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11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4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地理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考试大纲.docx

《地理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考试大纲.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考试大纲.docx

地理考试大纲

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地理

一、考试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达标性考试。

促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促使普通高中学校地理教师加强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研究,正确理解、掌握课程标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落实课改要求、执行课程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保障每个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权利。

全面检测普通高中学生完成地理学科必修课程后的学业水平,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的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发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湖南省教育厅颁布的《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和《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地理(试行)》,并结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Ⅱ、Ⅲ﹞和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试题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

试题设计应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用积极健康的素材创设情境。

试题应内容科学、严谨,文字简洁、规范,答案准确、合理。

2.客观性原则——试题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广,充分反映地理学科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

试题的难易度适当,杜绝偏题、怪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

试卷的内容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基础性原则——考查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针对地理必修模块命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试题通过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地理信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命题,试题内容避免客观因素影响,确保无经济、文化、城乡、民族、性别等背景的差异。

5.友好性原则——卷面设计应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卷面设计规范,卷头、卷尾和换页处要有温馨提示,给予考生人文关怀。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颁布的《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确定考试目标和内容。

本考试大纲将考试要求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运用”四个能力层级。

前一个层级是后一个层级的基础,较高一个层级包括前面较低层级的要求。

A.识记。

指对地理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点,并落实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

例如,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

对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模式的说明和解释;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对揭示地理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进行表述。

例如,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C.简单应用。

应用已经知道和理解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说明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D.综合运用。

从试题的文字和地理图表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提炼地理的有效内容和价值,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进行分析和整合。

将所学的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运用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解答、论证地理问题。

例如,运用有关方法获取地理信息、学会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联系所学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用于解释具体的地理现象,分析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等。

地理必修Ⅰ

(一)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运用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天体系统及层次。

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概况。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特点。

地球的外部圈层。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运用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矿物及其基本存在形式。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岩石转化。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质作用的分类。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气团和锋面的概念及分类。

锋面、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及其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运用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运用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根据有关材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中国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地理必修Ⅱ

(一)人口与城市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运用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

中心地理论。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及其意义。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环境问题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与人口

(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运用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联系、转移和集聚。

工业与环境。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与聚落。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运用

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概念与类型。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地理Ⅲ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运用

识记区域的含义

区域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区域的空间结构。

区域的产业结构。

区域发展阶段。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及发展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西部大开发范围及意义。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的原因,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西气东输的线路、意义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西电东送的原因、线路、意义及对地理环境影响。

产业转移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运用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识记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荒漠化的含义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湿地的概念及作用。

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识记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识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美国的农业生产条件。

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与分布。

美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鲁尔区的繁荣与哀落的原因。

鲁尔区的综合治理措施。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识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运用

结合实例,识记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运用有关资料,识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五、考试方式、时量与分值

考试方式

笔试;闭卷

考试时量

90分钟

试卷分值

100分

六、试卷结构

1.各类题型与分值

题  型

题  量

分  值

机器评卷

选择题

25小题

50分

人工评卷

非选择题

约5小题

50分

2.考试内容与分值

考试模块

分  值

必修Ⅰ

约40分

必修Ⅱ

约30分

必修Ⅲ

约30分

3.试题难度与分值

试题类型

难  度

分  值

容易题

0.85以上

约70分

稍难题

0.85—0.7

约20分

较难题

0.7—0.55

约10分

七、题型示例

【例1】作为我国对月球实施无人探测的第二阶段任务,“嫦娥二号”卫星预计在2011年前发射。

据此完成

(1)—

(2)题。

(1)月球是围绕下列哪颗行星运转

A.土星B.地球C.火星D.金星

答案:

B

说明:

该题为容易题,难度系数0.95,能力层级为识记。

主要考试内容:

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月系的结构。

(2)月球表面温度白天超过l20摄氏度,晚上降到-180摄氏度。

其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主要原因是月球

A.距离太阳近8.体积和质量大

C.没有大气D.黄赤交角的影响

答案:

C

说明:

该题为稍难题,难度系数0.60,能力层级为综合应用。

主要考试内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关注地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例2】决定下列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正确的是

A.湖南的双季稻种植——地形

B.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交通

C.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土壤

D.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市场

答案:

D

说明:

该题为中档题,难度系数0.75,能力层级为综合应用。

主要考试内容:

农业区位因素,要求学生能够将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区域自然、社会条件有机地联系起来。

【例3】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

(1)一(3)题。

(1)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则森林茂密。

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D

说明:

该题为中档题,难度系数0.8,能力层级为理解。

主要考试内容: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考查学生判读地图的能力,并根据所判读地区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2)图示地区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其中属于非可再生的是

A.石油、天然气B.天然气、太阳能

C.太阳能、风能D.天然气、风能

答案:

A

说明:

该题为容易题,难度系数0.9,能力层级为识记。

主要考试内容: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考查学生能否理解所学概念,并运用于生活实际。

(3)修建图中的铁路时,需要克服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大风沙暴B.高寒缺氧

C.地震火山D.山高谷深

答案:

A

说明:

该题为中档题,难度系数0.72,能力层级为简单应用。

主要考试内容: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考查学生判读地图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归纳区域特征。

【例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外,还有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

此外,人口的流动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

(1)一

(2)题。

(1)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答案:

C

说明:

该题为容易题,难度系数0.86,能力层级为简单应用。

主要考试内容:

中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影响因素,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其命题用意在于考查学生了解国情、关注社会的程度。

(2)建设三峡水库需移民达百万之多。

下列属于迁出地“推力”的是

A.移民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

B.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C.移民迁入地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D.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习惯不太适应

答案:

B

说明:

该题为稍难题,难度系数0.6,能力层级为简单应用。

主要考试内容:

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准确理解题目文字表述中的有效信息,并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5】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一昆仑站于2009年初成功建立。

南极科考队员进行野外作业时,为了准确辨别方向或确定所在的位置,采用的是

A.遥感技术B.气象监测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

D

说明:

该题为容易题,难度系数0.88,能力层级为简单应用。

主要考试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的理解。

考查学生对3S概念的理解及3S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例6】下图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下列位置时的节气:

甲,丁。

答案:

春分冬至

说明:

该题为中档题,难度系数0.84,能力层级为识记。

主要考试内容:

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考查学生对公转轨道示意图的掌握。

(2)地球位于地球公转二分二至示意图中甲位置时,若晨线正好与900E重合,则东经l20。

的地方时为。

答案:

8时

说明:

该题为稍难题,难度系数0.55,能力层级为综合应用。

主要考试内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考查学生对晨昏线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3)地球处于乙位置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单项选择)。

A.正值南极考察最佳时期B.正值湘江水位较高时期

c.正值湖南低温时期D.正值亚洲高压最强盛时期

答案:

B

说明:

该题为稍难题,难度系数0.60,能力层级为综合应用。

主要考试内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考查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7】读长江流域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998年,长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结合图中资料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和。

答案:

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说明:

该题为中档题,难度系数0.8,能力层级为理解。

主要考试

内容:

荒漠化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

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2)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经验,本流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采取哪些的措施?

(至少3条)

答案:

修筑水库大坝,既可以防洪,发展航运,也可以发电;利用流域丰富的电力资源,促进高耗能工业的发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退耕还林;发展旅游业;禁止中游围湖造田,提高分洪、蓄洪能力。

说明:

该题为稍难题,难度系数0.64,能力层级为综合应用。

主要考试内容: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能否将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和中国长江流域治理与开发相联系,同时考查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例8】读下图,填表比较甲、乙两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项目

工业区或

经济区名称

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便利,原有工业基础好等。

毗邻、特别行政区;改革开放早等。

主要问题

廉价石油的使用,导致(能源)地位下降,钢铁过剩,经济结构单一。

耕地减少,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严重,产业结构层次。

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工业及服务业,保护环境。

扩大经济腹地,加快升级,保护环境。

答案:

项目

工业区名称

鲁尔区

珠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有利条件

交通

香港、澳门

主要问题

煤炭

环境污染偏低

发展方向

新兴

产业

说明:

该题为中档题,难度系数0.8,能力层级为简单应用。

主要考试内容:

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图表资料并进行比较、联系区域实际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条件,以及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八、样卷

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地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