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气象灾害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251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气象灾害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09气象灾害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气象灾害4.docx

《09气象灾害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气象灾害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气象灾害4.docx

09气象灾害4

气象灾害-1

凡是由于大气变化而产生的超出社会正常承受能力的破坏,都是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即由它还可以引发出多种灾害,如暴雨可引起洪涝,又可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其它自然灾害。

此外,气象灾害还可引发火灾、交通事故和农作物病虫害,导致人畜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因此,对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是防灾减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对气象灾害的分类说法不一,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性质和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特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7大类:

干旱、暴雨洪涝、连续阴雨、低温冻害、雾害、热带气旋、风雹灾害

==========================

干旱

旱灾的主要天气为久晴、少雨或高温。

它还可包括干热风、高温等。

主要影响农业生产,还影响人畜饮水及人体健康,易引发疾病及火灾。

世界上长年干旱的地区占陆地面积的1/3。

我国有近一半面积的土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威胁之中。

==========================

气象卫星干旱监测图

==========================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

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

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

去年,中国遭到了1990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袭击,数百万公顷农田变成赤地,1600多万人缺乏饮水。

旱情一直持续了约100天,黄河、淮河流域的人口密集地区都受到影响,华北、东北地区的水库水位下降了46%。

==========================

高温和干热风

高温也常常是一种严重的灾害。

如果把气温大于35℃作为炎热日,那么我国东部各地都有可能出现长达几十天的炎热日。

特别是在南方,盛夏高温高湿往往同时出现,这就更加阻碍人体汗液挥发,因而更觉闷热难当。

近几十年来,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增加了热害的严重性。

高温天气容易让人感觉不舒服,以至引发多种疾病,尤其是对露天作业和年老多病的人来说危害更大。

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危害称为热害,常常造成农作物减产。

干热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热害,它是高温低湿与一定风力组合而成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春末夏初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灌浆乳熟阶段至腊熟前期,可以造成农作物减产或品质下降。

==========================

暴雨洪涝主要天气为暴雨和大雨。

它还包括洪水和雨涝。

它的主要灾害是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农田积水。

还可引发泥石流、山崩和滑坡等次生灾害。

暴雨是指一定时间内强度很大的雨。

如果一小时降雨≥16毫米,或者12小时降雨≥30毫米,或者24小时降雨≥50毫米,都称暴雨。

我国是世界上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而且往往降雨量集中,强度较大。

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往往几天的降水量就可达到常年的年降水总量。

洪涝通常是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它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季风气候十分显著。

由于降水在季节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半年,降水年际变化又十分明显,因而洪涝灾害甚为频繁,是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严重气象灾害之一。

==========================

我国历年洪水灾害情况统计表

==========================

从地形条件上来看,我国西部、北部是山地和高原,而东部和南部主要是平原。

平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

据统计,我国约有一半人口、1/3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集中在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这7条江河中下游平原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这些土地大都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时常面临洪水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年份约占总年份的60%,黄淮海平原几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洪涝灾害。

广东沿海、广西东北部、湘赣两省北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是全国多暴雨地区,也是容易发生洪涝的地区。

==========================

近50多年来,我国洪涝的发生是呈明显的阶段性。

大体上是50年代至60年代中前期洪涝面积较大,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洪涝面积较小,80年代中前期至今洪涝面积又趋增加,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更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1991-1999年9年平均洪涝面积达1574.1万公顷,是1950-1999年平均受洪涝灾害面积(942.4万公顷)的1.7倍,是1950-1990年平均受洪涝灾害面积(838.9万公顷)的2倍。

==========================

1998年洪水区域示意图

==========================

暴雨的防护措施

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及暴雨时积水成灾。

河道是城市重要排水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河道淤塞。

==========================

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

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厘、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触电伤人。

==========================

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地段,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阴井及坑、洞。

==========================

抗洪救灾

汛期是指江河连续涨水的时期,我国7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但大致相近,大多集中在每年6~9月,珠江出现早些,从4月开始;长江和黄河的汛期较长,长江为5~10月,黄河为6~10月。

黄河洪水还会发生在冬春季,称为凌汛。

为了尽量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国务院设立了防汛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全国的防汛工作。

省、地、县设立防汛指挥部,负责所辖地区内的防汛组织工作和指挥工作。

总指挥为当地行政领导。

各大江河流域也设防汛指挥部,负责流域内的防汛组织和指挥工作。

我国各地对河道抢险主要依据“守岸护滩,固基防冲,控制局势,稳定全局”的原则。

当堤防工程在高水位的水流和风浪冲击下,出现漫溢、散溢、漏洞、脱坡、坍塌、裂缝等险情时,抢护的方法主要是“迎水坡阻水入堤,背水坡导水出堤,降低浸润线,稳定堤身”。

与洪水作斗争就像打仗一样,要有强有力的指挥,前方、后方要万众一心,要有良好的办法和措施。

当堤坝裂缝、漏水、塌方时,应当及时进行抢护,不使险情扩大。

晚抢一分钟,都可能酿成无比巨大的损失。

遇到洪水浸入时,记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名言。

再大的洪水,水面的高程也有一定限度。

人只要居住在最高洪水水面高程以上的地方,就进入了安全区,没有后顾之忧。

古人为了避开洪水,把住处建在高坡上。

比如北京猿人遗址,就在房山周口店西侧的龙骨山上。

它位于当地江河最高洪水水位以上。

临时避洪的办法是人往高处走,临时逃到不受洪水威胁的高处去。

但是,切勿只顾顺水跑,要事先设计好撤退路线,事先明确某一个地区一旦有洪水,应往何处撤离等。

撤离时,最好要有组织有指挥地进行。

另一种办法是设置救生船,没有船的也可以把木质家俱用绳子捆在一起组成救生排。

也可以临时爬上大树避洪。

总之,办法多样,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连续阴雨灾害阴雨连绵的天气对多数农作物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使作物因生长发育不良而减产。

它还会引发作物病虫害的蔓延,使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

1845年欧洲爱尔兰在持续阴雨的天气下诱发马铃薯晚疫病暴发,饿死100多万人,200多万人被迫逃往国外。

每年9-11月在华西和江淮一带出现的连阴雨天气被称作华西秋雨和江淮秋雨,它使棉花烂桃、落铃,使已成熟的农作物因来不及收获或来不及晾干而发芽、霉烂,造成丰产歉收或农产品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失收。

==========================

低温冻害低温冻害包括低温冷害、冻害、冻雨、冰害、雪害等。

它们都是较强冷空气侵入后造成的。

低温冷害一般出现在春、秋季和东北的夏季,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春季低温冷害引起烂种烂秧,秋季低温冷害使晚稻空壳率增加而减产,甚至绝收。

东北低温使作物热量不足,以致不能使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正常生长而减产。

急剧的降温、霜冻、暴雪、冻雨等,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输电线路等都有很大的破坏性。

冻害出现在从秋末到春初的半年里。

1984年1月一次长江中下游大雪,杭州一带雪深半米,仅江苏就有620多条万伏以上输电线路断电,京沪铁路停运30多小时。

==========================

浓雾灾害雾是由于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直径2~15微米)汇集在帖地面气层中,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在下的水汽现象。

当水平能见距离降列1000米以下时,就称雾。

雾有等级之分,能见距离小于1000米大于500米时称轻雾;能见距离不足500米时称大雾;能见距离不足200米时称浓雾。

在大雾出现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因此,我国有雾的地区大都在东南部降水较多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西北的干旱与半干旱区则很少见。

我国雾日最多的地方是四川峨眉山,而四川省重庆市是多雾的城市,每年平均有69个雾日,最多一年达148天,被称为“雾都”。

  由于我国主要雾区位于人口较多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这里也是交通运输最为频繁的地区,这就使得雾成为因能见度下降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浓雾对交通运输的危害十分明显,浓雾影响车速,还会使轮渡停航,上海市曾因黄浦江两度遇雾停航,造成伤亡事故,才开始下决心建造大桥,建桥后虽有所改善,但浓雾仍使交通拥挤。

大雾还会引起输电线路污闪断电。

如1990年2月华北出现罕见大雾,由于面积广,持续时间长,加之空气污染严重,破坏了高压输电线路的瓷瓶绝缘,造成了大面积的污闪断电事故。

==========================

雾灾的防护措施

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

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看清来往车辆。

========================

驾驶车辆和骑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气象灾害-2

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一种旋转的猛烈的风暴,在北半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它主要是依靠水汽凝结时放出的潜热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因发生的地域不同,热带气旋名称也不同。

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我国古代把台风称为“飓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现在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

热带气旋的强度是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来确定的。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了四个强度等级,即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

热带低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6-7级(风速为10.8~17.1米/秒);

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8-9级(风速为17.2~24.4米/秒);

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0-11级(风速为24.5~32.6米/秒);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2级或以上(风速在32.6米/秒以上)。

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我国自1989年起(1989年前的标准是:

热带低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6~7级;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8~11级;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2级或以上)也采用了这个强度等级标准。

========================

全球热带海域上,全年约有80~100个热带气旋生成,每一个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强度和台风带来的灾害各不相同。

每年,我国对在180度以西,赤道以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海域)洋面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统一编号,用4位数字编号,前2位数字表示年份,后2位数字表示当年热带气旋的顺序号。

并按照其强度变化分别称为第几号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

如“9711”,就表示1997年出现的第11个达到编号标准的热带气旋。

命名和编号在一次台风过程中保持不变,如果台风强度减弱,台风的序号不变,再改称为热带风暴或热带低压。

根据1998年12月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决定,我国从2000年1月1日起,除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的国内编号外,还应使用热带气旋的中文命名。

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

表中的140个名称是由十四个成员国共同提供的。

例如,“龙王”、“悟空”、“玉兔”等是由我国代表推荐的名字;“启德”、“珍珠”等分别由香港和澳门代表推荐的名字。

这些名字具有亚太地区的特色。

对于那些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热带气旋的名字,台风委员会的成员国可以提出申请,将其名字从台风命名表中删除,其名字将载入台风灾害史册。

台风委员的成员国向社会发布警报或紧急警报时都统一使用这个名称和编号。

=========================

热带风暴(或台风)特点

热带风暴(或台风)的直径一般有600-1000公里,最大可达2000公里或以上,最小的只有100公里或以下,垂直厚度一般有10公里左右。

如果从上往下俯视,典型的热带风暴(或台风)近似于一个圆形的空气大旋涡,这个大旋涡的空气绕着中心急迅回转,但受离心力的作用,外面的空气进不到中心区,于是中心区就形成了一个立管状的“台风眼”。

眼的直径一般数十公里,最大的可能达200公里左右,最小的仅几公里。

在眼区,由于下沉气流,以致风平浪静,云层稀薄、破碎,有时甚至晴空如洗,在夜间还能看到一颗颗闪烁的星星。

在眼区周围,环抱着是高耸的云墙,称为台风眼壁。

眼壁的高度一般达10公里以上,宽度达数十公里。

这是热带风暴(或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区域,不仅风速极大,而且云里一群群高耸的积雨云对流极强,暴雨如注,雷电交加,在云墙的外缘,云随风飘,或被风吹散,一般只有阵雨、阵风。

========================

热带风暴(或台风)是地球上气象灾害破坏性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

据世界资料的粗略统计,一次造成死亡人数达5000人以上的热带气旋灾害至少有22次,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的至少有8次之多。

热带风暴(或台风)的巨大破坏力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

1)狂风巨浪。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风速常达40-60米/秒,有的可达100米/秒以上,且引起巨浪。

海上船只如不及时躲避,很难逃脱灭顶之灾。

即使在热带风暴(或台风)登陆的沿海地区,狂风可摧毁大片房屋和其他设施,折断树木,吹断通讯和输电线路,造成严重的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2)风暴潮。

热带气旋移近陆地或登陆时,由于其中心气压很低及强风可使沿岸海水暴涨,形成风暴潮,使海浪冲破海堤、海水倒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如1970年11月12日,一个时速达240公里/时的孟加拉湾风暴引起了汹涌的巨浪(15米高)和大海潮,吞没岛屿,淹没农田和城镇,冲毁房屋,夺去了几十万人的生命。

3)暴雨。

通常一个热带风暴(或台风)经过时,可带来150-300毫米的降水,有的热带风暴(或台风)在其它(地形及天气系统等)有利条件的配合下,可产生超过1000毫米的强降水(我国不少的特大暴雨记录是由台风造成的),以致造成山洪暴发,江河横溢,水库跨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等。

如1991年11月5日,9125号台风挟着暴雨狂风席卷了菲律宾莱特岛和内格罗斯岛,使达瑙湖上一座水库决堤,洪水吞没了包括奥尔莫克市在内的9个市镇,造成8000人死亡,10多万人受伤的特大灾难。

1949-1999年登陆我国热带风暴(或台风)个数

========================

1988-1999年我国热带风暴(或台风)损失统计表

========================

热带气旋(台风)的防范措施

台风季节,要随时注意收听气象广播,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做好防范工作。

========================

及时加固危房,防止屋塌伤人。

========================

阳台、晒台上的花盆等物最好搬进室内

========================

室外广告牌、天线、空调机架、晒衣架等都要检查加固或处理,防止坠落伤人。

========================

台风来临时,尽量不要外出。

========================

龙卷是一种从积雨云底部下垂的漏斗状云及其所伴随的强烈旋风。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过去人们把这种现象叫龙卷风,1988年我国气象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把这种天气现象定名为龙卷。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随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

龙卷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

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往他处。

过去发生的各种怪雨,如金钱雨、蛙雨等,也多是由它造成的。

========================

龙卷的特点

龙卷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袭击范围小,龙卷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

生命期短,龙卷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

风力特别大,在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

破坏力极强,龙卷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

========================

龙卷的防范的自救

气象部门根据可能出现龙卷的天气背景和雷达追踪探测,可以较好地对龙卷云作出预报。

但这种预报时效短,只能通过广播电视和天气警报机向公众和有关部门发布。

为了减少龙卷的危害,人们除了要注意当地气象台站的天气顶报、警报外,还应具备一些必要的防范知识。

首先,要能识别龙卷云。

龙卷云的主要特点为云底出现乌黑的滚轴状云,当云底见到有漏斗云伸下来时,龙卷就出现了。

它开始的移动速度并不大,人们还来得及躲避。

当龙卷正面袭击时,有一种沉闷的呼哨声,由远而近。

如果听到这种声音,一定要马上躲避。

========================

在家中遇到龙卷向住房袭来时,要打开门窗,同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

躲避龙卷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

如果在野外遇上龙卷,应马上找一个与龙卷路径方向相垂直的低洼地趴地藏身,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汽车外出遇到龙卷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

沙尘暴

气象学上对沙尘暴所下的定义是:

由于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叫沙尘暴。

========================

沙尘暴的形成条件

一是地表有比较丰富疏松的沙尘物质;

二是要有持续的强风,风速得在10米/秒以上;

三是大气层结不稳定,强风能容易地将地面上的尘土卷入空中。

在我国地形图上,一条呈弧形的沙漠带,分布在西北和华北的大地上,因而每年春夏之交这一带常有沙尘暴出现。

前些年由于植被破坏,森林被毁,加重了河西走廊的风沙灾害。

========================

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性天气,一般当风力在4~8级时,就会在疏松地面上形成沙尘暴,可将地表的细沙和粉尘吹到15~30米的高度,能见度在1000米以内。

当风力达8级以上,大气层结又不稳定时,可把大量沙尘夹卷到2000米以上的高度,形成强沙尘暴。

它能遮蔽日光,刮倒建筑物,使人畜伤亡,使农作物被掩埋,将耕作层刮走或掩埋。

它还会影响太阳辐射,进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

有人估计每年全球由风力搬运的沙尘可达1.3~8.0亿吨。

强沙尘暴不仅破坏性大,而且影响范围广。

========================

沙尘暴的预防和自救

从长远来讲,在沙漠地区要多做草方格固沙,既增加地面粗糙度,减弱地面风力,也使沙子吹不起来,在广大的可种地上,要育草植树。

从眼前来讲,在沙尘暴多发区要加快健全沙尘暴的监测和预报警报系统,提高传递灾害性天气预报的速度,以减少人畜伤亡。

当沙尘暴袭来时,要尽快躲到安全的地方去,如牢固的室内。

在野外,要尽快就近蹲靠在背风沙的矮墙处,或趴在相对高坡的背风处,或抓住牢固的物体,并用衣服蒙住头,以减少沙尘吸入肺部,也可避免被吹起的砾石砸伤头部。

========================

沙尘暴天气出行注意事项

走路、骑车少走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

因为狭长通道会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在通道中会加大,从而对行进在其中的行人带来一定的危险。

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长期逗留。

有的广告牌由于安装不牢,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倒塌;而一些老树由于已经枯死,根基不牢,也非常有可能在大风天气中断裂,对行人造成危险。

尽量少骑自行车。

因为在大风天气中,顺风或逆风虽不会对骑车造成太大危险,但是一旦侧风向骑行,很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身体损伤。

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系统造成损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