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52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政治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1市场配置资源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2、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方式、优点与不足,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以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辨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点

  2、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人类的生产需要和生活需要,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

是固定的还是经常变动的?

  学生活动:

积极回答问题:

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经常变动的。

  教师引导:

那么,用于生产产品所需要的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也是不一样的,经常变动的。

况且,社会资源总是有限的,要满足人们不断变动的生产、生活需要,必须对资源的分配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这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大家想一想,资源配置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学生活动:

积极回答问题:

计划安排、市场调节。

  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就学习市场配置资源的有关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市场调节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3页汽车市场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

这就是用市场调节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情景。

请大家想一想,在这里,生产者和消费者是根据什么增加和减少汽车生产与消费的?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市场上供求状况、价格状况。

  教师总结:

市场就是通过供求变化、价格变化和人们的竞争,来调节资源配置的。

  2、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的

  教师活动:

请大家想一想,市场调节中是什么经济规律发生作用?

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学生活动:

积极回答问题。

价值规律

  教师点评:

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市场上某种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就增大,就会吸引人们增加这种商品的资源投入,反之,则减少资源投入。

  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得手,在指导着生产经营者,使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想一想,市场的这种调节作用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

能及时、灵活的反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二、市场秩序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第一个虚框内容,想一想如何才能让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得到正常的发挥?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

必须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完善的市场规则。

  1、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2、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内容,想一想什么是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主要有那些内容?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

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作出的具体规定。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如果没有市场规则的制约,市场交易就会失去公平、平等、公正,就会出现强买强买、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

市场就无法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调配。

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交易中各种不法行为屡有发生,对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乃至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你能列举一些这方面的实例吗?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

这样的事件很多,如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中毒事件,2000年河南等地的毒大米事件,2003年安徽等地的劣质奶粉事件等等,都是违反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恶性事件,不仅不道德,而且必然受到法律制裁。

  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下面虚框材料,结合刚才列举的实例,说明正常的市场运行除遵循市场规则外,还应该需要什么?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

最重要的是加强诚实信用制度建设,通过市场道德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为此,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教师活动: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应该怎样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

既要有法律,又要有道德,来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树立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做到诚实守信。

  三、场调节的局限性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5页“甜苹果变伤心果”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

这则材料说明,市场调节有其局限性,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点。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领域和产品不能用市场来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等产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麻醉品等都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自发性:

由于市场调节是在价值规律自发作用下进行的,在利益驱动下会产生一些违反市场原则的行为,如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大量排放废水、废气破坏环境,窃取他人智力成果等等。

  盲目性:

由于人们不可能完全掌握生产各方面信息及其变化趋势,致使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如某种商品有利可图则一哄而上,反之则一哄而退,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消费得不到充分满足。

  滞后性:

由于市场价格的形成和传递有一个过程,一旦传递到生产经营者手中进行生产调整,就有一个时间差,致使市场调节带有滞后性,成为一种事后调节。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想一想,市场的这些弊端和不足,会导致什么后果?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与混乱,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等等。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学习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知道了市场调节的优势与不足。

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市场经济及其调节作用,做到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

  A.国家的计划实现的B.生产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C.政府的经济政策实现的D.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的

  答案:

B

  [例2]某旅游地珠宝首饰经营者与当地导游相互勾结,强迫、诱导游客高价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

这种行为()

  

(1)破坏了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

(2)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3)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4)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A.

(1)

(2)(4)B.

(2)(3)(4)C.

(1)

(2)(3)D.

(1)(3)(4)

  答案:

C

  [例3]针对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只准卖“黄河”牌啤酒的现象,兰州市政府决定:

在兰州地区范围内,由经销商自主决定销售各类品牌的啤酒,任何部门、企业和个人不得干涉。

黄河风情线只准卖“黄河”牌啤酒的现象()

  A、是地方保护、垄断行为,违反平等竞争要求B、从根本上保护了地方利益

  C、是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特征

  答案A

  [例4]上题材料中,兰州市政府的决定()

  

(1)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2)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不利于本地企业的健康发展(4)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A.

(1)

(2)(4)B.

(2)(3)(4)

  C.

(1)

(2)(3)D.

(1)(3)(4)

  答案:

A

  ★课余作业

  收集经济生活中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典型和违反市场原则的重大市场交易行为,并对它们进行简要评析。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市场交易实例,从实践中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以及对经济参与者的要求。

10.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及其优缺点,思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具有这些特点?

它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否完全一样?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

既然是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肯定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由于它是同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也一定具有我国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进行新课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由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7页“专家点评”,熟悉一下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共性特征。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

共性特征概括为:

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我国的市场经济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2、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活动:

大家知道,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安排了许多基础工程项目,京九铁路、南昆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国家为什么能够开展这些工程项目?

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

因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率先富裕起来,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国家有能力支持西部开发。

这些工程的开工,带动了西部地区发展,为更多的地区和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同时它也说明,社会主义国家更有能力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有一个特征。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国家为什么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有没有宏观调控?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

现代市场经济中虽然都有宏观调控,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做的更好、更有效。

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做的更有效,这是私有制条件下无法办到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怎样进行宏观调控的?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宏观调控既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的需要,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宏观调控及其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就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想一想,国家可以采用哪些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活动?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发言。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等

  教师总结:

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常见的有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如通过税收政策调整,调节收入分配。

通过发行国债、调整财政收支方向等引导经济运行。

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影响经济运行等等。

大家课下可以搜集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材料进行分析。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经济合同、经济政策的执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

  教师点拨:

请同学们课下查找我国的经济法规,列举依法查处的经济案例,并分析说明它们对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3)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就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如:

国家通过工商政府行政机构检查、监督市场经济活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通过行政命令、指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物价涨落等等。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看教材98页“禽流感”材料,思考国家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段调控经济活动的。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

对疫区进行封锁属于行政手段,对疫区养殖户进行经济补贴属于经济手段,对违反规定者追究法律责任属于法律手段。

可见,国家在处理一些经济问题时,往往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而不是孤立的用某种手段调控经济的。

  4、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宏观调控为什么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教师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就必须主要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主要手段。

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性质和作用,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及意义,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和民族自强意识,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载人航天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科技领域和许多地区与部门。

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充分说明()

  A.社会主义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B.市场经济能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D.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案:

A

1、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P49)  [例2]从事食品经营,必须取得国家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从事药品经营,医药行政部门的特别许可证;从事工商经营,必须有工商行政部门的营业证。

这是国家运用什么宏观调控手段管理经济()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道德手段D.行政手段

  答案:

D

  [例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二、问答: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2)有国家的宏观调控(3)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4)以市场调节为基础(5)能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A.

(1)

(2)(3)B.

(1)

(2)(3)(4)

二、问答题:

  C.

(1)(3)(5)D.

(1)

(2)(3)(4)(5)

缺点:

不仅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答案:

C

3、你知道哪些化学变化的事例呢?

举出几个例子。

  [例4]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

这是中国九年来首度加息。

这一材料表明()

  A、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

10、日食: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的。

  B、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

9、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

关于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C、金融活动不应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6、蚜虫是黄色的,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D、国家用法律手段管理金融活动

  答案A

  ★课余作业

7、月球的明亮部分,上半月朝西,下半月朝东。

  讨论:

联系经济生活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实例,讨论应如何认识和理解国家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体会

11、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均匀混合物。

迄今为止,可以考证的最早的火药配方是“伏火矾法”。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宏观调控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把握宏观调控手段及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