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478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1.1项目名称 1

1.1.2承办单位概况 1

1.1.3承担单位负责人及项目联系人 2

1.1.4研究工作的依据及范围 2

1.2项目概况 3

1.2.1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3

1.2.2项目实施进度 3

1.2.3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4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1.4问题与建议 6

2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7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7

2.1.1政策背景分析 7

2.1.2XX县医疗卫生现状 8

2.1.3与XX医院合作背景 9

2.1.4建设单位概况及需求 10

2.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11

3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14

3.1建设地点 14

3.2建设条件 14

3.2.1地形与地质 14

3.2.2气象气候 15

3.2.3水文 16

3.2.4经济概况 16

3.2.5配套条件 17

4工程建设方案 19

4.1规划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 19

4.1.1规划指导思想 19

4.1.2设计依据 20

4.2总平面布置 21

4.2.1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 21

4.2.2总平面布置 21

4.2.3道路规划 23

4.2.4综合管线 23

4.2.5绿化 24

4.2.6安全系统 24

4.3建筑设计 24

4.3.1医院房屋设计 25

4.3.2职工宿舍区房屋设计 35

4.3.3建筑防火 35

4.3.4地震设防 36

4.4建设内容 37

4.5结构设计 38

4.6配套设计设施 40

4.6.1电气、防雷设计 40

4.6.2给排水设计 42

4.6.3广播电视、通讯 44

4.6.4采暖与空调 44

4.6.5燃气 45

4.6.6项目智能化 45

4.6.7物业管理 46

5环境保护 48

5.1执行标准 48

5.2污染源分析 48

5.3环保措施 49

6节能设计技术方案 54

6.1建筑节能 54

6.1节地与室外环境 55

6.2节能与能源利用 55

6.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5

6.4节材与材料资源 56

6.5室内环境质量 56

6.6节能技术、产品使用 57

7消防及绿化 58

7.1消防 58

7.2绿化 59

8项目实施计划 60

8.1项目实施管理 60

8.2组织机构与分工 61

8.3工程建设进度安排 61

9项目招标方案 63

9.1工程招标的基本原则 63

9.2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63

9.3项目业主 64

9.4招标方式 64

9.5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64

9.6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65

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7

10.1投资估算 67

10.1.1估算依据 67

10.1.2估算说明 67

10.1.3估算范围 71

10.1.4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71

10.2资金筹措及资金使用计划 72

11经济效益评价 74

11.1项目概况 74

11.2基本数据 74

11.2.1实施进度 74

11.2.2投资估算 74

11.2.3计年工作日 74

11.2.4计算期 74

11.2.5财务基准收益率的选定 74

11.3财务评价 74

11.3.1营业收入 75

11.3.2成本费用估算 75

11.3.3税金及附加 76

11.3.4利润 76

11.3.5投资回收期 76

11.4不确定性分析 77

11.4.1盈亏平衡分析 77

11.4.2敏感性分析 78

11.5评价结论 80

12社会影响评价 81

13结论与建议 82

13.1结论 82

13.2建议 83

附表:

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2、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5、资产负债表

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7、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8、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附件:

1、委托书

附图:

1、XX县某医院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2、某医院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

3、某医院建设项目效果图

1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某医院建设项目

1.1.2承办单位概况

本项目承办单位是XX县人民医院。

XX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8年11月,位于XX县城主干道文化路136号。

历经61年的发展,经过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现发展成为一所技术精良,设备先进,科室齐全,集医疗、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和医教研中心,成为XX县医疗事业的龙头单位。

医院现有职工44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86人,占全院干部职工总人数的87%。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4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98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24名。

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名,市级天使之星2名。

聊城市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名,市专业协会理事3名,省医师协会理事1名。

由老中青技术人员组成的医学建设人才梯队,医教研技术硕果累累,在县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医院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设有临床、医技科室28个,病房(区)14个,其中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骨外科为特色专科。

编制床位400张,年诊疗病人25万人次,并建立起ICU、CCU、中心供氧、血流灌注、肾透析、高压氧舱、疾病救治中心、急救中心等一系列的急诊急救系统。

医疗设备先进齐全。

为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加强设备投入,全方位改善医疗条件。

在拥有日本东芝10B胃肠透视机、日本岛津4800全身CT、美国ATL800+彩色超声诊断仪、北京心脏工作站+美国DMS动态心电系统、日本日机装血液透视机、大型电子胃肠镜、病理诊断彩色图像分析系统、高压氧舱等医疗设备100余件的基础上,又投资1000多万元,购制了日立7180型全自动声化分析仪、西门子6层高速螺旋CT、美国科达CR、阿洛卡4000彩色多普勒、经颅多普勒、电子胃镜、母婴监护仪等30台件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

一流的设备在全市同级医院中始终保待领先水平。

1.1.3承担单位负责人及项目联系人

项目负责人:

项目联系人:

1.1.4研究工作的依据及范围

1、研究工作的依据

(1)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某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2)《聊城市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

(5)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6)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7)现行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8)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数据。

2、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

(1)对拟建项目提出的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建设条件的分析;

(2)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3)环境保护;

(4)劳动安全卫生;

(5)消防;

(6)节能;

(7)项目组织与管理;

(8)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9)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县城枣乡街南首西侧,建设路以南,南外环路以北,总用地面积230亩。

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与XX医院合作建设XX分院,建设目标为三级合性医院,建设规模为1200张床位,其中内科床位数600张,外科床位数600张。

新建门诊楼建筑面积23133.6m2、急诊楼建筑面积5140.8m2、内科住院楼建筑面积32150m2、外科住院楼建筑面积32150m2、医技楼建筑面积5070.2m2、后勤办公楼建筑面积5080.2m2,总建筑面积102734.8m2,占地面积约180亩。

2、在医院北部新建职工宿舍区,总建筑面积75117.6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69190.4m2,商业街建筑面积5927.2m2。

职工宿舍总户数608户,单户单宅面积113.8m2,占地面积约50亩。

1.2.2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从筹建阶段至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总计划时间为36个月。

1.2.3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建设投资为26013.69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22125.03万元,其他费用1898.50万元,预备费1441.40万元,建设期利息548.75万元。

在工程费用中,建筑工程费用18356.8万元,医疗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安装费用3768.23万元。

二、资金筹措

本项目工程建设投资26013.69万元,其中贷款8000万元,申请国家项目支持及配套资金2100万元,XX医院资金4000万元,其余由XX人民医院自筹。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1-1。

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医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

总建筑面积

m2

102734.8

1.1

门诊楼建筑面积

m2

23133.6

1.2

急诊楼建筑面积

m2

5140.8

1.3

内科住院楼建筑面积

m2

32150.0

1.4

外科住院楼建筑面积

m2

32150.0

1.5

医技楼建筑面积

m2

5080.2

1.6

后勤办公楼建筑面积

m2

5080.2

2

项目总用地面积

180

3

住院楼总床位数

1200

3.1

内科床位数

600

3.2

外科床位数

600

4

建筑基底面积

m2

14902.9

5

绿地面积

m2

58800.3

6

建筑密度

%

12.4

7

容积率

0.86

8

绿地率

%

49.0

9

室外机动车停车位

292

职工宿舍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

总建筑面积

m2

75117.6

1.1

住宅建筑面积

m2

69190.4

1.2

商业街建筑面积

m2

5927.2

2

项目总用地面积

50

3

建筑基底面积

m2

5516.7

4

单户住宅面积

m2

113.8

5

职工宿舍总户数

608

6

绿地面积

m2

13000.1

7

建筑密度

%

16.6

8

容积率

2.25

9

绿地率

%

39

10

室外机动车停车位

36

工程建设总投资

万元

26013.69

1

工程费用

万元

22125.03

2

其他费用

万元

1898.50

3

预备费

万元

1441.40

4

建设期利息

万元

548.75

建设工期

3

财务指标

1

营业收入(含税)

万元

13392

生产期平均

2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0

生产期平均

 

增值税

万元

0

生产期平均

3

总成本费用

万元

9400.24

生产期平均

4

利润总额

万元

3991.76

生产期平均

5

所得税

万元

0

生产期平均

6

税后利润

万元

3991.76

生产期平均

7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7.1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9.08

 

 

自有资金收益率

%

21.34

 

7.2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6328.7

ic=8%

7.3

项目投资回收期

 

 

含建设期

 

静态投资所得税前

6.89

 

 

静态投资所得税后

6.89

 

 

动态投资所得税前

8.42

 

 

动态投资所得税后

8.42

 

7.4

总投资收益率

%

15.54

 

7.5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22.86

 

8

清偿能力分析

 

 

8.1

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率

%

15.03

达产年

8.2

借款偿还期

1.76

不含建设期

9

盈亏平衡点

%

44.37

生产期平均

1.4问题与建议

一、本项目属于社会公益性项目,其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投资和地方自筹解决。

由于地方财力有限,申请国家投资能否成功,成为该项目建设的关键;

二、充分利用国家给予项目的支持,加快项目的建设速度,待项目批准后,抓紧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三、建设单位要进一步落实自筹资金,向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汇报工作,争取项目建设专项经费,以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认真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对工程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予以有效控制。

要做好项目投入运营前的各项准备和财务测算,以防投入运营的初期出现收支不平衡的状态;

五、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效益;

六、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做好项目建设场所周边居民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得到周边居民的支持和配合。

2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分析

党中央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要求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一五”规划总体部署,促进城乡社会事业普及化和均等化为目标,着力构建农村国民教育体系、农村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改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建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为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级协调工作小组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1.2XX县医疗卫生现状

XX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步伐,着力加强重大疾病控制,全县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9年,XX县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省、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行全县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作风建设,确保不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再上一新台阶。

XX县以实施“361”工程为总抓手,促进XX县卫生工作再上一新台阶。

“361”工程的内容是:

围绕“三大目标”(提高卫生系统人员素质;破解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卫生系统形象)。

搞好“六项工作突破”(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院管理与公共卫生、卫生监督执法、作风建设)。

达到“一个目的”即“三好一满意”(环境好、服务好、质量好、群众满意)。

XX县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基本形成。

并按照上级要求,大力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基本消灭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烈性传染病,降低了各种疾病的发病率。

2.1.3与XX医院合作背景

1、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山东省卫生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并于4月24日召开了全省卫生强基工作会议。

省级大医院与县级基层医院合作确实能起到促进卫生事业固本强基的作用,并能使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2、XX医院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省卫生厅“卫生强基工程”的号召,已成功与沂南县医院、桓台县医院和平邑县医院进行合作。

这次与XX县医院合作办院,不但有利于XX医院和XX县人民医院的发展,更使XX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满足当地人民对医疗卫生条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3、XX医院是山东大学直属医院,也是国家卫生部直管医院。

它坐落于泉城济南风景秀丽的趵突泉畔,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始建于1890年,先后称华美医院、共合医院、XX医院、山东省立第二医院、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000年10月医院正式更名为XX医院。

现开放床位1740张,年门诊量193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5.13万余人次,年手术量2.89万余台次。

现有临床、医技科室60个,其中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6个,省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实验室)9个,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5个。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院陆续添置和引进了大批国际国内一流的医技设备。

医院现有大型仪器(50万元以上)149台件,设备水平已达国内一流。

因此,XX县人民医院与XX医院合作办院,在XX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不但可以满足当地人民对医疗卫生条件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可以改善XX县人民医院硬件设施落后、建筑老化、结构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全、规模小、标准低的现状。

并且与XX医院的合作,对于XX县人民医院来说,即是引资、也是引智、引技。

本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当地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促进XX县人民医院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2.1.4建设单位概况及需求

XX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8年11月。

历经61年的发展,经过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现发展成为一所技术精良,设备先进,科室齐全,集医疗、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和医教研中心,成为XX县医疗事业的龙头单位。

位于XX县城主干道文化路136号,承担着全县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学教学、健康教育、“120”急救和各项社会医疗工作,是全县医疗救护的中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XX县人民医院的床位日渐紧张。

2006年,XX县人民医院编制床位260张,尚能满足住院需求,而如今全院编制床位400张,却难以满足住院需求。

2009年高峰时期,全院住院人数达到440人次,床位使用率达100%,床位紧张的情况在全院各个病区多次发生。

已难以满足XX县人民住院医治的需求。

XX县人民医院硬件设施落后、建筑老化、结构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全、规模小、标准低。

狭小的工作区已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并且医院的院区已没有发展的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停车难是XX县人民医院如今碰到的大难题之一。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XX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日常医疗工作量进一步加大,现有设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需求,加强XX县医院基础实施建设,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XX县人民医院与XX医院合作办院是XX县人民医院发展、满足XX县人民对医疗卫生条件的实际需求。

2.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一、本项目的实施是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宏观调控经济政策,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出十分有力的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以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加快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工程属国家重点支持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项目,是本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提出的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措施的具体体现。

二、符合山东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山东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群众卫生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农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水平和居民健康指标位于全国先进行列。

三、符合聊城市积极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的政策

《2009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

抓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城市医院、预防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卫生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利益问题。

坚持卫生事业为公众服务,坚持公益性,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体现公平与正义,实现社会和谐。

五、是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保证

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能力。

加快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统筹城乡卫生发展,鼓励、引导城市卫生资源向农村转移,提高卫生资源的配置使用效率。

突出抓好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疾病预防,切实控制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生和流行。

实现以上要求,就必须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并逐步使之医疗现代化、先进化。

六、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当地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基础性领域,也是产生新增人力资本的主要部门,要加强这些领域建设,切实提高国民文化、健康和精神素质。

健康是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无论是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社会发展的参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都必须以身体健康为前提。

而发展卫生事业正是人民健康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