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6874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docx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之1

(水稻栽培)

 

一、名词解释

1、安全齐穗期:

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花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

3、保花肥:

防止颖花退化的肥料称为保花肥,一般雌雄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

4、超重期:

指种子出苗后经过一定的生长,植株总干重超过原有种子干重的时期。

5、促花肥:

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

6、返青分蘖期:

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7、感光性:

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8、感温性:

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9、灌溉定额:

稻田需水量减去能够有效利用的天然降水量,单位面积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为灌溉定额。

10、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11、经济产量:

指单位面积经济产品器官(稻谷或糙米)的收获量。

12、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

13、生理需水:

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

14、生物产量:

指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一般指地上部植株所有干物质的收获量。

15、水稻标准化栽培:

是指以稻作生产全过程为对象,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合理地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标准化原则,对水稻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促进先进的稻作生产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水稻的产品安全与质量,达到水稻生产的增产、降耗、增效的目的.

16、水稻抛秧:

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且分丛的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秧苗移植方式。

17、水稻直播栽培:

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18、无效分蘖:

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19、秧龄:

一般指水稻从播种到拔秧的秧田日数或叶龄。

20、叶龄模式:

以叶龄为基准,对水稻生育进程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的叶龄模式、高产群体叶龄模式和栽培技术叶龄模式。

21、叶龄余数:

水稻单茎未长出的叶数。

22、叶面积指数:

单位土地面积所有的绿色叶片总面积,是一个比值。

23、叶蘖同伸规则:

n叶抽出,n-3叶腋分蘖抽出,分蘖的分蘖与主茎相似。

24、叶枕距:

指稻麦类作物倒1叶和倒2叶叶枕上下间的距离,倒1叶未抽出时为负,抽出后以正值表示。

25、营养生长期:

指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增长,并为过渡到生殖生长期积累必要的养分,分幼苗期和分蘖期。

26、有效分蘖:

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蘖。

27、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在该叶龄前发生的分蘖一般成为有效分蘖,在该叶龄期后发生的分蘖为无效分蘖,这个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的转换叶龄期称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一般为N-n。

28、源:

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29、再生稻:

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农民称之为“秧荪稻”、“二道谷子”、“抱荪谷”、“二抽稻”等。

30、库容量:

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的乘积,即单位面积产量的“容纳能力”。

31、重叠生育型:

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的水稻类型。

32、衔接生育型:

拔节和幼穗分化基本同时进行的水稻类型。

33、分离生育型:

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的水稻类型。

34、拔节期:

田间50%的植株主茎拔节的时期

35、孕穗期:

幼穗发育由分化形成期转入生殖细胞形成期。

36、抽穗期:

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37、生理需水:

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有利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38、秧苗类型:

小苗、中苗、大苗。

小苗是指3叶期以内的带土移栽的秧苗;中苗是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大苗可分两类,一类一般是指4.5-6.5叶移栽的秧苗,另一类为6.5叶以上移栽的秧苗

39、稻田需水量:

又叫稻田耗水量,包括叶面积蒸腾量、棵间蒸发量和稻田渗透量。

40、水稻清洁生产:

指把环境污染物综合控制与环境保护的策略,持续地应用于水稻生产过程、不品加工、贮藏与销售等环节,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农用品(如肥料、农药、地膜等),改进水稻生产技术,减少稻田污染物的产生,减少稻作生产和加工等过程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41、无公害栽培:

指按照无公害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42、绿色栽培:

指按照绿色农业生产体系,根据绿色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43、有机栽培:

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44、库:

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45、流:

养分等由源向库运移情况,涉及源与库相联接的器官或组织。

46、超高产栽培: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具超高产潜力品种的利用为前提,充分发挥生产区自然资源优势,综合运用各地栽培措施的叠加效应,努力塑造水稻理想的株型与结构,全面提高水稻群体的动态质量,从而获得超高产的目的。

47、强化栽培:

分析与利用水稻区域生产最有利措施,协调好水稻生长发育与生产环境的关系,以促进水稻根系和分蘖强健生长为中心,最大化地促进穗、粒、重的提高,进而获得超高产。

48、智能化栽培:

指依靠现代的科学理论与知识、先进的管理观念、快捷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稻作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为基础,运用智能化的农业信息技术来指导水稻生产全过程。

49、成穗率:

(成熟期)有效穗数占最高茎蘖数的百分率。

50、强势花与弱势花:

早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强,称为强势花;迟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弱,称为弱势花。

51、同步灌浆:

稻穗上的强势粒、弱势粒启动灌浆时间上相差较少,或同时启动。

52、异步灌浆:

稻穗上的强势粒、弱势粒启动灌浆时间上相差较大。

二、选择题

1、从输导组织的走向看,水稻心叶(n叶)与(   )叶的输导组织联系最为密切,

     

(1)n叶;

(2)n-1叶;(3)n-2叶;(4)n-4叶。

      (3)

2、当母茎开始拔节时,分蘖必须有①2张;②2张;③3张;④3张以上时才有较高的成穗可能性。

(4)

3、稻谷在催芽时,为了促使其萌发整齐,在种谷破胸前种子堆的温度宜保持

     ①40℃以上;②25℃左右;③20℃左右;④35~38℃。

(4)

4、根据水稻品种的“三性”,一般讲来,南种北引,宜选用什么类型的品种,容易获得成功。

    1、早熟早稻组;2、晚熟晚稻组;3、中熟中稻组;4、晚熟中稻组。

(1)

5、水稻出苗后,

(1)在芽鞘现出时;

(2)在不完全叶抽出时;(3)在第1完全叶抽出时芽鞘上陆续长出5条不定根。

(3)

6、水稻发根与出叶保持着一定的同生关系。

当第5叶抽出时,第几叶节上开始发根。

    A、不完全叶节;B、第2叶节;C、第3叶节;D、第1叶节。

(B)

7、水稻发育的“三性”指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过程中,品种的(2、3、4)

    1、向地性;2、感温性;3、基本营养生长性;4、感光性;5、向肥性,

8、水稻一生中吸收的矿质营养一部分来自土壤释放,另一部分来自当季的施用,一般来自土壤的占稻株吸收总量的(3)

    1、40%;2、50-60%;3、65-70%;4、80%以上

9、一般情况下,水稻主茎开始拔节时,分蘖应具有几张叶片,才能成为有效穗。

    A、2张;B、3张;C、4张;D、5张。

( B)

10、大面积生产上表明,每生产500kg稻谷及相应的稻草,需吸收N素约为(3)

    1、4.05-5.10kg;2、9.15-19.1kg;3、7.5-9.55kg;4、4.5-7.01kg

11、中苗一般指①3叶期内;②3-4.5叶;③4.5-6.5叶;④6.5-9叶的秧苗。

(3)

12、大苗一般指①3叶期内;②3-4.5叶;③4.5-6.5叶;④6.5-9叶的秧苗。

(4)

13、从输导组织的走向看,与心叶联系最为紧密的是:

(3)

    

(1)n叶;

(2)n-1叶;(3)n-2叶;(4)n-4叶

14、根据叶龄模式理论水稻第n叶抽出,与第n叶同时生长的器官是(1、2、3、4、5)

    1、n叶鞘;2、(n-1)—(n-2)节间;3、(n-3)叶分蘖抽出;n-3节根发根;5、n+1叶片伸长

15、水稻促花肥的施用期一般在叶龄余数①3.5;②2.5;③1.5;④0.5。

(2)

16、在水稻大田生产上,理论上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指(N指主茎总叶片数,n指主茎节间数)

(2)

    1、叶龄余数为n-2的时期;2、叶龄N-n时期;3、叶龄N-n-1时期;4、叶龄N-n+1时期

17、水稻籽粒谷壳大小主要决定于

(1)减数分裂盛期;

(2)穗轴分化期(3)花粉充实完成期(4)抽穗期。

(1)

18、我国的野生稻有几种?

(2、3、5)。

    1、粳型野生稻;2、药用野生稻;3、疣粒野生稻;4、籼型野生稻;5、普通野生稻。

19、水稻保花肥的施用期一般在叶龄余数:

(3)。

(1)3.3;

(2)2.3;(3)1.3;(4)0.3

20、籼稻稻谷发芽良好的饱和含水量为其谷重的____A_____。

    A.25%;B.30%;C.35%;D.40%。

21、生产上水稻安全开花期温度指标为:

秋季连续2~3天日均温小于①15℃;②20~23℃;③30℃。

( 2)

22、水稻的产量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的(1、3、4、5 )。

    1、有效穗数;2、亩茎蘖数;3、结实率;4、千粒重;5、每穗颖花数。

23、一般说来,晚稻组的感光性与早稻相比(2 )

    1、一样;2、比早稻强;3、比早稻弱;4、相差不大。

24、主茎15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叶龄是:

(2)。

    

(1)12;

(2)13;(3)14;(4)15

25、水稻出苗后芽鞘节上陆续长出5条不定根的时间为:

    ①在芽鞘现出时;②在不完全叶抽出时;③至第1完全叶抽出时。

(3)

26、一个稻穗从穗顶露出到穗基节抽出一般需

    

(1)5~7天;

(2)2~4天;(3)8~10天;(4)10天以上。

(3 )

27、一般认为,大田分蘖期苗体的含氮率必须大于__D__,分蘖才能正常发生。

A.2.0%;B.2.5%;C.3.0%;D.3.5%

28、稻穗为 (4):

1、肉穗状花序   2、复穗状花序  3、总状花穗  4、圆锥状花序。

29、在我国,丁颖是最早系统观察研究稻穗分化的,他把整个幼穗发育划分为几个时期。

(4)

    1、6个时期;2、7个时期;3、9个时期;4、8个时期

30、稻米品质是个综合概念,通常包括(1、3、4、5)

    1、碾米品质;2、商业品质;3、蒸煮及食用品质;4、营养及卫生品质;5、外观品质,

31、稻茎的功能(1、3、5):

1、支持;2、吸收;3、贮藏;4、保护;5、输导。

32、水稻的种子根有:

(1)。

    

(1)1条;

(2)2条;(3)3条;(4) 4条

33、一般认为,稻体吸收N、P2O5和K2O的比例大体为____C___。

    A.1:

2:

3;B.1:

3:

2;C.2:

1:

3;D.2:

3:

1; E.3:

2:

1; F.3:

1:

2

34、当主茎第10叶抽出时,最多有___C__个1次分蘖。

    A.5;B.6;C.7;D.8

35、感光性强的品种,开始接收光周期诱导的叶龄一般为___A_叶期。

    A.4;B.5;C.6;D.7

36、早稻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  C     时可以栽插。

    A.9oC;B.12oC;C.15oC;D.18oC

37、自然条件下,籽粒灌浆结实的最适温度为日均温__D__oC。

    A.18~23;B.19~24;C.20~25D.21~26

38、一般高产稻田的成穗率为

(1)30-40%;

(2)50%;(3)60-85%;(4)90%以上。

(3)

39、高产水稻吸收N:

P2O5:

K2O的比例为(D)。

A.1:

2:

3B.2:

1:

3C.2:

2:

3D.3:

2:

3

40、水稻促花肥施用的最佳时期为幼穗分化第(A)期

A.1B.3C.5D.6

41、籼稻的湿润育秧的播种起点温度为(C)度

A.8B.10C.12D.14

42、一个12叶、4个伸长节间的水稻品种,其群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A)。

A.8B.9C.10D.11

43、水稻为短日作物,所以它们必须在(C)下经过光周期诱导才能开花结实。

A.短于12小时日照B.长于12小时日照C.短于监界光长日照D.长于监界光长日照

44、分离生育型水稻品种具有伸长节间数为(D)。

A.小于4个B.小于5个C.小于6个D.多于或等于6个

45、玉米的“卡脖旱”是指土壤中持水量低于(D)。

(A80%B70%C50%D40%)

46、玉米播种出苗时,土壤持水量宜在(B)%。

(A40-50B60-70C80-90)

47、玉米一生中的需水临界期是(C)。

(A播种-出苗B拔节期C抽雄-吐丝期D乳熟-蜡熟期)

48、玉米开花的最适温度为(B)℃。

(A16-18B25-27C32-35D36-40)

三、填空题

1、6叶期的水稻秧苗器官同伸为第7 叶叶片迅速伸长,第 6叶叶鞘迅速伸长,第 3叶节发根和第3叶发生分蘖。

2、从全穗看,颖花分化的顺序是由上往下,在每一个一次枝梗或二次枝梗上颖花分化的顺序是顶部第1粒先分化,然后由枝梗基部向上。

3、促进颖花数增加的措施必须在 枝梗分化期和颖花分化期 发挥作用,减少颖花退化的措施必须在 减数分裂期 发挥作用。

4、稻米的品质包括碾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 、蒸煮食味品质 和营养及卫生品质。

5、稻田耗水量由叶面蒸腾、棵间蒸发 、渗漏和_地表流失_等四个部分组成。

6、丁颖把我国栽培稻种分为 粳 和 籼 两个亚种。

7、丁颖等将水稻穗分化过程分为第一苞分化期 、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花粉内容充实期和 花粉完成期 等8个时期。

8、丁颖根据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过程,把它们分为5级,其中第一级为    粳稻    和  籼稻   两个亚种。

9、稻米淀粉的性质,可将我国栽培稻品种分为  粘稻  、   糯稻  两个类型。

10、水稻分布和形态上的特征,人们认为普通野生稻是我国栽培稻种的祖先。

11、水稻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先后顺序,可将水稻分为 重叠  生育型、 分离  生育型和   衔接生育型等3种类型。

12、水稻产量的基本因素是单位地面积的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 、  结实率 和 (千)粒重    。

13、获得水稻目标产量的需(施)肥量主要取决于目标产量需肥量、土壤当季供给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14、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分蘖始期~有效分蘖终止期。

15、粒肥的施用期一般在___破口期________。

16、水稻的粒重是由谷壳的体积和胚乳的发育 两个因素决定。

17、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一般由秧田期和(大田)分蘖期组成,分蘖期可分为_有效分蘖期_和_无效分蘖期_两期。

18、水稻茎杆的发育和形成,一般可分为_组织分化期_,_节间伸长期_,__节间充实期和_节间物质输出期_4个时期。

19、水稻品种按其穗型特征可分为 大穗型 和 穗数型 两大类。

20、水稻品种按其源库关系类型可分为__源限制型__、_库限制型_和__源库互作型__三类。

21、水稻品种发育特性包括  感光性     、 感温性  、和  基本营养生长性  。

水稻吸肥最多的时期是拔节~抽穗期。

22、水稻叶、蘖同伸规则指:

(1)n叶抽出,n-3号分蘖第1叶抽出;  

(2)分蘖的第l叶抽出后,其出叶速度大体与母茎相同;   (3) 分蘖上可再发生分蘖,其抽出与母茎出叶的关系,同主茎和分蘖的关系。

23、水稻叶鞘在不同生育阶段可分为两种即 棱形叶鞘和圆形叶鞘。

24、水稻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系短日喜温植物。

温度可影响其生育过程,较_低__的温度可延缓其发育转变,这就是水稻的感温性。

25、水稻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系短日性植物。

日照时间缩短,生育期会变___短____,这就是水稻感光性的表现。

26、水稻种子催芽的过程可分为__高温破胸_、__适温齐根芽_和低温炼芽三个阶段。

27、水稻种子的胚即是稻株的幼体,包括胚芽和胚根两部分。

胚芽包括胚芽鞘和_两片幼叶、_1个叶原基___和茎生长点。

28、水稻种子浸种的目的在于使种子吸收充足的水分,获得种子萌发的适宜水分条件。

其吸水过程可分为__物理吸水__、__生化吸水__和生长吸水三个阶段。

29、水稻籽粒灌浆物质的来源主要有___花前的储存物质__和___花后的光合作用__两个方面。

30、提高稻田氮肥的利用率,重点应减少__脱氮___和___挥发__损失。

31、同日开花的籼、粳稻,一般籼稻开花__早__,粳稻开花_晚__。

32、高产栽培中要注意的关键的叶龄期:

分蘖始期叶龄期、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始期的叶龄期、倒2叶抽出期。

33、现在世界上栽培的稻种有两个,它们分别为_普通栽培稻、非州栽培稻。

34、现在世界上栽培的稻种有两个,我国的所有类型均属_普通栽培稻__(OryzaastivaL.)。

35、一般而言,同一品种的生育期,在同一区域,随纬度增高,生育期延长,纬度相近,随海拔增高,生育期 延长,在同一地点,随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 。

36、依据叶龄余数与穗分化的关系,倒4叶出生的后半期为苞分化期,倒3叶抽出期为枝梗分化期,倒2叶抽出期为颖花分化期,剑叶抽出期为_减数分裂期 。

37、一般而言,水稻产量构成中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变化较大,而千粒重相对稳定。

38、栽培稻有2个种,即_普通栽培稻_和__非洲栽培稻___,它们的学名分别为__OryzaSativa____和___Oryzaglaberrima____。

39、早稻“三性”的特点是基本营养性较小,感光性弱,甚至无感,而感温性较强,其生育期长短主要受温度高低所制约。

40、主茎总叶数为17,伸长节间数为5的品种,开始拔节的叶龄为_15_,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_12_。

41、主茎总叶数为18,伸长节间数为6的品种,开始拔节的叶龄为_15__,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__12__

42、主茎总叶数为18,伸长节间数为7的品种,开始拔节的叶龄为__14__,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__11__。

43、同品种的生育期,在同一地域,随纬度增高,生育期延长;纬度相近,随海拔增高,生育期延长;在同一地点,随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

同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生育期的这种差异,也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的差异。

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异地播,一般生育期长的品种生育期的变化比生育期短的变化大。

44、水稻品种的“三性“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45、北方的品种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高,品种的生育期缩短,南种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低,品种的生育期延长,高海拔品种引至低海拔,生育期的变化与北种南引相似;低海拔品种引至高海拔,与南种北引相似。

46、水稻的一生在栽培学上是指从种子萌动开始到新种子成熟。

在水稻生育过程中,包括两个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性质互异的生长发育时期,即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一般以稻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期开始的标志。

47、生殖生长期是结实器官的生长,包括稻穗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分长穗期和结实期。

48、稻叶分为芽鞘、不完全叶及完全叶的3种形态

49、稻的完全叶由叶鞘和叶片两大部分组成,其交界处还有叶枕、叶耳和叶舌

50、温度对水稻开花受精的影响最大,温度低于23℃或高于35℃,花药开裂就要受到影响。

51、水稻的产量包括2个概念:

一是生物产量,二是经济产量。

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

52、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4个因素构成。

53、水稻产量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

穗数形成阶段、穗粒数形成阶段以及结实率和粒重形成阶段。

54、增加每穗颖花数有两个途径:

一是促使颖花多分化,二是减少颖花退化。

55、稻谷的粒重是由谷壳的体积和胚乳发育好坏两个因素决定的。

56、水稻产量形成过程模式一是以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分配过程来表示;一是以产量构成因素来表示。

57、水稻的物质积累量主要取决于2个因素,一是叶面积,二是叶片的的净光合效率。

58、根据水稻产量的源库特征,可以将品种分为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和源库互作型三类。

59、单位面积穗数由基本苗和单株有效分蘖数两个因素决定。

60、我国对稻米品质的评价从加工、外观、蒸煮与食味、营养及卫生品质等方面进行评鉴。

61、稻米品质的优劣既受品种的遗传背景控制,还受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以及栽培因素的显著影响。

62、在气候因子中,温度是影响米质最重要的因子,光照是仅次于温度的气候因子。

63、秧苗的主要类型有:

①小苗 ②中苗③大苗 ④多蘖壮秧 

64、壮秧的标准有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两方面。

形态特征包括叶宽苗健、扁蒲白根、生长整齐、适当秧龄等,生理特性包括光合能力强、碳氮比(C/N)适中、束缚水含量相对较高、移栽后发根力和抗逆性强等方面。

65、决定播种期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品种特性

66、在催芽过程中要求严格掌握温度,防止高温“烂苞”。

一般催芽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①高温破胸②适温齐根芽 ③摊晾炼芽 

67、地膜保温育秧盖膜后秧苗管理可分为3个时期:

①密封期、②炼苗期、③揭膜期

68、水稻叶面积系数生长动态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一般在孕穗期达最高,抽穗后逐渐下降。

69、烂种指播种以后,种谷不发芽就腐烂。

其原因有:

①种子发芽力低;②浸种时吸水不充分,影响了发芽率和发芽势;③催芽时“烧包”或播种后“落泥”过深;④播种过早,或播后无保温措施,特别是胀谷直播时,遇低温发生烂种。

70、按株型分类 按茎秆长度可分高、中、矮秆品种。

粳稻偏矮、籼稻偏高。

籼稻以短于100cm的为矮秆品种,高于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