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528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docx

高中新课程化学考纲与06年考纲对比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2007年新课程版与2006版考纲的比较

天河中学汪明微

2006年考纲

2007年考纲(新课程标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考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考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

Ⅱ.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校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一)能力要求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

 

(1)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

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有正确复述、再现、辩认的能力。

 

(2)能将化学问题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

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

 (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4)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像能力。

 (5)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6)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自学能力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范畴,事实上是有重叠交叉的。

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

试题还应考查的思维能力品质有:

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适应性)、严密性(精确性、科学性、逻辑性、深刻性)、整体性(广阔性、有序性、综合性)以及创造性等。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辩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的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计算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范围及要求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

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

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

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

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III考试范围和内容

一、必考内容部分

(化学I、化学II、化学反应原理)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化工生成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相应单位为g•mol-1、L•mol-1)的含义。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2.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相应单位为g•mol-1、L•mol-1)的含义。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计算。

  5.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4)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6.物质结构

 

(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同位素的概念。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物质结构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

初步了解氢键。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部分)

(1)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形成。

选修III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健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4.化学反应与能量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

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和中

和热等概念,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6.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9.电解质溶液

(7)理解原电池原理。

初步了解化学电源。

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8)理解电解原理。

了解铜的电解精练、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5.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义。

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9.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4)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

  (5)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6)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等概念。

了解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能进行pH值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

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Ⅰ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

Fe、Al)

  

(1)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2)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

  (3)掌握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4)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5)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

  (6)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

 

(1)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

H,O,S,N,P,C,Si)

 

(1)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2)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3)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

(4)以硫酸为列,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5)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

 (6)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7)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止。

(8)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9)初步了解一些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

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

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

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

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物原理加以应用。

4.以一些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甲醛、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5.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以及重要应用。

5.了解糖、油脂、氮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以及重要应用。

6.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重要应用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结构。

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含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接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贡献。

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5.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五)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做到:

(1)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