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918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

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山东省寿光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澎湃(pài)祈祷(dǎo)田垄(lǒnɡ)九曲连环(qū)

B.屏障(pínɡ)阻抑(yì)哽住(ɡěnɡ)更胜一筹(chóu)

C.哺育(bǔ)喧闹(xuān)逼狭(xiá)回环曲折(qū)

D.亘古(gèng)磨损(sǔn)炽痛(zhì)惊慌失措(cuò)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狂澜默契怪诞津津有味

B.奥悔嗥鸣蚱蜢海枯石烂

C.崎岖斑斓污秽一丝不苟

D.炽痛谰语糊涂瘦骨嶙峋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

地清理,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

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

废墟不值得,废墟不必要。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

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

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

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A.小心翼翼不露痕迹遮盖羞愧

B.不露痕迹小心翼翼羞愧遮盖

C.小心翼翼不露痕迹羞愧遮盖

D.不露痕迹小心翼翼遮盖羞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B.孝感火热的建设现场和强大的发展气场给省委考评组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C.由于同学们的刻苦努力,12月份月考全班同学语文平均成绩超过了88.5分左右。

D.孝南职校在我校的精彩演出,博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评价很高。

二、句子默写

5.古诗词默写

①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

②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③《论语》中孔子告诉学生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④请你写出吟咏亲情的连贯的两句古诗句:

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一般的碧绿,/只多些温柔,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

①上文节选自冰心的《繁星》《春水》,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②结合这三首诗,说说《繁星》《春水》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羚羊木雕》展现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是非曲折中更见沟通和理解的重要;从《散步》中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金色花》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沐浴着母爱的光辉幸福欢乐,而远离母亲则思念哀伤;《咏雪》勾画的是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雅趣和温馨;《陈太丘与友期》从元方的聪颖机智维护父亲的尊严中,可见父子亲情。

①请你写出至少两个描写家庭和睦的成语

②人们常说:

“父亲之情高于山,母亲之情深于海”,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尤其是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是最无私、最博大的。

在此你一定有很多话对父母说,请把你最想对亲人说的话写在下面。

③仿写句子

家是一片沙漠中的绿洲,使黯然失望的人感到久违的希望;家是一片黑暗中的灯火,使孤寂无助的人;家是一片波涛中的港湾,。

五、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8.“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是:

__________

9.简要赏析划线的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达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六、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兌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学记·虽有嘉肴》)

(乙)学者①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②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⑤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长善救失》)

①学者:

②或:

有的人③止:

停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④心之莫同也:

心理各有不同。

⑤长:

读zhǎng。

1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教然后知困(困:

不通,理解不清)虽有至道(至道:

最好的道理)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

坚强)学学半古义(学:

教)

C.学者有四失(失:

毛病,缺点)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救:

纠正)

D.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

用作动词,发扬(他们的长处))(善:

长处)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是:

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

B.(甲)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C.(乙)文侧重于讲解学生的四种过失和产生过失的原因。

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过失。

D.(乙)文告诉我们就人而言,学生的学习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就在心理状态。

所以,真正好的老师,首先是个好的心理学家,能够意识到学生的缺陷并及时弥补。

13.简述一个你经历的体现“教学相长”的事。

七、现代文阅读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驹,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

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

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4.将下列句子改为肯定的陈述句,并谈谈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唤我回去。

15.作者写了自己“想到”和“看到”了许多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6.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发出的誓言。

17.读了这些文字,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写出三点。

画信画信(汪亭)

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老棉鞋。

我打开包裹,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划去的药丸。

纸上的铅笔画,隐约有多处反复擦拭的痕迹。

我仿佛看到母亲僵硬皲裂的手,握着细细的铅笔和橡皮,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画着、擦拭着。

我的眼角不觉潮湿了,心里一阵阵酸楚。

老乡拿过画纸一看,很是不解地问我:

“你妈妈这是画的什么啊?

我哽咽着解说:

“我妈讲,天气冷了,要多加些衣裳,晚上盖两床被子,记得睡觉前掖好被角,不要着凉感冒了。

他听后,万分惊奇地望着我,说:

“这么简单的画,你竟然能懂你妈妈的意思?

我心中五味杂陈,告诉他,像这样的“信”,母亲曾经也“写”过。

高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我两个月都没有回过家。

母亲便托到镇上赶集的乡邻送来生活费。

乡邻临走时递给我一张很小的纸条。

当时,正是课间,走廊里挤满了同学。

我看着纸条,一个家住镇上的调皮男生飞快地掠过我身旁,从我手中抢走纸条,跑到教室,站在讲台边打开了,他神情怪异地看了几秒,随后向我扬起纸条,嘲笑地喊道:

“你妈画的是什么东西啊?

你妈不识字呀!

顷刻,我脸颊通红,迅速地奔上讲台,抢过纸条。

我看见上面画着:

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头猪,还有一沓厚厚的人民币。

刹那间,泪水不停地在我眼眶打转。

我怎么也没想到,大字不识的母亲,居然会想出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我:

家里有钱,在学校不要苦着,多吃些水果和鸡蛋,到食堂多买些荤菜。

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滴在纸上,哭了起来……

当我把信的意思“读”给同学们时,包括抢我纸条的那个男生在内,很多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

平日沉默不语的一个男生也吼道:

“为了乡下那些不识字的母亲们,我们更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读书!

”教室里一阵沉默,大家悄悄地把头埋进书本……

在贫瘠闭塞的乡村,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围着灶台操持家务的母亲们都不识字。

她们生活的全部,除了一家老小,就是鸡鸭田地。

屋里屋外,穿着儿女不要的旧衣,挑水砍柴挖地种菜。

寒来暑往,清晨,第一个起床,烧饭换洗。

夜晚,最后一个睡下,缝补衣袜。

如今,再次看到这样的画信,我的心,依旧被一股暖流搅得汹涌澎湃。

恍然间,我醒悟,这些年来,在不识字的母亲心中,一定有个信念始终支撑着她,不辞劳苦地,将一份牵挂飞越千山万水,送至儿女的心间。

(《孝感日报》2015-1-15)

18.结合全文,说说以“画信画信”为题的妙处。

19.全文重点写了母亲给我的两封“画信”,请简述两封画信的内容。

20.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顷刻,我脸颊通红,迅速地奔上讲台,抢过纸条。

②教室里一阵沉默,大家悄悄地把头埋进书本……

21.从全文来看,文章揭示了什么主旨?

请归纳。

22.文中的母亲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小小食品干燥剂 处置不当危害大(珏晓)

如今在不少食品中都会装有一小包干燥剂,而这一小包干燥剂的作用是防止食品受潮、发霉。

许多家长都曾告诉过孩子,干燥剂不可食用,而且多数人对干燥剂“不能食用”都有认知。

但近日一则干燥剂遇水后灼伤眼睛的消息,让人们难免心生后怕。

看似无害的食品干燥剂,危害到底有多大?

廉价干燥剂危险性最大。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干燥剂多以氧化钙(生石灰)、硅胶、三氧化二铁以及氯化钙为主要原料,其中以生石灰和硅胶为原料的干燥剂最为常见。

特别是生石灰,因其吸湿效果好,且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所以大部分干燥剂以生石灰为主,在食品包装中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作为石灰类干燥剂的替代产品——硅胶干燥剂逐渐流行,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无毒、无腐蚀性,性状稳定且吸湿力较好。

而石灰类干燥剂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变硬便无法继续发挥作用,这是导致其逐渐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另外,根据食品药品包装规定,应在干燥剂外包装上标注其主要成分及有害状况,并做出安全提示。

从目前市场调查情况看,食品企业一般会在干燥剂包装上标注“不能食用”、“远离儿童”等警示字样。

碱性眼灼伤易导致失明。

北京同仁医院眼角膜科主任医师潘志强表示,生石灰吸水后变为粉末状的氢氧化钙即熟石灰。

这一过程不但会释放热量,而且氢氧化钙为碱性物,两者进入结膜囊后,会造成角膜和结膜的灼伤,且碱烧伤比盐酸、硫酸等酸烧伤的后果更严重。

潘志强提醒说,家长在给孩子吃零食时,一定要把干燥剂放在远离孩子的地方,以免造成伤害。

一旦有生石灰不慎溅入眼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并送医院治疗。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于刚指出,食品干燥剂主要为碱性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穿透力,通过细胞膜使细胞的PH值发生变化,严重者还可导致角膜结膜的严重坏死、穿孔、角膜白斑以及眼球炎症、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甚至眼球萎缩。

这些眼部病变严重影响视力,甚至会造成失明。

有些患者即使手术,也无法挽回原有的视力。

误食干燥剂后如何急救。

儿童由于好奇心强,误食用了包装袋内的食品后,对干燥剂的性能并不熟悉,可能会误服而导致食道灼伤;三氧化二铁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的症状,呈现铁中毒迹象等。

如果孩子误食了干燥剂,家长千万不要慌张,首先要分辨干燥剂的类型,如果是无色透明的小球,这属于硅胶干燥剂,硅胶在胃肠道不能被吸收,可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来说,对人体没有毒性,误服后无需做特殊处理。

除非孩子出现头晕、呕吐等特殊反应,一般不用就医。

如果误食生石灰干燥剂,其最大危害是氧化钙与水发生反应放热,易引起食道烧伤或胃溃疡。

应尽快喝水稀释、催吐,减少体内吸收,但也不宜喝过多的水,以免造成呕吐再次灼伤食道,然后尽快送入医院治疗。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01月16日第14版))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说明的内容是:

干燥剂的危害及误伤后的急救。

B.如果误食生石灰干燥剂,应尽量多喝水稀释、催吐,减少体内吸收,然后尽快送医。

C.目前市面上的干燥剂多以氧化钙(生石灰)、硅胶、三氧化二铁以及氯化钙为主要原料。

D.一旦有生石灰不慎溅入眼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并送医院治疗。

24.“三氧化二铁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的症状,呈现铁中毒迹象等。

”说说这句中加点词“可能”一词能否去掉?

请说明理由?

25.面对放置有干燥剂的包装食品,怎样才能让干燥剂不伤害你或身边的人呢?

八、作文

26.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

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①请以“播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请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能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常怀感激,才有感动,才知感恩。

生命需要感动,有了感动,人性才不会泯灭,社会才不会有暴力、恐怖、冷漠,人生才会有幸福、快乐、和谐。

常怀感激,才会觉得天是蓝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阳光是温和的,风儿是温情的,雨露是温馨的。

常怀感激,心中的天地才会宽阔。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D.“亘”应读“gèn”,“炽”应读“chì”,故选D。

2.B

【解析】

【详解】

B.奥——懊,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依据“既保持原貌”可知,第二空应填“不露痕迹”,这样排除了B、D,根据“不值得”可知,第三空应填“羞愧”,这样A也可以排除,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A.“诸”有“之于”意,与“于”重复,应删去“于”;

C.“超过”和“左右”矛盾,应删去“左右”;

D.“对这次成功的演出评价很高”应改为“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故选B。

5.①问渠那得清如许②朔气传金柝③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解析】

【详解】

重点字“渠”“朔”“柝”“夺”“慈”。

【点睛】

解答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6.①母爱、童真、自然

②写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比喻和夸张。

将西湖比作海的妹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将小孩子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呀呀学语的婴儿说成是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解析】

【详解】

①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繁星》是一部诗集,它的主题是:

母爱,自然,童真,人生。

《春水》是《繁星》的姊妹篇,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

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据此作答。

②本题考查对《繁星》《春水》写法的分析。

答此题,要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繁星》《春水》写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答题要特别注意结合题中所给的诗句如:

“婴儿是伟大的诗人”“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夸张句);“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

”(比喻句)。

【点睛】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7.示例:

①父慈子孝父严子孝母慈子孝扇枕温衾孝子慈孙孝子贤孙

阖家美满和睦相处讲信修睦家和万事兴天伦共享天伦之乐男唱女随

②符合题意即可

③示例:

看到前进的方向;使疲惫不堪的人找到歇脚的地方

【解析】

【详解】

①考查对成语的积累。

答此类题,平时要注意积累成语,并对成语按照感情色彩、形容对象等分一分类。

②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答此题,要先选取角度,可以从感恩、回报等角度,回答时,注意语言要抒情,感情要充沛。

示例:

有一首歌叫《世上只有妈妈好》,歌里这样唱道: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入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爸爸妈妈,感谢你们对我的爱,这么多年来,你们辛苦了!

③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

答此类题,要揣摩例句,把握话题,观察句式,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然后照例仿写。

依据例句,话题为“家”,表达对家的赞美,同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8.既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又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9.运用了排比复沓的修辞手法。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她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描写了木兰回到家的情景,极力表现木兰回家时兴奋与喜悦及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期待之情。

【解析】

8.考查诗句表达作用的赏析。

答此题,要在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揣摩诗句意思,从内容、写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句写的是木兰恢复女装后,火伴们对木兰的女儿身份出乎意料,十分惊讶的神态。

火伴的惊讶,说明木兰在战场的形象完全不像女儿身,应该是英勇的战士,是英雄。

属于侧面描写。

据此作答。

9.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题干已经限定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答此题,要揣摩诗句意思,判断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

10.B

11.①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或: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②人的学习,有的人过失在于学得过多而不去思考,有的人过失在于学得过少,有的人过失是把学习看的太容易,有的人过失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12.A

13.示例:

本学期期中考试我班语文考得很不理想,我作为语文课代表,采取抄课文的笨办法罚惩自己。

班长找我谈心,帮我出主意想办法,这些有利于我学习的提高,我很感激班长!

班长说我的表现对他来说也是激励和鼓舞。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B.强:

勉励。

故选B。

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

①是故:

因此,所以;困:

困惑,不解。

②或:

有的人;寡:

少;易:

容易。

1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段大意,理解主旨,分析写法的基础上作答。

“教学相长”是论点,“学学半”是论据,两者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故选A。

13.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理解和举例论证的能力。

答此题,要充分理解题干:

所举事例必须是自己的经历,而不能举名人及其他人的,而且要能体现“教”对学习的提升促进作用。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

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上说:

“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乙)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

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

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

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

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14.我每时每刻都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每时每刻都听见她唤我回去。

“无时无刻不”,意思就是“时时刻刻都”。

是双重否定起到肯定的作用。

这样的短语在句子里有强调和加深语气的作用,能够更深刻的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的情感。

“每时每刻都”,也是时时刻刻的意思,语气和情感表达程度不及“无时无刻不”双重否定浓厚。

15.作者写了自己“想到”和“看到”了许多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能充分展现东北地域之广阔与物产之丰富,强调“我”与东北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更加突出地表达自己对故土的热爱、怀想、眷念之情;便于更直接的抒发作者的感情同时能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6.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愿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17.珍爱生命,珍爱和平。

远离战争,远离灾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读书;铭记祖国遭遇,捍卫祖国母亲,不让历史重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祖国的领土是多名富饶,多么神圣,要爱自己的祖国,更爱“祖国”那刚强不屈的精神;捏紧手中的坚强,不放过身边的每一寸土地,因为他们都是母亲的一部分。

(三点意对即可)

【解析】

14.考查变换句式和赏析表达效果的能力。

答此题,要先把原句变为肯定句,再从语气语势角度比较两者的表达效果,变换句式要注意不能改变愿意。

原句为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要去掉否定词“不”,句子的语气强烈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陈述句。

所以双重否定句的感情表达要比陈述句更强烈。

15.考查分析内容表达上的作用和文章主旨的理解。

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把握内容,理解主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分析该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及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大豆、高粱和蒙古狗等东北特色的景物,也是东北土地的特产,例举这些特产,让人直观的感受到东北的富饶,也表达了作者虽然被迫离开故乡,但对故乡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