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办公系统架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194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A办公系统架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OA办公系统架构.docx

OA办公系统架构

OA办公系统架构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不再满足于独立、零散的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更追求综合的、集成化的办公解决方案。

作为一种对常规性事务进行管理、集成的技术,工作流正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

“数字国土”工程推行以来,我国许多土地管理部门已建成了各类业务系统或综合性的图文办公信息系统,它们对于提高土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这些系统大多是为解决具体业务信息,没能综合考虑土地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各级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仍然不太理想。

因此,为提高土地管理部门业务办公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在土地管理系统中引入工作流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1工作流与工作流管理系统

  1.1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Workflow)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研究领域,但直到90年代,随着计算机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推进,工作流技术的研究才进入热潮。

1993年8月,第一个工作流技术标准化的工业组织——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ManagementCoalition,WFMC)成立。

之后该联盟发布了用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工作流参考模型,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标准[1]。

  工作流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

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

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任务(或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流程及任务(或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任务(或活动)的描述。

在大多数的实际应用中,工作流技术可使工作人员在网络、服务器和多台计算机客户端的硬件平台支持下,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并借助应用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完成某一业务目标[2]。

  业务流程由一系列生产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成。

活动是流程的最基本的单元,是为实现某一目标由活动负责部门授权相应参与者(角色)完成。

活动内部由输入、输出、约束、实施角色、负责部门、用户界面等要素共同组成,如图1所示。

实际应用中,一般将关系紧密的活动组成一个子流程。

工作流遵循三个准则:

路由(Router)、规则(Rules)和任务(Roles)。

路由定义文档、信息或任务传送所通过的路径,规则是流向控制的条件和异常处理,任务是工作流在某一状态下的具体操作。

图1活动组成要素

  1.2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ManagementSystem,WFMS)是定义、创建、执行工作流的系统。

其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3]。

工作流需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统来实现。

  工作流管理技术是为适应激烈竞争中组织机构内部业务数量大、变更频繁,常常需要业务流程再造(BPR)和改进而产生的。

使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软件的可重用性,增加过程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是由一个流程建模工具、工作流执行服务、监控管理工具、客户端应用和客户端调用等组成的分布式系统,如图2所示。

图2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2地籍管理工作流设计

  2.1地籍管理工作流设计思想

  土地管理业务是一个流程性很强的业务,需要多部门协调完成。

在地籍管理中,整个土地登记业务过程,包括从申请到入库发证,是一个由多部门协同操作共同完成的过程,其流程设计如图3所示。

窗口办文则是贯穿整个地籍管理系统的关键,其核心是工作流管理系统。

引入工作流技术,主要是对内部的工作流程、审批业务运作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对办公过程中的信息自动传递、信息交流、审批过程追踪、进度控制。

工作流管理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土地登记业务办公自动化、业务处理与窗口办文的无缝集成,使办公系统与GIS系统融为一体。

同时,系统管理人员可根据业务管理内容变化、部门与机构的调整对工作流流程进行调整。

图3土地登记业务流程图

  2.2工作流系统结构

  地籍管理工作流系统设计上采用三层模型,即按数据服务层、应用逻辑层、表现层三个层次架构,服务器端与客户端通过组件连接,在浏览器中实现日常办公、地籍管理、网上发布等功能,服务器端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则通过网络在多部门共享,实现了地理信息技术与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一体化。

系统由工具流定义管理子系统、工作流设定子系统、工作流查询统计子系统构成,见图4。

工作流定义管理子系统完成对组织机构模型、用户和角色管理,工作流程的定义、修改,工作日和节假日的设定和修改,其操作对象为系统管理员;流转设定子系统完成日常工作流程的流转控制,登陆用户权限管理,其操作对象为日常办公人员;查询统计子系统根据各种条件,查询项目的流转情况、项目相关信息,公文流转情况及员工登陆系统状态。

图4系统软件三层结构图

  2.3工作流数据库设计

  地籍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涉及土地管理部门各级单位的各种文档,如土地登记时需要填写的各种表单,包括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国有土地使用证等;另外还包括各种图件,如基础地形图、城镇地籍图、宗地图等。

工作流数据库的设计要尽可能与现有数据库兼容,同时尽可能遵循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的规范,使数据库发挥对日常性业务管理工作流的调控作用,并使数据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当工作流程变动时,只需要修改数据库和增加模块,系统便能工作。

工作流数据库包括部门、角色、流程、活动等实体。

以流程为例,其流程类型的数据库结构见表1。

表1流程类型数据库结构表

中文字段名

字段名

字段类型与长度

流程定义类型编码

PROTYPE_ID

NUMBER(4)

流程定义类型名称

PROTYPE_NAME

VARCHAR2(40)

部门编码

DEPT_ID

NUMBER(4)

父流程定义类型编码

PARENTTYPE_ID

NUMBER(4)

流程定义类型描述

PROTYPE_DES

VARCHAR2(512)

流程定义类型状态

PROTYPE_STATUS

NUMBER

(1)

  2.4地籍业务处理系统和窗口办文工作流系统的接口设计

  传统意义上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只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方便、快速的业务查询;地理信息系统则是一套独立的系统,专门用于地形地籍信息的入库和更新[4],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在地籍管理办公界面上无法对基础地形地籍信息进行访问,办理业务的速度、方便性、数据更新的实时性都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需要将地籍业务处理与窗口办文集成到一起实现地籍管理的图文一体化和办公自动化。

  集成后地籍信息系统是整个图文办公系统的一部分,窗口办文系统按工作流技术设计,地籍业务处理系统融于窗口办文系统中。

事实上,窗口办文系统的一个工作流程就是一个项目的受理过程,地籍业务处理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只是项目受理过程的一个或几个步骤,因此,只需提供一个跟窗口办文系统的接口,通过这个接口将工作流中正在处理的项目转入地籍业务处理系统中处理。

这一过程可通过记录项目编号来实现,每一个项目经过地籍业务处理系统处理前后的状态、以及处理方式被记录,以便项目在工作流中继续流转。

所以,地籍信息的主体——宗地和记录宗地状态的土地证书的状态变化都被记录在该项目中。

以土地变更登记为例,其流转过程及接口设计见图5。

图5地籍业务与窗口办文接口设计

  3地籍管理工作流系统应用与特色

  地籍管理引入工作流管理技术所带来的好处非常明显,这包括业务流程的可视化与图形化(如图6)、业务活动的即时通知、业务处理过程的随时跟踪、业务数据的多方式查询统计、业务处理效率的量化考核等等。

系统的运行有效地实现了地籍管理办公的无纸化和自动化,满足了当前机构调整引起的业务变更和业务流程调整的需要,增强了地籍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充分发挥了现有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作用。

具体体现为以下特色:

  

(1)系统采用窗口式办公体系,所有的地籍业务工作都按照一个窗口对外的模式,即在窗口收件,扫描输入收件内容,然后按不同业务工作流程自动流转;

  

(2)系统自动完成地籍管理行政收件和发文的全部流程,包括拟稿、审稿、登记、签收、签发等操作,同时支持公文签发的电子签名和公文的印章显示,支持多种发文稿笺的选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3)授权用户可灵活配置本单位的各种业务流程,系统保留每个业务活动流转的痕迹,提供对在办地籍业务的监控和跟踪功能,可随时获得项目的在办状态;

  (4)系统掌握全局各项报批业务的动态和进程,能实时查询各部门和个人的业务办理情况,对超期项目自动催办,实现了业务办公过程的全程监控跟踪;

  (5)业务办理过程中,各经办人和科室负责人可通过查阅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已办理过程,辅助审核;

  (6)项目办结后,系统可自动修改地籍管理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将与项目相关的图表文及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流转情况全部存入业务管理档案库,供日后查询;

  (7)系统提供大量的过程统计数据,包括每项业务所耗费的时间、科室业务量、个人业务量等,为量化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

  (8)地籍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业务管理还包括车辆管理、会议办公、考勤管理、消息管理、新闻公告、行政法规、执法管理等。

图6业务流程可视化示意图

  通过系统的应用,系统的直接用户涉及窗口办、地籍科、测绘所、规划用地科、土地监察科、分局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经办人对受理的申请办证业务按办理流程对各过程的办理意见和信息数据进行读写操作;办理项目涉及各类土地登记,包括设定土地登记、土地变更登记、土地他项权利登记、土地注销登记、出让转让土地登记、房改房和商品房登记等土地登记流程,系统提供的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最快速度调阅业务审批案卷、各个部门的审批意见、案卷相关的基础地图信息和各种专业地图信息,同时可以查看与该案卷相关的会议纪要、督办信息、申报材料、案卷交接过程等;地籍档案入库、地籍档案查询与检索和地籍档案调阅管理功能,用户可以任意切换使用地图、表格、文档管理工具,实现图、文、表一体化的信息互联管理,快速统计宗地分类面积、发证宗地的基本信息,提取绿地、道路、水体、建筑物等地形要素和查询宗地基本属性、宗地坐落、宗地面积、共用、分摊面积等宗地属性。

  总之,引入工作流管理技术,系统业务流程清晰,职责分明,各文档的传递、签收和处理都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增加了办公透明度,规范审批过程。

系统运行达到了缩短业务处理周期、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顾客服务质量、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减少浪费、提高办公效率等目的。

  4结束语

  随着土地的深度利用与开发,土地的变更、出让、租赁等愈来愈频繁,土地管理部门原有的办公模式已逐渐显示其劣势,满足不了国土资源业务信息化的要求。

因此,政府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借助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快速、动态变化的土地信息,实现土地管理的网络化和图文办公自动化,高效保持土地信息系统的现势性,使土地信息方便、快捷地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

  地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时效性、流程性很强的工作,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当其冲需要对现有模式进行改革,实现新形势下的地籍管理图文办公自动化。

论文针对地籍业务引入工作流管理技术,把业务处理与办公自动化流程有机结合,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地籍管理的办公自动化。

5OA代表开发商(举例:

帝隆云办公)

帝隆OA是一个产品独特性、自主性很强的协同OA办公系统。

或许,了解这个品牌的用户不会太多,但它绝对是一个值得你去深入了解的OA品牌。

帝隆科技的OA办公系统支持一站式服务,云聊语音(企业版微信,实时对讲,多人实时语音沟通,支持语音、图片、地图分析)、即时提醒(邮件提醒、任务、计划等)、支持历史记录、支持在线更新等,适合中小型企业使用。

帝隆OA的独特之处不是协同OA产品本身,而是在OA办公系统上开发、搭建新的平台。

例如,在OA系统上搭建工作流引擎,企业门户,二次开发智能平台;以数据整合分析平台BI等为基础,在OA的上面同时搭建项目管理,分销系统;在OA平台上建设决策ERP系统。

帝隆科技是一个在协同OA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企业,但目前最要紧的还是做好产品及品牌宣传工作,快速打开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帝隆云办公O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