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4611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docx

正高级教师推荐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

王之涣和其他边塞诗人

(2)

一、王之涣(50分钟)

王之涣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他的《登鹳雀楼》是我们一二年级背诵过的诗篇。

【互动1】

【互动1】问:

有谁能够背一下这首诗?

答: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积分鼓励)但对于王之涣这样一位才华满溢的大才子,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却了解

非常少。

《唐才子传》里也说的很简略,只是说他“少(少年)有侠气”,常“击剑悲歌”,但对于王之涣的平生经历却很少有记载。

而《新唐书》、《旧唐书》这样为“帝王将相”服务的史书上更没有记载王之涣的只言片语。

在古代,如果没有做官没有官职的人,往往没有多少记录,此人的事迹能在一些野史笔记中记载一点点的就很不错了,所以有时,尽管有才华的一些人,也是生卒年不详,只能让后人猜来猜去的考证了。

我们也不妨假设一下,在唐代这样一个时代,说不准有好大一部分有才华的人,就是因为无官无职就永远的无法让我们熟知了。

先不用惋惜这些,不说别的,只说流传到今天的唐代诗歌就有5万多首,我们如果能够将这些烂熟于心,那就很难得了。

万幸的是,二十世纪60年代在河北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这是唐人靳能为王之涣所作的墓志铭。

于是王之涣的生平情况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通过这个墓志铭,我们还了解到王之涣的不少事迹。

今天我们就首先来了解一下王之涣。

知识点总结:

1.王之涣的代表作《登鹳雀楼》。

2.王之涣的记载下来的事迹很少的原因。

3.出土的石碑上刻有墓志铭,记载了些许生平情况,体现其珍贵和难得。

(一)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山西太原人。

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

绛县。

古人以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若老大为正室嫡生,则称“伯”,若为偏房庶出,则称“孟”,)代表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比如商末周初有两个很有骨气的读书人,名字分别叫做伯夷、叔齐,说明他们分别是家里的老大、老三,孔子字仲尼,说明他排行第二(所以又叫孔老二),汉高祖刘邦是家里的小儿子,所以又称“刘季”。

欧阳修字永叔,“叔”出现在欧阳修的字里,说明他是家里的老三,北宋还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晏殊,他字同叔,也是家里的老三。

【互动1】问:

王之涣字季凌,说明是家里的老几。

答:

老四。

知识点总结:

1.王之涣,字季凌,山西太原人。

2.伯仲叔季为家里的排行。

(二)生平1.王氏家族

(王氏家族是王维孟浩然那课的内容,在此还可以稍作复习)山西太原王氏家族是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

2.击剑悲歌从曾祖到父亲,王家虽然世代为官,但做的都是小官。

王之涣在家里排行第四,自幼聪

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时,便能精研文章,认真研读文章。

还没等到成年,就已经能够领略到文章内在的精髓了,这说明他把书都读熟读透了。

他少年时就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常“击剑悲歌”(可引“冯谖事例”)。

【链接1】

【链接1】

冯谖客孟尝君:

客,做门客。

就是冯谖给孟尝君做门客的意思。

当时战国四公子(赵平原、魏信陵、齐

孟尝、楚春申)家中的食客都有上千人。

而且,不仅要负责食客的吃穿用度,还要负责他们出门的车子,外出游玩儿,甚至娶亲什么的,所以一般家庭可是养不起的。

当时齐国孟尝君家中有一个门客叫冯谖,最开始的时候,他是三等门客中的最后一等,待遇也不是很好。

(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

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

)于是,他就拿着自己的宝剑,边弹剑,边唱歌: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长剑呐,我们还是回去吧!

吃饭没有鱼!

)孟尝君听说后,就给他改善了伙食,大鱼大肉地伺候着。

但没隔几天,他又在那儿唱到: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孟尝君就又给他配了出门坐的车子。

谁想他还不满意,又唱: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旁人都劝孟尝君不要理会他,认为这个人是白吃白喝的。

【互动1】

【互动1】问:

如果你是孟尝君,碰到了一个这样的人,会怎么做呢?

答:

言之成理即可。

但孟尝君还是给了他很多钱,让他拿回家里去。

过了一阵子,孟尝君需要有人帮他去薛

地收债。

收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门客们都不愿去,大家又都很讨厌冯谖,就推荐他去了。

结果,冯谖到了薛地之后,根本就没收债,反而把那些账单什么的都烧了。

他回去之后,孟尝君问他,钱呢?

他道买东西了,买了什么?

买了民心。

看不见,摸不着。

孟尝君很生气。

后来,孟尝君被困在了秦国,秦王把他给软禁了。

孟尝君就向秦王宠妾燕姬求情,但人家不缺钱也不缺珠宝,只想要一件狐白裘。

(狐白裘,裘是狐狸咯吱窝下最柔软的毛做成的衣服;还是白色的狐狸的。

)但是,孟尝君只有一件狐白裘,而这件狐白裘也已经在刚到秦国的时候就送给秦王了。

于是,冯谖就找了一个善于钻狗洞的人,深夜里潜入库房,骗过守库门吏,把袍子偷了出来,献给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

终于,孟尝君被放出来了,刚出来,冯谖就劝他赶紧逃走,以免秦王反悔。

但到了城门口的时候,城门说是天亮才能开,于是,冯谖就找了一个善于学鸡叫的人,他一学鸡叫,所有鸡都叫了,守城的人以为天亮了,就把城门打开了。

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来历。

(关于“狗”的一些不好的词语:

人模狗样、狗腿子、狼心狗肺、狗仗人势、鸡犬升天、狗眼看人低等等。

孟尝君回到齐国之后,做了齐国宰相,声名比齐王都大,齐王就不高兴了,想要谋害他。

冯谖就让孟尝君派人出使魏国,放出风声说魏王想要孟尝君去魏国做宰相,齐王知道后,孟尝君名气那么大,那么有才,在齐国是我们的福气啊!

于是,就对孟尝君很好。

这是孟尝就有了齐国、魏国、薛地三个靠山,三条退路,从此高枕无忧了。

这就是“狡兔三窟”的来历。

知识点总结:

1.山西太原王氏家族是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

2.他少年时就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常“击剑悲歌”。

3.冯谖客孟尝君典故的讲解。

4.鸡鸣狗盗、狡兔三窟成语的出处及意思。

3.两入官场王之涣没有走科举考试的路子,本来是官宦人家里的谋士之类,但后来调任他为冀州衡

水主簿,他的职责是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和一切狂放的才子一样,王之涣的官运不是很好。

在任期间,王之涣的父母就都去世了。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意为了衡水主薄这一小小官职而低头折腰,再加上王之涣实在看不惯官场中的虚伪狡诈,他便愤然辞官而去,算了,这官我不做了。

于是回家闲居,这一待就是15年。

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的王之涣,已经到中年了。

他也觉得自己应该找点事干。

他的亲朋好友也觉得他这样一直处于社会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做官。

后来有一个机会,文安县尉这一官职刚好空缺着。

王之涣的爷爷也曾当过这里的县令,可能还有点老关系吧,所以他就又补任到文安县尉,仍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职。

但是他却不敢马虎。

有一天,王之涣正在处理当天的公文,一位姓李的官员偷偷送来一对“飞天”玉器。

那玉器形象逼真,玲珑剔透,是件十分珍贵的宝物。

所有看到过的人,都爱不释手。

【互动1】问:

如果有人送给你一个这样的宝物,你高兴吗?

答:

当然高兴了。

那官员对王之涣说,他的外甥因为私自贩运盐巴而被关进监狱,要王之涣手下留情,宽大处理。

【互动2】问: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件事也同样如此,如果你接受了我的“飞天”玉器,是不是就得答应我的条件或请求?

答:

是。

王之涣心中有他的一杆秤,一端放着公平正义、一端放着普通百姓。

那么王之涣是怎么做的呢?

(留个空白时间)王之涣没有收受他的那对玉器,并且坚决地说,你的外甥贩盐是犯法的,而且他勾结奸商,欺诈百性,百姓都切齿痛恨,理应对他进行严惩。

至于你的外甥怎么处理,要按条文办事,我没有权利来对他进行宽容处理。

那对玉器你带回去,别来贿赂我。

那个官员碰了壁,拿起桌上的玉器,灰溜溜地走了。

所以,他在职期间以清白著称,处理民间琐事以公平著称。

他为官清廉,在任期间,从不收受任何贿赂。

当地老百姓只要一提他,无一不连连称赞。

王之涣为官期间,生活简朴,为政清廉,未曾玷污自己的灵魂,特别是在一些小事上,更可见他高尚的情操,坦荡的心胸。

所以,当地的老百姓称他是“不沾不贪的清官”。

在当时来说,王之涣清廉拒腐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谁料不久之后,他竟染上疾病,一病不起,55岁死在了自己的府中,安葬在洛阳。

王之涣没有做几年县尉就去世了。

王之涣死后,他的诗作竟然散失了。

据说他的一个表弟为他整理诗集,一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蜡烛,一把火将王之涣的诗集烧毁了。

真是气人,他表弟这个家伙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千古罪人,烧掉的不知道是不是有好多像《登鹤雀楼》这样的千古绝唱。

可惜呀!

【互动3】问:

大家猜一猜:

王之涣留下了多少首诗?

答:

6首。

确实,王之涣虽然现在只剩下六首诗传世,但我觉得就算王之涣只剩下《登鹳雀楼》这一首诗存在,也能当仁不让地在盛唐那么多锦心绣口的才子中分得一席之地了。

老师和大家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就背过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但是如今读的诗多了,就越来越觉得这首诗妙不可言,让我们再看一下这寥寥的二十字:

《登鹳雀楼》

古人喜欢登高望远,老师举例(放入ppt中)《登岳阳楼》《登黄鹤楼》《题破山寺后禅院》《题西林壁》《登幽州台歌》,登楼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是文人的习惯。

这首诗是《登鹳雀楼》,鹳雀楼现在在山西省,楼高三层,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因此得名。

本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白日依山尽,

白日:

太阳。

依:

依傍。

尽:

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写的是登楼看到的景色。

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黄河入海流。

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

欲穷千里目,

欲:

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

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

眼界宽阔。

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

更上一层楼。

更:

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诗句看来只是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知识点总结:

1.专心写诗,得一小官,愤然辞官,失业15年。

2.再入仕途,为官清廉。

因病去世。

3.王之涣的作品被表弟整理烧毁,存世仅有6首。

4.《登鹳雀楼》的简单赏析。

4.王之涣的婚姻(教师可看时间选讲)王之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浪漫的罗曼史。

两个人结婚的时候,王之涣已经结

婚了,而且已经有了孩子。

在古代一个男子可以有多个妻子,分正房和偏房。

正房就是有资格做妻子的这位。

偏房地位较低。

王之涣这时候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这里的“二九”并不是29岁,而是二九18岁,比王之涣小17岁,正是青春洋溢的少女。

这件事情呢,我们分析一下:

李氏是县令的千金,她要嫁给父亲下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这就很有意思。

【互动1】问:

大家猜一猜为什么?

答:

这一定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

可见王之涣很有才华。

我们通过这句话也能窥见一二。

这句话是唐代人靳能在墓志铭中称赞王之涣的“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什么意思呢?

说的是在家乡他的孝顺广为人知,在朋友圈子里也是出了名的讲义气,为人慷慨仗义,潇洒倜傥又非常有才华。

这句话可以说是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了。

那么他们婚后的生活怎么样呢?

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生活融洽幸福。

王之涣在家闲居的15年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

等王之涣再次做官,生活刚刚有了转机,王之涣却得病死了,李氏不到40岁就孤苦无依了。

因过度思念自己的丈夫,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

因王

之涣有前面娶的正房妻子,两人竟不能合葬。

知识点总结:

1.从他和李氏的婚姻上可以看出王之涣的才华及个人魅力。

2.墓志铭中“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的重点讲解。

5.旗亭宴饮前面我们说到,王之涣常常与高适、王昌龄等诗人互相唱和。

还流传有这样一则小故

事:

唐玄宗开元年间,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这三人当时可以说在文坛上齐名。

无奈他们命运都不太顺畅,仕途艰难,而生活的经历又颇多相似之处。

而且三人经常聚会宴饮。

还流传这样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天,天降小雪,略微有些寒冷。

这三个诗人就商量在旗亭这个地方备酒菜畅饮欢谈。

但是正喝的高兴的时候,忽然有梨园(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掌管乐曲的官员率十多个子弟登楼宴饮。

三位诗人就赶紧回避,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围着小火炉,且看她们表演节目。

一会儿又有四位漂亮的梨园女子,待着美丽的珠钗,身上佩戴着玉饰,摇曳生姿,登上楼来。

随即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曲子。

王昌龄等三个诗人私下相约定:

“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低。

今天算是有个机会了,可以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节课会重点讲解的一首)王昌龄就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

“我的一首绝句。

”随后一歌女唱道: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链接1】高适伸手画壁:

“我的一首绝句。

”又一歌女出场:

“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链接2】”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

“两首绝句。

”【互动3】

【链接1】

(对于诗歌的阐述教师可自行安排,简单介绍作者也可)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哭单父梁九少府是盛唐高适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通过对亡友梁九少府一生落拓不遇、

不幸早夭的叙述,和对彼此生前深厚交谊的回忆,表达了对亡友极为沉痛哀悼的感情。

是高适“悲”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就广为传唱。

大概意思是:

我打开书信,泪水就不禁沾湿了我的衣裳,让我陷入了悲痛之中。

这封书信还是你前几天寄给我的。

而今你的坟墓是多么凄清寂寞啊,就像你原来居住的故居一样门庭萧条。

当然这首诗不止只有这四句,后面叙述了自己朋友的身世及坎坷的命运。

寄托了自己的哀思。

【链接2】

(对于诗歌的阐述教师可自行安排,简单介绍作者也可)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长

信秋词(其三)》王昌龄《长信秋词(其三)》是唐代宫怨诗中的名篇,几千年来为人们称道不绝。

冷宫中

的女子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被忽视的群体。

她们原本生活在聚光灯下,有着令人羡慕的前途,

如今却生活在远离阳光的冷宫,很少有人去关注她们的苦闷、寂寞、无助与凄凉。

王昌龄的

《长信秋词(其三)》就写了长信宫的秋天: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每天天明时分,长信宫的女人们开始持帚清扫庭院,然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就只能与团扇为伴了。

她们动人的容貌没有人欣赏,连自由都丧失了,还不如空中的寒鸦幸运。

女人们羡慕地看着寒鸦,想象它们飞越皇上所在的昭阳殿上空,那里曾经有她们的梦想、憧憬和君王往日的宠爱。

无奈的是,这些美好都一去不复返了,唯有想象,才能让冷宫重新照耀一些回忆的阳光。

【互动3】问:

这会儿的情况是,歌女已经连唱三首了,王昌龄2首。

高适1首。

还没有唱到谁的?

答:

王之涣的。

问: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王之涣,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朋友的诗都唱到了,唱到的

诗说明在民间有一定的流传度,也说明诗人比较受人们的喜欢。

而你的诗竟无一人唱到。

这会儿会怎么想呢?

答:

自己不受欢迎,没有面子。

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面子上似乎有点下不来。

就对王昌龄、高适二位说:

“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下里巴人’

(战国时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但是一般人们容易误用为贬义,

指低俗的作品,这是错误的。

)之类不入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

”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

“到这个小妮子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诗的话,甭客气,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

”三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

知识点总结:

1.“旗亭画壁”典故的讲解。

(三)作品赏析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大气磅礴,意境开阔。

为盛唐边塞诗人

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凉州词》到底是如何描写塞外风光的。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

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我们今天就来重点学习一下他的代表作《凉州词》——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一片孤城万仞山。

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互动1】

【互动1】问:

“万仞”说明诗人在写诗之前拿尺子量过的,对吗?

答:

不是。

问:

那为什么王之涣写“万仞山”?

答:

是为了突出群山的高大。

问:

谁能试着翻译一下这一句?

答:

(教师依情况进行引导)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这一句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羌笛何须怨杨柳,

羌笛:

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

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

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

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说“何须怨”,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春风不度玉门关。

度:

吹到过。

不度:

吹不到。

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玉门关:

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这里还反映出来一个地理知识。

【链接1】

【链接1】本诗中反映了地理的一个基本知识:

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表受

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

这种在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此诗的春风当指我国的夏季风(季风)。

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有所差异引起的。

(陆地和海洋比热容的不同所造成)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杜牧一课中《赤壁》一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也可用到此条地理常识。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又受地球自转偏转力影响,北半球的风在运动中向右偏转,南半球的风在运动中向左偏转。

故中国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

滋润了。

因此杨柳因为水分条件不足也无法在关外存活。

关于《凉州词》这首诗,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

那位书法家写的正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由于马虎,书法家忘了写“间”字。

慈禧大怒,说要杀他。

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

“老佛爷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请老佛爷赏析。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书法家到底怎样解释的?

只见书法家聚精会神的念给慈禧听,哦,原来他将句子进行断句。

我们都知道古代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的。

所以他这一招很好。

那他怎样断的句子呢?

(留空白)原来是: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并赏了书法家。

看来,小标点也有大作用啊。

(适当提醒学生作文中标点的使用要准确、得当。

知识点总结: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7

2.“万仞”是突出群山的高大,也为后文刻画心理做铺垫。

3.“柳”和“留”是谐音,“折柳”与离别有很大的联系。

4.“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地理小知识。

5.《凉州词》的断句故事,突出标点的重要性。

二、王昌龄(35分钟)

在唐朝,一大批文人去塞外,在将军的幕府中写诗担任一些文官,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

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王昌龄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一)简介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汉族,也是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互动1】这个一定要记下来。

【互动1】问:

什么是七言绝句?

答:

共4句,每句7个字。

问:

那八句诗的称为什么?

答:

律诗。

问:

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说明什么是他最擅长的啊?

答:

七言绝句。

知识点总结:

1.王昌龄,字少伯,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

2.绝句和律诗的区别:

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二)生平1.进士及第

王昌龄的生平比较简单,当的官很小。

所以记载下来的事迹不多。

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他跟王之涣不同的一点是,他参加了科举考试,而且成绩相当不错,30岁就考上了进士。

我们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明经主要考察背诵经史典籍,进士则考察你对国家治理的看法建议。

所以进士考试更难一些。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三十岁都已经是个老明经了,可是如果考进士,五十岁才刚刚考上。

【互动1】

【互动1】问:

而从王昌龄的考试成绩来看,我们至少能看出一点,是什么啊?

答:

他的基础很好、他很有才华。

他有自己的想法主见等等。

问:

在他考上进士之前,他也是喜欢游山玩水的人,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