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547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docx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二、美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美和人的审美意识的学科 三、美学是一门包含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

第二节 学习美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美学是促进审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二、美学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要素

三、学习美学有助于提高艺术质量、繁荣艺术创作

四、美学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武器

第二章 美的产生及分类

重点:

1、掌握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内涵、特征。

了解社会美在生活领域

中的表现。

正确理解艺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的关系,理解艺术中的“化丑为 2、

美”的原则。

难点:

艺术美的欣赏中的难点---意蕴、意境和典型

第一节 美的产生

一、美的产生

1、从“羊大为美“说起美的产生

1)字源学的角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羊大为美” 2)“大,人也”(同上),“羊人为美”

2、从石器造型的演变看美的产生

1)旧石器时期

a 北京周口店猿人,旧石器早期 打制石器:

粗糙,没有定型,一器多用,外形和天然石块差别不大。

但标志脱离了动物。

b 丁村人 中期 石器分类:

砍砸器、球状器等,锐利、坚实,均衡对称。

 c 山顶洞人,晚期,石器造型的突破:

一是钻空和磨制技术,代表为骨针;一是装饰品的出现,有石珠、兽牙、贝壳等

2)新石器时期

磨制石器的发展,由刃部磨光发展到通体磨光;还有割锯的技术;玉铲的出现

3、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

1)造型

a 陶器的造型和装饰有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成分

如马家窑尖底瓶;大汶口的兽形器

b 较自觉地用形式美的法则

如半山类型瓮 图案的对称、变化、重复交错;图案部位的选择:

俯视、平视 2)图案

a 直接反映自然的形象

如 仰韶鹭鱼石斧纹彩陶;马家窑蛙纹彩陶

b 几何图形的纹饰

彩陶中的几何纹也可看作是从动物、植物,以及编织中异化出来的纹样。

如菱形对角形图案是鱼头的变化,黑白相间菱形十字纹,对向三角燕尾纹是鱼身的变化等。

几何形纹还有倾倒的三角形组合,曲折纹,个字形纹,梯形锯齿形纹,圆点纹或点、线等极为单纯的几何形象。

如图

4、美的产生,劳动创造了美

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美学观点,“美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劳动创造了美”。

恩格斯:

“只是由于劳动„„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的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尔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1)人类产生之前,还没有人这个主体,大自然还不是人类审美对象,所以,自然本身无所谓美丑。

2) 人类刚刚产生,无力征服和利用自然,象动物一样屈从于自然,自然对他而言是一种异己的恐怖的力量,也无美而言。

3) 只有有了劳动,才使生糙的自然变成人的对象,同时人也摆脱了动物的状态,有了人的手和其他器官,使人的眼光以单纯的功利观点对待事物,逐渐向以审美眼光对待事物发展,从而为美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前提。

第二节 美的分类

从主客观的角度分类:

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1、自然美(宇宙之美、自然现象之美、动植物之美、山之美、水之美、石之美)

未经人工改造(日月星辰、雨雪风霜、原始森林、浩瀚沙漠、茫茫大海)

经人工改造(水库、海堤、农田、果园、沙漠防风林、园林花卉)2、社会美

劳动美(劳动环境之美、劳动过程之美、劳动产品之美)

生活美[服饰美、居室美、饮食美(食品美、食器美、烹饪美)]

人之美(人体美、风度美、情操美)

3、艺术美 (艺术手段和形式的特点)

造型艺术

绘画艺术 雕塑艺术 书法艺术 摄影艺术

实用艺术

建筑艺术 园林艺术 工艺美术

表演艺术

音乐艺术 舞蹈艺术

语言艺术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 戏曲艺术 电影艺术 电视艺术

社会美和自然美合称为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

艺术美是一种观念形态,是对现实美的加工、凝聚和升华,带有典型化和理想化的色彩。

一、 自然美

1、自然美的审美特征

1) 丰富性、天然性

葱郁的山岗,清沏的流泉,飞瀑的云海,峰峦的白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天赋性。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变异性,多面性

3)重在形式美。

自然美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自然美主要是以自然原有的感受性形式特征直接唤起人的美感。

它同社会功利性的联系较为曲折。

因此,自然的某些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水之三美:

晶莹美、沉静美、流动美。

石之三美:

透、漏、瘦。

癞蛤蟆,它虽是捉害虫的好手,可是它那一身的癞皮,却难以唤起人们的美感。

2、自然美的主要类型

自然美重在形式,虽然自然事物能够给人美感的根源在于自然事物与人的社会生活体验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但人是通过可感的自然事物的外在特征直接产生美感的。

尽管具有不同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的人对同一自然事物的感受不同,引发的思情、美感有许多具体差异,但人们对自然美现象也有基本认同的一面。

尤其是对于文化修养相当、生活阅历相近的人,更容易对同一自然事物产生相近的美感。

一般来说,我们可根据不同自然特征给人的不同美感,把自然美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壮美。

也可以称为雄伟美。

构成雄伟壮美的基本条件是景色壮丽,体积巨大且气势磅礴。

如我国泰山、三峡的夔门、万里长城、大海的惊涛骇浪。

对壮美自然景观的欣赏,是人类在自然事物中直观自身巨大创造力的表现,能够激发人们的巨大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奇美。

构成奇美的基本特征是变化多端、离奇曲折,令人感到惊异、玩味无穷。

如被誉为“天下奇山”的我国黄山,其奇美主要表现在峰奇、石奇、松

奇、云奇上。

人们对“奇美”自然景观的欣赏体现了人类对创造新的、独特的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中进步发展的。

同时,奇美景观的变换无穷,还使人产生对丰富社会生活的联想,使热爱生活的人也对这类景物产生热爱之情。

3)秀美。

构成秀美的基本条件是:

景色清新、柔和、恬淡、秀丽。

如我国的峨眉山、漓江、西湖等,人们之所以对这类自然景观产生美感,是因为这类自然景观与美好的和平社会生活、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与情感、充满生命活力的姣好人物形象等具有相似之处,从而使人们在欣赏中产生愉快的美感。

 4)幽美。

构成幽美的基本自然特征是丛山深谷,古木浓荫、寂静幽深。

幽美的景观一般视域狭窄,光亮微弱,景深有层次,空气清新,气氛凝重。

如位于我国四川的青城山,当游客们三五成群地行进在茂林掩映的狭长小路中,或坐在听寒亭小憩时,会不由得被周围的氛围所感染,以致于放轻脚步,轻言慢语,深感一种欲静心松之感。

这是由于这种自然的幽深仿佛一种使人大彻大悟的深奥的人生哲理,仿佛人在安然沉睡时刻的美好。

因此,置身于幽美的大自然之中,能够抚慰心灵的创痛,启发人们对生活哲理的遐思,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5)旷美。

构成旷美的基本自然条件是视域开阔,美景无边。

比如我国云南的滇池,一眼望去,水面坦荡浩淼,微波荡漾,云水相连,乘舟其上,如在天空。

这种景观能够直观人的宽阔胸怀和豪迈气魄,能够直观人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因此欣赏这种自然美,能够使人顿感心胸开阔,意志高昂,激发人们去尽情弛骋。

6)险峻美。

构成险峻美的一般自然特征是危崖峭壁耸立,只有险道比邻绝壑深渊。

如华山。

人类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不断绝处逢生地战胜似乎难以战胜的自然灾害、疾病、战争等,就仿佛攀登了无数次看起来难于登顶的险峻山峰。

人们欣赏自然的险峻美,攀登险峻的山峰,能够从中得到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胜利的喜悦。

3、自然美形成的条件

1)自然物被打上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烙印,具有了审美价值;即“人化的自然”。

所谓“人化的自然”,是指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使人同自然发生密切的关系,并在自然中打上人类创造性标记的被改造了的自然。

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美,是一种直接意义上的“人化的自然” 美;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美是一种间接意义上的“人化的自然”美。

晨曦日出、夕阳余辉是美的,但盛暑中午赤日炎炎,人们却讨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是美的,但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却成了他们生命的威胁。

三峡水坝、北京观象台。

2)自然物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有些自然物并不一定都要经过人的直接加工,而是在人与其相处交往中,得其利,赏其美,畅神陶情,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白云苍狗”让人联想到人世苍桑;月色朦胧勾引起思乡情怀;夕阳黄昏比喻为人生暮年;云霞雾霭幻化中神仙世界。

3)自然物的人格化、人情化:

自然物的某些特征、规律同人的情感心理产生“异质同构”,形成审美中的移情现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古人喜爱梅、兰、竹、菊和松柏,主要是取它们凌霜傲雪、清幽淡雅的特征。

 郑板桥最爱画竹,他有一幅《石竹》图,以竹喻人。

上面题的诗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击还劲健,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社会美

1、社会美的内涵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经常表现为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社会美是美的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的形态之一。

2、社会美的特征(重在内容的美;直接现实性;明显的功利性) 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

自然美以形式取胜,社会美虽然有客观存在的感性形式,虽然需要通过人的外在形象及各种行为形式表现出来,但形式与内容相比,以内容取胜,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社会美这种以内容为重点的特征,使得我们不能仅凭感官的感知进行审美评价,而必须在用感官感知的同时运用理性思维,去深入把握社会美的内容。

 社会美的具体特点表现为:

1)具有直接的实践性。

一切美都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但联系的方式有不

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

没有具体的同。

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

实践活动,社会美就无从产生和体现。

2)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

功利性就是善,功利性就是指合乎人类实践的目的和想达到的要求,对人有利、有益、有用。

人类的审美活动,一般是不计功利目的的。

如人类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就不带有直接的、明显的实用目的。

但对于社会美来说,这种实用的功利性却十分明显。

劳动美:

实用价值大于审美价值;人之美、生活美:

实用性二者兼而有之。

 3) 社会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重在内容。

3、社会美的表现及欣赏

1)人之美(人体美、风度美、情操美)从古代斯巴达克的奴隶起义,到陈胜、吴广、黄巢、宋江、李自成、洪秀全的伟大的农民战争,从英勇的巴黎公社起义,到开辟了人类新纪元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到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构成了一幅幅人类历史上壮丽宏伟的画幅,是社会美的鲜明的体现。

从审美上说,英勇献身精神的美并不与纯洁坚贞的爱情的美互相排斥、不能相容。

2)劳动美(劳动环境之美、劳动过程之美、劳动产品之美)

3)生活美[服饰美、居室美、饮食美(食品美、食器美、烹饪美)]4)社会美欣赏

服饰美的欣赏

劳动产品美的欣赏

人体美的欣赏

(1)人的美 人本身的美。

它包括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人的外在表现是人体美:

形体美、相貌美、风度美、服饰美。

人的内在表现是心灵美:

品德美、情操美。

人的真正美应该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培根语1: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彼。

---说明绝大多数人是美貌和才能不能两全的,但大千世界,情况是多种的,不排除有两全之人。

----培根语2: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

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所以在三者中最高。

这三个层次都属于外形美,但层次有别,不在同一个审美层次上,故作者“仔细考究起来”,看法很有新意。

内在美胜于外在美永远不会过时。

即使开放如美国,克林顿当总统时发现有绯闻还是差点下台的。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这可爱就是美。

——人到老年,因饱经世事而乐观、豁达、开朗,笑对生活的一切,外貌是无美可言了,但性格和精神世界令人可敬可爱。

17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

女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女人如此,男人、老人亦如此。

其实内在美或不美真的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外在美。

——如:

一个人心胸狭窄,仇恨焦虑,闷闷不乐会影响皮肤,生出皱纹,加快衰老。

相反,一个开朗豁达的人,拿得起放得下就青春常在。

广告不是说:

“女人的容颜,是由内而外的保养”么,所以面对半瓶酒,我们应该怎么说,——还有半瓶酒。

----培根语3:

“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奇妙在何处,

——“最高的美”应指内在美,比如德行,画家怎么画得出来呢。

“奇妙”在于会起变化。

在内在美的照射下,一个人假如原来外貌较丑,人们也会对他改变印象,觉得他美。

如:

“简?

爱”、“卡西莫多”,这种审美心理的变化简直如同化学反应一般,怎么不奇妙呢,体育运动员不少从形体到颜色都不美,但当他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国歌,看着国旗的激动神情,就觉得美。

 ----培根语4:

“美是不能指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 ——这句话的精髓是美是相对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对什么是美各有自己的看法,没有统一的美的标准。

“情人眼里出西施。

例中国唐朝以胖为美,体胖者生在今天就是机遇不佳,而杨贵妃机遇太好。

 几内亚人认为,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和扁平的鼻子。

 实际上公认的规范还是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第一次政协会上讨论,绝大部分小组不约而同地选定了现在的五星红旗。

和谐是美,黄金分割是美,《蒙娜丽莎》是美,都是公认的。

(2)人体美一般是指人的形体美:

男性形体(Z形)和女性形体体(S形)美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雄健、魁伟、粗犷的阳刚美,一个是苗条、纤细、秀丽的阴柔美。

(3)人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人体秀:

服装模特秀、人体彩绘秀。

人体摄影

人体绘画

人体雕塑:

三、艺术美

1、艺术美的内涵

艺术美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呈现于艺术作品中的美。

它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

(1)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

(2)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所以,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

2、艺术美和现实美的比较

1)车尔尼雪夫斯基主张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他从“美是生活”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肯定现实美及其丰富性,绝对地肯定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他认为:

?

 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代用品”。

当人们不能亲自去欣赏现实美时,就会满足于欣赏艺术美,艺术美的价值就在于充当现实美的代用品。

他把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比喻为印画与原作、钞票与黄金的关系。

?

 在艺术中创作想象的作用是有限的。

他认为,想象中的美不如生活中的美,而完成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又不如想象中的美。

?

 艺术形式本身存在着局限性。

他认为各种艺术形式都不能真实、完整、生动地再现生活中的美。

2)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他对艺术美的观点源于他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他对艺术美的基本观点是:

(1)他否认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他不仅否认现实美,也否认现实生活的客观存在。

他提出真正的美是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也就是艺术美。

只要是心灵的产物,哪怕是无聊的幻想,也高于自然。

(2)他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强调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他认为艺术作品的源泉在于想象的自由活动,艺术家凭借想象活动可以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艺术形象,这明显夸大了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3)他反对机械地模仿自然,认为艺术的价值和乐趣就在于心灵的自由创造。

 以上两种观点都具有片面性,各走了一个极端,都没有正确分析艺术美与现实美的辩证统一关系。

3、现实美和艺术美各有所长

1)现实美之长

(1)无比的丰富性、生动性

数不清的现实美

现实美是动态的。

【例】再漂亮的美女画,都是凝固不变的,不如你身边的女友真实,血色鲜灵、表情丰富。

(2)直接真实、感染力强。

对于现实美,人的多种感官可直接感受到。

【例】亲临海边则五官可同时直接感受大海之美:

视觉:

看到大海的破浪,辽阔无边的景象。

听觉:

听到大海之呼啸,海滨人群之欢笑。

闻到大海边新鲜湿润的空气。

 嗅觉:

味觉:

尝到海水和海藻的咸腥味。

触觉:

游泳于海浪中,体肤直接感受大海之清凉。

现实美的直接性必然结果是带给人强大的感染力。

【例】“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

戏剧中祝英台的死固然可悲,若身边挚友、亲人有此遭遇会令人更加难过。

 (3)自由选择性

现实美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由人主动选择。

【例】只要你走出户外,你就可以欣赏自然之美;只要你心情好,服饰、饮食、居室搭配可凭已所爱。

 2)艺术美之长

(1)艺术美比现实美更精粹、更集中

【例】游览泰山和观看泰山绘画作品

据说拉斐尔曾经访遍佛罗化萨城中的许多美女,最后把她们的优点集中起来,才塑造出美丽动人的圣母形象。

(2)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典型、更理想

艺术美不是现实美的简单提炼,而是对现实美的重新整合与创造。

【例】古希腊米隆的雕塑《掷铁饼者》

法国米勒的绘画《拾穗者》

(3)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富有情感色彩和审美评价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投入情感创作出来的。

【例】曹雪芹写《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乐曲《二泉映月》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4)艺术美大于现实美

艺术美可以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例】油画《父亲》

艺术中的“化丑为美”原则:

对照性原则;【例】左拉小说《陪衬人》 《巴黎圣母院》中产敲钟人夸西莫多 形式美原则(夸张美化):

【例】杨柳青年画中的猪 唐老鸭 米老鼠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征服性原则(揭露丑以启示):

罗丹《欧米哀尔》

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

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艺术美却只是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的产物,是美的创造性的反映形态。

现实美是艺术美的唯一的源泉,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即第一性的美;艺术美却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即第二性的美。

尽管艺术美也是能为审美主体所欣赏的客观对象,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但其本质却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意识形态性的。

4、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

艺术美主要通过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

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如泉 思)、事物形象(如风景绘画)以及人生图画或情景(如红楼梦、清明上河图)。

1)意蕴

(1)所谓意蕴,是指潜伏隐藏在艺术作品内部的深层内涵。

艺术作品一般主题明朗集中,而意蕴则隐秘分散。

【例】毛阿敏唱的一首歌《思念》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就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难道你又

做一次分手。

 要匆匆离去/又把聚会当

主题:

描述人生中久别重逢又匆匆离别的刹那间情感的涌动。

 意蕴:

A、主人分思念的“你”是什么人,为何又值得他思念,久别重逢又为何这样伤感,

B、两个意象:

蝴蝶----女性 蝴蝶变化多端----人生无常

窗口----心灵 意味朋友的分量

C、意境:

蝴蝶+窗口-----蝴蝶飞进窗口,也可能飞出。

欣喜----失望 

(2)意蕴----言外之意

【例1】孔孚《兵马俑一号坑即景》

走了两千一百八十五年,看到了太阳。

有人在耳语,听到了那个人的脚步声。

主题:

兵马俑被埋没了2000多年,才见人世。

那个人是指秦始皇。

 意蕴:

暗示着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漫长,封建势力的残余一直延续到粉碎“四人帮”之前。

那个人也影射封建主义的怪影依然存在。

【例2】“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本来是爱情词,但又值得品味。

王国维把它比作自学的三个境界;创造学家认为也能恰当地说明灵感产生的过程。

(3)意蕴----画外之境

【例1】安格尔名画《泉》

表现了女性形体上的美,同时通过少女的身姿、神态,给我们展示出一颗水晶般透明的美好心灵。

她那微启的嘴唇,并拢的双腿,飘散的长发,处处显示出

一个天真少女的矜持和恬静;凝视的双目,楚楚动人的眼神,则透出一股近似宗教般虔诚的羞涩、腼腆,充分体现出古希腊的典雅之美。

 【例2】罗丹雕塑《思》

一个少女头像那闭静、优雅的表情,传达出少女内在纯真的天性。

(4)意蕴----弦外之音

【例】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

说出其意蕴是什么,

2)意境 意----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

境----艺术家描绘的客观事物、景物

意+境----情思+景物

所以意境指的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溶入客观事物、景物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审美特征: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物、我交感;情、理共谐。

 

(1)情、景交融、韵味攸长:

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情为主、景为辅。

 【例1】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景:

月落、乌啼、霜天,深秋江上闪烁的渔火,寒山寺悠扬回荡的夜半钟声。

 意:

这些阴冷的景物,都是触发诗人愁情的媒介,无不浸透着旅泊者孤独、寂寞、凄清的乡愁。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例2

景:

北方的连绵雪山,江南的青山绿水。

巍巍青松,红日高照,云蒸霞蔚。

 意:

流露出艺术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和自豪之情。

(2)含蓄蕴藉、意蕴深厚

【例1】金晶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表面:

这位妇女打起黄莺儿的行动,好象是对黄莺的怨情,影响她睡觉。

 意蕴:

对丈夫长期远征辽西、使千万家庭不能团聚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例2】俄国画家列维坦《弗拉基米尔路》

画面:

中间有一条空荡荡的荒凉大道伸向远方,远处隐约可见几棵孤零零的小树,沉重的云层,阴暗的天空,呈现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气氛。

 意蕴:

这条路是被沙皇流放的、带着镣铐的无数革命者踩踏出来的。

它消失在黑暗的地平线处,这是黑暗的尽头,将意味着黎明的开始。

蕴含着对沙皇反动统治的控诉和对革命前程的向往。

(3)虚、实相生,象外有象。

【例1】“红杏枝头春意闹”

实写:

红杏枝头

虚写:

春意闹

【例2】齐白石《茨菇游虾》

实写:

茨菇 游虾

虚写:

【例3】欣赏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

实写:

流水似的琵琶音,幽咽的箫声,沉静的钟鼓声

虚写: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等优美情景。

3)典型 典型形象又称艺术典型,简称典型。

典型是指最集中、最鲜明地表现出普遍性本质的个性。

艺术典型是指那些集中体现着人类的社会性和普遍性的独特的个性形象,艺术典型表现出艺术创造者对社会历史的形象认识和审美理想。

典型形象-----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情感、典型景物。

 

(1)鲜明、突出的个性表现

【例1】鲁莽式典型

张飞之鲁莽同威猛相连;鲁智深之鲁莽是粗中有细;李逵之鲁莽带有天真质朴色彩。

?

【例2】徐悲鸿的奔马之所以成为艺术美的经典形象,就在于表现出了鲜明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可贵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2)深刻、集中的共性

【例】鲁迅小说中的阿Q是自欺欺人的代表,他的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仍可看到其影子。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大智大勇反抗精神的代表。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中的圣母表现出母爱的慈祥。

5、艺术美欣赏

1、欣赏什么

(1)言(第一层次)---艺术作品物质媒介

舞蹈是身体的姿态和动作;绘画是线、色、形;音乐是音响、旋律、节奏。

形象 

(2)象(第二层次)---艺术的物质手段所创造的

舞蹈的姿态和动作构成了小天鹅、孔雀;线、色、形组合了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