尚固辞。

戊子,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

上大怒曰:

“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

”命斩于朝堂,寻悔之。

它日,与侍臣论“齐文宣帝何如人?

”魏徵对曰:

“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

有前青州长史魏恺使于梁还,除光州长史,不肯行,杨遵彦奏之。

文宣怒,召而责之。

恺曰:

‘臣先任大州长史,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

’文宣顾谓遵彦曰:

‘其言有理,卿赦之。

’此其所长也。

”上曰:

“然。

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

”命复其官荫。

  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

“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

”上笑曰: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

初,上令群臣议封建,魏徵议以为:

“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

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顿阙。

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

”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

“运祚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

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

”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

“不若分王宗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

一定此制,万世无虞。

”十一月,丙辰,诏:

“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九》)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匹夫犹敦然诺敦:

敦厚、淳厚

B.上亦为霁威霁:

止、收敛

C.运祚修短祚:

福分

D.不若守令之迭居也迭:

交替、轮换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尽以封国邑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文宣怒,召而责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D.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卢祖尚居功自傲违背皇命,太宗下令立斩于朝堂;魏徵援引齐国文宣王纳谏的事例规劝,最终太宗幡然醒悟,下令让卢祖尚官复原职以荫庇其子孙。

B.在魏徵告假去祭扫祖墓期间,太宗曾有临幸南山的打算,后因怕受魏徵责备而取消了南山之行,可见直谏之臣对当国者的影响之大。

C.一次太宗正在把玩鹞鸟,望见魏徵前来,将鸟藏于怀中。

魏徵上奏朝政大事,经久不停,结果鹞憋死怀中。

从中可见太宗对魏徵的敬畏。

D.群臣对封建之事各抒己见,或忧经费短缺,或患子孙相残为害,或主张有序地分封亲王宗子,他们从不同层面为皇上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4分)

(2)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

(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

此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任四会县(今属广东)县令。

蕲:

求。

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此处的典故说明黄几复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

21.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

(3分)

                                       

22.请赏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主要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1)子路问于孔子曰:

“鲁大夫练①而床,礼邪?

”孔子曰:

“吾不知也。

”子路出,谓子贡曰:

“吾以夫子为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子贡曰:

“女何问哉?

”子路曰:

“由问鲁大夫练而床礼邪?

夫子曰:

‘吾不知也。

’”子贡曰:

“吾将为女问之。

”子贡问曰:

“练而床,礼邪?

”孔子曰:

“非礼也。

”子贡出,谓子路曰:

“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

夫子徒无所不知。

女问非也。

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

”(《荀子·子道》)

(2)《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注】①练:

父母死后十一个月举行的祭祀,因祭祀时需披戴白色熟绢而得名。

23.请引用《论语》中的原句说明材料

(1)中孔子回答子路“吾不知也”的原因。

(1分)

24.结合上面三段文字,对孔子“为尊者讳”的做法进行简要评析。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其为人也,,乐以忘忧,。

(《论语》)

(2)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3),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4)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5),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板桥《题竹石画》)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哈佛商学院教授对毕业生说过这样的话:

如果你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毕业五周年的聚会,你不要去,因为那时你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而你的同学们,大多在大公司里平步青云。

同样,10周年聚会,你也不要去。

但是20周年的同学聚会,你可以去,你会看到,那些坚持梦想的人和随波逐流的人,生命将有什么不同。

你对于教授“坚持梦想”的这一番话是如何看待的呢?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2019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答案

1.D(A烘焙bèi  B与yǔ其  C绷běng脸)

2.C(A生死攸关 B蕙质兰心  D一炷香)

3.B(A任意:

指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受拘束、限制,爱怎样就怎样。

此处应用“任何”。

C殆尽:

几乎没有剩下。

与前文“几乎”重复。

D真金不怕火炼:

比喻坚强或正直的人经得住考验。

B洋洋大观:

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4.C(A成分残缺。

“针对……现象”。

B杂糅。

“不像中国的大侠”或“没有中国大侠的风度”。

D主宾搭配不当。

“地铁1号线”不是“汇集之处”。

5.此标题采用双关手法。

(1分)“莫言”既指作家莫言,又有“不要说”的意思。

标题既盛赞莫言巨大的文学成就,又表明在莫言之前中国也曾有大批的优秀作家,之后也将涌现更多的优秀作家。

(2分)

6.示例:

每当秋风萧瑟时,总赞叹于菊花“枝头抱香死”的顽强。

每当冰天雪地时,总欣赏于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每句各2分。

其中句式1分,合理引用诗句1分)

7.

(1)实习生拒绝主任让订盒饭的要求。

(1分)

(2)示例:

赞成者说:

这是一种自我权益的保护,实习生具有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

他敢于挑战,追求人格的尊重。

质疑者说:

导演是一个需要全局观、需要多方协调的工种。

为众人订盒饭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

拒绝一次看似跑腿的差事,实际上是拒绝了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也可从“太自我,不懂礼貌,不懂如何与人交流”等做人的角度阐述。

)(共4分,各2分。

8.B(“是这些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错误,应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

9.D(A项“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造成的”错误。

B项应是“台风发生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

C项“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大地震的侵袭”缺少了“或许”。

10.概括主旨的原句:

“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1分)思考:

台风有过更有功,提醒我们事物常有两面性,只有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用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万物。

(2分)

11.克里斯多夫上下颚磨动的轻轻的声音,(或打嗝声,1分)以及彼庇响亮地吐唾沫和拖长的咒骂声。

(1分)

12.特点:

衰老(健忘、视弱、畏寒)、无聊。

(2分)(只写括号内的词语得1分)

作用:

写出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引发读者思考;引出克里斯多夫和彼庇,推动情节发展。

(2分)

13.

(1)肖像描写,通过巧妙的比喻,把彼庇的脑袋比作过时未摘的果子,形象化地表现了他的干瘪、衰弱。

须根处脏得发黄的细节,写出了老人的邋遢。

(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通过目送直至消失在老人视野之中的描写,表现出他们孤老院的两位老人对彼得先生的羡慕,也渴望被爱,被关怀。

(每句答出手法各1分,有分析各1分)

14.结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彼庇抢先进卧室,把花瓶摆在窗台上,等克里斯多夫把小花插进瓶中去,这一描写出人意料,因为事前他还对克里斯多夫把小花当珍宝似的捧回去表示鄙夷,但是小说之前写他的孤寂、对彼得和孙女在一起的羡慕,又为这个结局作了铺垫,使之在情理之中。

(2分)同时这一结局还拓展了主题,借彼庇表面的鄙夷、内心的珍视,表现老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引发读者思考。

(2分)

15.同意。

(1)从人物上看,小说塑造了三个老人形象,表现他们共同的生活状况,引发社会对老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2)从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