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432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5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定额教案文档格式.docx

按其在管理中的作用分现行定额、标准定额、计划定额

按其使用范围分国家定额、地区定额、行业定额、企业定额

第二节劳动定额的职能和作用

一、劳动定额管理的职能

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

劳动定额工作的特性

1.全员性2.科学性3.先行性4.经常性5.系统性

二、劳动定额的作用

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劳动定额是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

2.劳动定额是组织生产劳动的重要依据

3.劳动定额是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4.劳动定额是考核劳动绩效和实施分配的重要尺度

5.劳动定额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劳动定额的发展

一、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

1.西方国家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

(1)萌芽期

(2)成熟期(3)提高期

2.我国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

(1)第一起(1949—1957年)

(2)第一落(1958—1961年)

(3)第二起(1961—1966年)

(4)第二落(1966—1976年)

(5)第三起(1976—1987年)

(6)第三落(1988年至20世纪末期)

二、新形势下劳动定额工作的意义

1.欧美发达国家企业至今仍然十分重视劳动定额工作

2.我国的劳动定额工作现在又遇到大好时机

3.我国的劳动定额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三、我国劳动定额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劳动定额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知识

2.劳动定额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

课后习题

1、劳动定额的概念

2、劳动定额有哪些发展趋势

3、劳动定额有哪些分类

知道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

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优化的内容和方法;

R熟悉程序分析;

动作分析。

程序分析;

动作分析

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

企业生产过程优化的内容和方法;

1、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1课时

2、企业生产过程优化的内容和方法——1课时

3、程序分析;

动作分析——2课时

第二章企业生产过程的优化

第一节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

•按照连续程度,可以将生产分为连续性生产和间断性生产

•按照产品和工地专业化程度可以将生产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成批生产又可以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

典型优秀生产方式简介----精益生产

•1、准时生产:

JustinTime

•2、自动化:

技术与管理、看板管理

•3、生产设备:

通用化

•4、员工要求:

一岗多能、多面手

•5、质量保证:

品质圈、及时检验、员工授权、责任机制、质量文化

•6、供应商管理:

长期战略合作、周围分布、产业链条

•7、技术手段:

信息系统与网络系统、ERP

•8、细节管理6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第二节企业生产过程优化的内容和方法

一、劳动过程优化的内容:

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内容

二、流程分析

流程分析

流程分析的特点

程序分析使用的图符

工艺程序图使用的符号

三、操作程序图

•作用

•1、反映总制造过程及各操作之间的关系,可找出关键加工路线,为删除、合并、简化、重排提供依据。

•2、由于图本身按照前后顺序编制,并注明了时间,所以可用于核算在产品、半成品的单位成本。

•3、为原材料、配件、半成品的购进、供应和保管提供依据。

•4、为制定劳动定额提供依据。

第三节程序分析

一、操作程序图

•构成

•1、表头:

注明有关资料

•2、主框架图:

用水平线和垂直线将操作和检验连接起来。

•3、汇总表:

对比和评价

二、流程程序图

•形式:

•1、单栏型

•2、多栏型:

集合型和分解型

•3、流程程序图的具体分析内容

(1)操作分析

(2)运输分析

•(3)检验分析

•(4)延迟分析

•(5)储存分析

三、流线图

•绘制方法:

•应按照比例将工厂、车间、工作地以及机器设备、工位器具的布置情况如实地反映出来,然后用线条和符号说明物料的整个流程。

第四节动作分析

一、人-机程序图和操作人程序图

•人-机程序图:

通过实地观察、计时,将数据填写到专用图表,通过对照、比较、分析和研究,发现不合理的顺序或分工等问题,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操作程序。

动作等级

动素分析

动素名称

含义及符号

动素分析:

影像分析

•通过摄像和抓拍,形成劳动操作的影像,通过研究劳动活动的影像来优化操作动作序列的分析、研究方法。

动作经济原则

最省力的原则

最省时的原则

最协调的原则

分析和改进操作动作的原则

  

二、动作经济原则

(1)关于人体的运用。

双手应同时开始并完成动作;

除规定休息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空闲;

双臂的动作应对称;

手的动作应以最低等级而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者为妥;

物体的运动量应尽可能利用,但如需用体力制止时,则应将其减至最小限度;

连续的曲线运动比含有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好;

轨道式运动更轻快;

动作应尽可能带有轻松自然的节奏。

(2)关于操作场所的布置。

工具物料应放置在固定场所;

工具物料等装置应布置在工作者的前面就近处;

零件物料的供给应利用其重量附至工作者手边;

“坠送”方法应尽可能利用;

工具物料应依照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

应有适当的照明设备,使视觉满意舒适;

工作台及坐椅的高度应使工作者坐立适宜;

工作椅的式样及高度应能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

  (3)关于工具设备。

尽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夹具或脚踏工具代替,可能时,应将两种工具合并为一;

工具物料要尽可能预先放置在工作位置上;

设计手柄时,应尽可能使手柄与手的接触面增大;

机器上的杠杆、十字杆及手轮的位置,应能使工作者的姿势变动最小,并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机械力。

动作经济原则的要求

• 上述3类原则可归纳为4项要求:

•  ——两手应尽量同时使用,并取对称反向路线。

•  ——动作单元要尽量减少。

办法是:

删除不必要的动作;

设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动作结合起来,将两种以上工具合并起来;

将材料、工具及零件按操作顺序排列在适当位置;

将装配用的材料与零件装在特殊设计的容器里。

•  ——动作距离要尽量缩短。

工作时的人体动作可以分为五级,即:

手指动作,手指及手腕动作,手指、手腕、及前臂动作,手指、手腕前臂及上臂动作,手指、手腕、前臂、上臂及身体动作。

级次越高,所费的时间和体力越大。

因此要尽量使用较低级次的动作,以缩短动作距离。

同时,应注意两手的作业范围和两眼的有效视野。

•——尽量使工作舒适化

动作研究的过程

•1、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应该进行动作研究的岗位或工序对象。

•2、做好准备,初步了解工作过程和方法技术,准备好记录表、笔、秒表、高清晰摄像系统、卷尺等工具。

•3、通过观察、摄像进行记录。

•4、按照动素分析、影像分析和动作经济原则,通过4W1H(Why、When、Where、What、How)、ECRS(Eliminate、Combine、Rearrange、Simplify)等分析方法,改善原有的劳动活动过程和操作。

•5、通过动作改善对比表,分析前后的变化、产生的效率和效益、新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

•6、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时间研究

•时间研究就是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借用各种计时测时工具,通过工作日写实、实际、预定时间标准法和抽样统计等确定确定完成生产的某一工序和操作的工作时间消耗标准,计算单件产品的工时定额。

1、企业有哪些生产类型

2、如何进行程序分析

3、如何进行动作分析

知道影响劳动定额的因素;

了解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和要求;

R熟悉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并认识。

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并认识。

影响劳动定额的因素;

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和要求;

统计定额的制定;

概率估工法

1、影响劳动定额的因素——1课时

2、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和要求——1课时

3、统计定额的制定;

概率估工法——2课时

第三章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影响劳动定额的因素

劳动定额的制定,是劳动定额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

没有劳动定额的制定,就没有劳动定额的贯彻与执行,也就没有劳动定额作用的发挥。

第二节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和要求

一、制定劳动定额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思想教育工作

(二)坚持先进合理的原则

(三)一定要有科学依据

1、制定劳动定额的技术依据

2、制定劳动定额的法律依据

3、制定劳动定额的经济依据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五)坚持专业人员与各方面人员相结合的原则

二、制定劳动定额传统的方法主要有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工时测定法等。

1、经验估工法

经验估工法是由定额专业人员、有关技术人员、班组长根据实践经验,依照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或实物,并考虑所使用设备工具、工艺装备、原材料等条件分析估算定额的方法。

经验估工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工作量小,便于劳动定额的及时制定与修改,容易为员工所接受。

缺点是缺乏技术根据,容易受到估工人员水平和经验的局限,不易挖掘生产潜力和消除工时浪费,准确性较差,容易出现定额偏松偏紧的现象。

往往对同一种产品,不同的估工人员估出的定额也不同,甚至差距很大,使得劳动定额的水平往往落后且不平衡。

因此,经验估工法适用于新产品试制、临时性生产、单件小批量的生产,以及新开展劳动定额工作的单位。

要特别强调的是对同一产品只准使用一次,对经常使用的劳动定额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尽管如此,经验估工法仍然不失为经常采用的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之一。

为了

提高定额制定的质量,要尽量少采用此此种方法或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概率估工法:

在已知资料不足时,定额人员可预先对工序(作业)完工时

间做出先进(a)、落后(b)、最有把握(m)三种估计,最后根据公式计算时间定额。

计算公式:

T=M+tó

式中:

T时间定额;

t概率度;

(a+4m+b)

M

6

ó

√(b-a)2/62

(2)提高劳动定额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判断、分析和对比能力。

同时,还

要尽可能地使其掌握运用表格资料法、坐标图示法、标准计算法等先进方法。

(3)在选择技术人员、班组长人员参加估工工作时,尽量选择技术较高、经验

丰富、思想好、作风正派的人员来参加估工工作。

集中集体的智慧和经验,搞好调查研究,避免以个别人的经验作为唯一的依据。

(4)建立估工制度,不断积累资料,做好估工登记工作。

对估工定额一定要进

行考核,以便尽快地过渡到有一定技术根据的高质量的劳动定额。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根据以往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工序工时消耗统计资料,经过整理汇总和分析计算确定定额的方法。

统计分析法的步骤一般是:

对劳动定额完成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如派工单、月计单和其它统计报表,加以整理,求出算术平均值或选出代表值,并依据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技术条件的变化及人员素质的提高等因素加以修正,然后确定劳动定额。

例如:

某一作业上一年度十二个月的实际工时消耗统计数值分别是:

15、17、16、15、15.5、16.5、13、15、14、11、14、12(分钟),其算术平均值为:

15+17+16+15+15.5+16.5+13+15+14+11+14+12

Tpj==14.5(分钟)

12

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化,决定将工时消耗压缩10%,确定劳动定额为:

Tdn=14.5×

(1-10%)=13.05(分钟)

统计分析法是以占有比较完整的和准确的统计资料为先决条件的,优点是制定出的定额比经验估工法更能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同时又简便易行,工作量小,比较容易为员工所接受。

适用于一些生产条件比较正常、产品比较稳定、各种制度和原始统计资料比较健全的企业。

缺点是由于这种方法所依据的过去的统计资料包含一些本可避免的停工工时以及其它一些工时浪费压缩和某些虚假因素,从而影响劳动定额水平的准确性。

因此这种统计定额仍然是比较粗略的,而且许多是落后的。

尽管如此,统计分析法如果结合其它影响方法综合使用的话,仍然是一种比较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2、类推比较法

类推比较法是以典型零件、工序的工时定额数据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同类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

用来对比的产品,必须是形成结构、工艺流程相同或相似的同类产品和系列产品。

如果两者之间缺乏可比性,就难以应用此法。

类推比较法的优点是制定劳动定额,工作量不大,速度也比较快,质量比经验估工法和统计分析法要高一些,因为它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

缺点是这种方法受同类作业可比性的限制,不能普遍采用。

而且在对比产品选择不当时,劳动定额的准确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类推比较法一般多用于新产品的试制。

牵引电机前后支架、转轴等盘类、轴类零件加工,就可以寻找ZD1或ZD13等相类似的盘类、轴类零件进行比较其工作量大小、和技术要求来制定定额。

三、工时测定法

工时测定法是通过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观测和分析研究确定定额的方法。

其步骤通常是:

1、调查分析现实生产技术条件。

主要包括:

劳动组织状况,工人技术水平和

熟练程度,工作地组织和生产服务供应状况,机具设备的性能状况,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以及整理检验、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通过调查分析,建议改进现实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设计更为合理的工艺过程,尽量消除多余的作业程序和不必要的动作,运

用工作日写实和劳动时间测定的方法,消灭工时浪费。

5、在工作日写实和劳动时间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制定工作时间消费

规范和劳动定额。

工时测定法是现代化企业中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它是专门运用科学方法对现代企业里的生产过程、劳动组织、生产管理等一切与生产劳动有关的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对现实活动状况进行现实,把劳动过程不间断地如实记录下来,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一切对生产不利的因素及其消除办法,同时也要找出一切对生产有利的因素并使其壮大发展的办法。

它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过程中劳动时间的消耗。

是研究以最少的劳动时间消耗取得最多的生产成果的科学方法。

不仅适用于制定劳动定额,还适用于考查、分析、改善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改进工艺过程,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对调查研究生产活动、行政机关和处室业务人员的工作状况都十分有意义。

工时测定法制定的劳动定额其优点是:

技术根据充分,水平先进合理。

不足的是工作量大,比较复杂,耗费人力多;

要求定额人员熟知生产工艺技术,方法运用得当,会做员工的思想工作。

四、定额标准资料法

定额标准资料法是以系统成套的时间定额标准为依据,通过对作业要素的分解,找出一一对应的项目及时间值,最后求出零件(或工序、工步、操作)时间定额的方法。

包括表格资料法、座标图式法等方法。

1、表格资料法:

这种方法是把通过运用工时测定法制定的劳动定额时间标准用表格的方式表现出来,定额人员在制定定额时,通过查找表格中与产品加工相对应的数据来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我们经常使用的《B型标准》、《山西省机械工业定额标准》等。

2、座标图示法:

这种方法是把通过运用工时测定法制定的劳动定额时间标准用座标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定额人员在制定定额时,通过查找图示中与产品加工参数相对应的数据来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第三节统计定额的制定

一、工作研究方法:

工作研究是现代劳动定额管理的基本方法。

它是以作业系统为对象,研究和制定符合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时间研究技术制定出时间定额。

任何作业过程都是由若干个动作组成的,而每一个动作又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动作单元。

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两部分,其过程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确定通用的、典型的动作单元工时消耗标准,用来制定各种复杂动作的时间消耗。

方法研究包括:

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研究等。

关于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时间研究等内容将在后边讲座中专门探讨。

二、工效学方法:

工效学方法主要是研究工程技术设计中,如何考虑人机之间的最佳配合,使机器适宜人的操作;

根据人-机器-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制定高效的控制程序和操作程序,从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出发来研究和设计良好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它不是劳动定额研究的专门方法,而是借助工效学的方法和研究成果,来提高劳动定额管理的质量和效能。

此内容在其他论著中有专门论述。

第四节概率估工法

在科学实验、经济活动及时间定额的制定中,经常需要通过对大量试验的观察和分析,用数理统计种的回归分析法来判断某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存在的话,则要找出相关关系的数量近似表达式,这个近似表达式通常称为标准数学模型。

利用这个标准数学模型,可以对事物的变化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判断和预测,以作出相应的决策。

一、标准数学模型的建立

标准数学模型的建立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选取需要建立数学模型的工序或作业,取得一组样本;

②、对工序或作业进行测时写实,收集足够多的样本数据;

③、对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剔除不合理的数值;

④、设置随机变量X与Y的相关关系,给定X一个确定值,将样本中的

时间消耗值确定为Y值,在直角座标系里找出对应关系描点作图;

⑤、根据图象建立Y对X的标准公式;

⑥、求解标准公式,得出a、b值;

⑦、将a、b值代入标准公式,得出标准数学模型;

⑧、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根据误差求解相关系数;

⑨、将系数代入数学模型得出工序或作业的劳动定额时间标准。

二、劳动定额时间标准的应用

劳动定额时间标准,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条件下,用以确定工序各组成部分的工时定额的依据和准绳,是制定时间定额的科学依据。

因为劳动定额时间标准在零(部)件投入生产之前就已经制定出来了,所以它就成为确定零件或工序的实际操作工时定额的指导和主要参考依据。

运用劳动定额时间标准制定时间定额,应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①、熟悉工艺文件,了解加工方法和任务量;

②、查表,确定时间定额计算公式;

③、查阅工艺卡片和表格,确定有关代号的含义及参数值;

④、查表,确定有关标准时间使用系数及其参数值;

⑤、将有关参数和系数代入时间定额标准公式进行计算;

⑥、汇总工序单件核算时间min/件。

第一工序装卸G=0.52,K1=1.0,三爪TZX=0.38G0.6Ki+0.250.51

车端面D=30,L=15,K2=1.0Tdd=(2.33×

10-4D+0.00256)LKi+0.871.01

打中心孔d=3,K2=1.0Tdd=0.125dKi+0.250.63

准备与结束时间Tzjg=20,Tzjf=0,Np=50Tzjj=(Tzjg+Tzjf)/Np=Tzj/Np0.40

第二工序装卸G=0.52,K1=1.0,三爪顶尖TZX=0.43G0.6Ki+0.250.54

车外圆(D25)D=25,L=80,K2=1.0Tdd=(3.67×

10-4D+0.00186)LKi+1.312.19

车外圆(D20)D=20,L=45,K2=1.0Tdd=(2.09×

10-4D+0.00131)LKi+0.851.10

车外圆(D30)D=30,L=10,K2=1.0Tdd=(2.09×

10-4D+0.00131)LKi+0.850.93

倒角D=20,H=1.5,K2=1.0Tdd=0.015(HD)0.5Ki0.08

车螺纹D=20,L=15,K2=1.0Tdd=(2.09×

10-4D+0.00131)LKi+0.851.07

切断D=30,L=15,K2=1.0Tdd=(2.09×

10-4D+0.00131)LKi+0.850.96

第三工序装卸G=0.52,K1=1.0,三爪TZX=0.38G0.6Ki+0.250.51

车外圆D=22,L=15,K2=1.0Tdd=(2.09×

10-4D+0.00131)LKi+0.850.94

倒角D=22,H=1.5,K2=1.0Tdd=0.015(HD)0.5Ki0.09

工序单件核算时间Tdn=∑TZX++∑Tdd+∑Tzjj11.76

用标准分析计算出的工序单件核算时间称为标准时间,与各企业的实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先进于企业实际,也可能落后于企业实际,企业在运用时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用系数进行调整。

三、劳动定额时间标准的特点

通过上例,我们可以看出用劳动定额时间标准制定定额具有以下特点:

①、由于时间定额的依据是工时测定的原始资料,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公式消耗的各种因素,又通过回归分析法计算制定的。

所以用时间定额标准制定的定额

有充分的技术依据和较强的科学性;

②、使劳动定额制定工作有了统一的依据和尺度,能有效的控制定额水平,保持相互平衡,提高劳动定额质量;

③、使制定单项定额的速度加快,工作量减少,便于定额人员集中精力进行标准的编制和修订;

④、对劳动定额人员的减少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劳动定额时间标准制定定额的方法,是目前全国各行业劳动定额工作大力推广应用的主要方法。

到2001年为止原中车公司已组织力量编制了37个工种的劳动定额时间标准,为各单位搞好劳动定额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