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341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5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docx

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第六单元 神奇的科技世界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组成。

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这种编排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

《太阳》是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1.识记本单元生字。

掌握本单元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5.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6.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

 7.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8.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下来。

 【重点】

 1.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

 2.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写下来。

 《太阳》         2课时

 《月球之谜》       2课时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课时

 《果园机器人》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总课时  11课时

21 太 阳

 《太阳》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1.识记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通过学习,感知太阳大、远、热的特点,并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能将这些说明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

 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布置学生阅读与太阳有关的传说故事,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

 2.在认字、写字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过渡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4.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句话。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2课时

课时

 1.识记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知太阳大、远、热的特点,并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能将这些说明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方法。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方法。

方法一

 师: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后羿射日》)

 师: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

谁来说说?

 师:

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来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太阳的课文。

 [设计意图] 以小朋友们爱看的动画片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方法二

 师:

(教师板书课题:

太阳)你们瞧!

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

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

太阳公公,你有多大?

太阳公公,你有多热?

太阳公公,你是由什么构成的?

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

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

 师:

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师: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

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从科普读物、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设计意图] 在质疑中导入新课,尊重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自由读课文,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3)思考:

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本课认读生字,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反馈:

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 扫清字词障碍,为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

二、细读探究,学习太阳特点

 1.师:

同学们,这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性文章,这样的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写清楚一个内容。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画出重点词句)

 2.指名汇报。

 3.师: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如果把这篇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么分?

(同桌合作,指名交流。

三、逐段分析,深入理解,初步学习说明方法(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学习太阳的大。

 

(1)师:

那么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的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学习第1~3自然段。

 师:

平时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谁来告诉老师:

你看到的太阳有多大?

(生说)

 师:

实际上它有多大?

(生说)

 

(2)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

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

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

“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

提问:

为什么要把太阳和地球作比较呢?

(师板书:

作比较)

 小结: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很难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

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3)师:

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

(板书:

列数字)

 2.齐读第1自然段。

学习太阳的远。

 师:

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太阳没有它实际那么大呢?

从“1.5亿公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说)

 师:

如果不用这个数字,直接说“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好吗?

 对了,为了能够证实它的确离我们很远很远,课文还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呢?

(举例子)再往下读,谁找出来了,读给大家听。

 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PPT出示: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  )”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

所以我们知道了:

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作者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

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

列数字、举例子)

 3.自学太阳的热。

 师:

刚才,我们具体地了解了太阳的远、大,现在请同学们自学第3自然段,看看课文又是如何具体介绍太阳的热的?

 师:

请同学齐声朗读课文,并拿出铅笔勾画出关键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

 汇报:

谁来说说,课文是如何介绍的?

 生:

太阳很热,就像一个大火球?

(打比方)

 师:

把太阳比喻成大火球可真形象。

课文还介绍了什么?

 生:

表面温度——(师板书相关数字)

 师: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具体介绍太阳的热?

(生说)

 师:

一年四季,什么时候最热?

(生说)

 师:

是啊,夏天最高的温度达40摄氏度,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说)

 师:

(出示数字)与40度比较一下,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

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它的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

真的是2500倍吗?

(生说)

 4.师:

现在我们更加了解太阳了吧,齐声朗读第1~3自然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在流中解决问题,初步学习说明方法。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太阳有大、远、热的特点,课文还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得更加生动。

1.拼一拼,写一写。

chà  (  )不多  shì摄(  )度  zhuāng jia(     )

 cún生(  )  fán zhí(    )  shū (  )菜

 jiào比(  )  yù (  )防

2.填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但……而且……

(1)(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它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太阳(  )离我们很远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

3.课文再现。

(1)太阳离我们有(  )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年。

(2)地球上的(  )和(  ),都是(    )送来的。

如果没有(    ),地球上将到处是(    ),到处是(    ),没有(    ),没有(  ),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    )。

【参考答案】

 1.差 氏 庄稼 存 繁殖 蔬 较 预 2.

(1)因为……所以…… 

(2)虽然……但是…… (3)如果……就…… 3.

(1)1.5亿公里 3500 二十几 

(2)光明 温暖 太阳 太阳 黑暗 寒冷 风、雪、雨、露 草、木、鸟、兽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太阳

课时

 1.继续学习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初步利用说明方法写小片段。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难点】

 初步利用说明方法写小片段。

方法一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太阳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太阳有远、大、热的特点,下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太阳》,看看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生说)

 [设计意图] 直接导入,开门见山,能快速有效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中。

方法二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太阳的成语?

(生交流)

 师:

描写太阳的成语有这么多,太阳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特点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太阳》。

 [设计意图] 以描写太阳的成语导入新课,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情况,又能快速地引出文章。

一、学习词语,指导书写

 1.出示需正确读写的词语及生字:

 

(1)指名读;

 

(2)同桌检查读;

 (3)开火车读。

 2.

(1)出示词语:

PPT出示:

庄稼 生存 差不多 繁殖 蔬菜 抵得上

杀菌 预防 摄氏度

 

(2)指名读、范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读这些词语,既帮助学生学会了这些词语,又为理解下文作了一个情感铺垫。

二、细读感悟,体会关系

 1.师:

太阳那么大,那么远,那么热,与我们的关系如何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4~8自然段,从哪儿能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生自由读文。

 3.随机交流:

你从哪儿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指名读。

 

(2)你知道了什么?

 4.语言文字训练:

PPT出示:

  

(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如果没有太阳,                               。

 

  

(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有了太阳,                               。

 

  (3)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4)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教授方法,指导背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觉得这一段话中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抓重点词:

“到处……到处……”“没有……没有……”。

 3.师生合作背诵。

 4.学生自己背诵。

 [设计意图] 本环节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沉淀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师:

同学们,作者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描写太阳,你也可以用这些说明方法来描写自己的课桌。

 2.(播放音乐)生写。

 [设计意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一、读句子,写字词。

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

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

、虫、鱼才能

2.太阳光有

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

和治疗疾病。

二、同音字我会填。

fánɡ

  zhuānɡ

三、说明方法我知道。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1.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   )

2.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   )

3.实际上太阳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   )

四、课外阅读岛。

地球的外衣

 从前,地球也常被石头砸疼。

宇宙中飞舞着许许多多的石头。

 有一次,地球对人们说:

“给我做件外衣,让我不再被砸得这么疼,好吗?

 玻璃工人(繁忙 忙碌)起来,为地球做了一件透明的外衣。

可是不行,“噼里啪啦”,玻璃外衣被石头砸得全是洞。

大家发愁了,都没主意了。

 “我来试试看。

”卖气球的营业员说。

他一个接一个地把气球里的气朝空中放,要买气球的顾客排起了长队,他也不管,只顾忙着放气,直到地球全身裹着一件(透亮 透明)的空气外衣才停止。

 大家觉得空气外衣挺好:

透过它,仍然看得见太阳;宇宙中的石头——那些陨石呢,撞到空气外衣,就像火柴似的,自己燃烧完了。

 卖气球的营业员还给地球的空气外衣取了个(好听 中听)的名字,叫“大气层”。

1.用“\”画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词语。

2.这篇短文主要讲了      。

作者在介绍地球的外衣时,主要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

 

3.地球起初的外衣是       ,起初的外衣不好的原因是            。

 

4.营业员给地球做的空气外衣有哪些好处?

                                         

                                         

                                         

【参考答案】 

一、1.庄稼 兽 生存 繁殖 2.杀菌 预防

二、房 防 妨 庄 装 妆

三、1.A 2.AD 3.AB 4.C

四、1.

 

 

 2.地球的外衣——大气层的产生 拟人 3.玻璃外衣 玻璃外衣被石头砸得全是洞 4.透过空气外衣,仍然看得见太阳;陨石撞到空气外衣,就像火柴似的,自己燃烧完了。

没有太阳,就没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在教学时,我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

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

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

同时我也注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由于上课时间只有40分钟,我没能让孩子们充分地写,有些缺憾。

我们应当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有声情并茂的读,也要有扎扎实实的写。

而且评价方式较单一。

这个课堂上的评价语总是寥寥几句,没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再教此课,在说明方法的介绍上,我会以第一自然段为例,说明作者在写太阳的特点“远”的时候写了“1.5亿公里”“3500年”这样的具体数字以增强我们大家的感性认识。

在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上,给学生们列出文章中用到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逐句分析,合作学习,看每句话运用了那种相对应的说明方法,并相互说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同学们对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就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还要把最后一段背下来。

 〔名师来指导〕 可以抓住段落“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来背诵,抓住分述句中五个“没有”的关系,背诵就轻松了。

  2.我们来讨论讨论:

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答案大家找〕 课文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分别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

  3.让我们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答案大家找〕 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说明了太阳的重要性。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万物生长靠太阳。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极为密切。

 1.与太阳有关的古诗词

 

(1)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课文解读

 见《小学教材完全解读》“一起学课文”栏目。

22 月球之谜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

第一自然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自然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编选本文的意图是,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难点是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识记本课生字。

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难点】

 运用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课前准备。

准备教学挂图和其他的与月球相关的图文资料。

如果有条件,课前应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材料,可以是月球的图片,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也可以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增加对月球的了解。

 2.识字指导。

在本课的认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注意“悬”不要读成“xiàn”“xián”,“遐”不要读成“jiǎ”,“努”不要读成“lǔ”,“藻”不要读成“zhǎo”。

在写字指导中,“幕”字下边不要写成“土”,还要注意与“慕”区别字形;“临”左边不要写成竖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竖;“奥”上半部不封口。

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个习题中提出的问题,然后以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文中所写的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它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初知课文大意之后,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第一自然段是写人们对月亮的遐想,其中“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是个很重要的句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个句子及相关泡泡,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想象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景象,最后交流各自对月亮的感受和遐想。

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具体列举月球的不解之谜的。

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理清这些不解之谜提出的思路。

比如,从把细菌撒在月球尘土上,细菌全死了的事实,提出了一个疑问:

月球尘土是否有杀菌的本领?

从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年龄的比较,提出了两个星球年龄大小的疑问和对两个星球火山活动的猜测等等。

第七自然段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

它表示文中的列举并没有穷尽,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因此显得更神秘了。

另外,省略号也使文章结尾具有了开放性,提供了师生交流搜集月球知识的园地。

教学时可以用“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啊,我们来交流一下搜集的月球资料,看看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之类的提问,自然地把资料交流和引导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结合起来,资料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试着根据所交流的材料提出问题,以充分了解月球的情况,进一步感受月球的神秘,激发起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词句。

 4.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也有助于感受月亮的魅力。

课后提供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熟读诗句,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做到熟读成诵。

诗意以总体感悟为主,不要作过多过细的讲解。

最后还可以交流各自搜集的描写月亮的诗句。

还要充分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醒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要注意把自己觉得好的诗文摘抄下来。

月亮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景象,描写月亮的诗句很多,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等。

 5.要重视朗读指导。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读课文时特别要注意文中感叹语气和疑问语气的处理。

同是感叹句,“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