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58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83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1974年6月26日,欧洲共同体八国(爱尔兰除外)和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关系宣言》,除美国重申对保卫北大西洋地区的义务外,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

”材料表明,西欧对欧美关系有了新的定位,这主要表现在

A.摆脱西欧防务对美国的依赖                              B.谋求西欧政治外交上的自主

C.实施不同于美国的东欧政策                              D.加强欧共体内部的政治联盟

2、下面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C.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3、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4、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科学管理之父”特勒(1856—1915)认为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将雇员的高工资和雇主的高利润、低成本同时达到。

为此,他反对雇主凭经验进行管理和雇员凭经验进行操作的老做法,并于20世纪初期倡导起“科学管理运动”。

这一运动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工业革命推动企业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C.企业生产管理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和科学化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管理创新

6、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

"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这段材料说明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7、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882年

42%

39%

19%

1907年

35%

42%

23%

 

A.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B.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8、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C.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9、“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

(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

此事反映了

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10、“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调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D.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11、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

这一现象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人                              B.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12、《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3、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14、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15、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B.纺织家黄道婆改进的新式纺车

C.《诗经》关于养蚕缫丝的记载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16、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

“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

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市场与政府干预相结合调节经济

17、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维护君主制度          C.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D.辛亥革命主张革命实现民主共和          

18、《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描述某一时期的中共活动:

“他们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着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苏维埃。

”下列中共经济活动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进行反围剿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影响                              B.实行大生产运动和减租减息政策

C.在新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                              D.进行经济建设,尽力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9、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

于此有关的影响正确的表述是

A.中国人追求多年的工业化梦想实现了                              B.工业布局和以前相比较为合理

C.初步确立了计划与市场想结合的经济体制                              D.使建国初崩溃的经济得以恢复

20、“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

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

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

”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

A.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B.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的阶级分化及消费观念的变化

C.荷兰人更具有面向市场的盈利观念                              D.当时欧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销费群体的扩大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

“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它是反革命。

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和巩固工农联盟。

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新经济政策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并能巩固政权

D.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22、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是

A.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                              B.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C.美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滞涨的到来                              D.重商主义政策的影响

23、“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

”以下史实最佐证该观点的是

A.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英国的圈地运动                              D.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24、西奥多·罗斯福说:

“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

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

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

”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的改革主张是

A.追求社会和谐                              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C.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D.反对垄断资本的发展

25、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居民证制度。

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

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

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D.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26、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连线题(题型注释)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960—1280年间,中国人均收入提高了l/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

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二: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三: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材料中所说的“公元960—1280年间”和“1700—1840年间”分别是指哪两个时期?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商业及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气象及政府实现的老政策。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到了19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超越中国”的制度与科技因素?

28、材料一:

罗斯福说:

“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所以,后来他就取消了单纯直接救济法,取而代之的是……竞选总统期间,他就曾答应将黑人“绝对地和没有偏见地”包括在他为被遗忘的人们实行的“新政”之中。

……到1935年,黑人受救济人口增为350万,几达黑人总人口的30%。

——万雪梅《试论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材料二:

“欧洲社会基金”实际上作为欧盟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主要配套工具,提供财政帮助,用于开展职业培训和再培训,提高工人技术,创造更适合的就业空间。

在其支持下设立的共同体培训计划,使各成员国之间的职业技术标准可以进行比较并相互承认,为共同体范围内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丁建定、孙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福利整合》

(1)材料一中罗斯福新政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有何特点。

罗斯福在解决失业方面“取消了单纯直接救济法后,取而代之的”是什么措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盟国家解决就业的措施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

(3)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制度性措施是什么?

29、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

“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

”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

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

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

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

如今,它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摘编自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兴公司在三次战略调整过程中性质的变化。

(2)运用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兴公司在历次战略调整中是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B

6、C

7、D

8、C

9、A

10、C

11、B

12、D

13、A

14、C

15、A

16、A

17、C

18、D

19、B

20、D

21、C

22、C

23、A

24、C

25、B

26、A

27、

(1)宋朝、清朝

(2)商业:

地区性商帮不断发展、会馆出现,工商业市镇繁荣;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

(3)资本主义代议制不断法制完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

28、

(1)特点:

注意保护失业者的自尊心;注意避免种族歧视。

措施: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2)变化:

各国把失业保障纳入福利制度;欧盟统一设立资金培训工人技术;建立欧盟内部自由流动的统一就业市场。

(3)问题:

下岗工人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把企业推向市场.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措施: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9、

(1)从官办洋务企业到商办股份制资本主义企业;由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私合营企业;由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转变为现代股份制跨国公司。

(2)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奖励实业,中兴公司实现第一次调整;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针对国民经济崩溃的困境,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国民经济,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兴公司实现了第二次调整;20世纪末,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面对资源枯竭和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兴公司实现了第三次调整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制约。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政治多极化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的关键是时间“1974年”。

结合所学,当时欧洲走向联合而实力增强。

由材料“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

”,这体现了在谋求西欧政治外交上的自主。

故选B。

A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不符合题目中“欧美关系”的限定,故排除。

故选D。

考点:

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西欧的联合

2、试题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不同国家工业比重的变化,看不出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工业比重,不能看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故B项错误;工业比重不等同于工业发展水平,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时间并根据所学,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故D项正确。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

3、试题分析:

题主要考查学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的核心信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如电力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等。

科学进步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据主导。

因此,选择A。

CD不属于经济结构的变化;B表述错误。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4、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经济大危机是“市场失灵”的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政策失灵”的体现,故A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经济重新获得长足发展,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成功范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成果是市场经济的典型胜利,排除BCD。

故选A。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经济大危机比较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科学管理之父”特勒所处的时代来分析,19世纪中后期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A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6、试题分析:

从材料“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在北宋年间,佃户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地主需要过年的时候给予充分的照顾,否则佃户可能另奔他处。

故选C。

AB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非材料的中心思想。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租佃关系。

7、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1882年到1907年,德国的农业劳动力下降,工业和服务员劳动力上升,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德国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工业超过农业,故行业劳动力比例发生变化,故D选项正确;材料数据无法说明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故A选项错误;德国在此之前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B选项错误;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再1871年,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8、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不久,尚未完成,故A项错误;当时农业生产技术也没有革命性的突破,故B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积极性提高,故农产品产量大增,集市发展,故C项正确;当时国家还没有完全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故D项错误。

故选C。

9、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国知识分子在“九一八事变”后完成事变证据汇编呈递给国联调查团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这说明知识分子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担当与风骨,故A项正确;B项错在“彻底扭转”,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当时知识分子的目的不是研究抗战而是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故C项错误;当时国联调查袒护了日本的侵略行径,没有正确界定“九一八事变”性质,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主要有:

对“九一八事变”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材料信息“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事变证据汇编呈递给国联调查团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的理解和判断,据此即可正确分析判断。

10、据材料“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故C项正确;洋务官员“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并不落后,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论述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或必然性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C。

11、据材料“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永佃制使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农民对地主的地租,没有反映政府的财政收人问题,故A项错误;永佃制下土地所有权仍然归地主,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