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10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 经济史部分 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docx

届高考历史经济史部分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

(详解版)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专题闯关》精选2013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

专题二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河南省豫南九校201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没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答案】C

【解析】考察对改革开放后对外政策的理解。

这一时期这一判断主要是为国内的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和平的国际环境。

D说法错误,A也不符合史实,B此时世界格局仍是两极格局,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故选C。

2.(河南省漯河市2013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

百万1990国际元)

年份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中国

228600

189740

241344

239903

740048

3873352

占世界份额(%)

32.9

17.2

8.9

4.5

4.6

11.5

上表表明

A.近代现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

B.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GDP出现负增长

C.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响GDP几无增长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答案】D

【解析】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GDP得到很大的发展,占世界份额的11.5%。

3.(河南省漯河市2013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3年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合并成“商务部”。

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言论是

A.“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B.“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D.“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C

【解析】名字的改变强调加强对外贸易发展商品经济。

4.(2013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9题)图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币,两幅图表明

 

图三

A.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优先发展农业

B.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成就巨大

C.主动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事求是,已经实现一国两制

【答案】B

【解析】考察改革开放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有上海的发展还有拓荒牛,这都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故答案为B。

5.(2013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20题)2013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一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

根据题干“南徙启帷幕”说明改革开放从南方拉开序幕,“脱开金锁走蛟龙”说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历经了艰难取得一系列成就。

由此分析,应选C项。

6.(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适应性练习文科综合试题19题)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

其中“沿汪”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

为此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对外开放。

根据时间可以判断,开放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开辟经济开放区、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在1985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

7.(2013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14题)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

国产幸福可乐。

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D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时代背景,正确选项为D。

8.(安徽省宿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十四大。

注意时间“90年代初”,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都发生在1992年,符合题意。

而B项在21世纪初。

D项在2001年.均排除。

C项与题意无直接相关。

9.(北京市朝阳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下列对“广交会”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中美对抗期间终止了对外交往

②由单一出口变为进出口交易平台

③人世十年进一步促进广交会发展

④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将不断拓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除出即可。

10.(珠海市2013届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结合《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我国城乡居民月收入表和所学知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月收入(元)

城乡居民收入差(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

1978

316

133.6

182.4

2.37

1983

525.96

309.77

216.2

1.7

1988

1181.4

544.9

636.5

2.17

1993

2577.4

921.6

1655.8

2.8

1998

5425.1

2162

3263.1

2.51

2003

8472

2622

5850

3.23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总体上呈现出在去曲折中增长的势头

B.80年代前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热情,农民收入提高快

C.80年代前期,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大规模开展起来,城乡收入差距不大

D.90年代后期,城乡居民收入均有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不明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成果。

B项符合80年代前期的相关史实。

A项说法不准确,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C项中从第三栏分析,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D项中差距进一步加大。

11.(潮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

国产幸福可乐。

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根据题干时间“1979年3月”分析,此时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题干主要的侧重点是经济现象和结构的额变动,体现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12.(江西省红色六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在经历了2008年令人兴奋的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令人敬畏的国庆60年阅兵后,世博会完成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三连胜”,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见证。

以下对这两个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分别代表着南北不同的文化类型,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

B.20世纪30年代两地人民共同谱写了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利的英雄赞歌

C.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两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D.20世纪80年代两个城市对外开放,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对外开放。

上海不是古都,排除A;建立的是共产主义小组,不是共产党,排除C;北京不在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列,排除D。

故选B。

13.(江西省红色六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上海地方史。

材料包括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内容,所以,C用“现代化”一词表述最全面。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2013年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36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自16世纪起,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的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借以促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鼓励资本原始积累,扶植为适应国外市场的工业生产。

一一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自明朝第五代皇帝朱瞻基下令闭关锁国以后,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稳态建构;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

“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

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一一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材料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一一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材料四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剐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CCTV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期以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和机制的主要变化。

(6分)

(2)结合史实简要评述材料二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

(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6分)

【解析】第

(1)问,根据材料一中“约自16世纪起,……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工业革命前夕实行自由经济政策,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罗斯福新政回答。

(2)问,首先提炼材料观点,材料二中认为“闭关锁国……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提炼观点,之后对观点进行辩证的评价分析,可以从受到侵略的必然性,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回答。

第(3)问,结合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出现的经济、政治、国际形势等的变化回答。

第(4)问,结合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回答。

【答案】

(1)16、17世纪盛行重商主义;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的普遍信条;经济大危机发生后加强国家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6分)

(2)观点:

材料二作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

(2分)

评价:

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

资本主义入侵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文化,中国开始了自身痛苦的近代化历程。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效仿实践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弘扬民主科学精神;社会生活上传统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但是,中国近代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民族尊严遭到践踏。

(6分)

(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世界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有能力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6分)

(4)建立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等。

(任答3点得6分)

2.(2013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27题)(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6~18世纪的中国,手工业产品中棉布或丝织品,特别是棉纺织品在长距离贸易中取代盐而成为主要商品,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非盐所能比拟的。

……棉、丝织品大量卷入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1594年全国海外贸易总值约100万两。

1745年粤闽江浙四港贸易总值高达3657万两余,而南宋海外贸易总量值不过500万两。

1641年至1684年,中国驶往日本的商船共1711艘,年均10.7艘左右。

……1684年海禁取消,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大小港口计有一百多处,它吸引着世界各国商船赴华贸易。

1684年至1757年,中国驶往日本的商船共3017艘,年均41.4艘,到中国贸易的英美商船有312艘,其中英商船最多。

明末清初中国到东南亚商船年均91艘。

材料二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

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

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引自P,林德特著、王新奎偏译《国际贸易》

材料三《1978~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呈现哪些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0~2000年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具体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的图片分析8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进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7分)

【解析】考查近现代中外、世界贸易的发展。

第一问考查明清时期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的特点,从材料“长距离贸易”、“大小港口计有一百多处”、“世界各国商船赴华贸易”以及贸易额的变化即可归纳特点,影响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工商皆本等等思想方面解答。

第二问的特点从材料中数据的变化即可归纳,原因可从战后的三大经济组织、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科技革命等方面分析。

第三问图表看不太清楚,但总体可知是上升趋势,从两个时期改革开放的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

【答案】

(1)国内:

特点:

大宗远距离贸易;全国性大市场形成(2分)

海外:

特点:

贸易额增加;对外贸易港口数量增加,参与世界范围内商业革命。

(2分)

影响: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为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2分)

(2)特点:

世界贸易大幅度增长;世界贸易实际价值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

(2分)

主要原因:

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或: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等任一点);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

(2分。

任答两点即可)

(3)80年代末:

特点:

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速降低。

(2分)

原因:

对内加快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2分)

21世纪初:

特点:

进出口增速呈直线上升。

(1分)

原因: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中国加入世贸。

(2分)

3.(2013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8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宝山县筑路时,因一寡妇担心破坏坟墓风水而阻止开路,只能拖延多日,并“议定纡绕兜开”。

……还有苏姓乡民认为筑铁路破坏风水,使其长眠的祖先不得安宁,联合乡民阻挠筑路,打伤铁路督工和外国雇员。

——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材料二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

曰苏嘉,曰沪嘉,冀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

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总机关也。

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可以抵制也。

——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1)材料二所持铁路观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4分)

材料三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

而于用兵尤不可缓。

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

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

……十八省舍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

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摘编自《清史稿·交通志》

内阁学士张家骧(光绪帝的师傅)上奏反对修建铁路,他列举三大弊端:

一是若铁路造成,商旅辐辏,洋人觊觎,何以应之?

二是铁路沿线遇到田亩、屋庐等,必至贻害民间;三是建设铁路会影响招商局(注:

清廷官营企业)海运收入。

——摘编自姜鸣《起草修建铁路的幕后人物》

(2)材料三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铁路兴建争论的实质。

(6分)

材料四“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

到201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6日)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并概括中国近代、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

(6分)

【解析】第一问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一反对修铁路出于风水的考虑,带有迷信色彩;材料二反对外国人在华修铁路,认为外国人在华修铁路侵略中国主权,主张自修铁路维护主权。

第二问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能力。

第三问旨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

(1)材料一认为外国人筑路破坏风水;材料二认为外国人筑路破坏国家主权。

(2分)

原因:

阶级属性及立场不同。

(2分,如答“百姓愚昧;绅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国家主权”也可)

(2)理由: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有利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分)

实质:

近(现)代化问题上的观念冲突。

(2分,若回答新旧观念冲突给l分)

(3)原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重视铁路建设,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分)

特征:

近代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发展困难;现代交通在国家独立、国力强盛的前提下迅速发展。

(4分)

4.(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3分)与时俱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延绵发展的重要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6分)

(2)英国卫报曾有学者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扼要论证这一观点。

(7分)

【解析】第

(1)问,三幅图片反映了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史实,要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三幅图所表现出的基本信息。

图一体现了沿海地区的开放,图二体现了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图三体现了互联网的高度发展。

(2)问,要先表明对题干中的观点的支持,论证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方针,中国所产生的变化等方面,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紧扣观点的回答。

【答案】

(1)全面开放,(或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或发展市场经济);进入信息时代(或外来文化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6分)

(2)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1分)

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分)

②会议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2001年加人WTO。

(2分)

③进入21世纪后,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2分)(答案开放,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