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37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说汉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细说汉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说汉字.docx

《细说汉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说汉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说汉字.docx

细说汉字

语文知识四

1、《说文》:

“何,儋(担)也。

”这个说法很对。

“何”字的本义就是“肩扛”,如《诗经•曹风•候人》:

“何戈与(duì)。

”“”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长一寻(八尺)四尺。

这句诗的大意是:

肩上扛着戈和。

后来“何”被假借为疑问代词,如《商君书•更法》:

“前后不同教,何古之法?

”所谓“何古之法”,就是说:

去学习哪一个古代呢?

由代词又可以引申为副词,当“多么”讲,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这是说:

秦王横扫天地四方,多么像猛虎怒视啊!

正因为“何”字后世多用其假借义,那么它的本义就由“荷”字代替了,如《列子•汤问》: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也就是说,于是,就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当“担”、“扛”讲的“荷”,必须读hè,而不能读作hé。

“荷花”之“荷”,读作hé。

又与山东菏泽的“菏”字容易混淆,需加注意。

  “向阳门第春常在,勤劳人家庆有余。

”这个“余”字本为象形字。

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像树木支撑的房屋之形,与“舍”字同义。

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

③为小篆的写法。

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

“余,语之舒也。

”许慎认为“余”字的本义是语气词,不妥。

“余”字的本义为“房屋”,但该字本义早已消失,后世多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如《尔雅•释诂下》:

“余,我也。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左传•宣?

十七年》:

“余将老。

  有人认为以“余”代“多馀”的“馀”是实行简化字以后的事。

这是一种误解。

在古籍中经常以“余”代“馀”,如《吴仲山碑》:

“父有余财。

”《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这奚宣赞(人名)年方二十余岁。

”可见“馀”简化为“余”是早有先例的。

  请注意:

在一般情况下“馀”应简化为“余”,但在“余”和“馀”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馀”,如文言句“馀年无多”。

这很明白,“馀年无多”就不会被误解为“余(我)年无多”了。

再者。

“馀”作姓用时,不能以“余”代替,如后燕的馀蔚就不能写作余蔚。

  我们大都读过曹操的《短歌行》:

“绕树三匝(zā扎),何枝可依?

”意思是:

绕树转三周,哪条枝可以依靠呢?

这“依靠”之义便是“依”字的本义。

甲骨文①外部是一件大衣服,左右两边不封口处即为袖口,衣内裹着一个面朝左的“人”,表明人是依靠衣服取暖和蔽体。

小篆②则把衣中的“人”移到“衣”的左边了,意义完全没有变,仍然是个会意字。

楷书③是由小篆直接变来的。

  “依”字的本义是“依靠”,如《楚辞•七谏•怨世》:

“余生终无所依。

”从“依靠”又能引申为“傍着”,如大家所熟知的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

”这是说:

太阳傍着高山而落下。

从“傍着”又可以引申为“依恋不舍”的意思,如《楚辞•九思•伤时》:

“志恋恋兮依依。

”后来发展为成语“依依惜别”。

但是,你若把“杨柳依依”也理解为“杨柳也依依惜别”那就不合适,因为这个“依依”是指轻柔的样子。

  请注意:

“依”和“倚”虽然都有“依靠”义,但词义轻重有别。

“依”是靠近某物,意义轻;“倚”是斜靠在某物上,意义重,如《庄子•充德符》:

“倚树而吟。

”则只能用“倚”,而不能用“依”。

  这个字就是“陷”字的初造字“”。

你看甲骨文①就很形象,上部是一个面朝左而臂向左下方伸展的人;下部向左右上弯的曲线是一个陷阱,这表明一个人掉进“陷阱”的意思。

金文②是人掉进“臼”(“臼”字最初就是“阱”字的象形字),与甲骨文义同,只是在“人”的中间有一个圆圈(表示阱口),说明人就是从这个阱口掉下去的。

小篆③的形体近于甲骨文。

④是楷书的写法,“臼”的上部分是“人”形的变体(如“危”字的上部也是“人”形的变体)。

“”字是个会意字,其本义就是“陷”。

只是因为到了后世,已看不出人掉进“陷阱”的样子了,所以又在其左加上了“”(阜),表示一层层的,可以再爬上来。

这个“陷”字从此就成了左形()右声()的新形声字了。

“”字再也不用了。

  请注意:

“”字与“舀”字形音义均不相同。

“舀”读为yǎo(咬),其上是爪(手),其下是“臼”,也就是伸手到臼中舀东西的意思。

从“舀”得声的字如“蹈”、“滔”、“韬”、“稻”等。

从“”得声的字如“陷”、“阎”、“焰”等。

可见“舀”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万万不能混淆。

  “陷溺”一词在古文中常遇见,它是“淹没”义,如《后汉书•明帝纪》:

“百姓无陷溺之患。

”后又引申为“受害”之意,如《新书•铸钱》:

“百姓方陷溺,上且弗救乎?

”意思是:

百姓刚受害,君王不去拯救他们吗?

  这是“尔曹岂与世杰等侪”中的“侪”字,读作chái,本为会意兼形声的字。

金文①的左边为“人”,右边为“齐”、“人齐”就有“同辈”的意思。

②是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③为楷书繁体字。

④为简化字。

  《说文》:

“侪,等辈也。

”这是对的。

但说“侪”字为“从人齐声”则不妥,因为这个字并非单纯的形声字,而是会意兼形声的字。

同辈为“侪”,如仲长统《昌言•理乱》:

“或曾与我为等侪矣。

”这是说:

有的曾经和我是同辈。

又引申为“同等”,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郑同侪。

”意思是:

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

由“同等”又引申为“共同”或“一起”,如《列子•汤问》:

“长幼侪居。

”这是说:

长幼一起居住。

男女同等,就可以引申为“婚配”,如《汉书•扬雄传上》中所说的“侪男女”,也就是指婚配男女。

  “斐然成章,卓然出众。

”这个“卓”字本为指事字。

①是金文的形体,其下部为“子(人)”形,其上部为子之头顶有某种标志之形,所以“卓”有“高”义。

②是小篆的形体,其下部讹变为“早”字。

③是楷书的写法。

《说文》:

“卓,高也。

早匕为卓。

”许慎认为“卓”的本义为“高”,这是对的;但又说“卓”是“从早从匕”却是错的。

《汉书•成帝记》颜师古注:

“卓然,高远之貌也。

”“高远”、“高超”均为“卓”义,如王充《论衡•程祭遵传》:

“文辞卓诡。

”这是说:

文辞高超而特异(诡)。

由“高”又可以引申为“直立”,如苏辙《次韵洞山克文长老》:

“无地容锥卓。

”这是说:

连能直立一把锥子的地方都没有。

由“高”还可以引申为“远”的意思,如《汉书•霍去病传》:

“卓行殊远而粮不绝。

  请注意:

徐积《谢周裕之》“两卓合六尺”中的“卓”字,是“桌”字的通假字。

古代以“卓”代“桌”是常见的,后世则有了明确的分工,不能互相借用。

  这是“须臾即得”的“臾”字,读作yú,原为会意字。

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其上部为左右两只手,中间是面朝左的一个人,像两只手捉持人的头部。

②是金文的形体,更像捉人之形。

③是小篆的写法。

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

“束缚(zuóyè)为‘臾’。

从从乙。

”许慎认为“臾”的本义为“揪、拖”是对的,但对该字的形体分析不妥。

“臾”字的本义早已消失,后世均用其假借义,与“须”字组成“须臾”一词,表示时间很短,如范成大《晓枕》:

“陆续满城钟动,须臾后巷鸡鸣。

”大意是:

满城的大钟陆续地敲响,一会儿后巷的雄鸡也叫了。

另外,当“臾”字读作yǔ时,那是指古代的弓名,如《周礼•考工记•弓人》:

“谓之夹、臾之属。

”所谓夹、臾都是古代最弱的弓。

  请注意:

“臾(yú)”与“叟(soǔ)”的形体极为相似,但其音、义都不同,不能相混。

  王昌龄的《闺怨》诗中有“悔教夫婿觅封侯”一句,这当中的“侯”字的原义是什么呢?

你看甲骨文①的上部和左侧是支撑起来的箭棚,上古就叫“侯”,如同今天的“靶子”。

下部是一支箭,是表示箭射中靶子了。

金文②基本上同于甲骨文的形体。

小篆③反而变复杂了,最上部增加了一个面部朝左的人,表示“射侯”与人有关。

④是楷书的写法,把“人”移到了左侧成了单人旁。

  古代有“射侯”之礼,凡是能射中“侯”的就是了不起的男子。

从这里就引申出有本事的人可以称“侯”,后来又变成了官职的等级,也就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如《礼记•王制》: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大意是:

天子制定的俸禄和爵位,共分为公、侯、伯、子、男这五等。

后来又引申为有国者通称为“侯”,正如郑玄所说的:

“侯,君也。

”到了唐代,士大夫之间的尊称也可以是“侯”,“侯如何如何”与“君如何如何”一样,如杜甫所说的“李侯有佳句”,也就是李君有好诗的意思。

《红楼梦》里所说的“侯门公府”,是指显贵之家,决无封侯之意。

  至于福建省的“闽侯县”的“侯”,应读为hòu(后)而不能读hóu(猴)。

还要请注意:

“时候”、“问候”、“等候”、“候车”、“征候”等中的“候”,中间有一小竖。

又“候”字不能组成新的形声字,而由“侯”字所组成的“猴”、“喉”、“”、“堠”、“篌”等形声字均无当中的一小竖。

  这个“侵”字变化较大。

甲骨文①左边是个“牛”(如牛头的形状,两角上弯),右边的上部是一把“帚”(笤帚),右下部是一只手,这是手持笤帚给牛扫土的意思,牛头上的三个点儿是表示扫下来的尘土。

可见这是个会意字。

金文②的右上部是面朝右的一个人(以“人”代“牛”),左下部是一只手持帚,给那个人扫臀部扫腿,“帚”下的左右两点儿,也代表扫下来的尘土。

可见金文②是以“人”代“牛”,而小篆③则把“人”移到左边去,右边是以手持帚,同样表示给人打扫尘土的意思。

④是楷书的写法,右边的“手持帚”,省简为“”了。

  “侵”字的本义是“打扫”。

因为打扫有“渐进”的意思,所以“侵”字就有“渐进”之义,如“侵晨”就是渐近早晨。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侵晨进攻。

”也就是说:

天蒙蒙亮就进攻。

“侵略”也像扫地一样,一步一步向前扩展,所以“侵”又有“侵犯”之意,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强不侵弱。

”另外,《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

“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这个“侵”字什么意思呢?

可千万别当“侵犯”讲,这里的“侵”字是由“侵吞”之义引申出来的,当“荒年”讲。

原话是说:

五谷长得不好,就叫做“大荒年”。

《汉书•田传》:

“田(fén坟)貌侵。

”这个“侵”是“寝”的假借字,是“相貌丑陋”意。

原意是说:

田这个人相貌很丑。

  这是“四时保平安”的“保”字。

这个字很有意思。

你看甲骨文①是面朝左的一个大人,其手臂特别长,在其背后搂抱着一个婴儿(子),关心备至,细心照料。

金文②也同于甲骨?

的形体,而且更像背孩子之形。

小篆③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个“大人”变成了左边的“单人旁”,“子”的下边又加了左右两点,似乎是把小孩的腿包起来的意思。

楷书④是保留了小篆的笔画,只是将曲笔变为直笔而已。

  “保”字的本义就是“抚养”,如《尚书•康诰》篇中有“保赤子”的话,通俗地说就是“抚养好初生的婴儿”。

从“抚养”又能引申为“保护”,如《左传•昭公八年》:

“民力雕尽莫保其性。

”大意是:

民力竭尽了没有什么办法能保住他们的性命。

  《庄子•盗跖》中有:

“大国守城,小国入保。

”这个“保”字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个“保”字也正是后世的“堡”字。

筑“堡”就是为保卫,只是在“保”字之下增加了一个“土”字表示“堡”是用土建成的。

这是一个后起的上声(保)下形(土)的形声字。

自从“堡”字产生以后,二字有了明确的分工,再不用“保”字代“堡”了。

  这是“秋高气爽”的“爽”字,本为会意字。

①是金文的形体,中间是“人”形,两腋下似有相同的器物。

②是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的形体相似。

③是楷书的写法。

【文言语句“馀年无多”如果用这个简化字记录为“余年无多”,就会造成语义混淆,到底是“多余的年头”还是“我的年头”。

学术文化界中不少人对汉字简化和整理工作中不遵从字理始终窝有一肚子意见。

他们对不分时空、不分场合、不分功能,把被简化的繁体字和被淘汰的异体字统称为“不规范字”,许多人在学术上接受不了,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在实践中执行不了。

 

2、“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王维《渭城曲》的诗句,写客舍柳青之时,渭城送别友人。

后两句脍炙人口: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青青柳色无需说,就说“客舍”吧。

   客字上为宀,指房子,供人居住的地方,下是“各”字。

甲骨文的各,上是止,下是∪,指人住的洞穴。

“止”朝上,人从屋里出去,是“出”字。

“止”朝下,表示人到屋里,是“各”字。

各,格,有“来”的意思,也有“止”的意思。

这在甲骨文、金文中,比较常见。

好用古义的《尚书》,“格”也是常用词,“格!

汝舜。

”来的意思。

   客,指从外地来到房子里暂时居住下来的人。

《说文》云:

“客,寄也。

”王筠《说文句读》:

“偶寄于此,非久居也。

”客人各式各样,受主人邀请是贵客、宾客,不邀而至是不速之客,寄食于豪门的是门客、食客,做官为职业是政客,行凶之徒为暴客,还有乘客、说(shui)客、侠客、刺客、词客、骚客、座上客。

江南的“客家人”,祖籍本在中原,历代被迫迁徙,不得不客居他乡。

为了与土著民相区别,自称“客家人”。

《说文》“客,从宀,各声。

”许慎以为“各”是声符。

其实,这个声符是兼有意义的。

声兼义,是汉字构造的常见现象。

   苏轼的诗《南堂》,“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贬居黄州,自然是“客”。

一觉睡醒,不知身在何处,打开西窗,窗帘挂起,只见江水汹涌,浪与天接。

 

  “舍”的初文是(余),就是指房舍。

原始房舍由独木支撑,就是“余”字。

中间这根柱子是关键,房屋全靠它支撑。

“余”字引申,成为有地位有权势之人的自称。

商王自称“余一人”,贵族在王的面前自称“余小子”。

词义扩大,余者我也,自称通用“余”字。

屈原《离骚》有“肇锡余以嘉名”,辛弃疾词有“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余、馀,是两个字。

多馀简化为多余,就很不妥帖,容易混淆。

“馀年无多”与“余(我)年无多”是两回事。

余、馀,两个不同的姓氏。

台湾诗人余光中,不能写成“馀光中”;後燕有个叫“馀蔚”的,就不能写作“余蔚”。

   余,本是房舍,通用为自称,就在下面加口成“舍”字,表房舍之义。

人的住房有长住、暂住的区别,舍是暂住的房子。

客舍连用,指过往客人暂住的房子。

客舍又叫宾馆、客舘、旅馆,社字代舍,同音替代,旅舍也叫旅社。

宿舍,也是暂住,如同客舍,用的是本义。

《左传·庄公十年》“凡师一宿为舍”,住一个晚上叫舍。

先秦时期,行军30里为一舍。

“退避三舍”就是后退90里。

   客舍是暂住,舍字引申为舍弃。

区别字义,读成上声;字形加以区别,加手旁作“捨”。

 

  《论语》载,“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停留的意思。

又载,孔子“舍瑟而作”。

舍瑟,把瑟放下;作,站起来。

又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舍与用,对文,舍就是不用。

  《孟子·告子》上一段话,很多人常常引用。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强调要舍生取义,这与孔子“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是一致的。

儒家以为,仁义比生命更为重要。

语文知识五——半字线和一字线用法区别

一、连接相关的汉字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

(1)任-洛二氏溶液

针叶-阔叶林带

满-通古斯语族

物理-化学反映

资本-产值系数

压力-温度曲线

作者-出版年制

(2)吐鲁番-哈密盆地

伏尔加河-顿河运河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

(3)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PierreMendès·France,法国前总理)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法国哲学家)

(1)是科学名词。

(2)是地名。

例(3)是人名,其中“孟戴斯-弗朗斯”是复姓,“让-雅克”是双名。

像这样构成的意义单位,也有人用一字线连接。

例如:

(4)海尔—波普彗星是美国业余天文学家海尔和波普于1995年7月23日发现的。

(《光明日报》1997•02•14)

这类结构结合紧密,用半字线较好。

只要用法统一,用一字线也可以,但是不能用二字线,下例的二字线要改为半字线或一字线:

*(5)校园中的中国——孟加拉国友好体育馆、体育场宏伟壮丽,设备齐全。

二、连接汉字词和数字/字母,构成产品型号或术语

东方红-75型推土机

米格-29歼击机

铀-235

L-蛋氨酸

三、连接相关的字母、数字,构成各种专门用语

半导体名词:

P-N结

合金名称:

Fe-Cr合金

产品型号:

U-2侦察机、HP-3000型电子计算机、4T65-E自动变速箱

国际标准书号:

ISBN7-80126-288-3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399/H

邮发代号:

2-200       

图表编号(篇章号和序号):

图1-1、表2-5

银行账号:

-7

电话机号:

-234

全数字式日期:

1949-10-01、1998-08-15

   半字线有时也可用外文连字符(三分线)来代替。

例如国际标准书号各段之间用连字符隔开。

注意有些产品型号在字母和数字之间不加连接号,如“BJ130汽车”,不写作“BJ-130汽车”。

语文知识六

几年的新闻工作生活,不难发现原来有一些标点符号使用和文字使用中的习惯居然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已经伴随着我。

重新看看曾经走过的这条路,我才意识到并改正过来。

这是终生难忘的。

现在我将把这次改稿中发现的我的一些常识性错误记录下来,以警醒自己及他人。

1.引号使用的错误

误:

“按创造性的方式以智慧去解释和修正经验,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里的右引号”应放在句号外,因为它是对这句完整句子的引用。

正:

“按创造性的方式以智慧去解释和修正经验,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误:

正是在此意义上,哲学被称为“爱智慧之学。

”这里的右引号”应放在句号内,因为“爱智慧之学”不是一句完整的句子。

正:

正是在此意义上,哲学被称为“爱智慧之学”。

2.冒号使用的错误

误:

教师必须完成这样三项任务:

第一:

激励学生思考。

第二:

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三:

提供知识材料。

这里,第一第二第三后面都应该用逗号而不是冒号。

正:

第一,激励学生思考。

第二,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三,提供知识材料。

误:

尼采认为:

现代教育的弊病就在于把人变成了机器,变成了知识的奴隶,扼杀了人的生命意志。

这里的冒号应为逗号,因为后面的句子没用带引号的原话。

正:

尼采认为,现代教育的弊病就在于把人变成了机器,变成了知识的奴隶,扼杀了人的生命意志。

3.省略号使用的错误

误:

这样的创造使教师“掌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能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

……他们能成为艺术家,人类关系的艺术家,成为人的问题这个艰难领域中的美的创造者。

”省略号本身就已是一种间隔的标志,因此,在它前后都不需要再加上其它符号。

正:

这样的创造使教师“掌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能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他们能成为艺术家,人类关系的艺术家,成为人的问题这个艰难领域中的美的创造者。

4.顿号使用的错误

误:

处于“搬运工”、“教书匠”、“经验型”层面的教师较多,而“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较少。

这里每一个引号后面不需用顿号,因为没有区分句子的意思。

正:

处于“搬运工”“教书匠”“经验型”层面的教师较多,而“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较少。

5.半字线和一字线使用的错误

误:

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

这里应该用一字线而不是半字线。

道理不明。

正:

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

6.脚注使用的错误

误:

而且“还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探索的、发现的欢乐,使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

这里的脚注应放在句号和引号外。

正:

而且“还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探索的、发现的欢乐,使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

误:

最后,他还具有道德直觉。

这里的脚注同样应放在句号外。

正:

最后,他还具有道德直觉。

7.书名号使用的错误

误:

可以腾出时间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目前组织开展的课题——《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这里,课题应该用引号而不是书名号。

正:

可以腾出时间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目前组织开展的课题——“模糊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8.时分使用的错误

误:

12:

35分。

这里,12:

35本身就已是小时和分钟的意思,不需再加上“分”字。

正:

12:

35

9.破折号使用的错误

误:

“五个字”是实现“适度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流程,也就是启——精——探——讨——思。

这里不应用破折号,而应用一字线。

正:

“五个字”是实现“适度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流程,也就是启—精—探—讨—思。

10.顿号使用的错误

按照出版社的规定,书稿的各级标题分别是:

一、

(一)1.

(1)

误:

1、这里,作为三级标题,在序号后面必须用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