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362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docx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版

11 目的

规范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12 依据

《中国药典》2015版。

13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验。

14 责任

中心化验室负责人:

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中心化验室检验人员:

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检验操作。

15 程序

15.1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版。

15.2 抽样:

照《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6内容

6.1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PN法)。

检查时,按已验证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6.1.1设备、仪器及用具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生化培养箱(20~2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脉动真空灭菌柜、紫外灯等。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移液枪及吸头、薄膜过滤器等。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1.2试液

消毒液

A.0.1%新洁尔灭溶液

B.75%乙醇溶液

稀释液、试剂及配制

A.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取磷酸二氢钾3.56g、无水磷酸氢二钠5.77g、氯化钠4.3g、蛋白胨1.0g,加纯化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1210C灭菌15分钟。

B.聚山梨酯80

C.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

D.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6.1.3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6.1.4操作方法

试验前准备

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试管、移液枪吸头(1ml、10ml)、量筒、稀释液、培养基等移至传递窗内。

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开启微生物检测室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

操作人员进入一更,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烘干。

进入二更,用0.1%新洁尔灭溶液洗手,穿戴洁净无菌服、口罩、手套。

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再用乙醇棉球擦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的手术镊或剪将供试品启封。

供试液的制备

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征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

如果下列供试液制备方法经确认均不适用,应建立其他适宜的方法。

水溶性供试试品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

10供试液。

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

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

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

10供试液。

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0.1﹪的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

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

油脂类供试品

取供试品,加入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使溶解,或与最少量并能使供试品乳化的无菌聚山梨酯80或其他无抑菌性的无菌表面活性剂充分混匀。

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一般不超过40℃(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45℃),小心混合,若需要可在水浴中进行,然后加入预热的稀释液使成1:

10供试液,保温,混合,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乳状液。

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取供试品10g,加入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置45℃水浴中,振摇,使溶解,制成1:

10的供试液。

供试液的稀释

取1:

10均匀供试液1ml,加入装有9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的试管中混匀,即为1:

100供试液。

以此类推,根据供试品污染程度,可稀释至1:

1000、1:

10000等适宜稀释级。

每递增1稀释剂,必须另换一支吸管。

检查法

检验量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cm2)。

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2个最小包装的供试品,混合,取规定量供试品进行检验。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膜剂为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

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

平皿法

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的制备和菌数测定,每稀释级每种培养至少制备2个平板。

阴性对照以稀释液代替供试液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如果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倾注培养基

将预先配制好的培养基(需氧菌总数计数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熔化,置45。

C水浴中,备用。

将45。

C左右的琼脂倾注上述各个平皿约15ml,以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快速转动平皿(勿使培养基溢出)使供试液与培养基混匀,放置,待凝。

培养和计数

需氧菌总数计数平板倒置于30~35℃培养箱中培养3~5天。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平板倒置于20~25℃培养箱中培养5~天,必要时可延长至7天。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计数并报告。

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

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

若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

菌数报告规则

需氧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300cfu的稀释级、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数小于100cfu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的依据。

以最高的平均菌落数,计算1g、1ml或10cm2供试品中所含的微生物,取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如各稀释级的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时,以<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薄膜过滤法

薄膜过滤法所采用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µm,直径约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选择滤膜材质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

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

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

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过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

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

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

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取相当于每张滤膜含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加至适量的稀释剂中,混匀,过滤。

若供试品所含的菌数较多时,可取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1ml,过滤。

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其他适宜的冲洗液冲洗滤膜。

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

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

滤膜贴于平板上是不得有空隙或气泡,否则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阴性对照取试验用的稀释液1ml照上述薄膜过滤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

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培养和计数培养条件和计数方法同平皿法,每片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超过100cfu。

菌数报告规则以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报告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或1ml供试品),或<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MPN法

MPN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不及薄膜过滤法和平皿法,仅在供试品需氧菌总数没有适宜计数方法的情况下使用,本法不适用霉菌计数。

取供试液至少3个连续稀级,每一稀释级取3份1ml分别接种至3管装有9~1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

必要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

接种管置30~35℃培养3天,逐日观察各管微生物生长情况。

如果由于供试品的原因使得结果难以判断,可将该管培养物转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1~2天,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根据微生物生长的管数从表1查被测供试品每1g或1ml中需氧菌总数的最可能数。

表1微生物最可能数检索表

生长管数

需氧菌总数最可能数

95﹪置信限

每管含样品的g或ml数

MPN/g或ml

下限

上限

0.1

0.01

0.001

0

0

0

〈3

0

9.4

0

0

1

3

0.1

9.5

0

1

0

3

0.1

10

0

1

1

6.1

1.2

17

0

2

0

6.2

1.2

17

0

3

0

9.4

3.5

35

1

0

0

3.6

0.2

17

1

0

1

7.2

1.2

17

1

0

2

11

4

35

1

1

0

7.4

1.3

20

1

1

1

11

4

35

1

2

0

11

4

35

1

2

1

15

5

38

1

3

0

16

5

38

2

0

0

9.2

1.5

35

2

0

1

14

4

35

2

0

2

20

5

38

2

1

0

15

4

38

2

1

1

20

5

38

2

1

2

27

9

94

2

2

0

21

5

40

2

2

1

28

9

94

2

2

2

35

9

94

2

3

0

29

9

94

2

3

1

36

9

94

3

0

0

23

5

94

3

0

1

38

9

104

3

0

2

64

16

181

3

1

0

43

9

181

3

1

1

75

17

199

3

1

2

120

30

360

3

1

3

160

30

380

3

2

0

93

18

360

3

2

1

150

30

380

3

2

2

210

30

400

3

2

3

290

90

990

3

3

0

240

40

990

3

3

1

460

90

1980

3

3

2

1100

200

4000

3

3

3

〉1100

结果判断

需氧菌总数是指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真菌菌落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细菌菌落数)。

若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使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结果不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可使用含抗生素(如氯霉素、庆大霉素)的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如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

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若采用MPN法,测定结果为需氧菌总数。

若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检查结果均符合该品种项上的规定,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基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控制菌检查

控制菌检查法系用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存在物定的物生物。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取样量和结果判断等。

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供试液制备及实验环境要求同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如果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种。

供试品检查时,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有效性及对微生对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阳性对照试验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对照菌的加量应不大于100cfu。

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应的控制菌。

阴性对照试验:

以稀释剂代替供试液照相应控制菌检查法检查,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6.2大肠埃希菌

6.2.1设备、仪器及用具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阳性菌检测室、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42~44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2.2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革兰染色液、碘液、95%乙醇。

6.2.3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麦康凯液体培养基等。

6.2.4操作方法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取供试品,照“,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在30~35℃培养18~24小时。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上述培养物1ml接种至100ml麦康凯液体培养基中,42~44℃培养24~48小时。

取麦康凯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72小时。

结果判断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大肠埃希菌;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

以接种针轻轻接触单个疑似菌落的表面中心,沾取培养物,应挑选2~3个以上疑似菌落,分别接种营养琼脂斜面,培养18~24小时,作以下检查。

革兰染色、镜检以接种环沾取无菌水于洁净载玻片上,取上述疑似菌落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少许,制成均匀涂片,自然或微温干燥,再通过火焰2~3次(载玻片不烫手)固定。

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水洗,滴加碘液,媒染1min,水洗,以滤纸吸干余水。

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水洗。

滴加沙黄染液,复染1min,待干后,镜检。

染色结果革兰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阴性菌呈红色,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或球杆菌状,亦有杆菌状。

注意事项

玻片必须洁净,涂片菌量宜少,菌不可浓。

否则,菌细胞成堆或连成片。

染色反应难于判断,菌细胞形态难于观察。

培养物的菌龄以16-24h为宜。

培养时间过长的革兰阳性菌易染成红色。

脱色是关键,脱色时间不足,菌细胞易染成阳性,脱色时间过长易染成阴性。

6.3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6.3.1设备、仪器及用具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阳性菌检测室、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3.2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等。

6.3.3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6.3.4操作方法

供试液制备和预培养取供试品,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作为稀释剂照“,混匀,在20~25℃培养,培养时间应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增殖(约2小时)。

定性试验除另有规定外,取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上述预培养物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小时后,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24小时。

如果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定量试验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相当于0.1g、0.01g和0.001g(或0.1ml、0.01ml、0.001ml)供试品的预培养物或其稀释液分别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小时。

和述每一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平板上,30℃~35℃培养18~24小时。

结果判断若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则对应培养管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根据各培养管检查结果,从表2查1g或1ml供试品中含有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可能菌数。

表2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可能菌数(N)

各供试品量的检出结果

每1g(或1ml)供试品中可能的菌数cfu

0.1g或0.1ml

0.01g或0.01ml

0.001g或0.001ml

N>103

102<N<103

10<N<102

N<10

注:

(1)+代表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平板上有菌落生长;—代表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平板上无菌落生长。

(2)若供试品量减少10倍(0.01g或0.01ml,0.001g或0.001ml,0.0001g或0.0001ml),则每1g(或1ml)供试品中可能的菌数(N)应相应增加10倍。

6.4沙门菌

6.4.1设备、仪器及用具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阳性菌检测室、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4.2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等。

6.4.3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基、木糖赖氨酸脱氧酸盐琼脂培养基、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等。

6.4.4操作方法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取10g或10ml供试品直接或处理后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18~24小时。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上述培养物0.1ml接种至10ml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小时。

取少量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48小时。

沙门菌在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为淡红色或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心有或无黑色。

用接种针挑选疑似菌落于三糖铁琼脂培养基高层斜面上进行斜面和高层穿刺接种,培养18~48小时,或采用基他适宜方法进一步鉴定。

结果判断若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长,且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斜面为红色、底层为黄色,或斜面黄色、底层黄色或黑色,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沙门菌。

如果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或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斜面未见红色、底层未见黄色;或斜面黄色、底层未见黄色或黑色,判供试品未检出沙门菌。

6.5铜绿假单胞菌

6.5.1设备、仪器及用具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阳性菌检测室、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5.2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等。

6.5.3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等。

6.5.4操作方法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取供试品,照“,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在30~35℃培养18~24小时。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72小时。

取上述平板上生长的菌落进行氧化酶试验,或采用其他适宜方法进一步鉴定。

氧化酶试验取洁净滤纸片置于平皿内,用无菌玻棒取上述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涂于滤纸片上,滴加新配制的1%二盐酸N,N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在30秒内若培养物呈粉红色并逐渐变为紫红色为氧化酶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结果判断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且氧化酶试验阳性,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

如果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或氧化酶试验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6.6金黄色葡萄球菌

6.6.1设备、仪器及用具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阳性菌检测室、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6.2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等。

6.6.3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等。

6.6.4操作方法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取供试品,照“,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

在30~35℃培养18~24小时。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于甘露醇氯化纳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72小时。

结果判断若甘露醇氯化纳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黄色菌落或外周有黄色环的白色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若平板上没有与上述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长,或虽有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6.7白色念珠菌

6.7.1设备、仪器及用具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阳性菌检测室、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7.2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等。

6.7.3培养基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