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401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docx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综述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

    2010年高考开始历史试卷中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

此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观点、按照一定逻辑思维运用历史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

下面总结出的解答此类试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解题技巧(结合高考真题)

      例1、(2010年全国卷第40题第3问)(13分),(难度系数0.26,全省平均分3.42分)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

《反杜林论》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要求:

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3分)

    例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课标)第41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系数为0.43,全省平均分5.02分)

    ★解题技巧(结合高考真题):

    

(一)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

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

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

何为“关键词”?

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而言,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如2010年中的“历史前提”其实就是讲资本主义有萌芽到发展的条件或者是原因,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是讲西方崛起到底是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外部影响或者是内外相组合的产物。

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

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

    

(二)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

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

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我们就要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运用我们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去寻找史实。

比如经济上,我们就可以想到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或者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入下去,就是能不能联系中国的情况,恰好中国就是反面例子,正反结合就可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而2011年的“西方崛起”原因,我们最好从内外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既符合我们的唯物史观,也利于保证论文的完整性和字数。

    (三)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

所谓“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写好开头。

有些学生写的开头很长,但观点始终没有明确,有点含含糊糊的味道,这是不行的。

其实开头不要写得太多,就是开门见山,观点是什么就写什么。

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就这样写“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

”或者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写“西方崛起是西方自身发展和外来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一定要讲究格式。

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分段,突出结构。

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至少三段,第一段是观点,第二段是外因,第三段是内因,最好还有个总结。

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

    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

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

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政治方面时,就不能只说资产阶级革命,而应该表述为“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等。

    答案要点:

例1

    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

理由有四:

    

(1)在政治方面: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最先、完善并得到发展。

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确立过程与反封建求民主的进程结合在一起。

二在明清时代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在经济方面:

欧美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等,使这些国家获得原始积累和劳动力。

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18世纪日不落帝国英国等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足够资金;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而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3)在思想文化方面: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这些思想文化运动反过来仍然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而中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文化专制不可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4)在外交政策方面:

欧美早期发达国家形成市场,促进资本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他们积极开辟新航路,拓展殖民地,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而中国在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全面落后于世界,因此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小,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综上所述,欧美国家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就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没有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因此在中国不可能建立成熟的资本主义。

    答案要点1:

例2

    关于西方崛起,第一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引人入胜,究其原因主要由内因决定,其他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附属。

而第二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理由如下:

西方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

思想上,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但在西方向近代迈进的过程当中也深受其他文明影响。

如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取代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动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所有的这些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的崛起。

    答案要点2:

例2

    西方的崛起既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同时也是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西方的崛起是在充分吸收古代亚非文明的基础上逐渐起步、发展并超越的。

古代的亚非文明不论在经济、科学技术还是在航海、贸易等方面均处于领先世界的行列。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成为新教传播的工具;火药传入欧洲,使欧洲在武器制造方面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使骑士阶层阶层日益衰落,同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的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可以说,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促使欧洲率先迈入近代社会。

步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通过殖民侵略、扩张,把广大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从而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掠夺了大量原料,扩大了海外市场,所有这些都为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诚然,西方的崛起主要是其自身经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伴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近代资产阶级不满神学压制、神权统治及专制制度,于是兴起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如: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并爆发了席卷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业革命。

所有这些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西方社会的迅速发展,从而成为近代文明中心并迅速崛起。

二、评分标准与答题方法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

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1、观点明确(2分)。

观点表述完整且合符逻辑。

(2分)

    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有概述性表述。

    选择观点的基本原则:

一般试题所给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一个观点至关重要。

观点不是选得越多越好,如果观点选得过多,就不能够对观点进行充分论述,因此建议学生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一些试题会要求对材料中所有观点进行评述)。

    2、评论(6分):

合理运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3分)。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3分)。

    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多层次、不同角度地论证。

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多角度”可能的几种形式:

    思路一:

社会历史诸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外交、社会生活、际关系等)。

    思路二:

外因、内因。

    思路三:

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

历史诸时段

    思路五:

两方面进行评述

    思路六:

古今、东西、南北)比较方法进行论述的

    思路七:

从哲学的、历史的、政治学的等多学科角度进行论述

    思路八:

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理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论证充分、层次清晰、表述清楚。

(2分)

    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结论正确,首尾呼应。

能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抓住本质,给人以深刻启示。

    言语“历史话”,语言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

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和虚构夸张的散文化倾向。

三、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

    第一等(12—10分):

    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9~5分)

    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细读评分参考,我们看到可以清楚的看到要想答好此题必须做到:

    1、观点明确;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充分。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逻辑严密、充分。

表达清晰(语言、文字)。

四、例文赏析

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专项训练

    1、(2011全国新课程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

赞成第一种观点:

西欧是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亚非拉文明主要来自西欧文明。

    理由:

西欧崛起主要由内因决定,西欧崛起并将先进文明传播到落后地区,成为文明交往的中心。

    从历史上看,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奠定了基础。

    从经济上看,西欧是近代资本主义发源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商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源于西欧,最终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确立了西欧对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控制,促成了西欧文明的扩散。

    从文化思想上看,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源于西欧,对促进亚非拉文明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国际关系领域,西欧崛起和与之相伴的殖民征服,将先进的文明传播到那里,进一步推动了亚非拉文明的发展。

    综上所述,西欧崛起主要源于内因,其它文明成就主要归功于西欧崛起的文明成就,西欧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答案2:

赞成第二种观点:

世界文明成就应归功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

    理由:

    第一、人类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历史,很久以来形成了许多文明中心,如中国古代文明,西亚文明、美洲文明、印度文明等,它们都是各地区先进文明。

在中国文明发达之际的宋元时期,西欧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

    第二、西欧崛起除了自身因素发挥作用外,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它文明的交融。

的确,西欧崛起有很多因素来自于内部,但是文明本身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统一,文明的交往是双向的,方式多样。

如向近代过渡时西欧崛起受到中国文明的四大发明的影响,中国火药、罗盘针、印刷术、造纸术等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起到重要作用。

 

    2、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

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

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

    评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要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依据:

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领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依据: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

    3、河北省唐山市2011-201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旨在掠夺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了灾难的深渊。

直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甚至都不愿翻开中国近代史,因为,它留在我们民族记忆深处的是太多的屈辱和辛酸。

但是,身处21世纪的中国青年,当我们平心静气地来反思这段历史的时候,从这场战争中,我们除了感受到屈辱之外,还能得到哪些认识呢?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人也许至今仍在封建专制的黑洞中三跪九叩……如果没有西洋文明的强制介入,单靠中国人自身的进化是很难走出封建专制的……大英帝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是强盗式的赤裸裸的侵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摘自《中国近代史》

    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后兴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疯狂向中国倾销廉价的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人先后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学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民主科学思想,促使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4、邯郸市2012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拉费伯尔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史专家,为威斯康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威斯康星学派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修正派”中的一翼,是对当时主流史学界“正统派”的反动。

……正统派与美国的官方立场一致,将冷战的爆发与延长归咎于苏联,认为“苏联的行动清楚地显示了它对民主选举政治及其结果的毫无信赖;显示了它意欲把整个中、东欧置于自己的独立的支持者统治下的无情信念;苏联渴望空间、卫星国的人力和武装,外加经济资源以及有利于扩展其影响的机会”。

声称美国只是为了对战后国际体系“负责任”而不得已应战。

修正派则对美国对外政策持批判态度,虽非认为苏联完全无辜,但更多地认为美国负有重大责任。

……此后又出现了融合正统派和修正派观点的后修正派。

    评论材料中关于“冷战”责任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应负主要责任的理由: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蓄意发起的。

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

1947年杜鲁门提出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冷战”正式开始,接着又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面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被迫采取反击措施。

由此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冷战”应付主要责任。

    答案2、苏联应负主要责任的理由:

    苏联极力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号召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苏联支持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支持世界各国共产党夺取政权。

二战后,苏联出于民族利已主义的考虑,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极力在东欧扩张自己的势力。

二战后,西欧地区经济困难,社会动荡,有可能在苏联的影响下出现激进的社会变革。

综上所述,正是苏联的威胁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到恐惧,为稳定资本主义,才不得不发起“冷战”。

因此,苏联应对“冷战”局面的出现负主要责任。

   (以上内容不是标准答案,仅供老师们阅卷时参考。

本题是一个思辩性的题目,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般应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说明理由,最后要扣题。

    5、河南省六市2012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试题41.(12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

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

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

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

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

……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

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进行论证,或对材料中多种观点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答案:

    1)(3分)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

    史实: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2)(3分)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影响。

    史实:

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进程加快;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3)(3分)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弊端

    史实:

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金融危机

    4)(3分)单纯观点,不写史实(写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如能源危机、欧盟内部矛盾、恐怖主义活动等亦可以给分)

    6、上海市虹口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题(历史)西方崛起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