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47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doc.docx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命题:

陈志伟

一、基础题(19分)

文化常识题(6分,每个1分)

1.古代男子成年要行加冠之礼,那么女子成年应该行()之礼。

2.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描写的是()节。

3.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那么2012年是()年

4.湖北汉阳位于汉水之北,那么陕西华阴位于华山之()

5.古人称呼别人父亲时,敬词有(),称自己母亲,谦称为()

文言句式(5分,每个1分)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8.时人莫之许()

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10.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

默写(8分,每个1分)

11.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1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3.寓形宇内复几时,()?

()?

14.归去来兮,()。

世与我而相违,()?

二、课内文学类文本(9分,每题3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

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

“怎地好?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

“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

”想起:

“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

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

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15. 林冲摸火种体现了他性格的哪一方面?

16. 火种被雪水浸灭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17. 搬动大石头在文中是什么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诗歌鉴赏(6分)

塞下曲六首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折柳:

即“折杨柳”,古乐曲,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18.诗歌重视炼字炼句,语言精炼,富于表现力。

试结合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四、课外文言文(15分,每题3分)

登楼赋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回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xì)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xiè,除去污秽)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qù,寂静)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DāoDá,悲痛)而(Cǎn,惨痛)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19.对下列各句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实显敞而寡仇    仇:

仇恨B钟仪幽而楚奏兮幽:

拘禁

C路逶迤而修回兮修:

长D循阶除而下降兮除:

台阶

20.对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暇日以销忧聊:

姑且B虽信美而非吾土兮虽:

即使

C曾何足以少留少:

稍微D漫逾纪以迄今漫:

长久

21.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聊暇日(以)销忧  ②漫逾纪(以)迄今

B①蔽荆(之)高岑 ②悲旧乡(之)壅隔兮

C①人情同(于)怀土兮 ②气交愤(于)胸

D①虽信美(而)非吾土兮臆  ②假高衢(而)骋力

翻译下列句子6分

22.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3.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

五、课外实用类文本(9分,每题3分)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

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

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

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

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

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

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

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

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

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

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

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24.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2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2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借助科举制度,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使儒家思想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角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

六、课外文学类文本(10分)

一枚古金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

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蛮不错,费胡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状况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

雷勃自尊心向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每年,这些老战士都要举行一次聚会。

有一年,他们在格兰汀家聚会,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

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

来客们坐在长桌上一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

忽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

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抄身的建议。

大家深表赞同,只有雷勃反对。

朋友们无不为之惊奇。

   “你不同意抄身?

”格兰汀问。

    雷勃涨红着脸说:

“是的,我反对抄身。

   “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

”金币的主人不客气地追问道。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答应抄身。

”雷勃回答。

    尽管知此,抄身照样进行。

人们一个个把袋口翻开,等着搜查。

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留意力又转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已的意见吧?

”格兰汀问到。

雷勃默不作声。

主人气乎乎地走出了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

    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

雷勃更穷了。

不久,他妻子也离开了人间。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金币。

    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

于是,他急忙饱到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呢?

”格兰汀嗔怪道。

    雷勃那呆滞的目光停落在格兰汀的脸上。

“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

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小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愉偷地装进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27.第1段文字在整篇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请概括说明。

(3分)

28.小说开头交代雷勃“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结尾却自白“是个贼”,前后是否矛盾?

为什么?

(3分)

29.“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小小说虽然很短,但写得有波澜、有起伏。

有限的容量产生了无限想象与联想品味的空间。

小说中好几处都给人出乎意料的感觉。

试从这篇小说中找出至少两个地方。

(4分)      

七、文学名著题(12分,填空一个0.5分)

30.《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将歌女()先许给(),后送给(),使这对义父子自相残杀。

31.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有很多,请举出3个。

()()()

32.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基础的那次战役是:

()

33.被称“三绝”的分别是:

()()()

34.关羽使用的兵器是(),与之相关的情节有温酒斩(),义降曹操后,斩(),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并在得知刘备消息后挂印封金,(),斩六将。

选做题(二选一)

35.请简述“孟德献刀”或“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个情节(5分)

八、作文(70分)

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于理想,我们赞美“数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与恒心,也常激励人们为了那“一朝功名”的目标,必须能够坚忍“十年寒窗”的寂寞与辛苦,我们一直生活在种种的执著之中。

然而大自然是不执著的。

天空里的水汽积聚多,云便成形;风吹过来了,云便飘动,变幻着各种不同的样子;风大了,云便消散无踪,一切的变化都顺应自然,毫不坚持某一种形态。

因为不坚持,天空的云才能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留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

请以“执著和变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为议论文。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2009—2010学年(上)厦门理工学院附中高二语文阶段性测试答案卷

默写(8分,每个1分)

1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3.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4.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二、课内文学类文本(9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

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

“怎地好?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

“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

”想起:

“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

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

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15. 林冲摸火种体现了他性格的哪一方面?

做事细心,对工作责任感强,怕火种燃起来烧了草料场。

也反映了他安于现状,对朝廷存有幻想,不想反抗。

16. 火种被雪水浸灭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说明下文草料场起火并不是火种自燃,而是有人蓄谋陷害林冲。

17. 搬动大石头在文中是什么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动作细节描写,为后来陆虞候进不了庙而在外面讨论被林冲知道详情进而怒杀三人被逼上梁山的造反行为做了巧妙的铺垫。

三.诗歌鉴赏(6分)

塞下曲六首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折柳:

即“折杨柳”,古乐曲,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18.诗歌重视炼字炼句,语言精炼,富于表现力。

试结合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三联从写“晓战”到抱鞍眠,极概括地写出了边塞整日行军作战的情景和常备不懈的紧张军旅生活。

“抱”字更突出地表现了紧张状态,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

四、课外文言文(15分)

登楼赋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回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xì)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xiè,除去污秽)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qù,寂静)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DāoDá,悲痛)而(Cǎn,惨痛)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19.对下列各句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实显敞而寡仇    仇:

仇恨B钟仪幽而楚奏兮幽:

拘禁

C路逶迤而修回兮修:

长D循阶除而下降兮除:

台阶

答案:

A(仇,匹配,比得上)

20.对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暇日以销忧聊:

姑且B虽信美而非吾土兮虽:

即使

C曾何足以少留少:

稍微D漫逾纪以迄今漫:

长久

答案:

B(虽,虽然)

21.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聊暇日(以)销忧  ②漫逾纪(以)迄今

B①蔽荆(之)高岑 ②悲旧乡(之)壅隔兮

C①人情同(于)怀土兮 ②气交愤(于)胸

D①虽信美(而)非吾土兮臆  ②假高衢(而)骋力

答案:

C(A①连词,用来。

②连词,相当于“而”。

B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助词,的。

C①②都是介词,在。

D①连词,表转折。

②连词,表顺承)

翻译下列句子6分

22.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3.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翻译:

登上这座楼向四面瞻望,暂借假日销去我的心忧。

看看这里所处的环境,宽阔敞亮再也很少有同样的楼。

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环绕着水中的长洲。

楼的北面是地势高平的广袤原野,面临的洼地有可供灌溉的水流。

北接陶朱公范蠡长眠的江陵,西接楚昭王当阳的坟丘。

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黍稷累累布满了田畴。

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竟不能让我短暂地居留。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啊,长长地超过了一纪直到如今。

念念不忘想着回家啊,这种忧思,谁能承受它的蚀侵。

靠着栏杆遥望啊,面对北风敞开胸襟。

地势平坦可极目远望啊,挡住视线的是那荆山的高岑。

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水荡漾长而深。

故乡阻隔令人心悲啊,涕泪纵横而难禁。

从前孔丘在陈遭受厄运啊,发出“归欤,归欤”的哀吟。

钟仪被囚弹出楚曲啊,庄骂显贵越免不了露出乡音。

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会因为穷困或显达而变心。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日月一天天过去啊,黄河水清不知要到何日。

希望国家能统一平定啊,凭借大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力。

担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啊,井淘干净了,却无人来取食。

在楼上徘徊漫步啊,大阳将在西匿。

萧瑟的风声从四处吹来啊,天暗淡而无色。

兽惊恐四顾寻找伙伴啊,鸟惊叫着张开双翼。

原野上静寂无人啊,远行的人匆匆赶路来停息。

内心凄凉悲怆啊,哀痛伤感而凄恻。

循着阶梯下楼啊,闷气郁结,填塞胸臆。

到半夜难以入睡啊,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五、课外实用类文本(9分)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

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

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

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

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

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

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

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

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

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

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

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角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

六、课外文学类文本(10分)

一枚古金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

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蛮不错,费胡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状况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

雷勃自尊心向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每年,这些老战士都要举行一次聚会。

有一年,他们在格兰汀家聚会,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

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

来客们坐在长桌上一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

忽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

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抄身的建议。

大家深表赞同,只有雷勃反对。

朋友们无不为之惊奇。

    “你不同意抄身?

”格兰汀问。

    雷勃涨红着脸说:

“是的,我反对抄身。

    “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

”金币的主人不客气地追问道。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答应抄身。

”雷勃回答。

    尽管知此,抄身照样进行。

人们一个个把袋口翻开,等着搜查。

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留意力又转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已的意见吧?

”格兰汀问到。

雷勃默不作声。

主人气乎乎地走出了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

    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

雷勃更穷了。

不久,他妻子也离开了人间。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金币。

    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

于是,他急忙饱到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呢?

”格兰汀嗔怪道。

    雷勃那呆滞的目光停落在格兰汀的脸上。

“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

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小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愉偷地装进口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