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419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自读教材·夯基础]

1.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每人每天需补充2.5~4L水,因此,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2.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1)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许多营养物质,如糖、盐等要溶于水才被吸收。

(2)强大的运输作用。

——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

——把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运送到肾脏、大肠、皮肤和肺部,通过粪便、汗液和呼气等排出体外。

(3)重要的反应物。

许多营养物质,如淀粉只有水解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4)调节体温。

天热或发烧时,人体通过排汗来降低体温,带走热量,冬天,水为人体储存热量。

[跟随名师·解疑难]

(1)自来水:

如果消毒充分,口感好,在输送过程中无二次污染,则可直接饮用。

(2)纯净水:

不含或尽量少含任何杂质的水。

(3)矿泉水:

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或碳酸气体的地下水。

当其未受污染,符合生活用水卫生标准时,可作为饮用矿泉水。

饮用矿泉水中含有一定量有益人体健康的无机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等。

[剖析典例·探技法]

[例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在人体中作为反应的介质

B.水能调节人体的体温

C.水在人体内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D.水不能经过食物代谢产生

[名师解析] 水在人体中有重要作用,其中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是人体的介质和反应物,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食物中的氢元素经氧化代谢可生成水,D项错误。

[答案] D

[互动探究]

饮用水是不是越纯净越好?

提示:

不是,人体在饮水过程中,除需补充水分外,水中的一些矿物质等也是人体所必需的,纯净水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食物的酸碱性

[自读教材·夯基础]

1.食物酸碱性的含义

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的成酸性和成碱性,即食物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的性质。

2.食物的分类

(1)碱性食物:

某些蔬菜、水果多含钠、钾、钙、镁等盐类,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使体液呈弱碱性。

如菠菜、黄瓜、胡萝卜等。

(2)酸性食物:

肉类、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体内经消化、吸收后转化成酸性物质,使体液呈弱酸性。

3.食物的酸性和碱性的生理意义

(1)调控体液的酸碱性:

例如,人体血液的pH一般保持在7.35~7.45,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所以需要通过选择食物来加以控制,以弥补人体的自动缓冲系统的调控能力的不足。

(2)人体细胞内存在酸碱平衡:

CO2+H2OH2CO3

HCO

H2PO

HPO

这些平衡通过选择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来控制。

[跟随名师·解疑难]

(1)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终氧化成酸。

其中:

碳→碳酸,硫→硫酸,磷→磷酸,氮→尿酸。

(2)并非在味觉上具有酸味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如水果中的柠檬酸及其钾盐,在体内可被彻底氧化,柠檬酸最后生成CO2和H2O排出体外,而剩下碱性的钾盐,因此这类具有酸味的食物是碱性食物。

(3)偏食酸性食物,会使体液偏酸性,引起“酸中毒”,甚至形成“多酸症”,引起人体缺钙、血液黏度增大等。

(4)偏食碱性食物,会使体液偏碱性,引起“碱中毒”,对人体健康同样具有危害性。

[剖析典例·探技法]

[例2] 

(1)蛋白质中的C、S、P、N,蔬菜水果中的K、Na、Ca、Mg,在人体中代谢为酸性物质的元素是________。

在人体中代谢为碱性物质的元素是________。

(2)关于食物的酸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食物溶于水后的溶液pH<7,则为酸性食物

②菠菜、海带、胡萝卜是碱性食物

③柠檬酸是酸性食物

④肉类属于酸性食物

[名师解析] 因为组成蛋白质的元素C、N、S、P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酸:

碳→碳酸、硫→硫酸、磷→磷酸、氮→尿酸,故蛋白质为酸性食物;蔬菜水果中的K、Na、Ca、Mg等盐类,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使体液呈弱碱性,这类食物为碱性食物。

水果中的柠檬酸在体内被彻底氧化最后生成的CO2和水排出,剩下呈碱性的钾盐等,因此柠檬酸为碱性食物。

[答案] 

(1)C、S、P、N K、Na、Ca、Mg 

(2)②④

[名师点睛] 食物的酸碱性并不是指食物本身能够电离出(或者与水作用产生)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而是依据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的酸碱性来定义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

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自读教材·夯基础]

1.着色剂——使食品色泽更诱人

(1)作用:

着色剂是为了美化食品外观,使食品色泽更诱人。

(2)分类:

按来源和性质

(3)常见的食用着色剂:

①胡萝卜素;②胭脂红;③柠檬黄;④苋菜红。

(4)危害:

超量使用着色剂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因此,国家对食用色素种类和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2.调味剂——使食品口味更鲜美

(1)作用:

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味道,增强食品原有的味道或添加一些额外的味道。

(2)常见的调味剂:

①种类:

种类

咸味剂

酸味剂

鲜味剂

甜味剂

辣味剂

食用香精

举例

食盐

食醋、柠檬酸、酒石酸

味精、酱油

蔗糖

辣椒粉

香精

②味精:

a.成分:

谷氨酸钠,结构简式为:

b.性质: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较高温度下长时间加热产生有毒物质。

c.使用方法:

不宜长时间加热。

(3)危害:

摄入过多的调味剂对人体有害。

如长期进食过多的食盐,会引起血压升高,使人体肾脏受损。

有些人对味精过敏,味精可导致口渴、胸痛和呕吐等。

3.防腐剂——使食品保质更长久

(1)作用:

能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以延长食品保存的时间。

(2)常见的防腐剂:

现在常见的防腐剂主要有:

苯甲酸钠、亚硝酸盐、硝酸盐、二氧化硫等。

(3)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2,它不但是防腐剂,而且还有抗氧化作用。

亚硝酸钠与肉类的蛋白质反应,生成一种致癌化合物是亚硝铵。

(4)危害:

过量的防腐剂能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国家对防腐剂的使用和用量有严格的要求。

4.营养强化剂——使食品更富有营养

(1)作用:

食品中加入营养强化剂是为了补充食品中缺乏的营养成分或微量元素。

(2)种类:

①食盐中加碘。

②酱油中加铁。

③粮食制品中加赖氨酸。

④食品中加维生素或钙、硒、锗。

[跟随名师·解疑难]

(1)一些化学物质经毒理学证明对人体有害,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这些物质包括甲醛、“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水杨酸、非食用色素等。

(2)亚硝酸钠也是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摄入大量的亚硝酸钠可以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组织缺氧。

亚硝酸钠还有一定的致癌性。

(3)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①控制食品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微生物变化,以减少因食品变质而引起的损耗,降低微生物的危害,保证食品的质量。

②延长食品的有效保存期。

③便于食品加工,有利于加工工艺。

④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

(4)人们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对其用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在规定用量范围内,一般认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害的。

[剖析典例·探技法]

[例3] 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对改善食品品质,增强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但使用不当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危害。

就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和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是________。

①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存期限

②改善食品色、香、味,增强人的食欲

③改善食品状态,使食品更加可口

④增添微量元素,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

⑤降低食品成本,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

⑥预防和医治疾病,促进人体健康

(2)关于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使用食品添加剂与提倡“绿色食品”相违背

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尽量少食用,以防中毒

③天然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害,故不限量

④食品添加剂在合理限量范围内不影响人体健康

⑤只有不法商贩才使用食品添加剂

⑥三聚氰胺能提高牛奶中的含氮量,是一种营养强化剂

⑦“苏丹红”系列是良好的着色剂,但不能用于食品

[名师解析] 

(1)使用食品添加剂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改善食品的感官和状态,更加适合人的口味;二是补充部分营养成分,增加营养价值;三是防止食物变质,延长保质期。

使用添加剂,并不一定能降低成本,食品添加剂不是保健食品,不是用来防病治病的。

(2)食品添加剂分为天然提取物和人工化学合成品,作用和效果是相同的,都只能合理使用,不能过量使用。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与“绿色食品”不相违背。

但一些已经证明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品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

[答案] 

(1)①②③④ 

(2)④⑦

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功能

类别

品种

改善食

品感官

着色剂

食用天然色素:

辣椒红,姜黄,胡萝卜素食用合成色素:

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

漂白剂

亚硫酸氢钠,硫黄

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

蔗糖,葡萄糖合成甜味剂:

糖精

酸味剂

醋酸,柠檬酸,乳酸

鲜味剂

谷氨酸钠(味精)

改变食品状态

膨松剂

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提高食品营养

营养强化剂

维生素、赖氨酸,食盐加碘,酱油加铁

防止食物腐败变质

防腐剂

苯甲酸及其钠盐、亚硝酸盐

抗氧化剂

抗坏血酸(维生素C)、亚硝酸盐、二氧化硫

1.判断食物酸碱性的方法

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不是按照溶液的酸碱性或食物的味道来分类的,它取决于食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1)酸性食物:

含有在人体内能形成酸的元素(如磷、硫、氮等),可使体液表现为酸性的食物。

(2)碱性食物:

含有在人体内能形成碱的无机盐元素(如钙、钠、钾、铁、镁等),可使体液表现为碱性的食物。

2.食盐和亚硝酸钠的识别方法

(1)看颜色:

食盐一般呈白色,并且不易变色;而亚硝酸钠比食盐白度要低,放置一段时间会呈淡黄色。

(2)观晶体:

食盐晶体是不透明的,而亚硝酸钠晶体是透明的。

(3)做实验:

主要有水验法和高锰酸钾实验法。

1.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的范围是(  )

A.8.67~9.26      B.7.35~7.45

C.7.00D.大于5.70

解析:

正常人体血液的pH在7.35~7.45,否则会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

答案:

B

2.下面4位同学对“化学与健康”这一话题发表的见解中,正确的是(  )

解析:

食用海产品可补充碘,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害的。

答案:

B

3.商品“纯净水”、“太空水”、“蒸馏水”等作为日常饮用水,因缺少某些成分而不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你认为制备上述商品饮用水时至少还需要添加的化学物质是(  )

A.钙、镁的碳酸氢盐B.含碘酸钾的食盐

C.漂白粉消毒剂D.小苏打

解析:

儿童身体健康成长需要较多的钙、镁离子,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饮用水中最好能添加含钙、镁等离子的无毒无害物质。

答案:

A

4.关于食物的酸碱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吃起来是酸的,故它属于酸性食物

B.正常人的人体内体液pH总保持相对恒定

C.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同的

D.蛋白质在体内经消化后生成碳酸、硫酸、尿酸等,故它属于酸性食物

解析:

食物的酸碱性不是按食物的口味来划分的,而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产物的酸碱性来划分的。

如葡萄、柠檬虽然很酸,但属于碱性食物。

答案:

A

5.有一个食品广告称:

“我公司生产的新型糕点不含糖,是糖尿病人的最佳选择”。

下表是其包装袋上的说明,从表中的配料中分别选出一种物质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品名

×××

配料

鲜鸡蛋、精面粉、精炼植物油、碳酸氢钠、甜蜜素、柠檬黄、苯甲酸钠等

保质期

120天

生产日期

标于包装袋封口上

(1)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

(2)富含油脂的是________;

(3)属于防腐剂的是________;

(4)属于着色剂的是________;

(5)属于调味剂的是________;

(6)属于疏松剂的是________;

(7)请分析广告的说法是否科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该食品配料上的物质可知:

鲜鸡蛋富含蛋白质;精面粉富含淀粉(糖类);精炼植物油富含油脂;碳酸氢钠属于疏松剂;甜蜜素属于调味剂;柠檬黄属于着色剂;苯甲酸钠属于防腐剂。

该食品广告中称新型糕点不含糖,而精面粉就属于糖类。

答案:

(1)鲜鸡蛋 

(2)精炼植物油 (3)苯甲酸钠

(4)柠檬黄 (5)甜蜜素 (6)碳酸氢钠 (7)不科学,精面粉就属于糖类

[三年高考感悟]

1.(高考汇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1·天津高考)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

B.(2009·江苏高考)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碘化钾

C.(2009·江苏高考)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

D.(2009·浙江高考)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解析:

食用盐中添加的是KIO3而不KI,B错误;AgNO3溶液与NaNO2和NaCl均会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使用食品添加剂时,要严格控制其用量,如防腐剂NaNO2大量使用可引起中毒,A错误。

答案:

C

2.(2011·上海高考)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中起作用的是(  )

A.Na+         B.HCO

C.Fe2+D.Cl-

解析:

人体血液的pH保持弱碱性范围,其pH维持在7.35~7.45。

其原因是HCO

的水解平衡造成的。

答案:

B

3.(2011·上海高考)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

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

B.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

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

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

解析:

“吊白块”中是钠盐且含有羟基知其易溶于水,“吊白块”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食品加工,工业上可用作防腐剂。

答案:

B

4.(2010·上海高考)右图是某“泡腾片”的标签,将这样一粒泡腾片放入水中,药片完全溶解,同时产生大量气泡。

这个过程(相对原子质量:

Ca—40,C—12,O—16)(  )

泡腾片

每片含:

碳酸钙  500mg

维生素C1000mg

柠檬酸1350mg

用量:

××××

用法:

××××

A.溶解了500mg的Ca2+

B.释放了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

C.发生了反应:

CO

+2H+―→

CO2↑+H2O

D.说明了柠檬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解析:

CaCO3不溶于水,但“泡腾片”能溶于水,500mgCaCO3完全溶解,则Ca2+小于500mg,A错误;此反应的原理为强酸制弱酸,柠檬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正确;CaCO3属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成离子,C错误;根据元素守恒,1molCaCO3~1molCO2,此时n(CaCO3)=

=0.005mol,则n(CO2)=0.005mol,V(CO2)=0.005mol×22.4L·mol-1=0.112L=112mL,B错误。

答案:

D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食品卫生与人类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对人体无害的是(  )

A.使用“瘦肉精”饲料(一种含激素的饲料)养猪,增大猪的瘦肉产量

B.用福尔马林(50%的甲醛)使鱼肉等食品长时间保鲜

C.在鸭饲料里添加工业染料“苏丹红”使鸭子生产红心鸭蛋

D.在食盐中加乳酸锌以防止儿童缺锌

解析:

“瘦肉精”、“苏丹红”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工业原料,不能够用于养殖。

甲醛有毒,吃其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

D

2.以下有关人体日常补水的观点中,你认为科学的是(  )

A.长期饮用碳酸饮料,有利于补充人体CO2

B.因为自来水都是用氯气、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消毒过的,所以可直接饮用

C.最好喝纯净水,因为纯净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运动员大量运动出了很多汗,最好喝含有氯化钠的水,这样可以补充必需的盐分

解析:

人体不需要CO2,喝碳酸饮料是利用CO2带出体内的热量;自来水都是用氯气、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消毒过的,但不可以直接饮用,应煮沸放置后再饮用;纯净水含有的水就是化学物质。

答案:

D

3.对食物的酸、碱性判断正确的是(  )

A.苹果是酸性食物

B.梨、桃是碱性食物

C.猪肉、牛肉是碱性食物

D.巧克力、奶油是碱性食物

解析:

一般情况下,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是酸性食物,例如:

牛肉、猪肉、巧克力、奶油等。

蔬菜、水果等是碱性食物。

答案:

B

4.由碳、氮、磷、硫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酸,对应的酸不正确的是(  )

A.碳→碳酸B.硫→硫酸

C.氮→硝酸D.磷→磷酸

解析:

由C、N、S、P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酸:

C→H2CO3,S→H2SO4,P→H3PO4,N→尿酸。

答案:

C

5.有一些食物中,加入了维生素C这种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在食品中起的作用是(  )

A.调味剂B.着色剂

C.防腐剂D.营养强化剂

解析:

在一些食物中加入维生素C作为食品的添加剂,可补充人体必须的维生素,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增强。

D项正确。

答案:

D

6.下列食品添加剂与类别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着色剂——胡萝卜素、苯甲酸钠

B.调味剂——亚硝酸钠、味精

C.防腐剂——氯化钠、柠檬黄

D.营养强化剂——酱油中加铁、粮食制品中加赖氨酸

解析:

A项中苯甲酸钠属于防腐剂,B项中亚硝酸钠属于防腐剂,C项中柠檬黄属于着色剂,只有D项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

D

7.下列关于平衡膳食的一般搭配原则正确的是(  )

①主食与副食搭配 ②干食与稀食搭配 ③粗粮与细粮搭配 ④荤菜与蔬菜搭配

A.①④B.②③

C.①③④D.都正确

解析:

人体需要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它们存在于不同的食物中,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应主副结合、干稀结合、粗细结合、荤素结合,才能营养均衡,科学合理。

答案: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B.淀粉在体内必须转换为葡萄糖才能被机体利用,而这种转换只要有酶参与,不需水参加

C.水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一,由于水分不断代谢,故人体内的水分需不断补充

D.喝纯净水比矿泉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解析:

淀粉在体内水解,水参加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C6H10O5)n+nH2O

nC6H12O6,B错误。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C错误。

矿泉水中含人体需要的多种成分,比纯净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答案:

A

9.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哪些物质的含量在食品中是严格控制的

(  )

①烧烤食品中苯并芘的含量 ②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③亚硝酸盐的含量 ④苯甲酸钠的含量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烧烤食品中苯并芘属于强致癌物;奶粉中三聚氰胺能导致饮用者患肾结石;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

苯甲酸钠是常用防腐剂,在限量内使用,对人体无害。

答案:

D

10.人体血液中的pH保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可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下面化学方程式表示:

H2O+CO2

H2CO3

H++HCO

,人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快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过低)

B.太快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pH过高)

C.太慢且太浅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pH过高)

D.呼吸快慢或深浅不会导致酸或碱中毒

解析:

呼吸太慢,血液中的CO2的量偏高,pH会过低,易导致酸中毒;呼吸太快,血液中的O2的量偏高,CO2的量偏少,pH会过高,易导致碱中毒。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2分)为了科学饮食,了解一些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必要的。

(1)油炸虾条、薯片等容易挤碎的食品,不宜选用真空袋装,而应采用充气袋装。

下列气体中不应该充入的是________。

A.氮气B.二氧化碳

C.空气D.氧气

(2)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因为它________。

①热稳定性差 ②增加甜味 ③产生二氧化碳 ④提供钠离子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③④

(3)能直接鉴别氯化钠和葡萄糖两种未知浓度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颜色B.测量比重

C.加热灼烧D.分别闻味

(4)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以下对苯甲酸钠(

)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属于盐类B.能溶于水

C.属于烃类D.不易分解

解析:

(1)油炸虾条、薯片中的油脂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时易被氧化。

(2)由“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可知,碳酸氢钠在面包发热过程中产生了气体;又由2NaHCO3

Na2CO3+CO2↑+H2O知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3)两种待鉴别的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皆不易挥发,故A、D选项不正确;在溶液浓度未知时不能确定其密度的相对大小,B不正确;氯化钠溶液蒸发后得氯化钠白色固体,灼烧显黄色(Na+焰色),而葡萄糖溶液蒸发后得白色固体,灼烧时分解生成碳而变黑,答案选C。

(4)苯甲酸钠属于钠盐,易溶于水且不易分解,所含元素除C、H外还有O、Na,不属于烃。

答案:

(1)C、D 

(2)B (3)C (4)C

12.(12分)民以食为天,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我国90%以上的食品中含有添加剂。

(1)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

①在沥青公路上翻晒粮食;②火腿中加过量亚硝酸钠可调味、增色和防腐;③用无烟煤直接烧烤鸡、鸭;④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喂养生猪;⑤用小苏打作发酵粉制面包;⑥用乙烯催熟水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卫生部印发首批非法食品添加剂名单。

下列在食物中的添加剂(括号内物质)不属于非法食品添加剂的是________。

A.海参(甲醛)B.白酒(甲醇)

C.奶粉(三聚氰胺)D.食盐(KIO3)

(3)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作用错误的是________。

A.维生素C在食品中的作用是增加食物的营养及防止食物氧化变质

B.在食品中适量增加胡萝卜素可以改善食品的外观

C.在食品中加入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以调节食物的咸味

D.在制作膨化食品时可以用洗衣粉作食品膨松剂

解析:

(1)本题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沥青中含有各种烃,亚硝酸钠有剧毒,无烟煤中含有有毒气体,瘦肉精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A选项正确。

(2)A、B、C选项中的添加剂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是国家打击的不法行为,D选项中食盐加KIO3,是全民补碘的要求,KIO3属于营养强化剂。

(3)在肉类制品中加入少量亚硝酸钠可以防止肉类变质,但加入过多容易致癌,膨化食品时应用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