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46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修改Word格式.docx

摘要4

Abstract4

一、积极情绪情感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5

二、教师积极向上情绪情感对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所起的作用7

1、有效地调控学习行为7

2、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8

三、教师如何形成积极情绪情感的途径与方法8

1、以情激情,奉献所有的关爱8

2、博览群书陶冶性情,以性染情9

3、创设教育情境,以境启情9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10

5.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高涨的学习情绪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小学生所具有的向师性,使得教师的情绪对学生具有非同一般的感染性。

情绪占据着人的整个心理生活和实际生活,它既推动人的本能活动,又干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是整个人的活动的动力。

对于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更是这样。

在英语学习中,情绪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尤其不可忽视。

因此,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重视情绪问题,(特别是小学生)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教师积极情绪情感;

学生情绪情感体验

Abstract

Thedivisionofpupilshas,soteachersofstudentswithunusualemotioninfectious.Emotionaloccupytheentirementallifeandreallifepeople,bothhumaninstincttopromoteactivitiesandinterventionsofsociallearningandcreativeactivity,itisthedrivingforceofthewholeofhumanactivity.Forstudentsinchildhood,evenmoreso.InEnglishlearning,theroleofemotionalpower,especiallythenon-intelligencefactorscannotbeignored.Studentsinapositiveemotionalstatemorereceptivespeechguidance,andteachers,classmatesandmoreactive,moreenthusiasm,moreactivelearning.So,Englishasalanguagesubjectdiscipline,teachingteachersshouldpayattentiontoemotionalproblems(especiallyprimaryschoolstudents)toenablestudentstostayhealthyinthelearningprocess,optimism,tocreateagoodlearningattitude,andkeeplearningEnglishtheinterestandenthusiasm.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positive 

emotion 

students‘ 

experience

《普通高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小学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明确地定位于五个有机整合的部分。

为此,新课程倡导要优化师生关系,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建立温馨、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为教学活动提供动力源泉。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成功,智力因素的作用仅占20%,而情感因素则占80%。

健康的情绪情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把情感比作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他将孕育出儿童求知的渴望、钻研的精神、学习的劲头等。

可见在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情感熏陶和教育,对教育效果来说显得多么重要。

所以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既是传授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发展认知策略、培养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也是在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

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还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以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

创建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

新课改正是基于这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

情感态度"

教育这一课程目标。

可以说,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正发生着"

情境革命"

,即重视创设切合学生实际、有真实语言情境、人际关系温馨、合作互动的教学情境。

一、积极情绪情感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与老师、同学交往更主动,热情更高,学习更积极。

因此英语教学应该重视情绪问题,(特别是小学生)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疏导,日积月累就会构成人们常说的“情绪结”,对学习起妨碍作用。

调控消极情绪,使之向积极的方面转化,是培养积极情绪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双重的作用,既能促进、增强学习的效果,也能减弱、降低学习的效果。

这是因为情绪这种心理活动本身具有两极性,即积极性的增力和消极性的减力。

课堂上愉快的情绪可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是积极增力的情绪提高了人的活动能力,尤其是对进步甚微的学生。

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核心是教师首当其冲,培养积极情绪,因为“积极的学习情绪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

笔者曾协同课题组老师一起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对108名四、五年级的学生作了难度相同的对话操练,分四组进行。

其中一组为控制组,只操练不予评论,其余三组中,甲组为受表扬组,每天由主试宣布受表扬儿童的名字,乙组为受训斥组,丙组为受忽视组,只让他们听其它两组的表扬和训斥。

结果表明受表扬组成绩有明显提高(兴趣倍增,口语能力强),受训斥组其次,控制组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从这一实验中,我们不难看出,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德国教育家茅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爱动爱玩、爱唱爱跳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多采用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等手段,让他们在又说又唱、又蹦又跳中学习,他们就必然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这样我们既“把马儿牵到了河边,又可以让他们愿意喝水”。

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即使取得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尤其对:

“差生”),让他们成功的信心日益增强。

笔者在课堂上尽量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创设操练对话的语言情景,通过学唱英语歌,表演对话等,使学生有新异感,由高兴、喜悦到产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从而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当学生在学习经受挫折、失败、体验焦虑时,要启动其心理免疫机制,减少焦虑。

主要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辩护”,即:

(1)泛化。

要求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学会自我安慰。

(如:

在操练句型“What’s…plus…?

”的过程中,1-10以内的数字学生们反应很快,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情绪,几乎全体同学都有满足感、成功感。

但当老师亮出牌上的数字在20-90以内时,仅有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在挑战自己,发言勇跃,正确率也较高。

但尚有一部分学生就坐着不敢动口了。

因为他们还在一个一个排数,人家已经回答完了,而他们尚未反应过来。

他们感到无助,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回答这些问题。

此时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提示他们只要平时多用英语数数,熟练了你的反应也快,你也跟他们一样一定能正确回答。

因此,要求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只要能加油,并做出努力是一定能成功的。

(2)弱化。

要求学生对失误和失败进行淡化,学会对自己说: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一次失误或失败天不会塌下来,只要我肯努力。

(3)自励。

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或对学习失去信心时,要求学生用英语对自己说:

“Comeon.I’llbeOK.(例如:

笔者在PEPB4教学中,想进一步了解学生们对对话的认读能力和四会单词、四会句子的掌握情况,每单元进行了一次书面测试,形式是:

1)Readandwritethenumbers.2)Readandmatch.3)Readandwrite.结果,有些平时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一定考得很好,体现出:

一是看见单个句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因课文中图文并在);

二是四会单词和句子只知道个大概,看见认识,但并非看见中文就能拼写出。

这样,他们就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以为自己的英语成绩很差,长期这样的话,会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所以,教师要及时鼓励并指导、给予适当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去努力学习,希望下次能成功。

因此,教学中教师适时启动学生的心理免疫机制,有利于其保持较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这样对于他们的学习具有着正面的,良好的作用。

二、教师积极向上情绪情感对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所起的作用

1、有效地调控学习行为

小学英语课堂上的互动性取决于情感因素。

快乐、真诚的情感交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赖于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互动。

快乐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英语的动机,增强对小学英语学习的兴趣,端正学小学英语的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参与任务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只有以良好、合作的情绪状态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愉快地接受知识的输入,并内化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然后在真实或模拟的语用情境中进行语言输出。

因为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其接受力、记忆力、思维力以及创造力才能达到最佳的应用状态,也才能促进他的心智发展。

2、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

美国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1985)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

因为小学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首先要有足够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并为学习者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要有大量的实践机会供学习者应用小学英语。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焦虑感等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鉴于此,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心境和情感,发展自己控制自己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的能力,即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情感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多变的教学方法,正确评价自己和学生,从师爱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艺术,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愉悦的学习情境,提供实践并获取成功的机会。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自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期待和尊重。

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敬爱、信赖和期待之情,并会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自我调控──调控自己的学习动机、方法、态度、情感、注意力等,自尊心、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反思性学习,降低运用语言的焦虑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自己大胆地参加语言实践活动,体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情感,保持学习小学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师如何形成积极情绪情感的途径与方法

1、以情激情,奉献所有的关爱

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

热爱学生既是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又是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

高尔基曾说过:

"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教育实践表明,小学英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没有感情的交流和呼应,将会影响教育效果。

小学英语教师永远应当以和平、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当学生感受到小学英语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了自我价值感,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久之,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他们形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以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凡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首先都是非常富有爱心的老师。

2、博览群书陶冶性情,以性染情

小学英语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个有良好性格、积极情感的人。

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

学生又有向师性,他们把教师当作模仿的榜样,小学英语教师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自己的情感传递。

一位文采飞扬、性格开朗、心底明亮、乐观向上、感情充沛、激情飞扬的小学英语教师走进课堂,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满堂春色,小学英语教师的情感会感染学生,进而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满朝气与快乐。

如果小学英语教师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患得患失,就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情绪情感,使学生心情郁闷而压抑,丧失学习的热情,失去快乐的情感。

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尽量把自己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感展露在学生面前。

语言学科的教学效益与教师的个性关系十分紧密。

3、创设教育情境,以境启情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逻辑学科,学生使用、接触现实情景甚少,尤其是大部分学生疲于应付记忆大量的单词、从而认为小学英语学习是一种痛苦。

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有效的语言情景来丰富学生的小学英语信息量,让学生得到各种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没有情感的支持必然会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需要培养,需要教学创设各种情景。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

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

因此,教学中,要精心组织教学材料,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小学英语演讲赛、课本剧表演、小学英语角、小学英语辩论赛、小学英语报刊设计赛等等。

其次,要不断从课外寻找丰富的课堂教学背景知识。

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有效的联系,力求课堂形象、生动、贴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

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小学生。

而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故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认知活动。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心田(说实在的,你对学生友好一点,他就会对你亲近,如果你对他“凶”一点,他就会用一种敌意的眼光看你),具体通过教学环节中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因此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我们都有体会,当认知水平较低、学有困难的学生表达辞不达意时,教师应鼓励说:

“我知道你心里明白,可就是语言未能组织好。

”,“你再想一想,我相信你一定会答得很好!

”。

学生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进一步求知的意念和力量。

这种由成功的体验所产生的情感满足就会转化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强大动力,由此认识到“英语是有趣的”、“英语是美的”、“英语不难学”、“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助信心。

5.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高涨的学习情绪

小学儿童具有活动的天性,只有尊重儿童爱玩、爱动的天性,创造轻松活泼、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

因此,笔者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设置情景进行了教学。

如:

教学“What’sthisinEnglish?

Whatcolourisit?

”的句式时,我准备了苹果、香蕉、梨、桔子等水果带入课堂。

学会句型后,让一位同学蒙住眼睛,让他摸一样水果后,问:

“Guess!

What’sthisinEnglish?

”猜出后再问:

“Whatcolourisit?

”做完游戏,还要请猜得对的,说得好的同学来尝一尝水果,这样轻松活泼的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在教“Where’smytoycar?

”的句式时,笔者先拿出一辆玩具汽车开上一、二分钟,故意让小汽车在课桌下面钻来钻去,然后反复询问学生:

“Where’smytoycar?

”等学生钻在课桌下面发现小汽车后,启发他们用这样的句式“Overthere.”来告诉我。

用玩具小汽车营造了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积极性。

在教学字母、音标时,我把字母卡片制成头饰,和学生一起做“谁是自家人,”“找朋友,”“LondonBridge”等游戏。

游戏中,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和他们平等的朋友,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把字母按读音进行归类,将字母与相对应的音标词联系起来,进行了音标拼读训练,巩固了英语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绪。

笔者就这样利用各种条件和环境,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和宽松的活动氛围,学生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情绪高涨,兴趣倍增。

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总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小学英语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教育情境,以境育情。

结束语:

小学英语教师的积极情绪情感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小学英语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的人格素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同时,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总之,关注情感态度是基础教育改革趋势重要的特征。

在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要致力于"

知情并进"

,即在使学生高效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情感领域都得到发展。

只有确立情感教学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智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达到小学英语教学的最高境界。

1、王有智、欧阳仑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修订第二版)M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韩永昌.符丕盛《心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朱智贤(1993):

儿童心理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5、朱智贤(1994):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国卓越出版社。

6、傅安球、史莉芳(1993):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7、皮连生(1999):

学与教的心理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卢家楣著(2000):

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9、韩向前(1988):

国内外教师心理研究述要。

心理科学通讯,1988年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