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22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2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

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珠海市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和两个阶段及其特征。

2.掌握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

3.掌握五四运动的意义。

4.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5.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

6.掌握“一大”和“二大”的内容并能分析其缺陷。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

1.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难点

1.五四精神。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法。

本课可以问题入手,通过再造历史场景,创设新情景。

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2.讲述法。

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中的一些事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讲述,加深印象。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关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图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

我们只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

它与什么事有关?

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

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的。

二、学习新课

一、五四爱国运动

[板书]1.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第一段小字内容。

从中找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教师引导]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回答][板书]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教师梳理]关于中国山东问题,在近代一直比较敏感。

先是德国在1897年强占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势力范围,接着英国强租威海卫。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派海陆军两万余人,在山东登陆,侵占山东许多地方;不久,又悍然侵占济南车站等交战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胶济铁路完全置于日军的控制之下。

接着,1914年9月,英国派军队1500人在青岛附近崂山登陆。

10月底,英日联军发动对青岛德军的进攻,11日,攻占青岛。

德国驻胶州总督华德作为俘虏,被押送到日本。

这样,德国控制的胶州湾转到日本手里。

日本极欲将武装侵略山东的事实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进一步扩大侵略,1915年初,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第一号内容就是要求北京政府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

在日本的威胁利诱下,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

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同学们,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造成了事实上的占领,并且通过袁世凯、段祺瑞两政府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也参加了对德作战,是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的。

[教师引导]现在同学们根据上述情况,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是什么?

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请大家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清朝辛亥革命没有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制度的政治纲领,没有能较广泛地发动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一层劳动群众,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领导这场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这就使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

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处于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

孙中山曾沉痛地说:

“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又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这个潮流是生气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

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再一就是日本侵占山东,独霸中国,引起中国人民强烈不满之事实。

因此,当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会议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权利转交日本时,消息一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地开始了。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谈的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第二个问题:

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教师小结]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没有大的进步,综合国力依然很弱。

所以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关于五四运动过程的内容看一下,从中提炼出相关的信息。

[板书]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发展[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刚才阅读的内容中找出与五四运动相关的信息。

时间:

1919年5月4日

地点:

北京;

参加者:

北京大学等校学生;

斗争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曹汝霖等人;

领导者:

陈独秀、李大钊等;发展:

6月初,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作用,上海成为运动中心。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上第二段小字内容,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讲述一下五四运动爆发时的情景。

[学生讲述][教师引导]我们再看“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图片,请问,民国八年五月四日是什么时间?

[教师提问]从图片中可得到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我们再来看“五四”传单,请问,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

忧国忧民。

不屈不挠。

乐于奉献。

敢于斗争。

争权利平等、主权独立。

团结、奋发、向上。

……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本上找出关于五四运动的结果的描写。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一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板书]3.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稍作修饰)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在谈到五四运动的意义时提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除了五四运动以外,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还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她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思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那么,她成立的阶级条件应是什么?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她有自己的指导思想。

那么请问,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她的思想基础应是什么?

结合五四运动的意义回答。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一个过程。

请问她成立的组织条件和干部条件是怎样具备的?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过渡]在上面三个条件都具备以后,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板书]2.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关于一大的内容,找出相关信息。

[教师板书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内容:

a.通过党的纲领b.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c.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意义: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参加**一大的代表,然后思考:

陈独秀没有出席**一大,为什么会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

[教师小结]正是这样,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巨大影响,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教师过渡]前面我们分析了**一大的局限,那么,这些局限在什么时候被突破呢?

我们说,**二大的召开就部分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板书]3.**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段小字内容。

看一看,**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这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教师过渡]根据“一大”和“二大”的内容,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板书]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她成立八十多年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因此,用“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来形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毫不过分。

[布置作业]

1.下列是五四运动的口号的是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②外争主权,内除**③取消“二十一条”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

A.1919年B.1921年

C.1922年D.1927年

答案:

B

教学反思:

应该结合现实来谈如何继承五四精神。

第11课 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

2、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

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

《国民革命歌》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出示:

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

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背景导入:

黄埔军校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由国民党创办的。

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成立的。

学生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情况。

读《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六期毕业人数》,归纳创办黄埔军校的意义。

过渡: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样,这是我们这一节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大问题——北伐胜利进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学生自学课文,回答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

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出示《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图

出示视频资料《北伐战争》,了解北伐战争情况。

出示《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图,渲染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强调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史实。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过渡:

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南方革命阵营的分裂趋势也在不断增加。

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这种趋势日趋明朗并最终导致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出示视频资料和图片《四一二政变》,了解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情况。

介绍:

继上海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单广东一地,被捕杀的就达二千多人。

同时,阎锡山在山西,刘湘在四川也纷纷举行“清党”,并表示拥护蒋介石政府。

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李大钊就是在这时被杀害的。

大革命受到了严重挫折。

同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

并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

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那么,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引导学生讨论1: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从客观上来看,一是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二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采取突然袭击。

从主观上来看,一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二是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过渡:

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同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那么,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着哪一个阶级的利益?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的局势怎样?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前景怎样?

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引导学生看书,把本目中的一些知识要点找出来。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后来统治了全国。

指出: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交代一下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后曾经迁都的情况,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中南京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被推翻。

引导学生讨论2: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

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布置作业】(略)

教学反思:

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相关北伐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掌握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及原因。

3.了解八七会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中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做出了伟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

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

1.图像法。

在导入新课时则可以通过对一些图像资料的观看,从中导入的方法。

2.提问讲解法。

通过把本课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逐渐理解教材,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观念。

3.故事穿插法。

本课内容故事较多,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课堂讲解、活跃气氛,加深印象。

也可以放在课后活动中。

4.讨论法。

对于秋收起义失败后退往农村的原因,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其把道理想通。

5.诗词辅助法。

对于本课内容,可让学生通过搜集毛泽东诗词并背诵,加深理解。

相互印证。

●教具准备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投影仪。

2.影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及相关设备、“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图。

这是一把手枪,枪上有两行字:

“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

这是朱德领导南昌起义时用过的手枪。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朱德是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负责消灭南昌城里国民党军官教育团和公安局里的警察。

起义前夕,朱德设了一个鸿门宴,请军官教育团的团长、公安局的头头吃饭,将他们调离了自己的队伍。

同时,把他们的卫兵也请到另一个屋里吃饭。

正当他们吃喝得兴高采烈不注意时,枪被悄悄地移走。

起义开始时,他们都束手就擒,他们的队伍因群龙无首,很快被起义军消灭。

以上是南昌起义过程中一个小插曲。

那么,南昌起义是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哪些?

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

等等,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的。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看一个电影片断。

(放《南昌起义》影片中的一个片断)。

然后,请学生回答或老师解说,提出电影的名字叫《南昌起义》,接着提出问题:

南昌起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南昌起义发生过程中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

等等,从而导入新课。

[导入语例示三]

[投影显示]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同学们,上面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为秋收起义而作。

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被称为一九二七年挽救中国革命的三大起义。

这三次起义各有特色:

最早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道路;广州起义最早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

那么,这几次起义的具体情况如何?

我们下面一一学习,先从南昌起义开始。

[导入语例示四]

请同学们看上一课中提供的图片:

“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

同学们,这两幅图反映的是国民党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屠杀,由于国民党右派的突然袭击和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国共关系破裂,大革命失败了。

那么,这场屠杀是否阻止了中国革命的前进呢?

我们说没有。

毛泽东主席说过: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确实是这样的,共产党人并没有在屠杀面前止步,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刚发生半个月,中国共产党人就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南昌起义的内容,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①时间:

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③过程:

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南昌城,不久撤出南昌,南下广东,但在途中遭到失败。

④余部:

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湖南。

⑤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板书]①时间:

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人:

周恩来、朱德、贺龙等。

③过程:

南昌起义→南下广东→受挫分兵。

④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教师讲述](附图)

同学们,请在图中先找出几个相关地名:

“南昌”“瑞金”“三河坝”“汕头”“宜章”。

[学生找出后,教师开始讲述]1927年7月中旬,党中央任命周恩来为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进行部署和领导南昌起义。

7月25前后,周恩来及起义的其他领导入如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从武汉、九江等地到达南昌与朱德会合,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

这时集结到南昌的参加起义的兵力大约有2万余人。

起义部队的主力,是以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和朱德率领的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公安局两个保安队等。

7月31日晨,周恩来及前委其他领导成员否定了张国焘阻止起义的错误意见,决定8月1日凌晨4时举行起义,后因一个姓赵的营长叛变,起义提前到凌晨2时。

8月1日晨,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

经过五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胜利占领南昌城。

起义胜利后,随即成立了以共产党人为领导核心,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8月3日至7日,起义军按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取道临川、宜黄、广昌南下,宣布继承北伐革命没完成的事业,反对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

”8月下旬占瑞金,克会昌,打垮堵截的国民党军队钱大钧部。

9月上旬,进军长汀、上杭,中旬占大埔县的三河坝。

随后分兵,由朱德率二十五师留守三河坝,总指挥部率主力进军潮州、汕头。

下旬,占领潮汕后第二次分兵,一部留守潮汕,主力西取惠州。

9月底10月初,起义军在汤坑,三河坝遭到优势敌人的攻击,激战数日,损失严重,潮州、汕头亦相继失守。

随后,主力又在流沙一带遭敌截击。

所留部队,一部约1200人由颜昌颐、董朗率领进入海陆丰地区;一部约2000人,由朱德、陈毅率领进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

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以武装斗争反抗了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