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687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docx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教案

课题:

运动的水分子(第2单元第1节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过程方法

通过多媒体、挂图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节水观念,感受化学对改善人们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分子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什么是分子?

水通电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为什么水不具有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呢?

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所以具有不同的性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一、水的三态变化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滴水大约有十六万亿亿个水分子。

固液气

1.分子的本身没有改变: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多媒体展示三维模拟动画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小,所以难以压缩。

而气体中微粒之间距离大,气体易被压缩。

(探究实验)氨分子的运动

说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

如何解释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

2.能量的变化

(水分子获得时运动加快,间隔增大。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的间隔增大,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很小,⑵相互间存在间隔,⑶总在不停地运动。

另外:

⑷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二、水的天然循环

1.意义: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

天然的污水处理厂

了解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的污染;农业上化肥、农药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

危害:

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康等。

 

学生思考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阅读P28~P30了解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性质

属于物理变化

固:

水分子有序排列,固定位置振动;

液:

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自由运动;

气:

水分子自由运动,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思考:

哪一支针筒的物质容易被压缩?

为什么?

叙述现象

 

观察29页图片并思考

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

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P30活动天地

P30交流共享

温度、压强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温度升高:

分子间隔变大,运动加快;压强增大:

分子间隔变小。

用分子知识解释:

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观察P31图片

 

P32多识一点

认识节水徽记

寓意:

人们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珍惜、爱护、节约每一滴水。

怎样防止水污染?

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课堂作业:

在线测试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分子的本身没有改变

2.能量的变化

(水分子获得时运动加快,间隔增大。

3.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很小,⑵相互间存在间隔,⑶总在不停地运动,⑷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二、水的天然循环

1.意义: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

课外作业:

达标捷径P13-14

教后反思:

 

 

课题:

运动的水分子(第2单元第1节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②学会用过滤法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

③会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方法

①小学及中学地理已学过有关水资源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②学会用过滤法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节水观念,感受化学对改善人们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水的净化及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难点

水的净化方法的选择及过滤操作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

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载玻片、石棉网、三角架、坩埚钳、蒸发皿、黄泥水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复习:

1、分子的定义

2、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三、水的人工净化

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占淡水总储量的13%,占全球总水量的0.3%

1.处理黄泥水的主要步骤:

溶解、过滤、灭菌、蒸干

2.过滤操作的要求

过滤器的制作

一贴: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滤纸上沿要低于漏斗口。

三靠:

烧杯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漏斗的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过滤后的液体虽然澄清,但有微生物;

滴入氯水消毒后,微生物死亡,蒸干后有固体残留,说明水中有可溶性物质;

将蒸馏水蒸干后,没有留下任何残渣,说明蒸馏水是纯净物。

3.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

如:

黄泥水,空气,海水等。

混合物中的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

水,氧气,二氧化碳等。

世界上完全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5.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

⑴过滤

⑵蒸发

⑶蒸馏

过滤法: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蒸发:

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

如:

在蒸发皿中蒸发食盐水可得到食盐。

蒸馏法:

把液体和液体分离。

(根据液体的沸点不同)。

蒸馏烧瓶、单孔橡皮塞、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

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把肥皂水加到两种液体里,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不产生泡沫的是硬水。

举例说明

 

了解

 

净化黄泥水

活动天地P32

了解明矾的作用:

净水剂

理解、记忆

思考:

滤纸与漏斗之间为什么不留气泡?

某同学过滤黄泥水时,过滤两次后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下列说法对吗?

有人说:

冰水是混合物;市场上卖的“娃哈哈纯净水”是纯净物。

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

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

 

举例

P34了解水的蒸馏

P34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注意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位置

P35在线测试1,2

P35多识一点

硬水与软水的鉴别

P36长话短说

课堂作业:

35页在线测试

判断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氧气、矿泉水、氮气、蒸馏水、海水、食醋等

板书设计: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三、水的人工净化

1.处理黄泥水的主要步骤:

2.过滤操作的要求

3.混合物4.纯净物

5.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

课外作业:

教后反思:

 

 

课题:

水分子的变化(单元第2节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②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③通过水的分解了解化合反应,并对学过的典型的反应进行分类。

过程方法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②通过水的分解,了解化合反应。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水电解的实验和结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电解水的结论;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

水电解器、酒精灯、直流电源、木条、火柴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第一课时)

一、水的分解

1、演示实验: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现象:

正极:

产生的气体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

产生的气体多(两倍),能被点燃,是氢气。

结论:

氢气+氧气

H2O

H2+O2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字母表达式:

A→B+C+…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常见的液体、气体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4、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常见的金属、固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

原子

 

相似点

⑴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⑵分子之间有间隔,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⑷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⑴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⑵原子之间有间隔,⑶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⑷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裂,成为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P37活动天地

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熟记文字及符号表达式、反应现象

分析反应的特点

一变多

 

通式

分析氢分子、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说明下列物质的构成微粒:

水、氢气、氧气、铁、金、金刚石、氦气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区别分子和原子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2.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课堂作业:

判断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常有以下三种说法,以水为例:

①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③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在线测试:

2

挑战自我:

1、2、3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

现象

反应式

2.分解反应

3.分子

4.原子

5.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

课外作业:

练习册p18:

1、2、5、8、9

教后反思:

 

 

课题:

水分子的变化(元第2节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并对学过的典型的反应进行分类。

②了解物质的两类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③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方法

①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两种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通过变化体现出两类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性质要与变化相联系。

②用对比法学习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水的合成及化合反应;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

氢气、气体燃烧用导管、木条、烧杯、火柴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复习)1、电解水的现象和符号表达式

2、分解反应

二、水的合成

实验: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烧杯发烫。

结论:

氢气+氧气

H2+O2

H2O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字母表示:

A+B+…→C

相同点:

都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类型;

区别:

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安全提示:

点燃可燃性与助燃性气体混合物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燃烧为一种反应,会持续一段时间;点燃是燃烧时需要的反应的条件,是一个动作。

氢气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科学家认为21世纪将是氢能源的世纪。

优点:

无污染;发热量高;资源丰富。

目前氢能源没有推广使用的原因:

制取和储存遇到的难题:

小结:

1.分子与原子

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三、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变化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性质是一个静止的属性。

变化由性质决定,性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

变化的叙述模式为:

某物质怎么样了

性质一般的描述:

某物质易、可、能(或不易、不可、不能)+变化

如:

蜡烛在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则是化学性质: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酒精易挥发则是物理性质。

小结:

P41

1.

2.

3.

4.

5.

 

P39活动天地

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熟记现象与反应式

反应式的特点:

多变一

是分解反应吗?

 

比较: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区别:

燃烧与点燃

讨论:

氢能源的优点

 

P40交流共享

用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成水的反应。

上网查询

练习

阅读P40

 

能否说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为什么?

思考: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及联系

 

在线测试P41

 

长话短说P41

挑战自我P41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短文,用序号回答:

①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③没有水,人和动植物就无法生存;④水是常用的灭火剂;⑤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⑦电石(CaC2)仓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它可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具有可燃性)。

⑴水的物理性质;

⑵水的化学性质;

⑶水的用途。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

现象

反应式

二、水的合成

1.氢气的燃烧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2.化合反应

3.氢能源

三、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变化的叙述

性质的描述

课外作业:

练习册余下练习

教后反思:

 

课题:

原子的构成(第2单元第3节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②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过程方法

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对比法

课前准备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一课时)

(复习)什么是分子、原子?

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英国科学家汤姆森。

一、原子的结构

结论: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一个“很大”的空间围绕一个带正电的很小的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通常情况下,氢原子没有中子。

二、原子中的电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⑴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⑵电子尽可能在离原子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⑶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⑷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离原子核最近的为第一层,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3、原子的分类

⑴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不稳定,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⑵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不稳定,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⑶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是2个),稳定,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是核外电子(最外层电子数)。

4、原子的书写方法:

写“元素符号”

例:

氢原子:

H

两个氢原子:

2H

小结:

1.原子的结构

2.原子结构示意

3.熟记元素周期表中前20种元素的名称、顺序及符号。

 

阅读P43

分析图P43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

交流共享1.P44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交流共享2.P44

在金原子中,很小的原子核却能把轰击它的高速的α粒子反弹回来,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共享3.P45

1.分析原子是否显电性?

2.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吗?

了解排布规律

 

记忆1~20号(即H~Ca)元素的顺序、名称和符号

分析P45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练习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H、C、N、F、S、Cl、Na、Mg、Al、K、He、Ne、Ar

并分析在结构上的特点。

结论

 

分析P46NaCl的形成过程

 

学生练习

课堂作业:

写出下列符号:

氧原子、两个氧原子、氦原子、三个铁原子、一百个镁原子、n个钾原子

P49:

1

板书设计: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结构

 

二、原子中的电子

1.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排布规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的分类

⑴金属原子

⑵非金属原子

⑶稀有气体原子

4原子的书写

课外作业:

练习册P20-21:

1-5、8-11、13

教后反思:

 

 

课题:

原子的构成(第2单元第3节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认识离子和元素周期表。

②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③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过程方法

逐步认识到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会使衡量结果更接近常规的数据范围,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复习)1.原子的结构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

4原子的书写

5、离子:

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的书写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出带几个单位的什么电荷。

如:

Mg2+,Al3+,F-,O2-

(2)离子的分类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阳离子,如Na+,Mg2+,Al3+,H+等。

带负电荷的离子叫阴离子,如:

F-,O2-,Cl-,S2-等。

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

6、元素周期表

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它们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连续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的性质还有明显的规律性。

共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每个纵行为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化学元素之最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三、相对原子质量

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

1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

书写、记忆、使用都不方便

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公式1: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那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由原子核决定的。

公式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总结:

1.-5

请看下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0

8

16

12

12

26

56

 

学生回答和练习

分析: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观察离子符号的书写,

交流共享: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有何异同?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看出原子的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观察附录元素周期表

记忆1~20号元素的名称、顺序及符号。

思考:

决定原子序数的是什么?

 

多识一点P47

 

了解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真实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或Kg

3.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

 

观察P48几种常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与原子结构相比较。

长话短说P48

 

讨论:

科学家发现相对原子质量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你认为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⑴请把左图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⑵通过填表,分析数据,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至少写两条)

课堂作业:

能力提高: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图所示,你能确定X的值吗?

它可以表示哪些微粒,试一一写出。

个别回答、书写

在线测试P481.,2.

挑战自我P492,3

板书设计: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结构

二、原子中的电子

5、离子

6、元素周期表

三、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公式1

公式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外作业:

练习册20-24的余下作业

教后反思:

 

 

课题: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2单元第4节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的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②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③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过程方法

①本节采用对比、归纳法来学习,如影响溶质溶解因素是通过对比实验来得出,经分析、归纳得出影响溶质溶解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②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本节知识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学习中注意观察思索,善于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