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516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试题Word下载.docx

萧纲与其弟梁元帝萧绎和徐摛、庾肩吾等宫廷文人大煽宫体诗风,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庾体”。

P.91

75、杜甫说: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庾信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

庾信的抒情小赋有《枯树赋》、《竹杖赋》、《伤心赋》、《小园赋》等,均为传诵名作,而《哀江南赋》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赋作。

庾信又是一位骈文大家,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哀江南赋序》。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继往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P.102-P.104

(二)

77、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一是吴声歌曲,二是神弦曲,三是西曲歌。

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西洲曲》。

P.109 P.111

81、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他把文章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他明确提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观点,还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P.123

(二)

82、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P.123

(二)

83、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学意识的明确和作家对作品艺术性的自觉追求,“文”“笔”之说流行。

P.124

(二)

92、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作品主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

P.170-P.175

(二)

95、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

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重要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除律诗稍欠外(五律好),各体皆工。

从四言的《诗经》体,到屈赋的“骚体”,到汉魏六朝盛行的乐府体、五七言古体、歌行体,再到初唐以来流行的绝句体、律体,李白都有不少佳作,其中以乐府体、七言歌行体和绝句体成就最高。

除屈原外,李白对前代诗人还有广泛师法。

他盛赞“蓬莱文章建安骨”,他“一生低首谢宣城”,杜甫更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称赞他的诗风。

P.204-P.212

(二)

96、杜甫诗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最高峰。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具体表现有二:

一是关切祖国命运,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时代。

二是同情人民的苦难,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民生。

P.217

(二)

97、杜诗众体皆备,且众体皆佳。

他写乐府绝不沿用旧题,而是“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他自制了许多新题乐府,如《兵车行》、《丽人行》等。

可以说律诗的成熟、兴盛,以至登峰造极是完成于杜甫的手中。

杜甫善于锤炼句意,“语不惊人死不休”。

P.229

(二)

98、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一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结、顾况,与他同时的元稹、张籍、王建等诗人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响较大,故尔后人习惯称他们为“元白诗派”。

这一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尤以善写新乐府著称。

二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可以包括贾岛、姚合,以至著名诗人李贺,史称“韩孟诗派”。

这一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其诗排奡瘦硬,以至艰涩峻刻。

三是以韦应物、刘长卿为主的大历诗人和柳宗元。

这派诗人以清丽淡远为主要特色。

P.234

(二)

99、刘长卿以五言诗享誉当时,自诩“五言长城”。

P.238

(二)

100、大历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

P.240

(二)

101、孟郊不但生活艰苦,作诗也特别艰难,有如“诗囚”,他尚古拙,求奇险,好瘦硬,不以平淡清新为意,在奇险古奥中争胜负,在苦涩滞重中见新意。

前人评孟郊贾岛二人诗有“郊寒岛瘦”之称,这一“寒”字,正是孟郊生活之艰苦与作诗之艰苦叠加出的效果。

P.243

(二)

105、刘禹锡的诗以豪迈为主要特色,后人称之为“诗豪”。

P.254

(二)

106、《诗经》中的“风”诗,早就具备了乐府诗的特色。

至汉代,乐府诗正式问世。

至建安魏晋时期,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了继承。

北朝乐府较好的继承汉制。

唐代产生了新乐府,首创者即是诗圣杜甫,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用旧题写乐府始于李白。

李贺也用旧题写乐府。

)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运动”是在继承杜甫的新题乐府的基础上,正式提出“新乐府”的概念,并将它发展成一场有理论指导,有明确宗旨的大规模的运动。

对新乐府作出贡献的,杜甫之后,白居易之前主要有元结、顾况等人,与白居易同时的主要有李绅、元稹、张籍、王建等人。

P.256-P.257

(二)

116、“以文为诗”是韩诗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奇崛险拗是韩诗的另一主要特色。

P.298-P.299

119、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所写的八篇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

包括:

《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记住前四篇即可)。

P.308

(二)

120、柳宗元的诗的总体风格是清朗疏淡、幽峭深婉。

苏轼称柳诗:

“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P.313(二

二、名词解释

1、赋、比、兴:

  《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

《静女》、《七月》。

比,即比喻,例如:

《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

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

《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P.52-P.53

8、楚辞: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造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辞”才被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P.130

9、《离骚》:

  司马迁《史记·

屈原列传》说:

“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离骚赞序》又说:

“离,犹遭也;

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所以“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P.134

10、《九歌》:

  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

诗中借助人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11、互见法: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

P.263

12、乐府:

  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乐府就是乐府机关采集的民间歌谣。

思想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如《病妇行》、《东门行》。

其二,反映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其三,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恋爱方面的问题,如《白头吟》、《孔雀东南飞》。

其四,反映社会动乱给文人造成的忧惧漂泊之痛,如《枯鱼过河泣》、《西门行》。

P.297-301

13、《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昭明文选》,是萧统为编选这部诗文集而收集东汉末年的五言诗时,所收集到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又都失去了题目的无名氏作家的作品。

萧统把它们编在一起,起名《古诗十九首》。

作者们大概都是些失意文人,他们或直抒胸臆,或借题发挥,抒发的大都是些个人的利害得失,怀才不遇,以及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

P.317

14、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

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

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

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P.23-24

(二)

15、左思风力:

  左思《咏史》八首无论是抒写志向怀抱、愤懑反抗,还是写自己的遗世高蹈、大彻大悟,均能古今融合,气势雄健;

直抒胸臆,慷慨淋漓,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与以潘、陆为代表的繁缛雕饰之风迥异,表现了鲜明的创作个性。

不但对咏史诗的题材有极大的开拓,而且他这种“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

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

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

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独创表达方式,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左思风力”。

P.57

(二)

16、《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燕集于山阴之兰亭,各赋诗咏怀。

羲之为序,记叙燕集之盛况,名《兰亭集序》,最为传诵。

P.62

(二)

17、“永明体”:

  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说有了突破性发展。

周颙借鉴转读佛经之声,对汉语语音的天然声调进行规范,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声、韵、调的相互配合,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

至此,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基本确立。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体诗,世呼为“永明体”。

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王融。

P.86

(二)

18、宫体诗:

  “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

宫体诗以描绘女性的体态、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

宫体诗代表人物,梁代有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陈代有陈后主及其“狎客”江总、孔范等人。

P.90

(二)

19、骈文:

  也称骈偶、俪文、四六等,是一种通篇对偶或以对偶句为主构成的文章。

这种以偶句为主的规范化、格律化的文体与自由抒写的散文相对立而存在,表现出形式、情调和风格上的明显不同。

P.94

(二)

20、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7世纪下半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

四杰中当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最高。

他们身上也体现着沿袭与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但与宫廷诗人不同的是,他们力求创新的精神与成就显然更强更大。

P.157

(二)

21、大历十才子:

  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

其出处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

其中成就较高者当推钱起、卢纶、戴叔伦。

这些大历诗人的创作内容比较贫乏。

P.239

(二)

三、简答

1、简述《诗经》的语言特点。

P.53-P.54

  

(1)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

例如:

《关雎》。

(2)“国风”和“小雅”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方法。

《采薇》、《采葛》。

(3)《诗经》的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

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如“依依”、“涟涟”、“悠悠”)及双声(如“踟蹰”、“黾勉”、“参差”)、叠韵(如“沃若”、“逍遥”、“辗转”)等语词来描绘复杂的感情和自然景色,同时也造成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优美。

(4)《诗经》的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

2、举例说明《左传》辞令的特点。

P.71-P.73

  

(1)《左传》中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

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2)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

如展喜犒师就是利用道义的力量,使齐侯自知无理而撤军。

(3)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利害,便讲得坦率而深入,有力地打动了秦伯。

3、举例说明孟子作品的艺术特点:

P.100-P.103

  

(1)在孟子的文章中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

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让齐宣王无法回答。

再如他针对许行的观点,通过设问,充分地暴露了许行观点的不切实际。

还有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章,也都具有这种特点。

(2)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

如他指斥公孙衍、张仪为“妾妇之道”,甚至骂杨朱、墨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这些都表现出孟子锋芒毕露、刚正不阿的个性。

(3)以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在书中俯拾即是。

如缘木求鱼、揠苗助长、奕秋等。

4、简述《庄子》的艺术成就。

P.109-P.115

  

(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内心感受,形成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

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整部《庄子》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

(2)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

庄子认为大道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

庄子的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特色,还有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

庄子在运用寓言时很少把寓意点明,而是留给读者去体悟。

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就越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

庄子的寓言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造成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

(3)意出尘外的想象。

(4)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5、简述《荀子》的写作特点。

P.118

  

(1)《荀子》的散文已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

除了《成相》以下的八篇,其余各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构思缜密、结构严谨、论证周详、条理明晰。

(2)《荀子》的另一个特点是醇厚渊雅,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学者气。

6、简述散体大赋的特点。

P.190-P.191

  

(1)散体大赋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家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学说发展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

(2)从形式上说,这类作品都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

几乎都是一样的假设上两个或三个人,让他们各自代表一方,互相攻驳辩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那一方大获全胜。

(3)这类作品的代表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从内容上说多是描写帝王的宫殿、帝王的狩猎、帝王的祭祀,以及帝王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等。

从思想倾向上说,大多是空有讽刺之名,实际上是一种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

7、简述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点。

P.195

  

(1)结构宏伟,富丽堂皇。

讲究场面的开阔,层次的分明;

有空间的转移,有时间的流动。

(2)讲究绘声绘行,有声有色。

(3)极大程度地利用了中国方块字在字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在文章的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8、简述《汉书》的思想特征。

P.276-P.284

  班固是一位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极深的儒者,因此《汉书》的揭露性和批判性远不如《史记》那样广泛、深刻、尖锐、彻底。

但与《史记》比起来,《汉书》在思想内容上也有许多新的特点:

(1)反对分裂割据,维护王朝统一;

反对外戚专权,维护刘氏正统。

(2)歌颂了一批具有爱国思想和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如在《苏武传》中,班固热情地赞扬了苏武那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其爱国精神是很感人的。

(3)班固看人更注意整体,更注意大节,纠正了司马迁的许多偏颇之见,从而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更为公允。

例如贾谊,司马迁在《史记》他的列传中只收了《吊屈原赋》和《服鸟赋》,字里行间满含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贾谊在读者面前完全是一个穷愁潦倒的书生。

而到了《汉书》中,班固引入了他的长篇巨制《陈政事疏》,从而使贾谊凛然以一个政治家的面貌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9、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P.302-P.305

  

(1)生动的故事性。

乐府大都是叙事诗,汉代乐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

(2)鲜明的人物形象。

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

如《陌上桑》中作者夸张地描写了各种人见到罗敷的不同情态,以客观效果来突出罗敷的美,极为精彩。

还有的作品,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

(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

汉代乐府在形式上贡献最大的是五言体。

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

如《江南》。

10、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P.320

  钟嵘说《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其好处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高度融合。

如《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

其二,是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典型活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两句,在表现人物的心理上精彩极了。

其三,是语言的浅近凝练,韵律和谐。

读起来完全感觉不到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痕迹,而又让人感到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妥贴。

大批判家刘勰说:

“婉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1、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

P.30-P.33

(二)

  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其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

《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

诗中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

曹植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与前期大不相同。

其后期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

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

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

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佞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

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

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

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

12、简述《咏怀诗》的内容。

P.45-P.46

(二)

  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

这组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

(1)抒写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

如“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无限焦虑与忧惧心态。

(2)《咏怀诗》中,也有讽刺时政及某些丑恶现象的,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氏操纵大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

(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

例如“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所刻画的临难赴危,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

(4)《咏怀诗》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

13、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P.70-P.71

(二)

  由于陶诗的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

主要是以平淡为主,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陶渊明的诗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

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

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

(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彩。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

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

(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

陶诗语言朴素、真率,毫无斧凿之痕。

14、简述鲍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P.84-P.85

(二)

  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和建安风骨的传统精神,用诗歌来反映现实。

(2)他对诗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七言诗的发展树立了样板。

此外,鲍照学习南朝民歌所写的五言四句小诗,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颇有影响。

(3)鲍照对古代诗歌的题材也有新的开拓,特别表现在边塞诗方面,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5、简述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

P.111

(二)

  

(1)南朝乐府民歌一改汉乐府民歌多长篇,多叙事的特点,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形式,而以抒情为主。

每首诗集中写一点,不拖沓繁缛,既明快,又含蓄。

(2)诗中长于委婉细腻的笔法,尤善描写心理活动,将主人公刹那间的感情片断表现得淋漓尽致。

(3)在语言运用上,不仅有传统民歌语言明白晓畅,清新自然,多用比兴、象征手法等特点,而且充分利用汉语谐音的特点,大量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名“散”双关聚散之“散”,用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

其他如以“棋”双关“期”,以“莲”双关“怜”等,比比皆是,这样就避免了直抒,将难写之情以隐语出之,委婉含蓄,耐人回味。

16、简述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P.183-P.184

(二)

  岑参的边塞诗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

因而以形式自由的歌行体,尤其是善于表达更丰富思想感情的七言歌行体最为擅长。

在使用这一形式时,往往即事命题,字里行间充溢着奇情壮彩,昂扬着勃发英气。

要之不离“奇”、“丽”二字。

其创作手法不外有三,一是丰富的想象,二是大胆的夸张,三是多变的节奏。

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想象奇特丰富,夸张大胆,句式上破偶为奇,三句一转。

节奏多变,跳跃灵活。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17、简述柳宗元寓言的成就和特点。

P.306

(二)

  

(1)柳宗元创造性地将寓言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文学意味的新文体,他是中国寓言文学的真正完成者。

(2)柳宗元的寓言内容丰富,寓意深远。

如《黔之驴》讽刺那些表面上声威显赫、实际上无德无能的人物。

(3)构思精巧,故事完整,情节曲折。

(4)通过精彩的描绘,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

(5)短小精悍,语言简练峻洁。

如《黔之驴》中写老虎对驴的戏弄挑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