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428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助人为乐事迹材料1.docx

公益路上好老师

郑XX,男,35岁,大学本科。

于2001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古浪县大靖职教中心教师。

十五年来,他始终坚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为人师表。

他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贫助残,帮扶助学,随时随地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着力所能及的好事。

被乡亲们誉为“公益路上的好老师”。

郑老师从教十五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

不论在哪个单位,他都能做到服从分配,任劳任怨,无论学校安排什么任务,他都毫不犹豫地愉快接受,并按时完成任务。

工作中严于律己,始终按照人民教师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他认为这就是一位普通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的体现,是勤恳踏实工作的行动,是取得成绩的前提。

他经常提醒自己,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努力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学生欢迎、让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这就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

除了管理工作外,他一心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工作上。

2012年8月到2014年5月的四个学期中,由于专业课老师非常缺,他同时担任卫生专业的四门课程,每门课都是近400页厚的长篇大论,而且每天都要各上一节。

他每天晚上要写四个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批改作业,白天上课、检查学生的背诵和掌握情况。

有时三、四门课紧挨着排在一起,他就上完第一节上第二节,紧接着第三节、第四节,每天至少有两节课是连着上的。

除此之外,还要处理班上的卫生、就餐、纪律、宿舍、安全等各种日常事务,遇到上级检查或学校其他活动就更忙了,有时候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家中大小事情更是无暇顾及,接送并辅导孩子、全部家务均由妻子一人扛着,累极了妻子也常唠叨:

“你们单位那么多人,就你最能?

就你会干工作?

就你一个人是老师?

一天到晚全顾着人家的娃娃,自己的娃娃却顾不上,没见过你这样当老师的!

”他知道自己愧对家人,然而还是耐心给妻子解释:

“这是职责所在。

既然干了,就要对学生、对家长负责,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否则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所教的班级在“三校生”高考中均顺利考入省内外高职院校,当年他被古浪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教学工作中,郑老师总是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成长轨道上来,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他总是习惯性地观察着每个孩子的行动、语言、表情等各种动态。

比如赵婧婧今天格外活泼,说话声音比平时响亮得多;张梅表情呆滞,不大说话;小樊最近发言特别积极;杨小明今天总是躲避着老师的目光;总是提前到校的高志伟今天意外地迟到了;平时总干干净净的黄立娟连续穿了两周的脏衣服……通过及时敏锐地捕捉这些信息,然后小心翼翼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鼓励学生说出其喜悦、快乐、忧伤、难过之所在,进行适度地说服、鼓励、劝导、帮助和抚慰,同时在生活上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2001—2003年,他在古浪南部山区新堡中学工作期间,有八个距学校较远的孩子中午不回家,每天就吃自己从家里背来的馒头。

冬天,馒头从家背到学校时已经冻硬,中午孩子们就在教室里的火炉上烤着,消融一点,啃上一嘴,等一阵消了再啃。

冬天日子短,等啃完了馒头,下午上课时间也到了;夏天的馒头多数是晾干的,孩子们啃起来总会弄破嘴唇或者牙龈,馒头上总是有红红的血印,他们忍着疼痛啃着带血的馒头……有时馒头没有晒干,总会长着灰黑色的长毛,那味儿又酸又苦又涩,孩子们紧皱眉头艰难地撕咬、咀嚼、吞咽……这一切郑老师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一天中午老师们刚吃过饭,教工灶上的做饭师傅把剩下的半锅莱给倒在了灶房旁的垃圾堆上,热气腾腾、香味犹存。

一边是啃着馒头的学生,一边是倒在地上的剩莱,郑老师若有所思…下午课外活动,郑老师把中午不回家的那几个孩子叫到一起,问他们愿不愿意吃老师灶上的饭。

山里的孩子诚实、腼腆,开始他们都坚决摇头,学生怎么可以吃老师的饭呢!

郑老师给他们讲了三点:

一是你们正在长身体、消耗脑力,及时补充营养非常必要;二是剩下的莱不是老师们从自己的碗里拣出来的,而是师傅做得多了,老师们吃不完;三是珍惜粮食、避免浪费是美德。

学生们被郑老师的真诚打动了,消除了顾虑,开始大胆地和老师交流:

其实大家都想吃,每当闻到从教工灶上飘来的饭香味,每个人都在悄悄地流口水,还私下里偷偷议论,长大了一定当要老师,因为能按时吃到香喷喷的饭菜。

第二天,郑老师找到大师傅商量:

能不能把剩莱送给那几个中午不回家的孩子吃,倒掉也是白白浪费了,怪可惜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大师傅的讽刺、挖苦和白眼:

你是老师,操心教好你的书就行了,人家的娃娃吃啥喝啥与你有啥关系?

用得着你来同情?

你养的?

你对他们好,他们的爹妈会给你啥好处……一下子问得郑老师张口结舌,竟无言以对。

又过了一天,郑老师做足了思想准备,调整好了状态,去跟大师傅谈。

整整一个星期,大师傅被他的真诚、耐心和执着所动,答应只把剩莱留下给学生。

开始学生们不敢到灶上去,郑老师就拿着他们的饭盒去灶房打上莱再端到教室里让他们吃。

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狼吞虎咽的可爱样儿,郑老师心中是无限的慰藉。

郑老师当班主任有个习惯,不论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要让学生写周记,写啥都可以,字数、内容均不限。

每篇周记他都会认真批阅,并根据内容真诚地写上或鼓励、或指导、或帮助、或启发的评语。

学生们从老师的评语中获得了益处,都把郑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什么事(包括秘密)都愿意写出来。

同学之间也默默形成了一个无声的规则:

任何时候都不会翻阅他人的周记本,不阅读同学周记的内容和老师的评语。

周记成了师生无声交流的一个平台,也成了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尊重的见证。

2006年3月,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周,一个女孩在周记中写到,她上不成学了。

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充满着痛苦、绝望与无助。

郑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就加班阅完了所有周记,提前让学习委员发了下去。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早上,那个女孩的周记本早早放在了老师的桌子上,他急不可待地坐下来翻阅。

原来,这个女孩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多方求医无效后,虐待妻子,认为是妻子给他带来了不幸,动不动就对妻子恶语相向、拳脚相加。

最终在开学前抛妻弃女,并卷走了所有钱财和家里值钱的东西,母女俩一夜之间变得生无所依,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

16k的周记本,她写了5页多……郑老师流着泪读完了学生的倾诉,又流着泪写了近4页的评语,鼓励她要勇敢的生活下去,告诉她,人一辈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逆境中成长的,趆是困难就趆要坚强,如果一遇到困难就灰心、退缩、放弃,那他就是懦夫!

目前你要做的就是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可怜的母亲,来“报复”那个狠心的父亲。

并为她交了学杂费。

之后的两年里,她再没交过学杂费,郑老师一直默默地关怀着她,用各种方式帮助着她并小心保护着她的自尊心,直到她顺利升入初中。

郑老师是个热心肠的人。

平日里左邻右舍或者同事、朋友们有啥需要帮忙的,只要自己手头的事不着急,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像开锁、修车、照顾孩子、辅导作业、小额经济支援、打水、买药等等,自己能帮到的,就一定会去帮忙。

班上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常不能按时上交学费或者生病了无钱买药,郑老师了解情况后就为他们垫付,之后也从不向学生提及,有些学生过了很长时间后要给郑老师还钱,郑老师就以“我不记得了,好像没这回事,你记错了吧”为由而拒绝。

为他们送本子、墨水、钢笔等更是司空见惯。

因为从不应记账,十五年来类似这样的花销究竟有多少,连郑老师自己也说不清。

不论骑摩托车或者自驾外出,在途中只要遇到有人招手搭车,郑老师都会欣然载他一程。

有时人家拿出纸币酬谢,郑老师均婉言相拒。

被问得急了,就直言相告:

“我载你是我因为乐意帮你,而不是为了挣你的钱!

”受助者总能从他身上获得小小的感动和正能量。

遇到路上有较大的石块,郑老师总会停车去把它搬掉,以防后车撞上去;有些较深的坑被雨水淹没了,他就用树枝等杂物做标示,提醒来往车辆减速绕行。

同车的人总会笑他多管闲事烂操心,而他只报以微笑,继续前行。

裴家营镇北滩村五组村民张志伟一家生活极其困难。

张志伟家本来就贫穷,年过三十好不容易娶了一户同样贫穷人家的姑娘,然而却不能生育。

结婚一年后就开始奔波在家与省内外大小医院、诊所间求医问药,结婚时欠人的债务还没还清,打工挣来的钱又全部支付了医疗费用。

由于多年连续不断地吃各种中、西药,不但不孕症未治好,反而把身体给治废了——治疗后期人慢慢站不起来了,最终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至今已两年有余,这对张志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两口子都能打工,后来妻子出不了门,张志伟就一人拼命劳作。

可现在为了照顾妻子,连他也出不去了,完全断了经济来源,他只能务弄农田,在村庄附近打个零工,所挣的钱仅够勉强维持日常生活,有时连电费都交不上。

郑老师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多次前去探访,送了一些日常用品,并在志愿者微信群里发出呼吁。

2016年8月9日,郑老师带领十多位志愿者到张志伟家探望,送去志愿者们捐增的大米、面粉、衣物等物资和数百元现金,张志伟夫妇感动得涕泪交加。

交谈中得知张志伟迫切需要给妻子办个残疾证,这样以后住院治疗就能减免大部分费用。

但最大的障碍是无法把妻子弄到县医院进行伤残鉴定。

因为坐大巴从家到医院得换乘三次,行动实在不便,而且妻子晕车严重。

如果包车,一是花钱太多,来回一天至少得200多,而且当天不一定能办成。

二来病人大小便失禁,大小车辆都嫌脏不愿拉。

当天回来后郑老师积极与县医院相关负责人联系,于2016年8月15日清晨自己开车,同另一位志愿者到张志伟家接上他们两口子直奔古浪,在上班前到达县医院进行伤残鉴定。

负责体检的大夫了解情况后当场为他们免去了鉴定费。

之后又带他们去照相馆拍照、到残联填各种表格、到饭馆吃午饭。

完了把他们送到家,帮张志伟把妻子抬到炕上。

准备回家时,张志伟拿出50元说:

“你这是给我帮了天大的忙啊,我无法感谢你,这50块你拿着,别嫌少,就算是油费,不能让你既出力又搭钱啊。

”郑老师说什么也不收,对他说:

“你现在打工不容易,花钱的地方多着哩。

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不然你垮了,嫂子可咋办哩?

”张志伟干枯粗燥的双手紧紧握住郑老师的手,双眼饱含热泪,久久不肯放开。

2016年7月2日,“随手公益”要为古浪县大靖镇大墩滩村大墩小学的孩子们赠送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需要征集爱心车辆,郑老师驾车欣然前往。

从裴家营的家中出发,到大靖装好文具,载着另外几名志愿者到大墩小学,协助填表、分发书包、文具后,把志愿者们送回大靖,自己再回到家中。

2016年7月14日,古浪志愿者团队为大靖片区的留守、残疾、贫困儿童举办了一次为期4天的夏令营活动。

郑老师不但为活动经费捐款,而且驾车全程参与,途经大靖、横梁、黄羊川、石门沟、古浪、大靖、裴家营,四天行程200多公里。

作为后勤保障拉运物资、临时上街购买所需物品、应对突发情况,在照顾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与组织活动、参观、游玩的同时,时刻关注着大家的健康与安全,使得夏令营顺利进行,圆满成功。

2016年9月2日晚22时许,郑老师在网上得知一位网名为“徒步无上”的黑龙江小伙从山海关出发徙步长城前往嘉峪关,今日已到达大靖镇。

因体力严重透支,时间又紧,欲求当地好心人能够驾车带他参观古浪境内较为完整且连贯的明长城遗址。

郑老师立即与其取得联系。

第二天一大早,郑老师便从裴家营驾车到大靖接到“无上”,带他吃早餐、参观财神阁与马家祠堂、青山寺,然后驾车沿着长城一路拍照、参观、记录,直到裴家营以东车子无法通过的地方,然后掉头,沿长城南边再返回大靖,并助其联系大靖至土门的顺路车后才回家。

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当班主任,无论是乐善好施还是做草根公益,对郑老师来说他的目标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在不懈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才会使以后的工作更加圆满。

他常把做公益的真实事例讲给学生们听,以期唤醒孩子们懵懂的心灵,“人之初,性本善”,他相信:

一心向善的孩子心中都有巨大的潜能,他们很容易突破自我,战胜自己,成就事业。

爱无价,情永恒,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郑老师用自己的爱,自己的情,永远在教学的道路上耕耘着,探索着,奉献着……

现在,他又加入了大靖“福友爱心工作站”、“古浪志愿者团队”、“随手公益·古浪”、“甘肃多识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积极捐款,帮贫扶困,与工作站的志愿者们一道,践行志愿者精神,源源不断的传播着正能量……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