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664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docx

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

网络构建

考情考向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018·全国文综Ⅰ,37)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2018·全国文综Ⅲ,6)贝加尔湖形成于

(2018·全国文综Ⅲ,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浓度不在加大,说明

(2018·全国文综Ⅲ,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2017·全国文综Ⅰ,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2016·全国文综Ⅲ,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2016·全国文综Ⅲ,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2016·全国文综Ⅲ,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2015·全国文综,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2015·全国文综,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7·天津文综,12)

(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输。

为什么?

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核心考点1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及影响

①修建水库

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

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受水区和沿途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

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

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

可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利用及影响

①滥伐森林

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

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

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

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2018·全国文综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

(1)~(3)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答案 

(1)A 

(2)C (3)D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

故选A。

(2)题,C对:

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

A错: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

B错:

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

D错:

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

第(3)题,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

故选D。

命题角度一 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判断及影响因素(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18·河北省保定模拟)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率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

2.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

A.增加地表径流量B.增加径流总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D.控制土壤侵蚀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读图,①径流深最大,基本等于②③之和,故①为年径流量。

随着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调蓄径流能力增强,地下径流会增多,地表径流会减少,故②为地下径流,③为地表径流。

故选B。

第2题,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再读图可知,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年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从而控制土壤侵蚀,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命题角度二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题型预测: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2018·辽宁省六校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4.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④⑤C.③④D.②③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随着城市化发展,植被减少,植被蒸腾作用减弱,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降水量减少。

故选D。

第4题,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多了城市集雨管网,可补充地下水和延长径流集聚时间,可缓解城市洪灾和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对土壤侵蚀没有影响。

故选D。

核心考点2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1.河流的补给类型

(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的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①流量:

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②流速:

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

③汛期:

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④凌汛:

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

⑤结冰期:

主要与流域内最冷月气温的高低有关。

⑥含沙量:

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2)河流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①河流的流向:

受地势的影响。

②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

③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④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⑤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⑥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缓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下游河段含沙量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2018·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

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

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 第

(1)题,一题两问,一是推测湿地的地貌特点,二是推测湿地的气候特点。

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高,属于温带气候,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

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没有形成湖泊而形成大片湿地,且面积广大,积水较浅,可推测该地地势平坦且开阔。

(2)题,注意要求从降水量与蒸发量数值的变化方面分析。

乌裕尔河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蒸发量不断增大,最终降水量与蒸发量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第(3)题,一题两问,一是指出扎龙湿地水中盐度的变化,二是说明变化原因。

乌裕尔河属于内流河,河水不断注入湿地,带来盐分,同时,水中盐分会随着湿地内水分的蒸发而不断积聚,从而导致湿地水中含盐量增大。

第(4)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同意与不同意选择其一,理由合理即可。

若同意,可从对水中盐分、泥沙淤积、鱼群数量、水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若不同意,可从对水量、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及环境稳定性等的影响方面分析。

命题角度一 河流补给与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题型预测: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D.湖泊与河流相通

2.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湖泊水和河流水具有互补关系是因为其水位高低差异,该关系也只能说明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

故选D。

第2题,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④;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大部分时间同步变化,但时间点②与点③之间并不同步。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

时间点③湖泊与河流水位差异比时间点①大,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故选D。

命题角度二 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与描述(题型预测:

非选择题)

3.(2018·安徽巢湖市柘皋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1)描述乙地河流的水系特征及原因。

(2)分析甲地地形对乙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 

(1)水系特征:

干流自西向东,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稀少。

原因:

干流南侧秦岭为断裂上升,地势陡峭;且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故河流南部支流少。

(2)甲山地使乙地河流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径流量减少;甲山地使乙地河流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利于寒冷气流堆积,气温低,延长了河流的结冰期。

核心考点3 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洋流相关问题的分析技巧

(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①洋流成因法:

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②洋流性质法:

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③洋流概念法:

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一般寒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暖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2)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

①等温线判断法

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这样的洋流是暖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这样的洋流是寒流。

②纬度判断法

海水表面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如图所示,A为暖流,B为寒流。

③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来判断

a.(全球)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

b.(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

(3)洋流的应用技巧

①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②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③依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

洋流为顺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夏季,逆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冬季。

④依据洋流分布特点确定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及沿岸寒流(上升流)流经处多形成渔场。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下题。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答案 D

解析 结合经纬网知,该地(旧金山)位于北美大陆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下垫面温度较低,夏季当海洋暖湿气流经过时形成大雾天气。

命题角度 洋流的形成因素及其影响(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下图示意“某海域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1~2题。

1.该海域可能是(  )

A.非洲大陆东岸海域B.南大西洋西部海域

C.南太平洋西部海域D.南美大陆西岸海域

2.该海域洋流对环境的影响是(  )

A.促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

B.大气稳定性强、能见度高

C.形成大范围的渔场

D.促使途经海轮航速加快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离海岸越近,19°S表层海水温度越低,说明沿岸受寒流降温影响,因此该海域应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的东部(大陆西岸),A、B、C错误。

由图可知,沿岸水温与外海水温相差较大,说明此寒流势力较强,降温幅度大,是南美大陆西岸海域秘鲁寒流的可能性最大,D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海域可能位于南美大陆西岸,受秘鲁上升补偿流影响,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C正确。

寒流降温减湿,A错误;该海区位于中低纬海区,水温高,水汽充足,寒流起降温作用,使流经地区多海雾,能见度降低,B错误;因不知途经此海域海轮航向,无法推测海轮是逆流还是顺流,D错误。

下图为“某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及流向)。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

B.大洋西岸洋流均自南向北流

C.大陆东岸的洋流均属寒流

D.大洋环流呈反气旋型(同半球)分布

4.有关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a洋流因冷海水上泛形成大渔场

B.b洋流可以将污染物扩散到巴西沿海

C.c洋流水温较高,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安全

D.d洋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作用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A错误;从洋流方向可以判断出该图为南半球,各大洋西岸洋流均自北向南流,B错误;本图中大陆东岸的洋流均属暖流,C错误;南半球反气旋为逆时针方向,D正确。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a洋流为寒流(秘鲁寒流),因冷海水上泛形成大渔场,A正确;b洋流距离南美洲太远,很难将污染物扩散到巴西沿海,B错误;c洋流为西风漂流,为寒流,水温较低,C错误;d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错误。

二轮专题强化练

一、选择题

顿河因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而被世人所熟悉。

读“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图所示河流流量曲线与沃罗涅日水文站测得的河流流量变化相似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与“静静的顿河”密切相关的水文特征是(  )

①流量较小且较稳定 ②流经平原,流速较缓 ③结冰期长,结冰后河面平静 ④含沙量小,水质洁净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顿河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因此春季径流量大。

故选D。

第2题,“静静的顿河”主要指顿河水流动时声音很小,这主要是因为顿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流速平缓;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全年降水较为均匀,流量较少且稳定。

故选A。

(2018·北京昌平期末)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  )

A.①洋流因盛行西风吹拂形成

B.②属中低纬逆时针洋流系统

C.③洋流因东北季风吹拂形成

D.为北半球冬季洋流分布状况

4.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B.Q地因受寒流影响,沿岸降水较多

C.M以南海域多风,不利于航运发展

D.N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著名渔场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由图中极点附近为海域可知,该图为北半球洋流系统。

①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因盛行西风吹拂形成;②属中低纬顺时针洋流系统;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北印度洋环流为顺时针方向,故此图为北半球夏季洋流分布状况。

第4题,P地因受千岛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Q地因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沿岸降水较多;M以南海域沿岸有寒流经过,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N海域处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形成了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2018·安徽宿州质检)下图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雨水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墨尔本市采用这种雨水处理系统后,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表现在(  )

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

C.水分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

6.图中雨水处理系统中,对雨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

A.雨水花园B.透水性人行道

C.绿地D.屋面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该雨水处理系统增加了透水性人行道、绿地,会使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对大气降水无影响,会使水分蒸发增加。

第6题,净化是湿地的基本功能,图中雨水处理系统中,对雨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雨水花园,透水性人行道及屋面只是汇集雨水增加下渗,相比雨水花园,绿地的净化功能弱些。

(2018·山东威海模拟)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园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

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

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

A.物质迁移功能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

C.能量交换功能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

8.“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

A.降水环节B.蒸发环节

C.径流环节D.下渗环节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

第8题,“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

(2018·山东省聊城市高三模拟)2018年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

铺着方形地砖(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的北京延庆停车场,在一片空着的车位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

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景观的成因是(  )

A.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B.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

C.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10.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  )

A.增加了雨水下渗B.增加了地表径流

C.减少了生物种类D.减少了地下径流

11.关于本次四月降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

B.导致道路湿滑,影响交通安全

C.引起北京周边河流水位迅速上涨

D.能改善土壤墒情,缓解华北旱情

答案 9.D 10.A 11.C

解析 第9题,图中景观是雪后方砖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成因是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多,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C错,D对。

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B错。

大气辐射的能量来自地面辐射,A错。

第10题,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的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利于雨水下渗,增加了雨水下渗,A对。

减少了地表径流,B错。

与水泥地面相比,土壤出露增加了生物种类,C错。

下渗多,增加了地下径流,D错。

第11题,本次四月降雪是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A正确。

降雪融化或结冰,导致道路湿滑,影响交通安全,B正确。

降雪量小,融化渗入地下多,形成地表径流量小,不会引起北京周边河流水位迅速上涨,C不正确。

能改善土壤墒情,缓解华北旱情,D正确。

故该题选C。

二、非选择题

12.(2018·河南安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

从河口向内地延伸480千米的狭长低地,以生产棉花、花生等作物为主。

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

答案 

(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2)下游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13.(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羊卓雍湖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地质时期曾为外流湖,湖水流入雅鲁藏布江,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湖水退缩,成为内流咸水湖。

然而,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湖泊考察研究的中科院专家发现,2002年之前羊卓雍湖还在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