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527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docx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

2017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说: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这里的“政治变革”指的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

.从民主禅让到王位世袭

C.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D.从列国纷争到中央集权 

2.《新唐书·礼三本》说: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

“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以上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3.钱穆认为:

“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

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

C.瓦解了宗法观念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4.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D.稳定统治秩序和巩固国家统一

5.西晋文学家傅咸曾经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样描述,说:

“夫其何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

”对这一发明理解正确的是 

A.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于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

B.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C.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D.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军事武器的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造

成许多惨剧

6.清代学者赵翼提到: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

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D.从宋朝开始官僚政治走向衰落

7.清朝军机大臣蒋廷锡是雍正时期位尊权重的名臣。

他六十岁的时候不但身任文华殿大学士之职,还加太子太傅、身兼户部事,并任《明史》总裁,足见朝廷对他的看重。

他受到如此褒奖的原因应是他

A.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

C.文笔得当,秉承皇帝意旨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8.《松窗梦语》描述明朝经济发展:

“余尝总览市利,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纻,而三吴为最。

即余先世亦以机杼起,而今三吴之以机杼致富者尤众。

西北之利莫大于绒、褐、毡、裘,而关中为最。

……夫贾人趋厚利者……

以珠玑金碧材木之利,或当五,或当十,或至倍蓰无算也。

”这说明

A.农业发展十分迅速B.手工业发展地域性强

C.东南地区出现新的经济因素D.明朝仍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9.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F2包括实业救国

B.甲午战争后的初期F2>F1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F2

D.F1主要指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10.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

“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

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能够充分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B.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C.该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

D.作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

11.有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

这场“总运动”的发生说明中国社会

A.民众日趋觉醒B.近代文化转型成功

C.反对专制成为时代主题D.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12.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1895年以后,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趋向。

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中变”的代表性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立民国”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3.曾在文革中当过红卫兵的刘伯勤刊发“郑重道歉”启事广告,引起舆论

沸腾。

在广告中,刘伯勤向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自己批斗、抄家和骚扰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

他在道歉广告中说:

“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化大革命’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

”对刘伯勤的言行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阶级矛盾尖锐

B.通过政治运动巩固人民政权是必要的

C.国内外环境的恶化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是良心和现实的需要

14.香港的确没有变:

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马场。

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

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

这里的变与不变

A.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地影响

C.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15.在希波战争中,雅典军队列成方阵,这种军阵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组成,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

结果此战雅典以一万步兵战胜了十万波斯军队。

从中可以体会到雅典的政治特色是

A.法律至上B.直接民主C.公民意识D.轮番而治

16.某学者说“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

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从语意判断,该学者此处评价的是

A.埃及法老专制B.雅典民主政治C.西欧封建制度D.罗马法治精神

17.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

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从材料中最有可能推知

A.教皇宗教领袖的地位岌岌可危B.教皇已成为封建势力的代表

C.“他们”不再信仰宗教D.“他们”反对教皇的精神控制

18.一名英国学者称:

“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

”这说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存在基础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国王不遵守《权利法案》D.

出现了行政权逐渐扩张的趋势

19.美国制宪会议的许多代表认为民众“动乱多变”,主张“人民尽量少管政府的事”,华盛顿也呼吁代表们不要仅仅“为了取悦人民”而制定文件。

下列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大法官的产生和任期B.国会议席的分配

方式

C.有关分权制衡的内容D.种族歧视的相关内容

20.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

“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绝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就一蹴而就。

”对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的经验教训做出了理论总结。

材料中“成熟的社会条件”是指

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充分B.独立的工人政党领导

C.阶级矛盾尚未激化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21.美国总统杜鲁门说:

“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B.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美国的随后行动导致了朝鲜的分裂D.这种思想体现了典型的冷战思维

22.1950年1月6日,英国政府率先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

当时英国政府认为“如果不与这个政府建立关系,我们就不能对它将来的发展施加影响”。

从材料中最有可能推知

A.中英双方的战争危机消失B.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

C.英国没有预料到新中国会倒向苏联一边D.新中国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23.电子商务的著名代表阿里巴巴集团自1999年成立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公司相继成立。

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

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

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D.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24.据NBA(美国篮球职业联盟)官方宣布,2015-16赛季NBA有100名国际球员,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连续第二年国际球员过百,创造历史新高。

同时,海外比赛频繁其国际系列

赛要在7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城市完成10场比赛,曾经在我国的北京和上海两个大城市举办过。

目前,NBA的比赛和节目通过40种语言在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不断交流B.美国借着篮球运动进行文化侵略

C.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逐渐趋同D.社会分工和国际关系更加有序

 

25.有学者这样描述一种文学流派,说它:

在艺术表现上不求“形似”,而是依据主观感情的逻辑和表现理想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比喻、象征等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致力于理想的艺术世界的创造。

与这种文学流派风格相似的是

 

A

BCD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

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

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

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

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

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建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间公益组织。

从1915年到l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

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及原因。

(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

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

“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

比如:

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请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各一内容予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28、29、30、31四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管仲制定政策时对老年人进行社会救济。

据记载,桓公“再会诸侯令日:

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并且要求“食如言而勿遗”。

管仲在粮价上涨时抛出粮食,利用粮食差价收入来抚恤包括贫病无子老年人的社会弱势群体。

对于子弟战死沙场或无子的老年人去世,由国家负责安葬。

——摘编自《试论管子的养老思想》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制定了许多强制家庭和亲属进行赡养的法律,如规定直系血亲及兄弟姐妹互相赡养的义务。

1955年平均每个日本家庭的成员为4.97人,1975年却锐减到3.44人,1995年减少到2.28人。

21世纪初,日本68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5%,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

因此,日本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提出“由全社会支撑老年人”。

同时,护理保险制度在“家人护理”上也有规定,根据一定的条件对护理自家老人的人支付“慰劳金”。

——王伟《日本家庭养老模式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日本养老模式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分)

29.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料日本明治之初,政府新易,国论纷糅。

伊藤博文、大隈重信、井上馨等共主破坏主义,又名突飞主义,务摧倒数千年之旧物,行急激之手段。

当时诸人皆居于东京之筑地,一时目筑地为梁山泊云。

饮冰子曰:

甚矣,破坏主义之不可以已也!

譬之筑室于瓦砾之地,将欲命匠,必先荷锸;譬之进药于痞疳之夫,将欲施补,必先重泻。

非经大刀阔斧,则输倕无所效其能;非经大黄芒硝,则参苓适足速其死。

历观近世各国之兴,未有不先以破坏时代者。

此一定之阶级,无可逃避者也。

有所顾恋,有所爱惜,终不能成。

破坏主义何以可贵!

曰:

凡人之情,莫不恋旧,而此恋旧之性质,实阻阏进步之一大根原也。

当进步之动力既发动之时,则此性质不能遏之,虽稍参用,足以调和而不致暴乱,盖亦未尝无小补焉。

至其未发动之时,则此性质者,可以堵其原,阁其机,而使之经数十年、数百年不能进一步,盖其可畏可恨至于如此也。

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使百千万亿蠕蠕恋旧之徒,瞠目结舌,一旦尽丧其根据之地,虽欲恋而无可恋,然后驱之以上进步之途,与天下万国驰骤于大剧场,其庶乎其可也。

……吾视其方最适于今日之中国者,其惟卢梭先生之《民约论》乎!

是方也,当前世纪及今世纪之上半,施之于欧洲全洲而效;当明治六、七年至十五、六年之间,施之于日本而效。

今先生于欧洲与日本既已功成而身退矣,精灵未沫,吾道其东,大旗觥觥,大鼓冬冬,大潮汹汹,大风蓬蓬,卷土挟浪,飞沙走石,杂以闪电,趋以万马,尚其来东。

呜呼!

《民约论》,尚其来东。

东方大陆,文明之母,神灵之宫。

惟今世纪,地球万国,国国自主,人人独立,尚余此一土以殿诸邦。

此土一通,时乃大同。

呜呼,《民约论》兮,尚其来东!

大同大同兮,时汝之功!

——摘自梁启超1899年10月《破坏主义》

(1)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最适于今日中国者,其惟卢梭先生《民约论》乎”这一看法的认识。

(6分)

3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深感恐惧,怎样才能通过改造现有的国际关系体系,使之和平稳定地运转,防止战争的再次爆发,成为战后人们的理想。

这一理想在战争期间就广泛存在,甚至可以上溯到19世纪的和平运动思潮,当美国来到欧洲后,这一切成为更加迫切的问题。

威尔逊把将要成立的国际联盟描绘成“和平的可靠保证”,坚信由道义和公理来维护世界和平。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条约生效,其宗旨是:

“缔结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许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

——摘自《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联成立的背景。

(6分)

(2)结合材料中国联的宗旨和所学知识,评价国联的作用。

(9分)

3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

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

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

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

个顺从的劳动者。

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

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

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

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辩证法,培养学生用理

智去衡量各种事物。

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7分)

(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

说明理由。

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

(8分)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CDBAB6—10BCBCB11—15AADCC16—20DBDAA21—25DDCAB

非选择题

26

(1)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兼有墨、道、宗教、宗法思想等;

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公益慈善主体并存;

募捐方式相对单一;

公益范围较为狭窄;

缺乏法律规范。

(10分)

(2)变化:

受西方公益思想文化的影响;

西方人参与中国慈善事业;新旧公益组织并存;

传播媒介广泛、方式不断创新;

突破地域限制、施众和受众范围扩大;

对公益募捐的规范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制度化、规范化);

与反帝爱国运动紧密相连。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

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

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觉醒。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7.观点:

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

(4分)

说明:

示例1辛亥革命的影响(2分)

物质层面: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分)

制度层面:

建立了中华民国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3分)

文化层面: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分)

示例2工业革命的影响(2分)

物质层面:

提大地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分)

制度层面:

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3分)

文化层面: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3分

28.

(1)主要途径:

政府利用经济手段增加政府收入,用于养老;

制定并落实养老政策。

(6分)

(2)转变:

从注重家庭养老向家庭、社会并重的方向转变。

(3分)

原因:

社会工业化的发展;

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趋于简单化;

人口

老龄化的迅速增长,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6分)

29

(1)观点:

“破坏主义”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是社会前进所必经的阶段,不可逃避。

“破坏主义”有助于打破旧制度旧思想带来的束缚,推动社会进步。

推崇《民约论》,认为能够解决当时中国问题。

(每点3分,共9分)

(2)认识:

这一看法是在爱国思想的指导下提出来的。

是站在当时戊戌变法失败后需要继续宣传民主思想的立场上提出来的。

客观上有利于随后革命启蒙思想的传播。

这一看法过于夸大《民约论》的作用。

(每点3分,任答2点即可得5分。

言之成理即可)

30.

(1)背景:

一战结束,和平思潮兴起;吸取一战爆发的教训,维护和平的需要;

美国等大国的倡议。

(6分)

(2)作用:

国联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成为人们伸张正义的一个平台;

但实际上国联成为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国联在实际制裁战争方面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遏制战争的作用。

(9分)

31.

(1)思想:

教育由国家主办;

按理想国三个等级的设想构建教育体系;

按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与培养目的进行不同的教学;

男女都必须接受教育;

主张全面发展;

以哲学王为最终培养目的;

重视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

(答出四点即可,7分)

(2)不能。

(1分)

理由:

因为材料单一,无法求证(孤证不立);

材料为二手资料,且可能带有材料选取者的主观色彩。

(仅答“不能”,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4分)

途径:

阅读原著及相关研究著作;

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请教专家或老师。

(3分)写出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