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69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八年级生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docx

《八年级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docx

八年级生物

1、观潮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

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

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

录制两遍。

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

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

《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

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

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

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

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

教师范读激情;课中:

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

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

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

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

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

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

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真是这样吗?

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

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突破难点的方法:

  

(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

  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

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

教学手段:

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

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范读课文。

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

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

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

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

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

“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

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

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

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

默读。

  要求:

边默读边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

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

录像

  教学方法:

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

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

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⑤组织学生讨论。

  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

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

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比,表现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

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

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

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

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再读全文。

  方式:

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板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流利地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观察事物并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

3.掌握比喻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感受钱塘潮的声势浩大、震撼人心。

2.能说出比喻的结构及其修辞效果,能仿造写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感受钱塘潮的“奇”,进而产生探究欲及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观察事物并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能抓住重点词语感受钱塘潮的声势浩

大、震撼人心。

2.能说出比喻的结构及其修辞效果,能仿造写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环境渗透: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从而逐步加深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看书观潮

(一)读通读顺

板书《观潮》,生齐读课题。

我们真是幸运,今天是开学第一

天,赵宗成和朱明元两位叔叔就要带我们大家去钱塘江看潮水。

大家想不想去?

(想)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这钱塘江的潮水。

看看谁的眼睛看得最清楚,大家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两点要注意:

1.读准字音,画出多音字。

2.不懂读的要作记号。

生自由读课文,向周围同学请教不懂读的字的读音。

多音字:

薄、闷、号

分组读课文,注意读流利,互相纠正读音。

(二)读中辨别字形,句中理解词义。

出示句子: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这几个生字都是上下结构,板书“薄”字,提示结构,“蒙”字提示中间的

一小横。

谁能用别的词语来代替“笼罩”?

出示句子: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提示“昂”的字形。

“昂首东望”是什么情形?

请大家做做这个动作。

是啊,“昂首东望”就是抬起头,向东边望去。

二、整体把握,理清顺序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从早上到这个时候潮水还没有来,所以这两段文字写的是潮水来前的情况。

那么,哪些段落写潮水来时的情况,哪些段落写潮水过后的情况?

生快速看课文,找出相关段落汇报。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

生: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现在,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大家一起来读课文,观钱塘江大潮。

生齐读课文。

三、视频显示,触发想象

播放视频《钱塘江大潮》,大家把描写这段视频的句子找出来,认真地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读第三、四自然段。

生汇报:

读这些句子,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

预: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章或图片,下节课展示。

第二课时

一、展示导入,引起印象

展示学生收集的部分文章和图片,予以表扬。

确实,钱塘江大潮很特别,“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亲自来看看是不是“奇观”。

二、观奇“潮”——听声看势

听声:

出示句子: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板书:

闷雷——山崩地裂

看潮水: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随着时间和位置的变化,钱塘江的潮水看起来像什么?

大家细细地看课文,找一找。

板书:

过了一会儿——白线

再近些——水墙

越来越近——白色战马

三、比较,体会修辞效果。

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把潮水当成白线、水墙、战马,这种修辞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生:

比喻。

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小组几个人讨论讨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生读句子,讨论不同之处。

预: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

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

第三句更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潮水发出的声响和浩大的气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能够把事物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现在我们也学学这样的写法,把你喜欢的一种东西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如:

风筝越飞越高,犹如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用“犹如”写一个比喻句。

四、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句子: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谁能用别的词语来代替“奔腾”?

“号”的两种读音及组词:

风号浪吼、口号

1.熟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小练笔:

写一种自然现象如下雨前后天空的变化,雨后的彩虹出现前后,早晨雾气消散前后的情况。

板书设计

《观潮》

写作顺序: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潮声:

隆隆响——山崩地裂

潮水的形状:

过了一会儿——白线

再近些——水墙(比喻)

越来越近——白色战马

教学反思:

让词语活起来

在教学中,一直为词语意思的解释烦恼。

如何让学生理解,在不死记硬背的情况下。

也曾听过换词法,即是用另一个词来代替需要理解的词语。

其实这是利用了近义词互释。

把陌生的词语换成学生较熟悉的词语。

但是,在教学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利用这种方法理解新词,由于教学涉及的是大部分,所以这种方法并不能常用。

现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测词语的内涵,然后做出词语所表的动作。

当然,这仅限于动词性的词语。

觉得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深化理解。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流利地读课文,熟读第三自然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初步明白中心句的基本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在读中把握文章大意。

2.通过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句的基本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及比较,产生探究高山深谷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环境渗透:

学习本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内心里产生保护自然景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设置悬念

出示两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看图,突出它的高山深谷。

二、熟读课文,把握大意

1.让看图最认真的那个小组读课文,分段读。

边读边纠正读音。

2.说说从刚才的朗读或听读中你看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边听边做笔记,记下文中出现的景物)

生汇报:

“奇异景观”

大峡谷的形状——马蹄形大拐弯

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

大峡谷的山——山林和雪山

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3.这里的景物这么特别,我们来找找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哪里?

找出相关的句子把它读出来。

生汇报:

在号称“世界屋脊”上午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青藏高原。

4.《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预:

课文先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在_____________,它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接下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说明大峡谷拥有奇异的景观。

三、深入小节,把握上下文关系

齐读第四自然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语“多样性”。

画句子: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让学生找出从哪些地方体现了多样性。

预:

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

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的美誉。

板书设计

“奇异景观”

大峡谷的形状——马蹄形大拐弯

大峡谷的水——千姿百态

大峡谷的山——山林和雪山

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景观之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力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析描写大榕树和鸟儿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和生动。

★教学难点:

重点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的理解。

★关键:

有感情的朗读,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学生审美方面很有潜力,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比较薄弱。

★教学准备

学生继续搜集资料。

老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知兴趣(出示幻灯片1——背景图“鸟的天堂”全貌)。

同学们,我们面前这幅美丽的照片是哪里的景色?

哦,对了,这就是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看看。

(单击左键出示课题)

二.录象引入再添学习乐趣。

学习描写大榕树部分内容。

1.通过音像整体感知这部分课文内容。

巴金爷爷两次去了鸟的天堂,两次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

你们想知道他第一次去了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吗?

好,老师这就带同学们看看去。

(出示幻灯片2——大榕树一段录象)

2.顺势研读,抓住重点。

(1)看完录象,你能由衷地赞美一句吗?

(榕树太大了!

榕树太美了!

(2)哪些句子都写出了榕树大?

找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学生自由练读。

师范读,指导读时通过突出数量词“许多株”﹑“一株”﹑“两株”﹑“真是一株”读出榕树的大。

师讲述这株榕树占地20多亩,有150个教室,大约有咱们乾师附小长方形操场的20几个大。

(生根据所看录象想象,进一步体会独树成林。

(3)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品读。

根据学生所找内容出示幻灯片3——第七自然段课文。

先完成填空,再提出疑问。

(单击左键出示图片“盘根错节”帮助理解,再单击左键取消图片)再读段落。

根据学生所找内容出示幻灯片4——第八自然段课文。

先自由练读,再提出问题。

重点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颤动”是怎样动?

自由表演一下。

(哦,老师看出来了,是快速抖动。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小组先讨论再汇报。

①树叶多,鸟儿扑翅膀时动。

②有风吹过。

③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

(单击左键出示图片,学生借助图片,结合图片上的文字“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理解句子,想象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3.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读喜欢的句子。

学生评价后老师评价。

(单击左键取消图片)把段落里的红体字(“茂盛”、“全部生命力”、“那么”、“簇”、“堆”、“一点”、“翠绿”、“明亮”、“每一片”、“新的生命力”、“颤动”、“美丽”)突出来,自由练习。

(2)老师指导朗读。

①把红体字读重、长一点,同时把头轻轻一点。

②带着高兴的表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师范读,生练习,后齐读。

三.引言过渡,学习描写鸟的活动部分。

1.整体感知。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他看到鸟了吗?

那你想不想再随作者去看看鸟儿呀?

(出示幻灯片5——鸟儿的活动录象)

太精彩了!

你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一下此刻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

(1)谁能通过朗读把鸟儿多,欢快表现出来?

(出示幻灯片6——第十二自然段课文内容)

指名读,师生评议。

指导把下画线的词(“静寂”、“忽然”、“一只大鸟”、“飞了”、“第二只”、“第三只”、“热闹”、“到处”、“到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叫”、“飞”、“扑”)重读,有的词还需要拖一点音。

有的句子要连得紧凑,读得急切。

听起来抑扬顿挫,表达出作者的惊喜、鸟儿的欢快。

老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师生再评议。

(2)怎样读第十三自然段,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的朗读技巧练习,读出“应接不暇”的喜悦之情,老师相机指导。

(3)(出示幻灯片7——欢快的画眉鸟图)如果你就是这只欢快的画眉鸟,你都在唱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哦,你们这些鸟儿呀,在这里生活得真是自由、快乐、幸福!

我真羡慕你们啊!

四.引读最后一段。

1.亲爱的同学们,游览完鸟的天堂,我们该回去了。

我们要和这些可爱的鸟儿,这美丽的大榕树告别了。

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吧。

自由读起来。

2.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同桌讨论:

句中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3.小组讨论:

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生汇报结果,师补充。

①树庞大,可供群鸟筑巢。

②位置好,远离人群。

③人们爱鸟护鸟。

④河可给鸟提供食物和水。

五.欣赏图片,渲染感情。

1.(出示幻灯片8、9)赏图读文“百鸟欢腾”、“我们的天堂”。

2.(出示幻灯片10、11)赏图唱歌“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3.(出示幻灯片12)赏图“百鸟归巢“。

聆听老师亲切、深情的话语。

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