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376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4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docx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习题

作物栽培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作物:

广义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狭义是指农作物,称为“庄稼”。

2、经济产量:

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3、作物布局:

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极其种植地点的配置。

4、间作:

在同一块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5、蒸腾系数:

指作物生产1克干物质蒸腾所需水量的克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栽培学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季节性、区域性、可变性

等属性。

2、双子叶作物的分枝方式由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三种。

3、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

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4、作物按产品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三大类。

其中粮食作物分为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三小类。

5、作物施肥方法有:

基I巴、追肥、种肥。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C)oA.环境B.措施C.

品种D.肥料

2、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B)。

A.5C左右B.10C

左右C.15C左右D.20C左右

3、(A)是指一年之内在同一土地上种植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A.复种B.复种指数C.间作D.套作

4、按产品用途和生物学系统分类,下例属于薯类作物的是(C)

A.大豆B.油菜C.马铃薯D.苜蓿

5、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C)。

A.18%B.15%C.13%

D.5%

6、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谓(B)A.最大效率期B.需水临界期C.旺盛生长期D.开花期

7、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上,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通常称为(D)。

A.套作B.间作C.混作D.立体种植

8、(A)是采用机械和人工的方法,按一定的种、药比例,把种衣剂包在种子表面并迅速固化成一层药膜。

A.种子包衣B.种子丸化C.种子毯D.拌种

9、一般播种的种子发芽率要求不低于(D)。

A.98%B.95%C.

90%D.85%

10、下列是长日作物的为(A)。

A.小麦B.烟草C.养麦D.甘蔗

11、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C)。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C.经济系数D.产量构成

12、小麦的花序属(A)。

A.穗状花序B.总状花序C.肉穗花序D.圆锥花序

13、(C)茎的生长按合轴生长方式生长。

A.向日癸B.棉花营养枝C.棉花果枝D油菜

14、下列不是三基点温度的是(C)。

A.最低B.最适C.

最快D.最高

15、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是(B)。

A.积温B.有效温度C.活动积温D.有效积温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复种指数=耕地总面积/全年收获作物总面积(错)

2.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就是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

(错)

3.大多数双子叶作物的根系是须根系(错)

4.理想型作物产量一般表现为:

光合产量高,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高,经济产量高(对)

5.中耕的原则是:

深——浅——深,苗旁深,行中浅(错)

6.冬小麦选用的品种一定是冬性品种。

(错)

7.玉米“棒三叶”对子粒的贡献最大。

(对)

8.玉米是C3作物,小麦是C4作物。

(错)

10.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会延长,甚至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错)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轮作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2)协调和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和提高土壤肥力(4)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遗传因素;

(2)气候生态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季

节因素、温光因素。

(3)栽培措施。

3.北方地区土壤表土耕作措施有哪些?

答案:

(1)耙地;

(2)耱地;(3)镇压;(4)开沟、作畦与起垄

4.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有那些?

答案:

(1)选好品种;

(2)节水灌溉;(3)地膜覆盖;(4)栽培

措施;(5)积水蓄水

5.地膜覆盖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水分蒸发;

(2)改善光照条件;

(3)增强作物抵御低温冷害能力;(4)防除杂草,抑制盐碱(5)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六.论述题(2小题任选1小提,15分)

1.试述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改善品质的途径

答案:

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2)气候生态因素,包括地理

因素、季节因素、温光因素。

(3)栽培措施。

改善品质的途径:

(1)选育和采用优质品种。

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品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引起品质性状变化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子是最重要的,选育和选用优质品种是改善作物品质的首选途径。

(2)作物和品种的合理布局。

一定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耕作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另外,不同作物的品质形成需要不同的生态条件,因此形成了一定作物优质产品生产的区域性,为了充分利用特定地区生态环境生产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应在适宜区域扩大种植优质作物和品种,形成优质农产品重点产区。

(3)调整播期。

改变播期时,使生态因子的组合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作物品质。

2.试述小麦一生三个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答案:

小麦一生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营养生长阶段:

从出苗到拔节(返青)

1、生育特点:

①生长中心:

根、叶、蘖的生长。

②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③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决定穗数的时期。

2.主攻方向:

争取苗齐、苗匀,培育壮苗。

为丰产奠定基础。

(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从拔节(起身)到抽穗

1、生育特点:

1生长中心:

根、叶、蘖生长和茎伸长,穗分化发育。

2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用于营养体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长逐渐加快,需肥水逐渐达到高峰。

3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巩固和决定穗数,决定小穗数,小花数和穗粒数的时期,奠定粒重基础的时期。

2.主攻方向:

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调节群体合理发展,争取壮秆大穗。

(三)生殖生长阶段:

抽穗到成熟

1、生育特点:

1生长中心:

生殖器官的生长为主。

2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充实,形

成收获产品,营养生长基本停止,需肥水逐渐减少。

3与产量的关系:

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

2.主攻方向:

养根护叶,防止营养器官早衰,维持一定强度的光合生产率,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运输到生殖器官,争取粒大粒饱。

(4)合理施肥。

肥料的种类、数量、使用时期都会影响作物的品质。

如后期施氮可以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增施磷、钾肥可以提高甜菜的含糖率及马铃薯的淀粉含量等。

(5)其他措施。

灌溉和排水可调节土壤水分状况,改善作物品质;防治病虫害可减少产量损失和改善产品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密度影响群体内部的光照和湿度,对烟草、麻类作物品质至关重要;生育期间喷施某些生长调节剂,也会对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物栽培生理试卷及答案

(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生物产量:

指作物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2、轮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或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3、短日照作物:

每天日照长度短于某小时才能开花结实的作物。

如大豆、棉花、玉米。

4、立体种植:

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立体种植实际上是间、混、套作的总称。

5、生育期:

指作物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时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按产品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三大类。

其中粮食作物分为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三小类。

3.作物的播种方式一般有条播、撒播、穴播三种。

4.作物产量包括生物产量、光合产量和经济产量。

5.绿色食品的显著特点:

一是安全、无污染;二是优质、有营

养;三是生产过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

6.小麦分蘖中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叫无效

分蘖。

7.玉米从播种到成熟可分为苗期阶段、穗期阶段、花粒期阶段三

个生育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是指一年之内在同一土地上种植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A.复种B.复种指数C.间作D.套作

2、对作物生育期长短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D)。

A.密度高低B.营养条件C.水分条件D.光温条件

3、按作物对温光条件的要求分类,下例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玉米B.棉花C.小麦D.甘薯

4、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下例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是(B)

A.小麦B.玉米C.大麦D.油菜

5、按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同化途径分类,下例属于三碳作物的是

(D)A.高粱B.玉米C.甘薯D.大豆

6、玉米收获的主产品是(A

)A.籽粒

B.地下块根

C.地

下块茎D.地中茎

)A.合轴分枝

B.单轴

7、棉花营养枝的分枝方式属于(B

分枝C.假二叉分枝D.

都不是

8、下例属于穗状花序的作物是

(A

)A.小麦B.

蚕豆C.

马铃薯D.豌豆

9、玉米的雄花序属于(C)A.穗状花序B.肉穗花序C.复总状花序D.复穗状花序

10、下例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A.)A.玉米B.小麦C.水稻D.大豆

11、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是(C)A.出苗-拔节B.拔节-孕穗C.孕穗-抽穗D.抽穗-开花

12、春玉米一般在5-10地温稳定在多少度既可播种。

(B)

A.5-10B.10-12C.12-16D.14-18

13、春玉米间苗的适期一般是(B)A.2-3叶B.3-4叶C.4-5叶D.5-6叶

14、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C)。

A.转化率B.经济产量C.经济系数D.产量构成15.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

或同行混播在同一田地上称谓(C)。

A.间作B.套作C.混作D.轮作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

答案:

(1)选育高光效品种,充分利用作物固有的基因型多样性,加以遗传改进,提高其光合效率;

(2)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措施,改善栽培环境,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利用率。

2.提高作物品质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1)通过育种手段改善品质形成的遗传因素,培育高品质的新品种;

(2)根据环境因子对品质形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为优质产品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3.轮作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2)协调和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和提高土壤肥力(4)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4.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遗传因素;

(2)气候生态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季节因素、温光因素。

(3)栽培措施。

5.地膜覆盖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水分蒸发;

(2)改善光照条件;(3)增强作物抵御低温冷害能力;(4)防除杂草,抑制盐碱(5)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五.论述题(2小题任选1小提,15分)

1.试述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及方法步骤答案:

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

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水平。

(1)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指作物对一定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

作物在其长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逐步获得了对周围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在一个生产单位或区域,自然条件是相对一致的。

不同作物的生长、繁殖能力以及生产力是不同的。

作物布局就是要实现因地种植。

(2)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因素。

农产晶的社会需求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自给性的需求,即生产者本身对粮食、饲料、燃料、肥源、种子等的需要;二是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定购的粮食及各种经济作物产品、农民自主出售的商品粮及其他农产品。

在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耕地又相对分散平均,因此,农产品中的粮食首先应满足生产者的自给性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作物布局将显得愈来愈重要。

(3)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交通、信息、科技等多方面因素。

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1)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包括作物产品的自给性需求与商品性需求。

一般说来,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自给性需求部分,可以根据本地历年经验和人口、经济发展等变化来加以测算;而商品性需求部分,除了一部分国家统购包销的产品外,大部分产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往往难于预测。

要在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和交通运输、贮藏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确定长期的销售地区和对象,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以便确保市场和经济效益。

(2)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包括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

自然条件主要有:

热量条件,如》10C的积温、年间最低最高温度等;水分条件,如年降雨量及其分布、其他水源状况等;光照条件,如全年辐射量、日照时数及其分布等;耕地条件,如面积、水旱地比等;土壤条件,如土壤类型、质地、肥力、酸碱性等。

社会经济条件有:

肥料条件,如肥料种类、数量、质量、单位耕地面积施肥水平等;机械条件,如整地机械、排灌机械、播种收获机械等;能源条件,如燃油、电力等;科技条件,如技术推广网络、病虫测报与防治能力等。

(3)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

在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不但要根据产品需求状况和作物生产的其他环境条件来确定,更需要在充分了解作物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选择在本地生态适应性表现最好或较好的作物。

作物不宜过于单一,以免增加作物生产的风险。

(4)确定作物配置。

在选择好适应的作物后,就需要逐级落实具体的作物构成和种植计划,一直落实到生产的最基层单位或农户。

在确定作物配置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本地区或本单位的总体平衡为目标,以利于适应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5)进行可行性鉴定作物布局的可行性鉴定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是否能满足各方面需要;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和保护;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土壤肥力、肥料、水、资金、劳力是否基本平衡;加工储藏、市场、贸易交通等是否合理可行;科学技术、生产者素质是否可行;是否促进了农林牧、农工商的综合发展。

(6)保证生产资料供应如果鉴定结果表明方案切实可行,那么作物布局的过程就已完成。

但是,为了确保作物布局的真正落实和达到预想的效果,还有必要根据作物布局情况,预算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及其他的生产资料,

2.试述玉米穗期阶段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和管理技术要点答案要点:

玉米穗期指拔节到抽雄阶段。

1.生育特点:

①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根茎叶迅速生长,幼穗分化。

②生长最旺盛,生长量最大的时期,需肥水最多。

③对环境

反应敏感,要求较高的温度、良好的光照。

2.主攻目标:

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实现壮秆、大穗、粒多、粒饱。

3.管理措施:

(1)中耕松土:

拔节至小喇叭口期结合施攻秆肥进行深中耕

(6〜8cm)浅培土;大喇叭口期前后结合追攻穗肥,适当高培土。

(2)适时适量灌水:

重点灌好攻秆水和攻穗水,防卡脖旱。

(3)追好攻秆肥和攻穗肥:

春玉米一般基肥充足,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即轻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追肥量分别占34%〜40%、60%〜70%,以速效氮肥为主。

(3)防治玉米螟、棉铃虫、黏虫等,防治玉米黑粉病等病害。

物栽培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轮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按照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轮换不同形式的种植方式。

2、作物光周期现象:

作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映,影响开花结实的现象。

3、土壤耕作:

是指使用农具以改善土壤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等的综合技术体系。

4、气生根:

作物生长中,凡露出地面,生长在空气中的根,均称为气生根。

5、套作: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套作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4、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育特性-环境条件-栽培技术互作的一门综合性农业技术科学。

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季节性、区域性、可变性等属性。

5、双子叶作物的分枝方式由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三种。

6、豆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

株数、每株有效结荚数、每荚实粒数、粒重。

7、小麦一生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并进生长阶

段、生殖生长阶段。

其中营养生长阶段决定小麦的穗数。

8、玉米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

贝V。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1、按产品用途和生物学系统分类,下例属于粮食作物的是(A)

A.玉米B.油菜C.甜菜D.苜蓿

2、按作物对温光条件的要求分类,下例属于喜温作物的是

(B)

A.油菜B.棉花C.小麦D.大麦

3、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下例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A)

A.小麦B.玉米C.棉花D.大豆

4、按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同化途径分类,下例属于四碳作物的是

(B)

A.小麦B.玉米C.棉花D.大豆

5、马铃薯收获的主产品是(C)

A.籽粒B.地下块根C.地下块茎D.地中茎

6、下例哪种作物的茎属于攀缘茎。

(D)

A.小麦B.蚕豆C.马铃薯D.豌豆

7、棉花果枝的分枝方式属于(A)

A.合轴分枝B.单轴分枝C.假二叉分枝D.都不是

8、下例属于穗状花序的作物是(A)

A.小麦B.蚕豆C.马铃薯D.豌豆8、玉米的雌花序属于(B)

A.穗状花序B.肉穗花序C.复总状花序D.复穗状花序

9、下例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是(B)

A.玉米B.小麦C.油菜D.棉花

10、下例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A.)

A.玉米B.小麦C.水稻D.大豆

11、下例属于常异花授粉的作物是(C)

A.玉米B.小麦C.棉花D.大豆

12、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是(C)

A.出苗-拔节B.拔节-孕穗C.孕穗-抽穗D.抽穗-开花

13、玉米的水分临界期是(D)

A.出苗-拔节B.拔节-抽穗C.抽穗-开花D.开花-乳

14、春玉米一般在5-10地温稳定在多少度既可播种。

(B)

A.5-10CB.10-12CC.12-16CD.14-18C

15、春玉米定苗的适期一般是(C)

A.2-3叶B.3-4叶C.4-5叶D.5-6叶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改善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有哪些?

(5分)

答案:

(1)选育和采用优质品种。

(2)合理布局作物和品种。

(3)调整播期。

改变播期时,使生态因子的组合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作物品质。

(4)合理施肥。

肥料的种类、数量、使用时期都会影响作物的品质。

(5)其他措施。

如及时灌溉和排水;防治病虫害;合理密度;生育期间喷施某些生长调节剂等。

2.作物布局的原则?

(5分)

答案:

(1)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考虑市场需求,确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及面积比例。

(2)坚持用地与养地结合,保持农田生态平衡,保持农业持续发展。

(3)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科技水平,确定各种作物、品种和熟制的面积比例。

(4)依据作物和品种的特性,因地因时种植。

3、小麦阶段发育的实践意义(5分)

答案:

(1)指导小麦引种。

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的地区引种易于成功。

2)指导小麦栽培。

根据品种温光特性调节播期和播量,冬性

品种春花阶段长,耐寒性较强,可较半冬性品种早播;精播高产,

应选用冬性偏强,分蘖成穗率偏高的品种,舂播区选择春性较强的大穗型品种。

4、耕翻的作用是什么?

(5分)

答案:

(1)改善耕作层的土壤结构;

(2)翻埋和拌混肥料;

(3)加速土壤熟化;(4)保蓄水分;(5)消灭杂草,灭除虫卵。

5.连作危害有哪些?

答案:

(1)连作导致营养物质的偏耗。

(2)连作导致土壤水分大量消耗。

(3)连作导致有毒物质积累;(4)连作导致土壤物理性状恶化。

(5)连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与比例失调。

作物栽培生理复习专题一、名词解释发芽:

种子萌动以后,随着胚细胞分裂分化的加快,胚根和胚芽迅速生长,当胚芽长度达到种子的一半时,称~。

定芽:

生于枝条顶端或叶腑处的称为~,生于老根、老茎或细胞培养形成的胚状体上的芽称为不定芽不定根:

在茎叶等器官上产生的、发生位置不定的根为~顶端优势:

顶芽抑制腋芽生长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

低温促进作物开花的作用称为长日照作用:

日照长度必须长于某一时数(临界日长)或暗期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方可进行花芽分化。

作物群体:

是指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个体是群体的组成单位,群体是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

双受精:

卵细胞与极核同时与2个精细胞的融合过程为~光磷化:

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转化为,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光补偿点:

当光照减弱到光合作用所吸收的2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2时,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呼吸作用:

指作物的每个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某些代谢途径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系数:

作物组织在单位时间内释放2的摩尔数与吸收Q的摩尔数的比值

作物的耐逆性:

即作物组织经受逆境的直接作用,作物可通过本身的代谢反应以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然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叶龄指数:

是穗分化各时期的主茎已出叶龄与该品种固有叶片数的比值。

生理需水:

主要是指作物维持细胞膨压、分裂和增大,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

主动吸收:

作用物细胞利用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作功而逆着浓度梯度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被动吸收:

指不需要代谢能量的因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而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也称为非代谢性吸收。

群体生长率: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所增加的干物质量。

光合生产力:

作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太阳能,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