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59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docx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

国际经济学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第一章:

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

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第二章:

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

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

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

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

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

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

第三章:

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2、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等构成

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4、罗伯津斯基定理说明,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

5、依据罗伯津斯基定理,对于大国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则会恶化增长国的贸易条件。

6、H-O理论是指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资源禀赋论,又称要素比例论(资源配置论)。

7、依据克鲁格曼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判断,在某省的制糖业、水电业、汽车业、有色金属业4大产业中,发展汽车业业,最有产生内生比较优势的前景。

8、H—O理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前提条件:

一是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二是不同产品在生产中使用要素的比例不同,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来说明贸易的基础。

9、在H-O理论中,机会成本是递增的的。

10、在X、Y两种商品的生产中,如果KX/LX

判断题:

1、印度是软件生产大国,拥有的资本绝对量大于新加坡,但人均资本占有量小于新加坡,印度是劳动丰富的国家,新加坡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F)

2、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比率(PK/LL=r/w)大于A国的这一比例,我们说B国是资本充裕的。

(F)

3、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他们之间的贸易是产业间贸易;国家间要素禀赋越相似,他们之间的贸易是产业内贸易,所以H—O理论适用于解释产业内贸易。

(F)

4、我们可以用新贸易理论来解释电子产品的贸易。

(T)

选择题:

1、保护贸易具有使生产要素价格逆转的趋势是指D。

A、H-O定理B、H-O-S定理C、R定理D、S-S定理

第四、五章:

1、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比,属于一种短期分析。

2、特定要素模型从特定要素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3、在短期情况下,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相反的方向变化。

4、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主要从需求的角度分析贸易的基础。

5、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论主要从生产技术的变化角度来解释贸易的基础,这是一种比较利益学说。

6、重叠需要理论是从消费者行为即需求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的。

7、当假设消费行为更多地取决于收入水平时,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就不再是相对价格差异,而是需求结构的相似性。

8、两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越接近,则这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重叠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

9、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

10、产品周期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11、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应着重从需求因素方面给予说明,收入变动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判断题:

1、汽车行业的资本设备和纺织业的资本设备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特定资本,无论是在1年2年内,还是在20、30年内都无法自由流动。

(F)

选择题:

1、在决定需求的因素中,属于喜爱偏好范畴的有:

A、B、C、E。

A、美国人对圣经的需求B、中国人放鞭炮C、中国人对茶叶的需求D、南方人对竹凉席的需求E、旧社会北方老太太对小脚布鞋的需求。

第六章:

1、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主要从生产规模的差别说明贸易的基础。

2、产业内贸易理论由产品周期论、需求偏好相似论、规模经济论三个原理作为支柱。

3、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

4、克鲁格曼认为大多数工业品,如飞机、汽车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

5、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大蒜、汽车贸易属于产业间贸易。

6、依据克鲁格曼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判断,在某省的制糖业、水电业、汽车业、有色金属业4大产业业中,发展汽车业,最有产生内生比较优势的前景。

判断题:

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是导致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

(F)

2、电子计算机、轿车、飞机制造业属于规模收益递增行业。

(T)

选择题

1、德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是C,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是C。

A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B产业内贸易,行业内贸易C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3、依据波特“新竞争经济学”原则,在某省现有的下列重要产业中,那一产业最适于产业集聚,有潜在的竞争优势,E。

A、建材业B、蔗糖业C、水电业D、有色金属E、汽车业

第七章:

1、各国对对外贸易的干预手段可分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2、关税是一种价格控制手段,有多种形式,如进口关税、进口附加税、过境税、出口税等。

3、进口关税的征收对一国的生产者有利,但不利于消费者。

4、在小国情形下,进口关税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果不确定。

5、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生产的非关税措施,它所起到的贸易限制作用往往比关税要大,不易渗透。

进口配额的影响效应与关税大致相同。

6、进口配额常常与进口许可证结合起来使用,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透明度较差,容易引发“寻租”等浪费资源的行为。

7、出口补贴是政府对出口采取补贴的方法,以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扩大本国出口。

8、倾销是一种企业低价竞争行为,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但对进口国的生产者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所以,进口国的生产者往往会要求政府采取反倾销税等措施,抵消来自他国倾销的影响。

9、倾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持续性倾销,另一种是掠夺式倾销。

10、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三大类:

关税、非关税壁垒措施、鼓励出口和出口管理措施。

12、关税可分为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

判断题:

3、凡以货物价格作为征税标准的关税叫从量税。

(F)

4、同时使用从价税和从量税税率计税的叫选择税。

(F)

5、自愿出口限制是违背出口国本身的利益,是一种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T)

6、鼓励出口措施有:

出口信贷、政府采购、出口补贴等等。

(F)

选择题:

1、B的含义是对每单位贸易商品征收一固定税额,中国主要实行B。

A从价税,从量税B从量税,从价税C从量税,选择税

2、中国加入WTO表明今后中国的贸易政策是朝着C方向发展。

A保护贸易政策B开放型的适度保护贸易政策C管理贸易政策

第八章:

1、在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那个关税称为最佳关税。

2、最佳关税的条件可表示为关税的边际收益等于关税的边际成本。

3、幼稚产业论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些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观点,但这种保护只能是一种暂时性的。

4、判别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其中,穆勒标准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不仅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应能抵消现在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则更为注重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性。

5、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是将贸易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把贸易政策作为实现总需求政策目标的一种选择。

判断题:

2、自愿出口限制、配额、反倾销等是进口保护政策(T)。

3、倾销、出口补贴、不保护知识产权、不出口劳改产品等被视为不公平竞争行为(F)。

第九章:

1、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成员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2、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形式: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

3、关税同盟对国际贸易和区域内外的国家及世界福利都会产生影响。

其对贸易的影响可区分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

4、贸易创造是指由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5、贸易转移则是指成员国实现自由贸易后所产生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代替了原来成员国与同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

6、现实中,加入关税同盟对一些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来说,可利用同盟内的统一市场,达到扩大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的目的。

第十一章:

1、从改善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功能是相同的,它们最终都有利于实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这一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标准。

2、在定义较宽的三种基本要素中,土地不存在跨地域流动的可能性,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要素是资本。

3、资本流动的结果可以在提高资本边际产量的同时提高和改善世界的产出水平和福利水平,并在严格的理论假设下起到替代商品流动的作用。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记录了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贸易活动。

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记录所有这些国际交易的会计表。

2、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记录的引起国际支付和收入的交易有两大类:

一是发生在商品、服务、收人和经常转移的交易,这些项目的总和构成经常项目;二是涉及金融资产买卖的交易,这些交易关系到现有资产项目所有权的变化,构成资本项目。

3、国际收支状况指的是一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收支的平衡或失衡。

选择题:

2、从从国际收支角度看,我国实行资本流动“宽进严出”,的政策,扩大了C顺差。

A、对外贸易B、经常项目C金融项目D、收益项目

3、经常项目顺差反映了国民储蓄国内投资,也反映了国内总产出总需求,生产能力相对。

A、大于小于过剩B、大于大于过剩C、大于小于不足D、小于大于过剩

4、经常项目逆差反映了国民储蓄国内投资,也反映了国内总产出总需求,生产能力相对。

A、小于小于过剩B、大于小于过剩C、大于小于不足D、小于小于不足

第十四章:

1、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则是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3、外汇市场是进行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网络,是外汇供给者、外汇需求者及买卖外汇的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系统。

4、外汇市场具有国际清算、套期保值和投机等若干基本功能。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5、外汇管制措施主要体现在对经常项目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管制上。

7、管理浮动又可以分为单独浮动、钉住的浮动和联合浮动。

9、某日伦敦外汇市场挂牌£1=$1.6000,3天后变为£1=$1.6100,表示美元汇率下跌;或£1=$1.5900,表示美元汇率上升。

10、某日中国银行挂牌$100=¥831.30,3天后变为$100=¥832.60,表示美元汇率上升;或$100=¥829.90,表示美元汇率下跌。

二、名词解释

第一章:

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

表示一国利用最优技术充分使用其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机会成本:

是指增加某种商品(x)的生产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y)的数量。

用y商品来衡量的每单位x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为:

x的机会成本=△y/△x。

相对价格:

一国商品价格与另一国商品价格的比值。

社会无差异曲线:

所谓无差异曲线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提供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一般均衡:

是指在完全竞争和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所有市场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状况。

局部均衡分析:

(Partialequilibriumanalysis)是指孤立地研究个别决策者(公司或国家)的学科。

第二章:

绝对利益:

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但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低,那么两过就可以通过专业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比较利益:

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劣势,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绝对劣势相对小些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其公式为:

T=PX/PM。

这里,T代表贸易条件,PX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表示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第三章:

要素禀赋:

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

要素密集度:

产品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或着说是不同要素的密集使用程度。

H-O定理:

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又叫H-0-S定理,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A国和B国的工资相等,会使贸易各国的利率相同,会使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相等。

S-S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R定理: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纯粹增长利益: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不考虑贸易条件情况下经济增长对A国福利的改善,我们称之为纯粹的增长利益。

悲惨型增长:

由于增长使一国增长后比增长前更贫困而导致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没有贸易的增长还可以增加国家财富。

 

第四章

特定要素

特定要素:

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第六章:

产业内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一大部分包含了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差别产品的交易——产业内贸易。

第七章:

关税:

一国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课征的一种税收。

从价税:

按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课征的关税。

从量税:

按照商品的实物计量单位如重量、数量、容量等为标准课征的一种固定税额。

复合税:

同时采取从量、从价两种方法计征的关税。

倾销:

出口国企业用低与正常的价格在国外销售产品。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对一定量的商品或服务最多愿意支付的价钱与实际支付的价钱之差。

非关税壁垒:

除关税以外的其他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

进口配额:

直接限制进口数量的重要措施,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第八章:

最佳关税:

使一国的贸易条件得益超过其贸易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达到最大化的关税水平。

有效保护率:

关税使国内被保护行业每单位产出的附加值提高的百分率。

第九章、第十章:

贸易创造:

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这一过程还会出现以较低价格的产品消费取代原较高价格的国内生产的相关产品消费而获得的利益。

贸易转移:

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这一过程还会产生消费者为降低成本而转向其他相关(替代)产品进行消费的情况。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

答:

国际收支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经济交易以及国际间经济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际收支是一张统计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表现为经济体向外与世界其他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经济体从外部引进的经济活动,还包括经济体融人世界经济的各项经济活动。

经常账户

答:

国际收支表的标准组成部分之一,经常账户包括的项目有:

货物和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资本账户

答:

国际收支表的标准组成部分之一,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等。

国际收支失衡

答:

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对外经济出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

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失衡会造成许多不同的影响,对外,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难,对内,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

第十四章:

汇率

答:

是两种货币之间进行交换的比价。

直接标价法

答:

直接标价法。

即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本币来表示其价格,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

它说明的是银行在购买一定单位的某外币时应该付出的本币数量,又叫应付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答:

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来表示本币的价格,简言之,本币不动外币动。

它说明的是银行在支出一定单位本币是应该收回的某外币的数量。

又叫应收标价法。

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

答:

按照银行外汇交易性质划分的,买入汇率是银行从客户手中买入外汇的价格;卖出价则指银行向客户出售外汇的价格。

固定汇率

答:

按照汇率制度进行划分的汇率,指两国之间货币比价基本固定不变,汇率波动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浮动汇率

答:

指一国货币对外汇率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货币当局没有义务进行干预的汇率。

在实践中存在着自由浮动与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相结合的情况。

即期汇率

答:

成交后立即,或最多在成交后两个交易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适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

答:

成交后在约定日期(3天以上,1年以内,通常为3个月)办理交割的交易所适用的外汇汇率。

升水

答:

远期汇率贵于即期汇率叫升水。

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

在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

贴水

答:

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便宜叫贴水。

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贴水

在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贴水

简答题

1.简述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答:

即期汇率:

成交后立即,或最多在成交后两个交易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适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

成交后在约定日期(3天以上,1年以内,通常为3个月)办理交割的交易所适用的外汇汇率。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货物交割期往往滞后于合同签订日,而在此期间如果发生汇率的大幅波动将会导致贸易的一方或双方受损,而事先商定一个远期汇率往往能规避风险。

2.悲惨型增长出现的4个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

(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3)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

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3.简述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区别。

答:

规模经济可分外部的和内部的。

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内部规模经济则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规模。

外部和内部两种规模经济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但是,内部规模经济是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联系的,而外部规模经济是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一致的。

4.机会成本变动有那三种情形?

它们用于解释那些贸易模型?

答:

机会成本变动会出现三种情形:

递增、递减和不变。

在分析国际贸易的基本动因时,古典学派的斯密、李嘉图的贸易模型是建立在机会成本不变的假设上的,新古典学派的贸易模型是建立在机会成本递增的假设上的,当代贸易理论在解释产业内贸易时,则假设机会成本是递减的。

4、关于国际贸易的起因主要有那5种解释?

关于国际贸易的起因主要有5种解释:

生产技术的差别;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生产规模的差别;生产技术的变化;需求的差别。

3、李嘉图的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①这个原理假设即使一国两种商品生产均处于劣势,仍然有互惠贸易的基础。

因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②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较小(它的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较大(它的比较劣势)的产品,而获得比较利益

③一个国家可能会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一定会在某些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因此,任何国家都可以有出口的产品,都有条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1、什么是要素禀赋?

答:

首先,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例如,A国拥有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TK/TL。

其次,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TK/T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稀缺的国家,反之亦然。

2、什么是要素密集度?

答:

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X、Y)和两种要素(K、L)的世界里,如果生产Y时的资本/劳动的比率大于生产X时的资本/劳动(K/L)的比率,我们就说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点很重要,它是判断一个国家究竟是资本丰富的国家还是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的科学标准。

3、要素丰裕度的定义实物单位定义和相对要素价格定义是什么?

两种定义方法的关系如何?

答:

实物单位定义是用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总和来衡量。

如果B国的TK/TL大于A国的这一比例,我们说B国是资本充裕的。

相对要素价格定义是用每一个国家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PK/PL=rK/wL)来定义。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相对)比率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r/w值的大小),我们说B国是资本充裕的。

两种定义方法的关系:

用实物单位定义要素丰裕度只考虑供给方面的因素;用相对要素价格定义要素丰裕度则同时考虑供求两方面的因素。

4、H-O理论(模型)包括那四大定理?

答:

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罗布金斯基定理、斯托尔泼-萨谬尔森定理。

论述题

1请分析H-O理论与规模经济贸易学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①传统贸易理论(从斯密到赫克歇尔-俄林)都假设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而“规模经济”学说认为这一假设是不完全的。

在现代化社会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扩大生产规模模,每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会有更多的产出。

尤其是现代化的工业,大规模的生产反而会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②传统贸易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同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