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696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蒹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蒹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蒹葭.docx

《蒹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蒹葭.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蒹葭.docx

蒹葭

《蒹葭》

一、单项选择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D)

A.《离骚》B.《乐府诗集》

C.《古诗十九首》D.《诗经》

2.“在水一方”语出《诗经》中的(A)

A.《蒹葭》B.《短歌行》

C.《无题》D.《声声慢》

3.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其中,哪一家被称为“古文经学”,后被儒学大师郑玄作笺(D)

A.齐诗B.鲁诗

C.韩诗D.毛诗

4.《蒹葭》选自(C)

A.《诗经·郑风》B.《诗经·周南风》

C.《诗经·秦风》D.《诗经·齐风》

二、多项选择

1.《诗经》也称作(CD)

A.《诗百首》B.《毛诗》

C.《诗》D.《诗三百》

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人曾概括为(ABC)

A.赋B.比

C.兴D.叠字

三、词语解释

1.溯洄从亡,道阻且长。

溯洄:

逆流而上。

2.蒹葭采采,白露未晞。

晞:

干。

3.宛在水中坻。

坻:

水中高地,小州。

4.道阻且右。

右:

迂回,弯曲。

四、翻译句子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翻译:

芦荻一片苍苍,白露已凝成霜。

2.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翻译:

所说的那个人,在水的那一边。

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

顺流而下去寻地,他仿佛就在水中小州上。

五、作品分析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主旨是表达对伊人的仰慕、思念之情。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什么手法?

采用了比兴手法,以对蒹葭的景色描写为起兴,引出诗人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3)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全诗在意境创造上有什么特点?

意境矇眬,耐人寻味。

 

《涉江》

一、单项选择

1.诗句“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表出了(B)

A.诗人高远的志行B.诗人孤寂徘徊,眷恋故土的感情

C.身处劣境的痛苦D.忧国忧民的情怀

2.《涉江》是以下哪部诗作中的一篇(A)

A.《离骚》B.《九章》

C.《天问》D.《九歌》

3.“霰雪纷共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一句中的“霰”、“垠”、“霏”的正确读音是(C)

A.xiānyínfēiB.xiànyíngfēi

C.xiànyínfēiD.xiànyíngfèi

4.我国古代第一位大诗人是(D)

A.李白B.杜甫

C.陶渊明D.屈原

二、多项选择

1.《涉江》大约作于(AB)。

A.屈原逝世前一年B.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时

C.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前D.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前

2.屈原的《离骚》在我国文学史上是(AB)

A.第一篇文人写的爱情诗B.第一篇政治抒情长诗

C.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D.第一篇根据民歌加工改写而成的优美诗歌

3.“楚辞”又称(ABD)

A.屈赋B.骚体诗

C.汉赋D.楚赋

三、词语解释

1.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步:

漫步邸:

到。

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终穷:

终身不得志。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

任用。

4.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林薄:

草木丛生的地方。

5.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信:

忠诚。

侘傺:

失意的样子。

四、翻译句子

五、作品分析

乱曰: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1)“阴阳易位,时不当兮”中的“兮”是哪一种用法?

是用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表示感叹。

(2)“鸾鸟”、“凤凰”、“露申”、“辛夷”、“芳”象征什么?

贤臣君子。

(3)“燕雀”、“乌鹊”、“腥臊”象征什么?

奸佞小人。

 

《短歌行》

一、单项选择

1.《短歌行》从诗体来看是一首(B)。

A.汉乐府B.乐府旧题诗

C.律诗D.新乐府诗

2.下列诗篇中,风格苍凉悲壮的有(B)。

A.《蒹葭》B.《短歌行》

C.《上邪》D.《汉江临泛》

3.《短歌行》中运用了一些成句,这些成句取自(C)。

A.《离骚》B.《乐府诗集》

C.《诗经》D.《周易》

4.《短歌行》的主旨是(D)。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B.感伤亲明离散,孤苦无依

C.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5.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A)。

A.苍凉悲壮B.沉郁顿挫

C.飘逸空灵D.豪迈悲壮

二、多项选择

1.下列诗篇属律诗的是(AB)。

A.《汉江临泛》B.《短歌行》

C.《上邪》D.《无题》相见时难

2.下列诗篇中属乐府旧题诗的有(AB)

A.《春江花月夜》B.《短歌行》

C.《山园小梅》D.《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下列各句运用了典故及《诗经》成句的有(BCE)

A.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词语解释

1.对酒当歌。

当:

面对。

2.但为君故。

但:

只是。

3.何时可掇。

掇:

拾取,得到。

4.契阔谈宴。

契阔:

聚散。

四、翻译句子

五、作品分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比喻和典故。

(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比喻义是什么?

暗喻贤才尚无明主依托。

(3)最后四句的含义是什么?

最后四句主要表达了作者急于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春江花月夜》

一、单项选择

1.张若虚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C)。

A.先秦B.两汉

C.唐朝D.宋朝

2.被称为“孤篇横绝”的唐诗是(D)。

A.《秋兴八首》B.《汉江临泛》

C.《长恨歌》D.《春江花月夜》

3.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的诗人是(C)。

A.李商隐B.王维

C.张若虚D.高适

4.“谁家今夜扁舟子?

”中的“扁”的正确读音是(A)。

A.piānB.pián

C.biǎnD.biàn

二、多项选择

1、《全唐诗》收入张若虚的两首诗是(AD)。

A、《代答闺梦还》B、《汉江临泛》

C、《长恨歌》D、《春江花月夜》

2、《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有(ABCD)。

A、结构严谨完美B、诗情哲理相融

C、善于烘托铺垫D、语言清新优美

3.《春江花月夜》的语言优美,韵律婉转,主要表现在(ABC)

A、四句一换韵,共九韵B、平仄交错,抑扬相交

C、对仗工整D、语言晦涩

三、词语解释

1.滟滟随波千万里。

滟滟:

波光闪烁的样子。

2.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

雪珠。

此处形容月光映照下的花朵。

3.可怜楼上月徘徊。

徘徊:

指月影移动。

4.可怜春半不还家。

可怜:

可惜。

四、翻译句子

五、作品分析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1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选择景物极具典型性;善于烘托和铺垫。

2.从这一段看出本诗在立意上有什么特点?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立意新颖,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单项选择

1、李白是(B)的巨匠。

A、七律B、七言歌行

C、七绝D、五绝

2、李白是我国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A)

A、诗仙B、诗圣

C、诗杰D、诗怪

3、《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C)

A、七言绝句B、七言律诗

C、七言古诗D、长短句

二、多项选择

1、李白的诗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其特点有(ABCD)

A、丰富的想象B、大胆的夸张

C、广泛的题材D、率真的情感

2、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是指(CD)

A、张若虚B、王维

C、李白D、杜甫

3、

三、词语解释

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

畅饮。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文章:

指汉代文化,

此处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

建安时期爽朗超奇、

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

摘取

四、翻译句子

五、作品分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分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艺术手法。

比喻。

用“抽刀断水”比喻诗人极力想摆脱烦忧苦闷,而忧愁却无法排遣,“水更流”比喻愁绪的深长和绵绵不断。

对偶。

“抽刀断水”对“举杯销愁”,“水更流”对“愁更愁”,写出了诗人力图摆脱愁绪,反而加重了内心的痛苦。

2.作品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什么风格?

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体现了李白诗豪逸奔放的风格。

形式活泼,起落无迹,断续无端,一腔抑郁愁绪喷薄而出,有一泻千里之势。

诗人的情感曲折变化,却又气势奔放,抒写抑郁忧愁并不低沉哀婉,仍然豪迈狂放。

 

《秋兴八首(其一)》

一、单项选择

1.《秋兴八首》的作者是(B)

A.李白B.杜甫

C.柳永D.张养浩

2.《秋兴八首》是杜甫于大历元年秋在(B)写的组诗。

A.长安B.夔州

C.成都D.宜昌

3.杜甫的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是(D)

A.婉转缠绵B.豪放飘逸

C.朦胧晦涩D.沉郁顿挫

4.杜甫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被誉为(C)

A.诗圣B.诗仙

C.诗史D.诗杰

5.二、多项选择

1.杜甫自称(ABC)

A.杜陵布衣B.杜陵野老

C.杜陵野客D.诗圣

2.《秋兴八首》运用的修辞手法有(BCD)。

A.比兴B.对仗

C.拟人D.双关

三、词语解释

1.江间波浪兼天涌。

兼:

并连

2.孤舟一系故园心。

一系:

长系。

四、翻译句子

五、作品分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又寓情于景。

而且还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方法,使景和情有着不同的色彩。

2.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循环往复的抒情方法的?

诗人从眼前菊花盛开的夔州神驰于“故园”,由对“故园”的神驰到听见白帝城的暮砧声,又由于游子赶制寒衣的暮砧声而怀念“故园”。

夔州—→长安—→夔州—→长安,正是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深刻地表现了诗人身在夔州心向长安的深沉感情。

 

《长恨歌》

一、单项选择

1.白居易的号是(B)

A.乐天(字B.香山居士

C.义山(李商隐)D.东坡居士(苏轼)

2.“渔阳鼙鼓动地来”中的“鼙”的正确读音是(D)

A.díB.gŭ

C.bēiD.pí

3.“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出自(D)

A.《白居易集》B.《曹操集》

C.《乐府诗集》D.《汉书》

4.曾被贬为江州司马的诗人是(C)

A.张养浩B.陆游

C.白居易D.高适

二、多项选择

1.《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主要说法有(BCD)

A.象征说B.讽喻说

C.爱情说D.双重主题说

2.《长恨歌》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ABC)

A.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B.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C.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D.朦胧含蓄的意境

3.《长恨歌》在唐代受到作者和大众的喜爱,下列诗句说明了这种情况的有(CD)

A.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B.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C.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唱琵琶篇。

D.一篇长恨有风情。

4.

三、词语解释

1.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云鬓:

浓密如云的黑发。

芙蓉帐:

绣着荷花图案的帐幔。

2.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九重城阙:

指金城长安。

3.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天旋日转:

比喻政局突变。

4.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参差:

反复差不多。

5.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阑干:

纵横的样子。

四、翻译句子

五、作品分析

1.白居易《长恨歌》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1)叙事有什么特点?

饱蘸感情的笔墨叙事。

(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揭露批判唐玄宗不理朝政,荒淫误国的行为。

2.白居易《长恨歌》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1)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

为什么?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这一句是用乐景写哀情,抒情强烈。

(2)“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抓住了景物的特点,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写景,触景生情。

以哀景衬哀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

 

《无题》

一、单项选择

1.李商隐是杜甫之后最擅长写(B)的诗人。

A、乐府B、七律

C、七绝D、五律

2.李商隐的诗集是(D)。

A、《剑南诗稿》B、《攀南文集》

C、《渭南文集》D、《李义山诗集》

3.诗坛上以情致婉曲、构思精巧、意境矇眬的“无题”诗著称的诗人是(B)。

A、李白B、李商隐

C、杜牧D、陆游

4.《无题》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的句子是(D)。

A、东风无力百花残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吟应觉月光寒D、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多项选择

1.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是(AB)。

A、意境矇眬B、含蓄多情

C、辞采清丽D、挥洒自如

2下列诗歌属七律的是(AD)。

A、《无题》B、《长相思》

C、《燕歌行》D、《山园小梅》

三、词语解释

1.晓镜但愁云鬓改。

但:

只。

云鬓改:

两鬓添白发。

2.蓬山此去无多路。

无多路:

没有多远。

四、作品分析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无题”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两句?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千古名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巧用比喻,用春蚕比喻对恋人的思恋,用蜡炬比喻离别后的沉痛。

婉转含蓄地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忠贞。

(2)对偶精当,“春蚕”对“蜡炬”,“丝”对“泪”,名词对名词,“尽”对“干”,动词对动词。

(3)谐音双关,“丝”有双关意,谐音相思的“思”;“泪”明是蜡油,暗指情人泪。

诗人表白相思之情,如春蚕吐丝绵绵不尽,爱情之深,如蜡炬燃尽奉献一切,诗人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

(4)看似重叠,实则各有侧重之点:

上句情在缠绵,下句语归沉痛,合则两美,不觉其複,恳恻精诚,生死以之。

2.本诗中哪两个字运用了双关语?

其含义是什么?

一个字是“丝”,即是相思之“思”,也是春蚕吐丝之“丝”;表白诗人相思之情如春蚕吐丝绵绵不尽。

另一个字是“泪”,明写蜡泪,暗指情人泪,表明爱情之深如蜡炬燃尽,奉献一切。

3.分析这首诗的对仗和押韵。

《无题》是首句仄起入韵式,押an韵,韵角是“难”、“残”、“干”、“寒”、“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

仄平平

仄平

东风无力百花残。

仄仄平平

春蚕到死丝方尽,

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

仄平平

仄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

平平仄仄

夜吟应觉月光寒。

仄仄平平

蓬山此去无多路,

仄平平仄

青鸟殷勤为探看。

仄平平

仄平

 

《声声慢》

一、单项选择

1、《声声慢》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此时作者流落于(D)。

A、山东青州B、江淮之间

C、湖北湖南D、江浙一带

2、李清照的词集是(B)。

A、《易安词》B、《漱玉词》

C、《东坡乐府》D、《攀南词集》

二、多项选择

1.下列词中属婉约风格的有(AB)。

A、《声声慢》B、《醉花阳》

C、《定风波》D、《山坡羊·潼关怀古》

2.《声声慢》中的“黄花”具有以下意义(ABCD)

A、实写菊花B、以花自喻

C、寄托身世之感D、象征自己晚年的的孤苦无依

三、词语解释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

突然。

将息:

调养。

2.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损:

指花逐渐减少。

堪:

肯、愿意。

3.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

忧愁的样子。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弟:

景况,情形。

了:

完毕、了结。

四、作品分析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声声慢》的主旨是什么?

有何意义?

抒写了作者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景况及其内心深处的一种绝望的哀愁,反映了宋室南渡初期许多背井离乡、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2.《声声慢》在语言上在什么特点?

有两大特点:

一是运用了九组叠字,新奇独特,极富感染力;二是语言浅近,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雨巷》

一、单项选择

1.被称为诗人“雨巷”的作者是(D)

A.昌耀B.北岛

C.徐志摩D.戴望舒

2.戴望舒现代史上哪一个著名的诗歌流派的代表(A)

A.现代派B.荷花淀派

C.新月派D.创造社

二、多项选择

1.下列作品属于戴望舒的作品有(ABC)

A.《我的记忆》B.《望舒草》

C.《灾难的岁月》D.《翡冷翠的一夜》

2.《雨巷》的意象美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BD)

A.中国传统的比兴寄托B.中国化的诗歌意向

C.西方现代派的手法D.西方象征手法。

三、作品分析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1.分析“雨巷”和“姑娘”的象征意义。

“雨巷”象征着漫长而曲折的人生旅途;“姑娘”象征着理想。

2.本诗的语言的音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用韵。

“彷徨”、“悠长”、“雨巷”、“丁香”、“姑娘”、“惆怅”、“迷茫”均用唐韵或“江阳辙”,回环吟叹,增添了全诗伤感惆怅的情致。

其用韵与古典诗歌将韵用在诗脚不同,是让同样的子音和母音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以达到听觉和谐的效果。

(2)叠词、叠韵。

诗歌中大量采用叠词和双声叠韵的词语,使诗歌低徊婉转,一唱三叹。

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一、单项选择

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写于1937年12月28日,当时正值什么时刻?

(A)

A.武汉保卫战前夜B.武汉保卫战之后

C.上海保卫战前夜D.上海保卫战之后

2.“艺术的规律是变化里取得统一,是在参错里取得和谐,是在运动里取得均衡,是在繁杂里取得单纯、自由,而自己成了约束”是谁说的?

(B)

A.闻一多B.艾青

C.戴望舒D.徐志摩

二、多项选择

1.下列作品属于艾青的作品有(ABCD)。

A.《大堰河》B.《他死在第二次》

C.《向太阳》D.《北方》

2.《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结尾“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AC)

A.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真挚的爱。

B.以深刻的怀疑和理性精神对黑暗的社会提出有利的指控。

C.由衷期望中华民族能在危险时刻站立起来。

D.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三、作品分析

1.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丛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1)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诗人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融为一体,诉说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巨大不幸,表达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2)“雪”、“寒冷”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雪”象征着战争。

“寒冷”象征着当时中国环境的险恶。

2.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1)诗中母亲的形象描写有什么特点?

运用经过精心提炼的、鲜明形象来表达真情是这首诗的一个特点。

为了表现人民的苦难,民族的苦难,乌蓬船中母亲的形象经过简笔勾勒,显得生动、传神,蕴含丰富,形象十分鲜明,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融进了诗人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的无比关切,无比同情。

(2)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的语言经过精心锤炼,清新、朴实、自然,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感,如行云流水,丝毫无雕琢的痕迹。

诗句虽然长短不齐,但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具有一种音乐美。

 

《郑伯克段于鄢》

一、单项选择

1.《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B)。

A、姜氏B、郑庄公

C、共叔段D、颖考叔

2.《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C)。

A、阴险狠毒B、工于心计

C、贪婪狂妄D、愚昧无知

3.《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C)。

A、《史记》B、《战国策》

C、《左传》D、《资治通鉴》

4.“多行不义必自毙”指的是(C)。

A、郑武公B、郑公庄

C、共叔段D、姜氏

二、多项选择

1.《左传》是我国古代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名著,其特点是(ABCD)

A、善于剪裁,繁简得当B、外交辞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