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316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26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5页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docx

乌鲁木齐市二模生物答案到

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考生物二诊试卷

一、选择题:

每题6分,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解答】解:

A、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类生物,原核细胞进行细胞增殖的方式是二分裂,A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B错误;

C、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C错误;

D、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量的食盐(NaCl)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食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叫做盐析,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其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

D。

2.【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

1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

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

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

1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

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

2C3H4O3(丙酮酸)+4[H]

2C2H5OH(酒精)+2CO2

或2C3H4O3(丙酮酸)+4[H]

2C3H6O3(乳酸)

【解答】解:

A、需氧生物真核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但含有线粒体,A错误;

B、破伤风芽孢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厌氧型,所以其大量繁殖需要无氧呼吸提供能量,B错误;

C、人体无氧呼吸只能形成乳酸,其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糖类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它们都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D正确。

故选:

D。

3.【分析】细胞周期的概念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比分裂期长,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B段、CD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DE段表示分裂期。

【解答】解:

A、由于分裂间期时间长,AB段表示分裂间期,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A正确;

B、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因此BD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

D、与A点相比,B点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点与A点DNA含量相同,D错误。

故选:

A。

4.【分析】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若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则其儿子可能正常,男性患者的女儿肯定患病。

【解答】解:

A、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若女性是杂合子,则其儿子可能正常,A错误;

B、女性患者体内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B错误;

C、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C正确,

D、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

C。

5.【分析】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产生的,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解答】解:

A、植物没有专门分泌激素的器官,植物激素是一定部位产生的,A错误;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特点,不过生长素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也可以非极性运输,其他植物激素没有极性运输的特点,B错误;

C、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C正确;

D、NAA、2,4﹣D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D错误。

故选:

C。

6.【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

构成

作用(主要生理过程)

营养方式

地位

非生物

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光、热、水、土,气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物成分

生产者

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用)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

动物、寄生微生物、

根瘤菌

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

异养型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分解者

腐生微生物、蛔虫

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解答】解:

A、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异养生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可能是分解者,A正确;

B、动物以尿液标记领地在种群中传递信息,这种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

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正确;

D、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置自然资源的同时,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D正确。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7.【分析】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其中,第一步和第二步属于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第三步属于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1.光能转换成电能

(1)光合色素:

叶绿体内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可以分为两类:

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

包括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及绝大多数的叶绿素a;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2)转化过程:

这种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在光的照射下,可以得失电子,从而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叶绿素a被激发而失去电子(e),最终传递给NADP+(中文简称是辅酶Ⅱ)。

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变成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使水分子氧化生成氧分子和氢离子(H+),叶绿素a由于获得电子而恢复稳态。

2.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1)随着光能转换成电能,NADP+得到两个电子和一个质子,就形成了NADPH。

(2)叶绿体利用光能转换成的另一部分电能,将ADP和Pi转化成ATP。

这一步骤形成的NADPH和ATP,由于富含活跃的化学能,很容易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暗反应阶段中合成有机物利用。

NADPH还是很强的还原剂,可以将二氧化碳最终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自身则氧化成NADP+,继续接受脱离开叶绿素a的电子。

3.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在暗反应阶段中,二氧化碳被固定后形成的一些三碳化合物(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接受ATP和NADPH释放出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糖类等富含稳定化学能的有机物。

这样,活跃的化学能就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

据图分析:

图甲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图示膜结构为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腔中,ATP的合成发生在类囊体薄膜表面。

图乙中,类囊体膜内外的氢离子浓度差是驱动ATP合成的动力。

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

(1)据图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H+经通道蛋白由膜内运往膜外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2)图乙所示的实验中,为了薄膜光照对实验的干扰,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同时为使类囊体膜内H+浓度大于膜外溶液①的pH小于溶液②的pH,这样可以验证是类囊体膜内外的氢离子浓度差是驱动ATP合成的动力。

故答案为:

(1)光反应不需要

(2)小于使类囊体膜内H+浓度大于膜外黑暗

8.【分析】体液免疫过程:

【解答】解:

(1)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当病原体入侵时,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将暴露出来的抗原传递给T淋巴细胞。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稳态调节,图中体现出的稳态调节机制属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阿司匹林具有退烧、镇痛、消炎的作用,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阿司匹林能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生成,从而达到退烧、镇痛和消炎的效果。

故答案为:

(1)抗原T淋巴

(2)神经﹣体液﹣免疫

(3)抑制环氧合酶前列腺素

9.【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解答】解:

(1)“月宫一号”中的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包括了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群落。

(2)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若长期没有能量输入,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该系统还必须由外界不断提供能量。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粉虫与这些微生物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因此两者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

(1)生物类群

(2)元素能量若长期没有能量输入,生态系统就会崩溃(3)互利共生

10.【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纯合亲本少毛甲高与多毛甲正杂交,子一代全为少毛甲高,说明少毛对多毛是显性性状,甲高对甲正为显性性状;子一代自由交配的子代为少毛甲高、多毛甲正,说明两对基因还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少毛基因与甲高基因连锁,多毛基因与甲正基因连锁。

【解答】解:

(1)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全身各处细胞,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少毛基因与甲高基因连锁,多毛基因与甲正基因连锁,假设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则子二代基因型为AABB:

AaBb:

aabb=1:

2:

1,因此表现型为少毛甲高:

多毛甲正=3:

1,而后代只有少毛甲高、多毛甲正两种表现型,说明少毛甲正、多毛甲高的幼鸟难以维持体温恒定而死亡,且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少毛甲高:

多毛甲正=9:

1。

(3)让子一代(AaBb)与多只多毛甲正个体(aabb)交配,无论是哪一种假说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都是少毛甲高:

多毛甲正=1:

1,因此无法通过观察子代成体表现型来验证上述两种假说哪种是合理的。

故答案为:

(1)代谢

(2)少毛甲高:

多毛甲正=3:

1少毛甲正、多毛甲高少毛甲高:

多毛甲正=9:

1

(3)不能

三、[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与实践](15分)

11.【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

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

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

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解答】解:

(1)处理桑葚果实时,为防止杂菌污染,应清洗后再除去枝梗。

(2)根据图表可知,酵母菌接种量为10%时,果酒的酒精度最高;当酵母菌接种量过高时,酵母菌种内竞争加剧,影响酒精生成,从而导致果酒的酒精度会随接种量增大而下降。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来检测。

如果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说明有酒精产生。

(3)在发酵得到的桑葚果酒中接种醋酸菌,醋酸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可将乙醇转变为乙醛,进而生成醋酸。

故答案为:

(1)杂菌污染

(2)10酵母菌种内竞争加剧,影响酒精生成酸性的重铬酸钾(3)氧气充足乙醛

四、[生物一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2.【分析】1、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2、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

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

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3、生物体通过无性繁殖所生成的群体或个体称为克隆,由动物体内一个细胞经过无性生殖过程进而发育形成的动物个体为克隆动物。

体细胞克隆即取出一个双倍体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核的卵细胞,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核卵重组,再植入代孕母体中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供体细胞均来自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其种类繁多、数量无限。

【解答】解:

(1)在培育克隆猴的过程中,接受供体细胞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到Mll中期。

在CO2培养箱中培养供体细胞时,必须保证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所需营养与体内基本相同。

(2)重组胚胎需要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激活,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然后将其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猴体内,使之继续发育。

移入的胚胎能够存活,原因之一是代孕子宫一般不会对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同时能够在子宫内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

(3)体细胞克隆比胚胎细胞克隆难度大的原因是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这也是中国体细胞克隆猴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1)Mll中无菌、无毒

(2)重组生理状态免疫排斥反应(3)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

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考生物二诊试卷

一、选择题:

1.【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解答】解: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细胞,A错误;

B、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为细胞,C错误;

D、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2.【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人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解答】解:

A、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

B、细胞中氨基酸种类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因为氨基酸的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一定相同,B错误;

C、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较少,C错误;

D、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形成AMP,含腺嘌呤、核糖和磷酸基团,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ATP结构、胆固醇的功能、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1、内质网、高尔基体通过出芽形式形成囊泡,细胞膜的内吞和外排过程中也形成囊泡,囊泡的形成与融合可以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2、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解答】解:

A、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形成的囊泡可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A正确;

B、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通过核孔实现的,B正确;

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而增大线粒体内的膜面积,而叶绿体通过形成大量堆叠的类囊体以增大膜面积,C错误;

D、生物膜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合成过程中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识记线粒体和叶绿体增大内膜面积的方式,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4.【分析】1、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非跨膜运输包括胞吞和胞吐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但是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解:

A、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其运动与温度有关,A错误;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参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B错误;

C、丽藻细胞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运输,需要膜蛋白的协助,C正确;

D、腌制果脯时,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葡萄糖等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理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难度不大.

5.【分析】1、ATP的水解: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2、溶酶体:

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能启动转录过程.

【解答】解:

A、ATP水解酶能水解ATP释放能量,因此存在于细胞的多个部位,A正确;

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B正确;

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因此酶的活性与内环境的稳定状态有密切关系,C正确;

D、RNA聚合酶能够识别基因上的启动子,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要求考生识记ATP的作用,掌握酶的特性;识记教材中常考的一些酶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不同波长会拟南芥种子萌发所起的调控作用不同,波长Ⅰ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较明显,波长Ⅱ抑制种子萌发的效果较明显.

【解答】解:

A、分析曲线图可知实线区域的波长促进种子萌发,虚线区域的波长抑制种子萌发,即不同波长的光照对拟南芥种子萌发所起的调控作用不同,A正确;

B、波长Ⅰ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较显著,波长Ⅱ抑制种子萌发的效果较显著,B正确;

C、波长大于700的为红外光,即图中显示红外光比红光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C错误;

D、曲线表明,随着波长的增加,光照对拟南芥种子萌发表现出两重性,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以曲线为载体,考查了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根据曲线信息判断各项.

7.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解答】解: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细胞主动发生的“自杀”现象,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细胞分化意味着某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C、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等假说,C正确;

D、肿瘤细胞能无限增殖,成为不死性的细胞和细胞凋亡不足有关,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癌变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图中只含两条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且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乙图着丝点分裂,且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

A、图乙中左边两条染色体上同时出现A和a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因此不能确定该动物的基因型,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甲是减数分裂,乙是有丝分裂,B正确;

C、图乙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该时期染色体组数目加倍,因此该动物肝细胞具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乙图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结合两者准确判断各选项.

9.

【分析】1、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

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解:

A、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因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错误;

B、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B正确;

C、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一定相等,但RNA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不一定相等,因此细胞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也不一定相等,C错误;

D、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如性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和理解“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识记和理解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识记DNA分子结构的注意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

【分析】1、灰身与黑身这对相对性状的分析:

亲本组合①:

♀灰身×♂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