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424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

《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docx

网络语言浅度研究报告

网络语言研究

摘要:

“网络语言”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语言文化”,它是作为网络的伴生物相应而生的。

网络语言的爆炸性增长,给汉语的规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一般来说,网络传播语言由两部分容构成:

一是普通话全民通用的语言形式;二是仅使用于网络交际的非全民通用的语言形式。

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种语言形式,首先分析了非全民通用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来源与特点,最后论述了非全民通用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研究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关系。

关键词:

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出现的根源,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语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IC)2007年1月公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为13700万人。

WAP活跃用户数约为3900万人。

全国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更是超过3300万个①。

计算机科学的历史迄今不过半个多世纪,计算机网络的历史(从二十世纪80年代Internet这个名词产生)不过20年(真正高速发展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们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②。

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

我国自1990年大力发展网络研究和应用后(特别是1995年后),由活动在网络虚拟空间、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样和创新特点的网民群落逐渐创造和形成中国的网络语言——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例如各种论坛、OICQ、、博客)等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载体、社会语言的变体——网络语言语体。

网络语言(网络催生的语言的新语体)的来源与特点

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

语体是语言的环境变体,如日常会话语体、公文语体、文艺语体、媒介语体。

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语体。

在网络语言语体中完全病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表达式成了正宗语言,成为网民的习惯用法,规汉语却变成另类表达,例如:

886(拜拜了)、MM(妹妹)、顶(支持)、偶(我)等。

那么这种语言表达形式有如下特点。

  一、创新性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

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

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语出惊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

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③。

请看下面的例子:

  “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

这些词语都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

还有一类是网络中形成的新词语,如“菜鸟”,指初上网的新手;“东东”意指“东西”。

这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至少是没有这样解释的,而在网络中却已习焉不察。

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新词。

除在构词法上的随意组合、任意搭配外,网络语言在句式的选择上也常常冒传统语言学天下之大不韪。

如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像“难过得死掉了”、“走先(先走)”、“早上(早上好)”等。

  二、经济性

  由于网络交际所依赖的手段的特殊性,网络语言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特征。

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涵。

网络中的语言符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汉语拼音的缩写,如:

GG(哥哥)、DD(弟弟)PMP(拍马屁)等;2.英文的缩写,如:

IC(我明白了。

全文是I see.);TKS(。

Thanks)等;3.数字和字母的谐音,如:

1314(一生一世)、1573(一网情深)、886(拜拜了)、me2(me too我也是)、3ku(thank you你)、3166(日语撒由那拉,再见)等等;4. 在网语中夹杂一些英文术语和句子是一种网上时尚。

例如:

cyber lover(网络情人);how much?

(多少(钱));who?

(谁?

)等。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此外,从句式的选用上也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经济性,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速度,很少运用长句子、复杂句子,而多用短句。

2至10个字的句子非常多,句子的省略现象极其普遍。

  三、形象性

  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

如:

“(-_-)”表示神秘笑容;“:

 - ”表示平淡无味的笑;“^-^”表示咪着眼睛笑等。

  此外,还有键盘符号与英文单词结合使用组成的“克里奥耳”型图示,如在:

//后面加上英语中的动词,这个词就变成了一种言语行为,表示说话者的表情、动作和姿态。

//sign叹气:

//grin咧嘴笑:

//smile微笑,等等。

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效果。

网络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

它没有语音形式,书写形体也不同于文字形式,但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容。

它给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实在感、即时感。

  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词语上。

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

再如,把“这样子”连续为“酱紫”(多少受到了风靡于青年网民中的卡通片《蜡笔小新》的影响),既有视觉效果,又隐含了味觉效果。

这些词语往往给抽象、平淡的概念赋予了具体可感的生动的形象,形成了网络语言的形象性的风格特点。

  四、诙谐性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

网络常为有闲、有情人士所光顾,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

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

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

再如斑竹(版主,指网络管理员)、瘟都死(windows)等词,都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命名平淡的事物,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

网络作品中的诙谐也是非常普遍,像网络中非常流行的模仿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雪村的《东北人》、影片《大话西游》的作品更是让人忍俊不禁,还有就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里的经典台词以及本山主演的小品里的经典对白等也都是网络里出现频率最多的。

如:

“做人要厚道”(电影《手机》里的一句台词)。

 

  五、粗俗化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滚滚洪流中,还悄然涌动着一股小小的浊流:

语言的粗俗化。

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

如今,网络语言的粗俗化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开始向传统媒体渗透,甚至有些粗话已登堂入室成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新宠。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也亟待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规,以引导网络净化语言,形成文明、清洁的语言风气④。

    网络语言出现的根源,其主要根源有下面4个方面。

    

(1)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在网络的论坛(BBS)、聊天室及用QQ聊天时,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网民群落对一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或句子进行改造,才创造出英文极简缩略语、拼音极简缩略语、数字代码谐意语。

网络语言新词汇的诞生还有一个根源就是使用智能性全拼输入系统,由于上面的字词或者不是按照网络使用频率排列或者根本没这个词,所以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

例如“版主”没有,就用程序生成的“斑竹”代替,“主页”没有就用“竹叶”代替。

    

(2)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网络语言、网络文化是一种伴生于网络技术的文化现象。

网民群落由于大多数很年轻,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样和创新特点,他们蔑视传统,具有极强的反传统意识,崇尚创新,完全不受传统语言语法、语义的规、标准的约束,因此创造出一种方便网络上应用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语体。

    (3)扬个性以引起别人的重视;

    网络给了每个人扬个性、释放自我的独特空间。

因此网民群落比较愿意故意显得另类来扬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因此创造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词汇和网名。

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某些人表现其个性的标志。

    (4)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因为网络空间是虚拟世界,所以大多数人为了掩饰个人身份(是白领、是蓝领、是老板、是主管、是职员、是工人、是学生、是教师、是服务员),对自己的年龄(是80岁、是8岁),不暴露自己的性别(是男是女),不流露自己的语言习惯,而愿意以另一种专用的语言来在网上参与论战、与人聊天交流,网络语言就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的产生引起的争议

    网络语言产生后,其是是非非在我国争论不休,网络语言该禁止还是净化?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的使用?

以及对网络语言如何规、如何引导等问题成为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争论的焦点。

对于网络语言持积极态度支持者有之,批评、质疑者也有之,甚至将网络语言斥为对有几千年传统的汉语的破坏、斥为文化垃圾、精神污染、斥为网上黑话者也有之。

据新华网2006年3月1日报导:

从3月1日起,如果在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语言,将被判定为行为⑤。

这则消息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斥责与赞美两种不同的声音从报刊、杂志和论坛中传来,争论更加白热化。

其实,语言文字学界关注“网络语言”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

在2001年12月17日到19日举行的“全国汉语词汇规问题学术研讨会”上,40多位专家学者的共识是:

不能用一般词语规的特点来要求新词语。

对待新词语要宽容,要有“词语保护”意识,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度”意识。

具体到“网络语言”,专家认为网络词语是新词语中的另类,是否现在就去规,以及如何去规,还有待时日⑥。

    但是,目前网上交流和网络语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之一是少数网民在网上存在不道德不文明的言行,主要表明在:

一是不守口德,随意谩骂和进行人身攻击,由其是博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国以后,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二是有些人为使自己在网上受到别人的重视故意表现出另类性格和反调言论,与现实社会的行为规存在明显冲突,污染了网络浪漫的天空,例如有些人起的粗俗下流、庸俗不堪的黄色网名和写的黄色词句。

问题之二是,网络语言存在一些粗话、脏话和嘲讽人的词语。

例如:

TMD(他妈的)、WBD(王八蛋)、NND(奶奶的)、SB(傻逼),还有嘲讽人和侮辱性的,如用“太平公主”来形容胸部不够丰满的女性等等,这是网络语言中的糟粕。

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目前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有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

目前非常畅销的“符号天书”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和关注。

如:

-O-“最近有什么可以818D?

”(最近有什么八卦啊?

);“听说AMM稀饭BGG~~.~”(听说A美眉喜欢B哥哥噢),这种用符号语言写出来的、外行人猜不透的书,被媒体封为“符号天书”。

这种语言最早源自国,随着以国少女作家可爱淘领军的“流”青春系小说进入中国,模仿《那小子真坏》、《狼的诱惑》之中满篇网络聊天符号的小说,也开始在中国市场上热销。

这可是网络上最流行、孩子们最擅长、家长们最头疼的“符号天书”。

更可怕的是,有些中、小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

有些老师呼吁:

现在学生上网越来越多,而他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控制,很可能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⑦。

另外,第四个问题是网络语言过于求新在求新度方面有些过头,例如有电子、电子函件、伊妹儿之称;版主也被写成“班主、版猪、斑竹、版竹”等等。

常常是一种创新还未定型又有一种创新出现了。

这些问题不能不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

网络语言与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网络语言是汉语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是汉语词汇的外围部分,它可与核部分的基本词语相辅相成,互不取代。

网络语言中一部分词汇在经过长时间考验被人们接受后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因为当代汉语中每年大概出现1000个左右的语文性新词语,也是时代的产物,人们的创新使用。

我们反对网络上的粗话、脏话和一些废话,但生动形象能体现网民“个性”的习惯用语无妨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而能丰富、活跃我们的文化生活。

对待网络语言,应该抱着接受和引导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禁止了事。

接受,就是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人应该自动学习网络语言,了解网络语言,避免落伍;引导,就是政府要通过引导使大家使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语言,防止污浊的网络语言出现和流行⑧。

  中国人的母语为什么如此美妙,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是活着的,是成长着发展着的。

要现代人像两千年前的古人那样说话写作,不可能。

我相信,若干年后,不少源自网络的语汇,会被收入新的汉语词典,也会被各种正规的公文所用。

而那些粗俗的,不健康不合理的网络语言,最终必定会被自然淘汰。

引文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年1月 第四部份 调查结果。

②《Internet实用指南》,第一章,第一节 Internet的由来与发展

③《谈谈网络语言的特点》

④《谈谈网络语言的特点》

⑤“新华网2006年3月1日电”,“新闻报道出现恐龙、PK、粉丝等网络语言属”

⑥“网易科技报道2004年6月26日电”,“语言文字专家:

不再认为网络语言是垃圾”

⑦“南方日报2006年04月14日电”,“符号天书畅销引思考:

网络语言是否需要正名”

⑧“法制晚报2006年3月24日电”,“网络语言:

禁用不如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