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83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docx

《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docx

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

江苏省科技实力地区差异评价研究

摘要:

选取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科学技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等7项科技实力指标数据,以苏州市为参照,应用相关指标指数对比法,对江苏省13辖市科技实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

江苏省各辖市的科技实力各有其优劣,各辖市之间科技实力分项指标指数差异显著,对辖市科技实力综合指数进行排序和分类。

通过定性分析,表明:

江苏省13辖市目前的科技实力格局主要是由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历史政治等因素长期综合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科技实力;地区差异;江苏省;各辖市引言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地区的科技进步,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而地区科技实力的评估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内有从三大经济区域的空间视角探讨其科技实力[1],有对各省区的科技实力进行研究[2~5],也有从省内地级市角度进行区域科技实力评价[6]。

针对江苏省的科技实力评估研究,卢子芳、李炳军等对江苏省于20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期的科技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分析[7—8],江志堃则对江苏省内各辖市的科技实力进行了研究[9],但他们都是2004年及其以前的科技情况,有必要对江苏省各辖市最近科技发展状态进行再认识、再评估,为江苏省及其各辖市经济科技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区域江苏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土地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人口7869.34万人,经济比较发达,2010年,gdp41425.48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gdp的10.4%,现辖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和宿迁,共13个市。

本文将对其13个辖市2010年的科技实力进行评估研究。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指标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江苏统计年鉴》。

根据文献研究和《2011江苏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我们选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科学技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等7项指标作为影响一个地区科技实力的主要因素,指标数据见表1。

表12010年江苏省各辖市科技实力影响因素指标数据数据来源:

《2011江苏统计年鉴》

(二)研究方法借鉴华长明等对中国与各国(地区)科技实力比较分析的方法[10]。

选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科学技术等7项指标,均以苏州为100,指数化后得出科技实力综合指数en,对江苏省13个辖市科技实力进行定量比较。

将表1中的指标数据记为xmn,m=1,2,…,7,按表中从左向右顺序代表指数项,n=1,2,…,13,按表中由上往下代表各辖市,将选取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科学技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等7项指标指数分别记为i1n、i2n、i3n、i4n、i5n、i6n、i7n,各辖市各项指标指数为imn=xmn/xm7,各辖市科技实力综合指数en=。

三、结果与分析通过计算,可得2010年江苏省各辖市科技实力相关指标指数(表2)。

13辖市科技实力各分项指标指数可表示为图2,科技实力综合指数及其排序可用表3、图3表示。

由表2、图2可以看出,各辖市的科技实力各有其优劣。

作为省会的南京市,在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和发明三项指标上具有突出优势,指数分别是495.05、422.47和181.53,居第一位,但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的科技支出、环境保护支出、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专利申请授权量上均不如苏州市和无锡市。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明星的苏州市来说,除了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和发明三项指标低于南京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的环境保护支出低于无锡市之外,其余指标均处于第一位,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是无锡市的2倍多、南京市的近3倍。

无锡市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的环境保护支出指数为105.92,居第一位,另外,发明指数为83.72,居第二位。

常州市的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专利申请授权量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的环境保护支出方面与苏州市的相差较小,其他3项指标差距较大,尤其是专利申请授权量指数为19.72,还不到苏州市的1/5。

就与上海市、苏州市隔江相望的南通市而言,最突出的是专利申请授权量指标指数49.11,仅次于苏州市和无锡市,居第三位,在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的科技支出上高于常州市、徐州市,居第四位。

徐州市在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2项指数较高,均居第三位,但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的科技支出、发明、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专利申请授权量4项指标指数均较低,分别为12.71、12.12、11.76和10.69。

镇江市在发明、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和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3项指标上高于南通市,居全省第五位或第六位,但其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的科技支出、专利申请授权量方面指数均低于20。

扬州市除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和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2项指标指数较高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的科技支出和发明指数为18.99、15.62,特别是其专利申请授权量指数低于10,仅为8.22。

泰州市、淮安市、盐城市的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和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2项指标指数均超过20,指标指数低于10的泰州市有1项、淮安市有2项、盐城市有3项。

连云港市所有指标指数均低于20,低于10的有3项。

而宿迁市仅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的环境保护支出指数超过10,略高于连云港市,其余指标指数均低于10,为全省辖市中最低。

表22010年江苏省各辖市科技实力指标指数(以苏州市为100)各辖市之间科技实力分项指标指数差异显著。

相差最大的是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指数最高的苏州市是最低的宿迁市的103.16倍,其次是专利申请授权量指数苏州市是宿迁市的90.59倍,发明、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及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指数倍数分别是80.23、70.43和49.59,相差最小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的科技支出、环境保护支出2项指标指数差异最小,分别为11.19和8.05。

从各辖市科技实力综合指数(表2、图2)看,科技实力综合指数由高到低分别是:

南京市175.93、苏州市100、无锡市66.28、常州市36.82、南通市34.17、徐州市29.93、镇江市28.63、扬州市24.68、泰州市17.44、淮安市17.11、盐城市16.83、连云港市11.21、宿迁市6.04,最高的南京市科技实力7项指标综合指数是宿迁市的29.13倍。

按科技实力综合指数所反映的科技实力强弱,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三市科技实力最强,en大于60,处在第一方阵;常州市、南通市、徐州市、镇江市和扬州市五市科技实力较强,20

表32010年江苏省各辖市科技实力位序及分类什么原因造成了江苏省13辖市上述的科技实力格局呢?

首先,南京市作为省会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数千年的历史为其积淀了厚重的科技文化底蕴,“黄金水道”长江穿城而过,京沪铁路线上的重要枢纽,大型的机场,数条高速高路交汇于此,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使得南京市成为科技实力最强的辖市。

作为美丽富饶的苏南地区,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主要通过京沪铁路干线和长江水道接受上海和南京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科技实力分居第二、三、四位,尤其是苏州市,与上海直接相邻,历史悠久,借助现代改革开放之东风,引进外资和技术,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而同处江南的镇江市,处在南京市、常州市及扬州市之间,接收到中心城市南京的辐射效果不显著,相比较苏锡常三市,离上海市最远,使得其发展态势远不如苏锡常,科技实力掉在了后面,居第七位。

靠江临海的南通市与上海市、苏州市隔江相望,南通近代的发展为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长江的阻隔,使得与上海市空间距离相近的南通市远远落在了苏州市之后,近几年来,随着苏通长江大桥、崇启大桥等过江通道的建成,使得南通市接受上海市和苏南经济辐射能力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科技实力上升至第五位。

同处苏中地区的扬州市和泰州市,也因为长江的阻碍,陆路上直至本世纪初期才开通铁路,所以接受中心城市上海和南京的辐射远不如苏锡常地区,亦逊于南通市,科技实力分居第八、九位。

苏北五市中的徐州市,地处陇海铁路与京沪铁路的交汇枢纽位置,自古即为重镇,其社会经济基础较好,但跟苏北其他地区一样,远离全国性中心城市,虽为苏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其经济、科技实力却不如苏锡常通四市,而位居第六。

淮安市、盐城市地处苏北中腹,陆路交通发展滞后,远离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科技实力位居第十、十一位。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端,作为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铁路与中亚、欧洲铁路线)东桥头堡的功能远未得到发挥,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科技实力位居第十二位。

宿迁市原属淮阴市(2001年更名为淮安市),为县级市,1996年设立为地级市,发展时间短,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发达,科技实力最弱。

总之,主要受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历史政治等因素综合影响,形成了江苏省13辖市目前的科技实力格局。

四、结论与讨论基于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科学技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环境保护、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等7项科技指标,通过定量评估和定性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江苏省各辖市的科技实力各有其优劣。

南京市在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和发明三项指标上优势突出,苏州市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科学技术、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等四项指标上均处于第一位,等等;

(2)各辖市之间科技实力分项指标指数差异显著。

高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专利申请授权量、发明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四项指标指数辖市之间差异最大,分别为:

103.16倍、90.59倍、80.23倍和70.43倍;(3)辖市科技实力综合指数排序为:

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徐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淮安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科技实力最强,属第一方阵;常州市、南通市、徐州市、镇江市和扬州市科技实力较强,为第二方阵;泰州市、淮安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科技实力弱,处于第三方阵;(4)江苏省13辖市目前的科技实力格局主要是由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历史政治等因素长期综合影响的结果。

限于各辖市科技统计数据,本文选取了与地方科技实力相关的7项指标,并未建立更完善的科技实力指标体系,也未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专家法、熵值法等[11~12],而采用了简单易行的相关指标指数对比法,但不失其科学性,研究结果客观可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建议各有关部门正视地区发展客观状态,根据各地区位特点,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强化经济基础,挖掘地方历史潜力,抓住政策机遇,不断提升科技实力,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快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党.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科技实力分析与评估[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

124—126.[2]王湃,赵英才.我国省域科技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1):

125—127.[3]王婷,刘勇,叶中华.我国东、中、西部十省科技综合实力评价_基于灰色聚类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04):

35—39.[4]朱顺泉.泛珠三角各省区科技实力评价与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01):

62—63、72.[5]张黎,银路.西南地区四省一市综合科技实力评价及其分析[j].软科学,2003,(01):

60—63.[6]王鸣涛.河南省地级城市科技实力评价实证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17—20、27.[7]卢子芳.江苏省科技综合实力的评价[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11—14.[8]李炳军,刘思峰,胡坤.江苏省科技综合实力时间序列灰色聚类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4,(02):

59—61.[9]江志堃.江苏省科技实力问题研究[j].财务与金融,2009,(06):

82—85.[10]华长明等.中国与各国(地区)科技实力比较分析[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11]朱梅红,李爱华.基于熵权的中国西部各省份科技实力综合评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12):

120—125.[12]冯振环.地区科技实力的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04):

22—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