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38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9分)

1.(9分)(2019高一下·齐齐哈尔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30日,悲伤的消息传来。

江湖渐远,大侠不再,一个时代落幕了。

先生笔下的刀光剑影和爱恨情仇动地而来,痴迷了无数不分年龄、地域、职业的男女。

他创造的“成人的童话”,滋养了无数读者的精神空间。

六十年来,先生的作品风靡全球华人世界,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在人物塑造、故事营造、历史寄寓、想象拓展、语言驾驭等各方面都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水准。

他的作品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他也足以青史留名!

材料二:

材料三:

在金庸笔下,豪气干云、孔武有力、斗狠使勇,充其量只能算个壮士;慷慨任事、忠悯待人、义薄云天,也只是个一般的侠士,所以杨过一人一雕往来东西南北,问尽天下不平事,急公好义排纷解难,人称“神雕大侠”,可杨过却拒不接受那个“大”字。

郭靖与杨过在襄阳夜话,郭靖说:

“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

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

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裹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这才是侠之大者,这才是侠的最高境界。

材料四:

金庸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备受读者欢迎,固然首先缘于金庸先生非凡寻常的文学功力,把林林总总的江湖故事描写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把形形色色的武侠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汲取思想和文学精髓,聚焦大家深藏心底的“侠客梦”写作品、做文章,则是赢得不同年龄、职业群体情感共鸣和文化共振的一大关键。

金庸先生的作品字里行间透射着忠孝节义的鲜明元素,通过对侠义之心、侠骨之气的匠心演绎,既满足了读者抑恶扬善、伸张正义朴素情怀的宣泄心理,更使大家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染。

正如金庸先生坦承,“在武侠世界里,男子的责任和感情是仁义为先。

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

引申出去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有道是,文如其人。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侠骨柔情的英雄气概,重信然诺的君子风度,快意恩仇的人生境界,生动地流淌于金庸的笔端,使先生的武侠小说更具历史、文化厚重感,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文明的独特魅力,创造了当代武侠小说的辉煌;金庸先生自身就是侠义精神的践行者。

热心参与香港基本法起草的责任担当,六归故里显露的家国情怀,永远不写自传的淡泊豁达,如此等等,也生动地呈现给我们一个德高望重的“侠义”形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庸先生以其在人物塑造、故事营造、历史寄寓、想象拓展、语言驾驭等方面的成就使得武侠小说风靡全球。

B.材料二表明,从60后到00后,都在读金庸的作品。

其中读金庸作品的70后人群数量最多,90后最少。

C.杨过急公好义排纷解难,但跟郭靖的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相比,仍然不敢称为“大侠”。

D.金庸先生能把江湖故事描写得绘声绘色,把武侠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是与他高超的文学水准分不开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小说,虽然是虚构的“成人的童话”,但却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滋养了他们的精神空间。

B.金庸的创作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也足以使他青史留名。

C.“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核心,也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

D.金庸先生被称为“大侠”,是因为其在作品中传达了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也是因为其亲身实践了这种精神。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们喜欢金庸及其作品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9分)

2.(11分)(2017高三上·成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战国策•燕策三》: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史记》: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②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3.(10分)(2016高二上·成都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注】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褐,待听摧檐泻竹声。

【注】本诗写干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1)

请对首联中的“惊”字作简要赏析。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态度,请结合后两联简要分析。

4.(8分)(2016高三上·涟水月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

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5)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6)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

(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8)

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2分)

5.(12分)(2018高三下·武邑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林中猫的故事

【芬兰】彭蒂·哈恩帕

它是一只灰白色的公猫,它的毛色已失去瓷瓶般的亮光,因为它已不再年轻了,又爱睡在暖和的地方,皮毛上沾满了炉灰和煤烟。

每天,老农妇用没牙的嘴为它嚼面包准备好饭食,还倒给它两食钵热牛奶。

然而几天来,它几乎对热乎乎的牛奶舔也不舔,而且还竖起长长的尾巴示威,简直是故意闹别扭,

春天到了,它干脆走进了森林,再不回到老婆婆身边了。

春天,林子里不愁没有猎物,如傻乎乎的小鸟,吱吱叫的土拨鼠和兔崽子……它每天吃的是新鲜的肉,身体得到了滋补,污秽的皮毛又重新放出了光亮。

从此,它就以森林为家了。

如果有时候遇到人,它就很快逃走,并且以一种轻蔑的神气,竖起它那长长的尾巴;或者飞快地爬上树,像精灵似的瞪眼看人,圆圆的眼珠闪着绿光。

它曾经温顺地生活,又懒又脏地等待施令——一种有害的施舍……这种日子已很快成为睡梦般的过去。

现在它是一只林中猫,一只自由、独立的野猫。

它行走着,捕捉着猎物,生活得很幸福。

然而北国的夏天不很长。

寒冷和黑暗接踵而至,秋雨绵绵,枯叶凋零。

森林变得荒凉起来。

无数的候鸟飞走了。

可是,林中猫却没有长翅膀……若它不是机智、谨慎和无声无息地潜伏着,现在也会遭到人或其他生物的无情捕杀的。

严寒使大地冻结起来,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在雪中行走非常艰难。

它走了很久才寻到比较安静的一隅。

附近有一垛干草堆,一股股热气从里面往外冒,猫立即匍匐在地,摆好了捕猎的架势。

原来,两头被人饲养过的牲畜都成了在森林里过冬的冒险家,这时,碰巧在这里相遇了。

草垛里住着一头公山羊。

夏天,这头羊的脑子里也产生了猫在春天里有过的同样的想法。

它离开了羊群,走得很远很远,在森林里定居下来,幸运地避过了潜在的危险,并且解决了冬天带来的一系列难题。

林中猫慢慢地向前移动着。

山羊已经从洞口发现了它,并且摇晃着头角,踢着蹄子以示警告。

猫小心翼翼地匍匐前进,弓起身,突然扑过去,咬住山羊的脖子。

接着,发生了一场可怕的、长时间的生死搏斗。

羊毛和干草满处飞舞,山羊以失败告终。

林中猫在自己的猎物旁睡着了,森林在大风雪的压迫下呼啸着。

突然某个重物跌落下来的响声使猫惊醒过来。

有个东西跌在雪地里,正在走近它的住所,而且是个大猎物。

正在打盹的猫这时立刻精神抖擞起来。

它的眼睛发出黄绿色的光芒。

来者已到了门口,是只大鸟——鹰,捕食母鸡的苍鹰。

两个拼斗者在大风雪中滚成一团。

忽然林中猫被鹰带上了天空。

猫的眼珠被鹰啄了出来;猫爪子的撕杀力在变弱,后来全部放松下来,就像松了弦的弓似的。

猫躺在雪地里,死了;苍鹰流着血,它的一只翅膀已被撕裂,全然动弹不得。

对它来说,这也是最后一场搏斗……它被飘落的雪花渐渐盖住。

猫也如此,但它躺在草垛边受庇护的地方,它那被挖空了的眼窝依然望着世界,它咧着嘴,露出拼杀的利齿狞笑着……在干草里有它的巨大猎物,撕剩一半的山羊尸体,雪花偶尔也飘到山羊的绒毛上。

冻成冰块的林中猫似乎在耸动着肩膀,得意地发笑……当暴风雪开始平息下来的时候,一阵阵野兽的嚎叫声在荒原上空回响。

(选自《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林中猫对老农妇用没牙的嘴为它嚼面包、给它热牛奶的优越生活的不满,为下文林中的艰辛生活做了铺垫。

B.秋天到了,阴雨绵绵,枯叶凋零,森林荒凉,候鸟飞走……没有长翅膀的林中猫在外面世界里当然生活得很艰难。

C.“像精灵似的瞪眼看人,圆圆的眼珠闪着绿光”一句写出了林中猫在春天森林中生活时的鄙视、愤怒和轻松感。

D.本文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猫的形象十分鲜明。

故事的尾声使情节更加完整,同时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小说为什么以“林中猫的故事”为题?

请简要说明作者这样拟题的妙处。

(3)小说结尾写的“冻成冰块的林中猫似乎在耸动着肩膀,得意地发笑……一句有何深意?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8分)

6.(18分)(2016高三上·思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

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

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

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

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

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

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

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

屠呦呦说:

“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

”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

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2)

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请分点概括。

(3)

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

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

试简要说明。

(4)

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共24分)

7.(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青年美术作品展上,评委高度评价了获得一等奖的两幅人物写实画,认为作者表达了无限的人文力量,与往年有些作品追求光怪陆离的画面效果相比,今年的作品给出了“很好的方向”。

B.五四时期,革命青年用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维护国人的尊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C.在上赛季韩国足球联赛中,全北现代队曾以57分雄踞榜首,并且是胜局最多、进球最多、净胜球最多的球队,但遗憾的是,该队最近已经连负三场,战绩差强人意,引发了球迷的极大不满。

D.很难想象,自动泊车、两段式尾厢开启、高技术智能天窗、多模式照明系统等原本应出现在超过C级的轿车上的豪华配置,会出现在昊锐车上;一向以配置见长的日系车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

8.(2分)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剧本最初定名为《兄弟》,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不断有记者和观众产生误会,认为是著名作家余华新作《兄弟》改编的作品,其实两者完全没有关系。

B.他帮助上五年级的大儿子马尼亚做功课,教六岁的波利亚看书识字,还悉心照料三岁患重病的沃路佳。

C.2013年底,由于丈夫不能适应深圳的城市环境,加之生活开支太大,李传梅又背着婆婆回到老家。

D.嫦娥是华人家喻户晓的月亮女神,以嫦娥命名中国的绕月工程,寄托了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反映了海内外华人对国家复兴的期待。

9.(2分)(2016高三上·银川月考)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探索半人马座α星目前是科幻,②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③那也只是将来时。

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山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

具体而言,④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α星,⑤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

轮椅⑥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α星的科幻想法。

A.①尽管  ②但  ③但  ④即便  ⑤也  ⑥不仅    

B.①虽然  ②但是  ③所以  ④如果  ⑤那么  ⑥不仅    

C.①尽管  ②但  ③因此  ④只要  ⑤就  ⑥就    

D.①因为  ②所以  ③但  ④即便  ⑤也  ⑥就    

10.(3分)(2016·成都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网络热词则是互联网时代最普遍的副产品。

与以往不同,________,“来得快,去得更快”成为网络热词的集体宿命。

“从前阅文章,后来读段子,现在看热词。

”一位资深媒体人如此概括人们记录社会事件方式的变迁。

流行文化________,“词时代”正乘着互联网有力的双翼开始自己的新纪元。

当我们说起某起事件与人物时,脑中第一反应,不再是详实的过程或概括性的新闻标题,而是标记性热词。

现在衡量一起社会事件、一档节目、一个名人,到底火不火,________。

11.(10分)(2017·西安模拟)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长春市某大学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统计表

统计项目

使用情况

一周平均每天时长

6小时以上

4﹣6小时

2﹣4小时

2小时以下

39%

29%

21%

11%

一周每天使用时段

上课时

课间

休息时

睡觉前

43%

24%

10%

23%

使用微信主要目的

获取资讯

读书

抢红包

聊天

25%

11%

21%

43%

(1)

根据图表数据,结合三个方面情况,得出一个相关结论。

(不超过30字)

(2)

根据图表数据,从统计项目中任选一个,提出一条意见或建议。

(不超过30字)

12.(5分)(2019高二上·清远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李先生开跑车接送孩子,被“有心”家长反映到老师那里,老师在班级群里直接点了这件事,其他家长也议论纷纷。

跑车家长回怼,随后却被移出微信群聊。

老师:

“会引起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