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311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场地设计题库DOC.docx

场地设计题库DOC

填空:

1.场地的构成要素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绿化与环境景观设施工程系统。

2.按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特征场地可分为工业建设场地、民用建设场地。

3.按地形条件场地可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

4.按用地的位置划场地可分为市区场地、郊区场地、郊外场地。

5.场地设计的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

6.场地设计在工作的作用

1、建设项目立项阶段

参与编制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

2、建设项目选址阶段

场址选择、选址论证,提出选址技术条件,选址用地范围。

3、建设项目用地规划阶段

参与工程设计方案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制定,提出要求。

4、建设工程规划阶段

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7.场地自然条件是指场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8.在场址选择时用到的比例尺是

9.在场地设计中坐标系统有两种,分别是建筑坐标系统、测量坐标系统:

10.图例包括地物符号、注记符号、地形符号

11.气候主要包括风象、日照、气温和降水等。

12.风象包括风向、风速和风级。

13.风玫瑰图可分为风向玫瑰图、风向频率玫瑰图、平均风速玫瑰图、污染系数玫瑰图。

14.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质结构、构造特性及承受荷载的能力。

15.场地的建设条件包括区域环境条件、周围环境条件、内部建设现状条件。

16.市政设施条件(七通一平)主要包括道路和供电、给水、排水、电信、燃气及北方地区的供暖等管网设施,连同场地平整。

17.场地内绿地包括:

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防护绿地、宅旁绿地等。

18.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使用的合理性、技术的安全性、建设的经济性、环境的整体性。

19.建筑朝向的选择考虑的因素有日照因素、风向因素,在实践中、还要结合场地具体条件,如道路走向、周围景观、地形变化和用地形状等因素,其中道路走向是影响建筑朝向的重要因素。

20.建筑间距应根据日照、通风、消防、环保、工程管线埋设、建筑保护和城市设计等要求,依据相关规范或标准规定而合理确定。

21.当间距一定时,风向入射角由0°~60°渐次增大,则后排建筑窗口的相对风速也相应增大,相当于在逐渐增加建筑间距而加强通风效果。

22.地形对建筑通风间距的影响,在平原地区当D=2H时,通风效率可视为良好;当D=H时,通风效率为50%。

(D为建筑间距,H为建筑高度)

23.对于学校建筑而言教室楼与教室楼、办公楼、图书楼、实验室、专用教室(不包括音乐教室)等建筑之间长边平行布置时,其建筑防噪间距不应小于25m。

如教室顶棚以吸声材料进行装修时,教室楼与教室楼、图书馆、等其他楼之间的防噪间距不应小于18m。

24.对于学校建筑而言办公楼、图书楼、实验室、专用教室(不包括音乐教室)等建筑之间长边平行布置时,其建筑防噪间距不应小于15m。

24.居住建筑的群体组合方式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混合式。

25.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方式对称式、自由式、庭院式、综合式。

26.轴线是空间组织中一种线性关系构件,属概念性元素,具有串联、控制、统辖、组织建筑和暗示、引导空间的作用,建筑或其他环境要素可沿轴线布置,也可在其两侧布置。

27.在建筑空间组合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序列:

功能序列,空间序列.情感序列。

28.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29.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30.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31.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

32.当基地机动车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33.根据流线进出场地的不同方式,可将场地的整个交通流线体系分为尽端式和通过式两种。

34.根据场地交通流线的组织方式,道路系统有人车分流、人车混行、人车部分分流基本交通形式。

35.根据道路系统的分级组织,大型场地内的道路,可依据其功能及特征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

35.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36.机动车停车场,根据停车场与场地的关系,可将停车场在场地中的存在形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地面停车场、组合式停车场(底层或地下停车)、独立停车库(如立体车库)。

37.根据自行车停车场的布置要求,车辆停放点至出行目的地的步行距离要适当,以50—100m为限。

38居住区道路:

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9.居住区小区路:

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40.居住区组团路:

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41.居住区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42.车行道宽度,场地主干道和次干道应设双车道,供小型车通行的宽度不应小于6.0米,供大型车通行的宽度不应小于7.0米;场地支路可以是单车道,宽度为3.5或4.0米。

43.在车行道路的单侧或双侧设置人行道时,其宽度不宜小于1.5m。

其他地段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75m。

2)基地内人行道路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m。

居住区公共活动中心无障碍通道宽度为2.5m。

3)自行车道宽度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宜为1m,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宜为3.5m。

44.道路最小转弯半径视道路等级级及通行车辆不同而定。

最小转弯半径为6m。

45.场地中绿地的基本形态可归纳为点状绿地(独立绿地)、线状绿地(边缘绿地)、面状绿地(集中绿地)三种基本类型。

46.新建居住区要求绿地率不低于30%,较困难的旧区改造则不低于25%。

47.根据生态学的研究,一个地区的绿化覆盖率至少在30%以上,才能改良小气候,并起到保护环境和抗震防灾的作用。

48.我国政府在1996年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中明确,城市绿化覆盖率在2000年达到27%,2010年达到35%。

4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要求的绿地率:

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50.地面的竖向设计布置形式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

51.自然地面坡度划分:

平坡、缓坡、中坡、陡坡、急坡。

52.场地竖向台阶式布置时台阶高差一般以3.0—4.0m为宜(最高4.0—6.0m),以免道路坡道过长、交通组织困难并增加挡土墙等支挡结构工程量。

台阶高度也不宜过低,一般不小于1.0m。

53.场地竖向处理边坡的形式有直线型边坡、折线型边坡、台阶式边坡。

54.在处理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时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设置边坡或设置挡土墙。

55.挡土墙常见的断面形式有以下几种:

直立式、倾斜式、台阶式、重力式、悬臂式。

56.建筑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57.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

58.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00m;横坡应为1%~2%;

59.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60.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61.竖向设计常用表达方法高程箭头法、设计等高线法、纵横断面法。

62.场地雨水的排水方式:

自然排水、明沟排水、暗管排水、混合排水。

名词解释:

1.场地:

指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等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

2.场地设计(sitedesign):

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3.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一根线段的长度与其代表地面上相应的实际水平距离之比。

4.等高距:

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

5.等高线间距:

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

6.坐标系统:

用于确定地面点在该坐标系统中的平面位置及相对尺寸。

测量坐标系统建筑坐标系统

7.高程或标高:

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8.地物:

是指地表上自然形成或人工建筑的各种固定性物质。

9.注记符号:

地形图上用文字、数字对地物或地貌加以说明。

9.地形符号:

是用来表示地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方法是等高线。

10.等高线:

是将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在地形图上按比例连接而形成的闭合曲线,用以表达地貌的形态。

11.气候:

指任一地点或地区在一年或若干年中所经历的天气状况的总和。

它不仅指统计得出的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其长期变化和极值。

12.风向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累计各风向所发生的次数,占同期观测次数的百分比,称为风向频率。

13.太阳高度角指直射阳光与水平面的夹角;

14.太阳方位角指直射阳光水平投影与正南方位的夹角。

15.日照间距系数:

指满足最低日照要求后,相邻建筑物之间距离与高度的比值。

16.道路红线:

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一般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

16.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7、城市蓝线:

蓝线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

为保证水利规划设施和城市河道防洪墙安全要求,沿河道新建建筑物应按规定退让河道规划蓝线。

18、城市绿线:

城市绿线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

19、城市紫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县级以上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20.城市黄线:

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基础设施的用地界线。

21.建筑限高:

建筑限高是指场地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控制高度。

22.建筑高度:

为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建筑物顶部女儿墙或檐口的高度。

23.容积率:

24.绿地率:

绿地率=绿化用地总面积/场地总用地面积╳100%

25绿化覆盖率

绿化覆盖率=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场地总用地面积╳100%

26.场地分区:

就是将用地划分为若干区域,将场地包含的各项内容按照一定关系分成若干部分组合到这些区域之中,场地的各个区域就是特定部分的用地与特定内容的统一体,同时各区域之间形成有机联系。

27.建筑间距:

是指两幢相对的建筑物外墙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28.日照间距:

前后两列建筑物之间为保证后排建筑物在规定时日获得必需日照量而保持一定的距离称为日照间距。

29.绿化覆盖率:

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等植被所覆盖的土地面积占场地用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场地的绿化覆盖率。

30.绿地率greeningrate:

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31.竖向设计:

是对基地的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标高)设计;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要满足经济、安全和景观等方面的要求。

32.挡土墙:

防止路基填土或山坡岩土坍塌而修筑的、承受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

选择

1.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度的最大值以及应在尽端设回车场地的面积的最小值是哪一组?

(A )

A.120m,12mXl2m

B.100m,12mXl2m

C.80m,14mXl4m

D.60m,14mXl4m

2.关于居住区内道路设置的表述,哪条与规范要求不符?

(C )

A.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B.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C.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大于150m

D.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的消防车通道

3.在居住区规划中,以下关于小区(级)路的概念,何者正确?

(B )

A.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B.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C.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出入口的道路

D.小区内的各种道路

4.关于居住区内道路所含内容,何者正确?

(A )

A.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

B.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C.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

D.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5.以下哪类保护规划区对建筑高度控制有特别要求?

[D]

I.历史文化名城;Ⅱ.历史文化保护区;Ⅲ.文物保护单位;Ⅳ.风景名胜区;V.古树名木景观区域

A.I、Ⅱ、Ⅳ、V

B.I、Ⅲ、Ⅳ、V

C.Ⅱ、Ⅲ、Ⅳ、V

D.I、Ⅱ、Ⅲ、Ⅳ

6.按《民用建筑通则》要求,建筑基地地面坡度的最小值应为(A )。

A.0.2%

B.0.3%

C.0.4%

D.0.5%

7.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古树是指树龄在(A )以上的树木。

A.100年

B.200年

C.300年

D.500年

8.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所做的几种规划地面形式中,不包括以下(A )项。

A.台地式

B.平坡式

C.混合式

D.台阶式

9.居住区内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 )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 )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道

A.150、80

B.160、80

C.180、100

D.220、120

答案:

A

10.建设项目选址的主要依据是以下哪条?

(C )

A.环境保护评价报告

B.可行性研究

C.项目建议书

D.初步设计文件

11.下列哪项论述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影响城市建筑日照的因素?

(C )

I.纬度;Ⅱ.经度;Ⅲ.海拔;Ⅳ.太阳高度角;V.太阳方位角

A.I、Ⅱ、Ⅲ、Ⅳ、V

B.I、Ⅲ、Ⅳ、V

C.I、Ⅳ、V

D.Ⅳ、V

12.有关“高程”的叙述,以下哪条错误?

( B)

A.由于长期使用习惯称呼,通常把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统称为高程或标高

B.我国已规定以渤海平均海水平面作为高程的基准面,并在烟台设立水准原点,作为全国高程的起算点

C.水准高程系统可以换算,如吴淞口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也可使用

D.“高程”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算地面各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13.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最主要的依据是下列哪项?

(B)

A.项目建议书

B.预可行性报告

C.可行性研究报告

D.设计任务书

14.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中,是依据哪类规范对有关车行和人行出入口的最大间距作出规定的?

(B )

A.环保

B.消防

C.卫生

D.交通

1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

面街布置的住宅的出入口不得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主要是考虑哪种因素?

(C )

A.环保

B.消防

C.安全

D.卫生

16.场地中缓坡地的坡度是(B )

A.0%~3%

B.3%~10%

C.10%~25%

D.25%~50%

17.在场址选择时用到的比例尺是(D )

A.1:

500—1:

1000

B.1:

1000—1:

2000

C.1:

2000—1:

5000

D.1:

5000—1:

10000

18.停车场的出入口,与基地停车位数成正比,车位数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应相应增加。

汽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为50~500辆时,出入口应(B)。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停车场的出入口,与基地停车位数成正比,车位数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应相应增加。

汽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为>500辆时,出入口应(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0.停车场的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出入口宽度应≥7m。

(A)

A.>10m

B.>15m

C.>20m

D.>30m

21.停车场车位指标在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50辆时,可设1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应(C)。

A.≥3.5m

B.≥4m

C.≥6m

D.≥7m

22.自然地面坡度划分:

平坡、缓坡、中坡、陡坡、急坡。

其中陡坡坡度是(D)

A.<3%

B.3%-10%

C.10%-25%

D.25%-50%

23.自然地面坡度划分:

平坡、缓坡、中坡、陡坡、急坡。

其中缓坡坡度是(B)

A.<3%

B.3%-10%

C.10%-25%

D.25%-50%

24.自然地面坡度划分:

平坡、缓坡、中坡、陡坡、急坡。

其中中坡坡度是(C)

A.<3%

B.3%-10%

C.10%-25%

D.25%-50%

25.自然地面坡度划分:

平坡、缓坡、中坡、陡坡、急坡。

其中平坡坡度是(A)

A.<3%

B.3%-10%

C.10%-25%

D.25%-50%

26.自然地面坡度划分:

平坡、缓坡、中坡、陡坡、急坡。

其中急坡坡度是(D)

A.3%-10%

B.10%-25%

C.25%-50%

D.>50%

27.自然地面坡度划分:

a平坡、b缓坡、c中坡、d陡坡、e急坡。

其中()坡度不宜大规模开发(D)

A.c、d

B.d

C.e

D.d、e

问答

1.场地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使被设计的场地满足使用者的功能要求。

交通、伫留、观赏、游戏、聚会、讲演、纪念、运动等。

使被设计的场地满足使用者的心理要求。

审美、价值观、思想性等。

影响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

鼓励、引导、诱使、避免、警示。

2.场地设计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和谐。

在使用者、投资者、管理者之间建立良好关系。

在空间和意向之间架一座桥梁。

3.场地设计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

社会、经济、环境心理学、环境美学、园林、生态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2、政策性

政府的计划、土地与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等。

3、地方性

特定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特点、地方风俗习惯等。

4、预见性与阶段性

要为场地的发展或使用功能的变化留有余地,设计者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5、全局性

场地设计是关于整体的设想,整体性的一个基本准则是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

6、技术性与艺术性

场地设计中的工程设施技术性强,总体布局形态、绿化景观设计艺术性强。

4.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

1、我国为适应国际设计市场需求,要求注册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必须掌握场地选择与场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随着我国招投标制度的实行,土地拍卖、房屋买卖、物业管理等市场机制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建筑市场的繁荣,要求建筑、土地、规划等从业人员掌握场地设计的基本知识。

3、提高业主、建筑师、规划师、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设计管理水平。

5.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工作重点和目的是什么?

场地总体布局是在明确设计任务、完成设计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后,在进行场地设计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场地建设与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间题,对场地进行综合布局安排,合理确定各项组成内容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各自的基本形态,并做出具体的平面布置,从而决定了场地的整体宏观形态。

其工作重点是以整体、综合的观点,抓住基本的和关键的间题,解决主要矛盾。

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并合理有序地组织场地内各种活动,促使场地各要素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有?

1、分析工程项目的性质、特点和内容要求,明确场地的各项使用功能。

2、分析场地本身及四周的设计条件,研究环境制约条件及可利用因素。

3、研究确定场地组成内容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场地分区。

4、分析各项组成内容的布置要求,确定其基本形态及组织关系,进行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和绿地配置。

7.如何进行使用者需求分析。

1.按使用者的人群构成

可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身份来分类;

另根据使用的不同活动性质来分类;如步行、等候、停车和休憩等;

如在居住建筑中,常按照年龄层次来分类;如老人、儿童和年轻人等。

不同类别的使用者,对场地使用的要求必定有所差异。

2.按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必要性活动,又称直接目标性行为。

如购物、观展和餐饮等,以及完成这些活动涉及的必要的等候、停车等活动。

第二类是自发性、可选择的活动,属间接目标性行为。

其发生和进行取决于外部条件是否具备、场所是否具有吸引力。

第三类是社会性活动,指的是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受到影响或诱导的各种活动。

包括儿童游戏、相互交谈等。

8.如何对场地进行分区,遵循什么思路?

一、是从内容组织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和组织。

将场地中所包含的各项内容按照某种特定方式加以归类和组合,将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内容归纳到一起,同时也将性质差异较大、使用上有相互干扰的内容划分开来。

分区的依据有1、功能性质2、空间特性3、场地自然条件。

二、是从基地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用地划分,作为不同内容布置的用地。

如:

将用地划分为主体建筑用地,辅助建筑用地,广场、停车场及绿化庭园用地等。

在确定分区方式时,两条思路是交织在一起的,两方面问题都要考虑。

内容的功能特性是确定分区的内在依据;用地的划分是分区状态在用地上的具体落实。

9.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

(一)用地条件

1、用地的大小和形状2、地形地貌3、植被景观4、地区气候及场地小气候5、建设现状6、周围环境除了以上这些环境因素之外,根据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或项目本身要求,场地尚有后退红线、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公共限制,他们是保障城市整体和场地自身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的基本手段,也是对土地的限定条件,在进行建筑布置时应遵照执行。

(二)功能要求

最重要的是建筑自身的功能和流线要求。

功能不同,人流活动情况不同,其内部功能关系的组织就不同,就会演绎不同的建筑的平面及空间组合。

虽然功能对于建筑组合具有某种制约关系,但在具体处理上又有很大的灵活性。

10.单体建筑在场地中的布局形式,并说明其优缺点。

(一)以建筑自身为核心,布置在场地中部

特点:

整体秩序较简明,主体建筑突出,视觉形象好,各部分用地区域大体相当、关系均衡,且相对独立、互补干扰,有利于节地。

不利因素:

建筑形象单一,缺乏层次变化,与周围关系较为单调。

(二)建筑布置在场地边侧或一角主体建筑物选择比较规整集中的形式,并尽量靠近场地边侧布置,使剩余用地相对集中,便于安排场地内应布置的其他内容。

有时出于设计构思需要,或为增加建筑的雄伟气魄之感,常将建筑远离场地入口而布置在后部的边侧位置。

10.场地交通组织的任务是?

交通是解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需要,场地交通系统是由人、车、道路和停车场等交通要素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

根据场地分区、使用活动路线与行为规律的要求,分析场地内各种交通流的流向与流量,选择适当的交通方式,建立场地内部完善的交通系统;充分协调场地内部交通与其周围城市道路之间的关系,依据城市规划要求,确定场地出人口位置,处理好由城市道路进人场地的交通衔接;有序组织各种人流、车流、客、货交通,合理布置道路、停车场和广场等相关设施,将场地各分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整体。

总体布局中,场地交通组织一般按照交通方式选择、场地出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