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224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知识点汇总.docx

中考知识点汇总

1、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

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趋向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趋向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的为阴离子,小于核内质子数的为阳离子,等于核内质子数的为原子。

2、原子、分子的基本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没有中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看不见,肉眼能看见的微小颗粒都不是分子);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中,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是有间隔的(热胀冷缩成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化学式的意义举例:

H2O,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3种常见计算请见上册教材84、85页。

4、化合价的计算

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常见元素化合价详情请见上册教材83页。

5、物质的分类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组成中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酸:

溶液中电离时阳离子完全是氢离子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化合物。

碱:

溶液中电离时所有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6、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产生。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7、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初中只有四种,一般填写反应类型也只能填这四种)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8、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不一定改变,可能增加,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

9、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这个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10、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够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11、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初中常见的沉淀有:

碳酸盐沉淀CaCO3、BaCO3、CuCO3

不溶性碱沉淀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

不溶于稀硝酸的两种沉淀AgCl、BaSO4

初中常见的气体有:

碳酸根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铵根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氨气

生成水的反应:

氢氧根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

12、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的两点: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要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13、空气的组成成分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是混合物。

14、溶液的酸碱性、pH值

酸性溶液的pH<7(且数值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的pH>7(且数值越大,碱性越强);中性溶液的pH=7。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酸性溶液氢离子越多(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溶液氢氧根离子越多(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15、溶解度

固态物质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单位g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非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没有单位

标准状况指的是温度为0摄氏度和压强为101kPa时的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6、溶质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S/(100+S)*100%,其中S为溶解度

17、碳及其化合物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金刚石、石墨等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也存在着差异。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充分燃烧(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碳氧质量比为3:

8;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碳氧质量比为3:

4。

碳氧质量比<3:

8=3:

83:

8—3:

4=3:

4>3:

4

反应生成物氧气剩余,生成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有剩余,生成一氧化碳

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

高温条件下,碳还能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①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说是碳酸钙和稀盐酸,酸不选用稀硫酸和浓盐酸;

②长颈漏斗的使用:

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漏斗溢出,也叫液封);

③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

④简易装置的优点是:

装置简单、节约药品、操作简便;

⑤带长颈漏斗的装置的优点是:

随时增添液体。

CaCO3+2HCl==CaCl2+H2O+CO2↑

根据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制得的气体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以此来检验二氧化碳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不是冰,升华的时候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以做制冷剂。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物理变化。

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剧毒,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①实验前,一氧化碳先检验纯度:

可(可燃性气体)+助(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加热前都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以便赶出试管内的空气;

③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为什么?

);

④尾气处理装置:

燃烧或收集(一氧化碳有毒,要防止污染环境,防止中毒)

高炉炼铁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主要的是Fe2O3+3CO==2Fe+3CO2次要的是C+O2==CO2CO2+C==2CO(反应条件均为高温)

高炉炼铁是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不能直接写成碳与铁矿石反应。

18、金属和酸反应

活泼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常见活泼金属:

镁、铝、锌、铁。

注意:

Fe与酸反应生成+2价亚铁。

19、金属及合金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各类型合金都有以下通性

(1)多数合金熔点低于其组分中任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

(2)硬度一般比其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大;

(3)合金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低于任一组分金属。

利用合金的这一特性,可以制造高电阻和高热阻材料。

还可制造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在铁中掺入15%铬和9%镍得到一种耐腐蚀的不锈钢,适用于化学工业。

(4)有的抗腐蚀能力强(如不锈钢)。

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目前产量最大的金属是铁,未来应用前景最好的金属是钛。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20、酸碱盐的性质及相互间反应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为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金属(排在氢前面)—盐+氢气(置换反应)

实验室制取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

除铁锈:

(4)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

治疗胃病治硫酸厂排出的污水(5)酸+盐—新盐+新酸()(复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也用于的检验:

(澄清石灰水检验)

的检验:

的检验:

治疗胃酸过多: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为蓝色,无色酚酞遇碱变为红色。

(2)碱溶液+非金属氧化物(、、)—盐+水(不是复分解反应)

(必须密封保存,因为它有吸水性且会与反应)

(检验)

(3)酸+碱—盐+水

(4)碱溶液+盐溶液—新盐+新碱的检验:

(无色酚酞变红)

的检验:

工业上制取: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溶液,指示剂不变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金属+盐溶液—新盐+新金属

(现代湿法冶金的方法)

(3)酸+碱—盐+水

(4)碱溶液+盐溶液—新盐+新碱

(5)盐+盐—新盐+新盐(两种新盐至少要有一种沉淀)

的检验:

(滴加稀硝酸)

的检验: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

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

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特性

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②化工原料:

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

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

制漂白粉

②农业:

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

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所有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H2CO3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BaO+H2O==Ba(OH)2         CaO+H2O==Ca(OH)2

(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CO2+Ca(OH)2==CaCO3↓+H2O(不是复分解反应)

(2)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

pH的测定: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酸雨: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5.6的雨水为酸雨。

20、化学肥料

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氮肥:

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

NH4HCO3、NH4Cl)、硝酸盐(如:

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作物缺氮会绿色褪淡,生长缓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果小皮硬。

大豆,蚕豆等一些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

它们可以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而被植物吸收。

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磷肥:

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

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作物缺磷时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植株矮小、苍老、瘦弱,茎细直立、分枝少,叶片小、缺光泽,根系发育差,易老化,成熟迟缓。

钾肥:

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作物缺钾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叶片出现褐斑,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如硝酸钾,叫做复合肥料。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带来环境问题。

一方面化肥中常含有重金属元素等,施入土壤后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引起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氮化物和硫化物气体排放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环境的污染。

21、化学与生活

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根据含量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并不都是有机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化合物。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使用有机合成材料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白色污染。

2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量的意义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解题步骤是:

(1)根据题意设未知数(用X,Y等字母来表示);

(2)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已知物和待求物之间的质量比(即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4)简明地写出答案。

(五步法:

设、化学方程式、比例式、解、答)

3、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式是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依据,必须书写正确,且一定要配平;

(2)各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必须计算正确;

(3)相对分子质量必须写在对应物质化学式下面,相应的已知量、未知量须写在相对分子质量的下方,且单位要统一。

(4)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已知物、待求物必须是纯物质,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①气体质量:

m=ρV

②纯度指纯物质占不纯物质总质量的质量分数。

4、解题思路:

(1)首先要认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哪些是已知量和已知关系,哪些是未知量,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也就是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属于哪种类型的计算,需要进行哪些换算,本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2)通过分析后再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按照计算步骤完成解题过程。

详细解题步骤请参考上册教材第100页例题2。

23、常见实验仪器

常见实验仪器:

试管、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集气瓶、水槽、铁架台、托盘天平、漏斗等,详情请参考上册教材附录一。

24、基本实验操作

过滤:

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上端,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部分,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蒸发:

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坩埚钳

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坩埚钳用于夹持蒸发皿。

排水集气法:

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导气管

将集气瓶装满水并倒扣于水槽中,用弯曲的玻璃导管的一段伸进水下的瓶内,另一端接气体发生装置(当产生连续均匀气泡时开始收集),观察到有连续的气泡从瓶口冒出,表明收集满了,然后用玻璃片从集气瓶口的一段缓缓滑过并盖住瓶口后将集气瓶反转过来拿出水槽。

加热制气时一律先撤走导管,再移开酒精灯,否则会倒吸,导致试管或烧瓶炸裂。

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通常是想办法造成装置不同部位气体有压强差,并产生某种明显的现象。

使气压增大的常见方法有:

①对容积较大的容器加热(用手、热毛巾、或微火)容器内受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现象是从导管出口(应浸没在水下)排出气泡,冷却时气体收缩,液体回流填补被排出的气体原来的位置,从而形成一段液柱;②通过漏斗向密闭容器内加水,水占领一定空间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

现象是使加水的漏斗颈中的水被下方的气体“托住”,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叙述上要注意细节描述的严密如:

1.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2.要注意关闭或者开启某些气体通道的活塞或止水夹;3.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或加水至“将长颈漏斗下口浸没”等。

25、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实验仪器组装公式:

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

⑴制气装置的选择:

A所需药品的状态;B反应条件。

⑵集气装置的选择:

A气体的溶解性;B气体的密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

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气体的净化原则:

净化时所需气体不能参加化学反应或因溶解而损失,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净化的顺序一般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干燥后的气体不能再通过水溶液。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药品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化学反应原理

(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

反应物状态

固体与固体混合

固体液体混合

固体与液体混合

固体与液体混合

反应条件

加热

不需加热

不需加热

不需加热

气体水溶性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氢气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气体密度

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方法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内,若复燃,说明是氧气。

点燃该气体,检验其生成的产物。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其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验满或验纯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用拇指堵住倒置已收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手指,若为“噗”的一声,说明已纯。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实验装置

 

 

氧气2H2O2MnO2====2H2O+O2↑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氢气Zn+2HCl==ZnCl2+H2↑

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集气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

长管进短管出;

向下排空气法:

短管进长管出;

排水法:

集气瓶事先装满水,短管进长管出;

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长管进短管出。

26、物质的检验及鉴别

检验及鉴别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是对物质的确认、鉴别及区别。

推断是根据已知现象,应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被检测物是什么或其中含有什么,不含什么,可能含有什么。

气体的检验

[1]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

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

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酚酞试纸),若试纸变蓝(变红),则是氨气。

[5]水蒸气:

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

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氮气: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离子的检验.

(1)酸液(H+):

⑴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⑵活泼金属(如:

镁条、锌粒等);⑶不溶性碱(如:

氢氧化铜等);⑷某些金属氧化物(如:

铁锈);{5}碳酸盐(如:

碳酸钠等)。

(2)碱液(OH-):

⑴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⑵某些可溶性盐(如:

硫酸铜、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