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396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20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7页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7页
亲,该文档总共1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docx

知识点总结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重点汇总

金融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第一节全球金融体系)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义是:

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

  按照金融市场交易标的物划分是金融市场最常见的划分方法。

按这一划分标准,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及其他投资品市场。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1)同业拆借市场亦称“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最早出现于美国,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

  

(2)票据市场指的是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回购市场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

回购是指资金融人方在出售证券时,与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的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回购业务可以分为质押式回购业务、买断式回购业务和开放式回购业务三种类型。

  (4)货币市场基金(简称“MMF”)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有价证券的一种投资基金。

  2.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亦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

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等。

  

(1)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流通的市场,也可以说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股票进行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市场,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部分。

  

(2)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

  (3)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一种凭证来筹集资金,并将资金用于证券投资。

  3.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

  4.金融衍生品市场

  金融衍生品是指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在传统金融产品(货币、债券、股票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有新价值的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及远期等。

  5.保险市场

  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

它既可以是固定的交易场所,如保险交易所,也可以是所有实现保险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的总和。

  6.黄金市场

  黄金市场是指专门经营黄金买卖的金融市场。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黄金市场在伦敦、苏黎世、纽约、中国香港等地。

  

(二)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划分

  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1)发行市场。

发行市场也称一级市场、初级市场,是新证券发行的市场。

  

(2)流通市场。

流通市场也称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是已经发行、处在流通中的证券的买卖市场。

二级市场的交易可以在场内市场完成,也可以在场外市场完成。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店头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

它主要由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组成。

  (三)根据融资方式划分

  根据融资方式不同,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1)直接融资市场。

直接融资亦称“直接金融”,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

  

(2)间接融资市场。

间接融资是直接融资的对称,亦称“间接金融”,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四)按地域范围划分

  按金融市场地域范围不同,可将其分为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

  

(1)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

此种活动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

  

(2)国内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指本国居民之间发生金融关系的场所,仅限于有居民身

  份的法人和自然人参加,经营活动一般只涉及本国货币,既包括全国性的以本币(在我国就是人民币)计值的金融交易,也包括地方性金融交易。

  (五)按经营场所划分

  按是否存在固定的经营场所,金融市场可分为有形金融市场和无形金融市场。

  

(1)有形金融市场。

有形金融市场是指有固定场所和操作设施的金融市场。

  

(2)无形金融市场。

无形金融市场是指以营运网络形式存在的市场,通过电子电讯手段达成交易。

  (六)按交割期限划分

  按金额工具交割期限不同,可将金融市场分为金融现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

  

(1)金融现货市场。

金融现货市场是指融资活动成交后立即付款交割的市场。

  

(2)金融期货市场。

金融期货市场是指投融活动成交后按合约规定在指定日期付款交割的市场。

  (七)根据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

  根据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即期交易市场和远期交易市场。

  

(1)即期交易市场。

即期交易市场是指约定在交易完成几个工作日内办理资产交割的金融市场。

  

(2)远期交易市场。

远期市场是指进行远期合约交易的市场,交易双方按约定条件在未来某一日期交割金融资产的金融市场。

  (八)根据交易对象是否依赖其他金融工具划分

  根据交易对象是否依赖其他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分为原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

  

(1)原生金融市场。

原生金融市场是指交易原生金融工具的市场。

如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等。

  

(2)衍生金融市场。

衍生金融市场是指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

如期权市场、期货市场、远期市场、互换市场等。

  (九)根据价格形成机制划分

  根据价格形成机制不同,金融市场分为竞价市场和议价市场。

  

(1)竞价市场。

竞价市场又称公开市场,是指金融资产交易价格通过多家买方和卖方公开竞价形成的市场。

  

(2)议价市场。

议价市场是指金融资产交易价格通过买卖双方协商形成的市场。

金融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第二节中国的金融体系)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

  

(一)1949—1978年期间的金融市场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收兑旧币通令,收兑各解放区货币,到新中国成立时,各解放区的旧币已经基本收回,货币发行流通已经基本统一于人民币,标志着一个崭新的系统货币体系形成。

“一五,,期间,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银行立足于开展各种业务以广泛吸收资金。

1954—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部、财政部协商,统一清理了国营工业之间,以及国营工业与其他国营企业之间的贷款,贷款与资金往来一律通过中国银行办理,到“一五”计划末,一切信用统一于国家银行的目的已经实现。

  “大跃进,,时期,金融市场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经济盲目发展,制度多变,权力盲目下放,信用控制失败,出现许多失误。

为此,1962年3月10日做出了“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以期改善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

  “文化大革命”时期金融业的混乱局面表现为:

金融业务受到冲击;储蓄业务受到冲击,银行鼓励无息存款,认为利息是剥削阶级的产物,使群众储蓄积极性遭受重创;国外保险业务受到巨大冲击;侨汇业务受到巨大冲击;银行机构被大规模的合并,银行难以形成统一系统,金融政策贯彻执行形成巨大障碍。

长达十年的动乱使中国金融业收到巨大的冲击。

  拨乱反正时期和调整时期国家开始加强整顿银行机构,充实领导力量,整顿规章制度,加强金融工作,1977年基本恢复了银行秩序,提高了银行的工作质量,为保证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1978--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的金融市场

  1978年12月,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拉开大幕,这段时间的发展,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成型,资本市场上股票开始发行,保险业开始恢复,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要求的金融体系初显雏形。

这段时间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有:

  

(1)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办中短期设备贷款,打破了只允许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限制。

  

(2)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重新恢复成立。

  (3)1979年3月,决定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去,作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的外汇业务。

  (4)1979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设立。

  (5)1979年10月,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揭开了信托业发展的序幕。

  (6)1983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简称《决定》),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初步确立,《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同时规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7)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

  (8)1984年1月,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

至此,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

  (9)1984年11月14日,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了不偿还的股票。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标志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揭开了资本市场的神秘面纱。

  (三)1985—2001年期间的金融市场

  这段时期,金融市场开始向法制化发展,体系更加完善,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商业银行的职能开始逐渐明晰,业务范围开始扩大,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建立,资本市场开始发展,股票交易,期货等陆续规范,使金融体系更加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并为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

  

(1)1985年1月1日,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1986年1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使中国银行业监管向法制化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1986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

城市信用社的发展从此步入正轨。

1986—1988年的三年间,我国的城市信用社规模迅速壮大,构成了我国城市信用社现行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0年11月,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自此,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5)1992年10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同年1o月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宣告成立。

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的成立迈出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管体制开始形成。

  (6)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的两大职能,并明确提出要把我国的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至此,专业银行的发展正式定位于商业银行。

  (四)1994—2001年期间的金融市场

  这个时期的金融改革继续深化,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调控职能加强,银行外的金融监管职能由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承担,政策性银行建立,银行证券法制化继续深化,金融体系各系统职能更加清晰完善,分工更加明确,期货等新兴金融业继续发展。

重要事件包括:

  

(1)1994年3~4月,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标志着政策性银行体系基本框架建立。

  

(2)1995年是金融体系法制化的一年,标志着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向法制化、规范化迈进。

  (3)1996年7月,全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开启。

1996年9月开始,全国5万多个农村信用社和2400多个县联社逐步与中国农业银行顺利脱钩。

  (4)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成立,这是保险监管体制的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保险监管机制和分业管理的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5)1999年5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

  (6)199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对资本市场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金融市场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改革步伐加快。

  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QFII制度在中国拉开了序幕。

这是将中国资本市场纳入全球化资本市场体系所迈出的第一步。

  2003年3月10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国务院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

至此,中国金融监管“一行三会”的格局形成。

  中央银行在三次变革后,实现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同时,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全方位地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分工明确、互相协调的金融分工监管体制形成,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纪元。

  2003年12月,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从而明晰了国有银行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督促银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建立起新的国有银行的运行机制。

  2004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正式颁布实施,200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颁布实施。

  2004年2月,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开展人民币业务。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我国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经营体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展业务创新。

这是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几年来始终恪守的指导性原则。

关于我国“分业经营”体制的再思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目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2)“混业经营”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3)“分业经营”一“混业经营”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金融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第三节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的分层特性

  资本市场是连接投资者与融资者的重要场所。

投资者与融资者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两大参与主体。

在资本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与融资者都有不同的规模与主体特征,存在着对资本市场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

投资者与融资者对投融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此外,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强劲的内在投融资需求,这就极易产生非法的证券发行与交易活动。

这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能够对不同风险特征的筹资者和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以满足不同性质的投资者与融资者的金融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特征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

  

(1)主板市场。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

  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营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营利能力。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从资本市场架构上也从属于一板市场。

  中国大陆主板市场的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个市场上市。

主板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

  

(2)二板市场。

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

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3)三板市场。

三板市场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

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为公司股东单位。

  (4)四板市场。

四板市场即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也称“区域股权市场”),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

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等十几家股权交易市场。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特点

  1.美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美国资本市场体系规模最大,体系最复杂也最合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1)主板市场。

美国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是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该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高,主要表现为交易国家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

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一般是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公司的成熟性好,有良好的业绩记录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有较长的历史存续性和较好的回报。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该市场的投资人一般都是风险规避或风险中立者。

  

(2)以纳斯达克(NASDAQ)为核心的二板市场。

纳斯达克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截然不同,它主要注重公司的成长性和长期营利性,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普遍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风险、高回报、小规模的特征。

纳斯达克市场发展速度很快,按交易额排列,它已成为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场,而上市数量、成交量、市场表现、流动性比率等方面已经超过了纽约证交所。

  (3)遍布各地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及场外交易市场。

美国证券交易所也是全国性的交易所,但该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较纽约证券交易所略逊一筹,该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转到纽约交易所上市。

遍布全国各地的区域性证券交易所有11家,主要分布于全国各大工商业和金融中心城市,他们成为区域性企业的上市交易场所,可谓是美国的三板市场(OTC市场)。

  2.日本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日本的交易所分为三个层次:

全国性交易中心、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和场外交易市场。

其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有:

  

(1)主板市场。

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日本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具有全国中心市场的性质,

  在此上市的都是著名的大公司。

  

(2)--板市场。

大阪、名古屋等其他7家交易所构成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主要交易那些尚不具备条件到东京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这7家地区性市场构成日本的二板市场。

  (3)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包括店头证券市场和店头股票市场,在此交易的公司规模不大但很有发展前途,其中,店头市场的债券交易市场占了日本证券交易的绝大部分。

  3.英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1)主板市场。

伦敦证券交易所是英国全国性的集中市场,它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是吸收欧洲资金的主要渠道。

  

(2)全国性的二板市场(AIM)。

与美国不同,英国的二板市场AIM由伦敦交易所主办,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一部分,属于正式的市场。

其运行相对独立,是为英国及海外初创的、高成长性公司提供的一个全国性市场。

  (3)全国性的三板市场(OFEX)。

它属于非正式市场,主要是为中小型高成长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服务的市场。

  4.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和国外资本市场体系对比,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市场结构不完善。

中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思路上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主要有:

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重银行融资,轻证券市场融投资;重股市,轻债市;重国债,轻企债。

这种发展思路严重导致了整个社会资金分配运用的结构畸形和低效率,严重影响到市场风险的有效分散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具体来说,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表现为:

  

(1)主板市场。

主板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沪深证券交易所在组织体系、上市标准、交易方式和监管结构方面几乎都完全一致,主要为成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上市服务。

  

(2)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

2004年6月24日,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创业板市场刚刚推出,它附属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之下,基本上延续了主板市场的规则,除能接受流通盘在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不同以外,其他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一样,所以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的。

  (3)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

三板市场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

  总的说来,中国的场外市场主要由各个政府部门主办,市场定位不明确,分布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则且结构层次单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证券市场主体

  第一节证券发行人

  一、证券市场融资活动的概念、方式及特征 

  

(一)证券市场融资活动的概念和方式 

  证券融资是资金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以有价证券为媒介实现资金融通的金融活动。

证券市场融资的基本形式是:

资金赤字单位在市场上向资金盈余单位发售有价证券,募得资金,资金盈余单位购入有价证券,获得有价证券所代表的财产所有权、收益权或债权。

证券持有者若要收回投资,可以通过市场将证券转让给其他投资者。

证券可以不断地转让流通,使投资者的资金得以灵活周转。

 

  

(二)证券市场融资活动的特征 

  

(1)证券融资是一种直接融资。

促成证券发行买卖的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证券交易所等自身不充当权利义务主体,是连接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的服务性媒体,真实的资金交易是由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直接充当权利义务主体而实现的,因此,证券融资是一种直接融资。

 

  

(2)证券融资是一种强市场性的金融活动。

证券融资一般是在一个公开和广泛的市场范围内由众多资金交易者通过对有价证券的公开自由竞价买卖来实现的。

 

  (3)证券融资是在由各种中介机构组成的证券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持下完成的。

 

  (4)证券中介服务体系通过建立证券集中交易组织(如证券交易所),形成了筹资单位竞争上市公司资格的优胜劣汰机制,使证券融资活动更具竞争活力。

 

  (5)证券融资是一种长期融资。

证券融资被称为资本性融资,由证券融资活动所形成的市场也被称为资本市场,股票和债券通常又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