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73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二章第一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一节.docx

《第二章第一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一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第一节.docx

第二章第一节

课程

名称

德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本)

课题名称

课时

每周2课时

本学期32课时

授课

日期

10.9

任课教师

段昌东

目标群体

全班学生

教学环境

普通教室

知识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存在的物质前提。

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之所以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也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职业通用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质——政治素质,使学生受爱国教育,从身心全面感受我中华民族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过。

制造业通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爱党之心。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在理论上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实践上突出了发展生产力,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学习难点

教法、学法

教师:

采取讲述这段历史时期故事的形式,生动地介绍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逻辑。

学生:

进入情景听讲。

教学媒体

黑板、粉笔。

教学、学习准备

教师:

准备这段历史时期的历史素材。

学生:

提前预读课本中介绍。

授课班级:

2010级三年高技自动化技术应用1、2班授课人:

段昌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提问: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本质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及搞清这一问题的关键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要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

要搞清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指邓小平于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脉相承。

发展是第一要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起点。

搞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解放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和根本。

它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

它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结果,同时,它又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达到共同富裕。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这三个基本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离开哪一方面都不可能完整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具体表述如下:

第一、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出发,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从生产力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突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它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首先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应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状况,从我国现阶段看,表现为现有的经济体制已成为僵化的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所以还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改革,必须以是否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标准。

第二、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出发,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也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是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贫苦生活的基础上用拉平各人物质生活状况的方法巩固起来,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只会导致贫困的普遍化。

这已为我国过去的实践所证明。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

因此,要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就是要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如果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少数人富,多数人穷,那就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本质区别,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不仅会导致社会出现种种矛盾,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且还可能危及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安全。

总之,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

这两个原则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

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

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

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

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不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

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在樗。

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或意识形态。

它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

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

相对地讲,社会主义本质具有稳定性和抽象性,社会主义特征具有直观性和可变性。

同时,征相对于社会主义体制而言,前者是共性,具有普遍性;后者是个性,具有特殊性。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制是按普遍到特殊,抽象到具体,共性到个性排列的。

社会主义本质属于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直接回答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的认知概念,是对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它是社会主义特征和体制的本质,既决定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又通过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来体现和实现。

社会主义特征是介于本质和体制之间的第二个层次,它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并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的认知概念。

社会主义体制是第三个层次,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实践形式。

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是社会主义体制在炒同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多样性,在同一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为可变性,它是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说是回答社会主义“怎么做”的实践概念,离开了社会主义的体制,社会主义的本质无从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也无从实现。

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

总之,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是从理论,制度,实践三个层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完整回答。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他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科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揭示了社会主义优于高于资本主义的根源,从理论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问题,新时期一开始,邓小平就反复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实制就是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其中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坚持共产党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从制度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体制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做法必须适合于和服从于社会主义的特征,必须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基本思路有四点:

一是社会主义体制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首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二是在经济体制方面,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是在政治体制方面,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制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四是在文化体制方面,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体制的论述,是从实践层面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回答:

资本家的企图是唯利是图,压迫剥削……

 

听讲

 

听讲

 

听讲

 

听讲

 

听讲

 

听讲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信息反馈:

学生气氛活跃,避免枯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