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走进NTU.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62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5.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第二天走进NTU.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天走进NTU.docx

《第二天走进NTU.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天走进NTU.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天走进NTU.docx

第二天走进NTU

第二天走进NTU

一觉醒来,已是早晨8点,洗漱完毕,来到牛车水一家有名的早茶店胡乱点了几样东西,就匆忙往NTU赶路了。

南洋理工大学(NTU)坐落在200公顷郁郁葱葱、绿树成荫的土地上,是新加坡面积最大的高等学府,以拥有美丽校园而著称。

校园内有丰富多彩的生物,包括古老的树木、稀有的奇花异草等,使居住和学习环境更为优越。

寄宿是综合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校园住宿的方便条件外,学生们也可以从接触多种思潮、多种民族和多边文化中获益。

他们也可以通过自立来开发社会、领导和组织技能—这对提升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大有好处。

从牛车水坐地铁EW线需要一个小时,到达文礼站,孩子今天正好体检,就叫我们在文礼综合体逛逛,体检完了来接我们。

这是一个大型的地铁和公交的换乘站,儿子说新加坡的公交车是不报站名的,你不按钮就不停车,而且我们也不知道该乘坐几站,到哪里下,NTU可是很大的哟!

里面有三路公交车,弄不好就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

总之,儿子说得很复杂,与国内完全不一样,再加上昨天坐地铁差点吃亏,使得我们也就不敢贸然行动,只好逛逛商场等他了。

跟随着汹涌的人流从地铁站出来,一座大型的商业综合体迎面而来。

这就是与文礼地铁站结合在一起的城市综合体了。

从20世纪70年代起,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长远规划就被纳入新加坡国家总体规划并主要通过整合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土地利用和交通综合开发。

因为交通枢纽是城市具有高吸引力的节点,当它与土地使用类型集约经营利用时,土地价值就会提高。

新加坡地铁站周围的建筑和地铁站周边地块普遍采用多功能的组合式开发方式建设大型都市枢纽综合体,这样不但实现了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也提供了多种功能的组合开发,集聚了大量人流。

现在都市枢纽综合体已深度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脚步匆匆的白领就在这里吃早餐,然后穿过商场,消失在周边各大写字楼里。

整个综合体内部通透大气,新风系统很好,绿化环境也很优美,就像在室外一样。

负一楼一般是餐饮的地方,再下去负2、3、4层就是地铁转换层了。

后来几天才发现,几乎所有的地铁出入口上部都是一个大型的城市综合体,两者结合得相当完美,难道当时修建时政府就规划好了的吗?

真是打心眼里屁服这些“规划工作者们”!

等儿子体检完我们一起来到公交总站,一看赶脚与国内的公交车站完全不一样。

窗明几净,环境干净,导向指示明白。

市民非常遵守次序,一点不乱。

双层巴士车在玻璃门内进行有序的交通组织,市民不能入内,只需在相应的站牌下排队等车即可。

每一路公交车在终点站的地方下客,然后再服从调度安排来到出发点,大家刷卡从前门依次上车,一点也不拥挤,上满一车就走,大家又等第二班(几分钟一班),绝不超载。

根本不像国内,车子一来,人们跟着车子跑,害怕坐不到位置,上下乱成一团,场面无法控制,相当混乱。

既不文明,也

不安全。

车上色彩很鲜艳,但每种颜色却表示不同的意思。

与地铁一样也有老弱病残专座,一般人都不会去坐低。

最特别的是每个座位旁的紫色立柱中央都有一个黄色的按钮,它是提醒司机停车用的,如果没人按Stop,他可是一直向前开,不会停哟!

假如你要在中途上车,在站台上必须要伸出手去挥动,否则司机也会视而不见,继续开他的车不会停的。

你看见公交站线路图没有,不熟悉当地地名的人可不容易看懂哟。

我都是明确了目的地后,又研究了大半天才有点似懂非懂的,不是儿子提醒,就差点坐过站了。

(除非你到终点站,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坐)注意:

下车与出地铁站一样,也是要刷卡的。

我们上车后,来到二层前排,整个视野开阔,巴士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飞奔,街道整洁,环境优美,一路上根本不堵车,各种建筑、景观在眼球前晃动,快速闪过,车速估计超过

50码,哈哈就像我们的包车似的,路上几乎无人上下,很快就进入大学校区。

儿子在车上提醒我们,马上进入校园了。

我抬头四处张望,想看看世界排名前50名的大学校门到底是怎样的。

可是望了半天也没有看见,儿子指着前面一个小土包上说:

“那就是”。

我瞪大了眼睛,仔细观看,才发现在道路旁一块斜坡绿地上竖立着一块白底黑字的小牌子,前面堆放着一簇低矮的灌木,后面有几株不起眼的乔木,上面用英文写着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

太不起眼了,简直太令我“失望”了,根本没有我心目中想象的那样高大上的气派,那仅仅是一个小牌子,一点不张扬,在车上一闪而过,不注意你根本不知道这里就是世界著名的南洋理工大学的校门标志。

根本不像我国的大学,校门一味地追求大牌坊,大招牌,烫金字体……。

人家就这么简单,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一所完全开放式的大学,没有校门,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进出,已经完全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了。

进入学校以后,整个街道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特色的立体绿化景观,以及隐隐约约映衬在其中的不同风格的建筑,这个片区都是学校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建筑。

时间已近13:

00,先填饱肚子再说吧,我也来回味一下当年大学的生活,体验体验当学生的赶脚。

途径第二食堂,我们下车,从公交站台到食堂是一个大大的绿化广场,中间有一条长廊,很有特色。

我分析是因为新加坡处于热带,雨水很多,太阳也相当大,所以人们随身都带着伞!

这是用来遮阳避雨的。

去之前就知道那里雨多,但是到了那里一看还是觉得很惊奇,雨天天下,随时下,刚刚还大太阳,一会儿瓢泼大雨就来了,只要耐心等一阵子,太阳就又登场了,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所以,在新加坡只要是公共场所或人流稍微大一点的地方,如过街天桥、车站、商场、旅游景点等都有这种长廊,真的很人性化,确实做到了“以人为本”。

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

每个棚子的设计形式都不一样哟!

 进入食堂,哇!

人山人海,想当年我们那种提前下课,拿着勺子敲着饭碗冲进大学食堂抢饭抢菜的赶脚又来了哈!

咦,这里却不一样,只见餐厅的窗口对外开放,一个接一个,超大开间,清洁明亮,不同的窗口出售不同的食物,有中国餐、印度餐、马来餐、西餐、快餐、各种甜点饮料,花样品种琳琅满目,而且食品样式及价格全部张贴在窗口上。

需要什么,就直接到相应的窗口排队,人家立马加工,速度很快滴。

价格大约在每份4—6新币,比市面上便宜一些,可以直接付现金购买。

完全不像我们回忆中的一窝蜂似哄抢,害怕晚了,好吃的就没有了。

不过你别看整个食堂内人虽然多,但却一点不吵,大家都有序地排队取餐,轻言细语地边吃边交谈,很注意文明礼貌哟。

说老实话,学校的伙食相当不错,色、香、味、美,不论从视觉、味觉、嗅觉、感觉还有经济等多方面来看,这顿饭是我在新加坡吃得最舒服的一餐。

 舒舒服服地吃了一顿饱饭之后,就开始漫步在花园般的校园中,仔细品味其中的芳香了。

校园很大,有3个班次的双层巴士在里面穿梭,人流稍微大一点的地方比如食堂、图书馆、体育中心、学生宿舍区、教学区等都独立设置了港湾式公交站台,人流小一点的则设置路側式停车带,分别对待。

看见没有,连站台等候的坐凳都是面向车辆驶来的方向,方便乘客观察,认真仔细观察生活并将设计应用于生活,是设计师们的特长,我真的是醉了。

这个细节虽小,却是一个温暖而细心的细节,可以看出新加坡人的精益求精和人性化的一面。

车行道上面还画满了各种各样的标志标线,分得相当精细,很多符号我还看不懂呢。

这就是人家对待工作的认真之处,精致就体现在这些地方!

这确实是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校园,漫步其间,让人觉得每一个角落似乎都精心设计过式的。

穿过HALL2(NTU的学生宿舍都叫HALL,共16组)和一条很有特色的校园道路,远远滴就看见了著名的艺术传媒大楼。

艺术设计媒体学院(NTU-ADM)位于校园的核心,原是一处绿意盎然、树木繁密的山谷,是南洋理工大学的绿肺。

新加坡CPGConsultants设计公司以“无建筑的建筑”为概念,设计了融入自然的建筑体。

设计公司试着从山谷中画出一片给人类的栖息地,而非将建筑物强加于自然景观之上,景观反过来扮演塑造建筑的重要角色,基地上的原始生态在设计者的安排下,缓慢蠕动着,逐渐占据了该学院的建筑体。

CPGConsultants设计团队认为,NTU-ADM教学大楼的建筑本体乃由景观所塑造而成,从外观上明显地可区分为两大块体,块体的形式与太极拳“云手”推移的姿态有点相似哟。

两个块体的弧线就像张开的双手欢迎人们,双手的环抱则产生了空间,人们便从这片环形的外部空间进入到内部空间。

为了弥补因为建筑而失去的开放及绿地空间,设计团队让屋顶成为如小山丘般的缓坡,师生们可以步行走上种植马尼拉草的缓坡,和一般建筑物又热又吵的屋顶不同,人们在缓坡上可舒适地感受绿色屋顶与周围景观结合而成的愜意。

同时采用高性能透明隔热玻璃,主要接受南北侧的光线,最小化东西侧因日升日落带来的太阳光入射,郁郁葱葱的景致与屋顶绿意,轻易地渗入里面的工作室、教室,给师生们愉悦的心情。

不论是在內部空间或外部环境,透明度和连通性是其最大特色,从入口、门厅、到各个空间內,以及遍植绿草的屋頂,各处的玻璃强化了四处走动时视觉的交错、粘结,藉由来自大自然的“暗示”或者师生们间频繁的互动,让这所以“艺术、设计、媒体”为名的学院当中发生更多更有创造性的交流。

由于该学院的核心力量在于“创造”,设计团队刻意于室內外留下了很多看似未完成的表面,赋予其接近“原点”的性格,设计团队建议让这些未完成的大面积作为艺术相关科系学生表现其青春及创意的空白画布,使“建筑”不仅仅是设计者的作品,更有使用者的痕迹参与其中,化为建筑整体记忆的一部分。

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与景观紧紧相贴的建筑设计,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体或许会因为植物的根往下深延而崩解,最终化身为遭人类发掘前而藏匿密林中的吴哥窟。

人类老想着要打造永恒的建筑时,曾是否想想化身为自然规则的一部份,方能纳入永恒。

这边的屋顶草坪上只有30°以下的斜坡,草坪都是翠绿色的,让人看了就想上去打滚。

儿子说这是允许滑草的,当然你要滚下来也可以,但另一边40°-60°的斜坡可是限制了的。

室内的四层与屋顶草坪也是互通的。

设计构思相当新颖独特。

站在屋顶上举目四望,凡视线范围内的领地可都是NTU的地盘哟!

参观完艺术传媒大楼,我们接着往运动区前进,沿途山势起伏,与内江的浅丘地形很相似。

但新加坡非常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利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原始的自然风貌、地形,通过采用适当形式的斜坡绿化分级、分台设置建、构筑物和各种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保证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这与我国现在正提倡建设“海绵城市”和绿色建筑提出的“四节一环保”理念不是完全吻合的吗?

  

整个校园看起来很有种依山而建的意思,建筑物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分散在不同地方,造型新颖,现代气息浓厚。

不同石材及玻璃幕墙的大型建筑与散发浓郁东南亚气息的阁楼遥相呼应,浓密的植被花草遍布人行道与楼梯小径,校园海报和社团活动宣传鲜艳的点缀其中,形成了NTU独有的校园文化,行走在其中,一不小心你就会遇到些有设计感的小景观,常常会被巧妙的设计以及人性化的设施拍案叫绝,感慨又感慨,羡慕又羡慕。

从山顶鸟瞰整个体育活动区,设施完备,环境悠然。

游泳池、室内体育馆、运动场等掩映在绿树蓝天下,景色非常壮观。

只可惜没有带游泳裤,否则我真的要跳下去畅游一番了!

运动场边还有自动饮用水,按下龙头就能喝,渴死啦,按着水龙头直接喝了2分钟,真痛快!

其实在新加坡的公共场所很多都有免费的直饮水,有的地方还是冰冻的直饮水。

NTU的学生宿舍区隐藏在这些绿色的区域,学生的课余活动、文化生活、住宿环境简直都是一流的,妈呀!

你看看这些建筑,能相信它们是孩子们的宿舍吗?

我认为这些建筑简直跟国内的花园洋房和别墅差不多呀!

每组HALL都有一些基本设施如多功能大厅,相当于宿舍里的广场,一些大型的宿舍活动就在此举行。

厨房、洗衣房、电视房、自习室、计算机房、多功能室等。

很多HALL都有自己的食堂,以方便本宿舍的同学就餐。

离学校里的超市也不远,平时买点东西很方便;如果要作运动,体育活动中心走十分钟就到,游泳,打球,跑步随你便。

你仔细观察,每组HALL的外观造型风格以及内部结构都不一样哟,虽然这与其建设时间有关,但每组HALL的设计师们都脑洞大开,完全依据其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依山就势,将建筑物完全融入了环境中。

最近NTU又斥巨资2亿3千万新币(就是十多亿人民币啊),新建了高大上的2个环保绿色宿舍,于2015年8月正式向学生们敞开了大门。

新宿舍命名为“先驱”宿舍(Pioneer Hall)和“新月”宿舍(Crescent Hall),占地面积达29000平方米,由八个“Y”型宿舍楼组成,总共可容纳1250名学生。

宿舍设计中大量采用环保理念,并设有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设施,包括大型舞蹈室、烧烤区和方便学生探索新想法的“车库”式工作室等。

呈Y-形树枝状的8栋公寓楼围绕着一个共通的中心场地而建。

而这个中心场地的特色,便是它的文化与体育广场,以及其边上的池塘。

池塘上的3个亭子,可让人瞭望水面美景、或举行派对和集会。

由于这些设施位于开放区域,普通民众也可以光临使用。

这两个新宿舍于2013年荣获新加坡建设局所颁发的“绿色标志白金奖”(GreenMarkPlatinum)–这是建物局为独立建筑物所颁发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最高奖项。

建筑的各个方面都融入了绿色建筑的理念,让整个宿舍的能耗节省至少40%,比如用木料代替一部分混凝土的使用,为了减少对空调的需求,所有房间都安装了双层玻璃窗,而在一些楼层里则安装百叶窗,避免阳光直射。

充分利用太阳能解决能源需求。

住校学生们将被鼓励回收废物。

已安装的双重垃圾槽可以方便废物回收,堆肥箱则是用于把废物转化成天然肥料,为园林施肥。

新宿舍有不少环保功能,其中包括一个生态湿地,亦称为‘雨花园’,它与整体景观结合在一起,相映成趣。

在生态湿地上种植原生植被以达到减缓和过滤雨水的目的,然后用水泵把干净的水抽到上游的池塘,并进行循环以灌溉附近的植物。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NTU的科研领域里占有很高位置。

在这两个新宿舍楼里,学生们有机会进行试验,并且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而更加重要的是,进入绿色环保的角色。

NTU的目标是到了2020年,学校减少至少35%能源、水和废弃物,成为世界最绿色校园。

出自建筑设计事务所雅思柏(RSP)的新宿舍,不但在停车场设有电动汽车充电站、屋顶安装太阳能板,还有一个独特的雨林花园,回收净化过的雨水来灌溉植物。

这两个新宿舍将使南大得以试行新的教学模式,即把住校生课堂内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成为学生试验创新概念的园地,提供全新的住校体验。

住校生们将由两位资深的驻校教授带领,他们将为学生们进行辅导和引导,以提供有深度的体验式学习。

学生们将受益于实际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机会以及广泛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NTU除了大一新生进来是有一定保证能在开学前分到学生宿舍的房子,其他人就要靠平常参加社团活动来争取宿舍分了!

因为寸土寸金,只有宿舍分够高才有资格住校。

虽然学校在建很多宿舍了,但还是供不应求。

所以你必须积极参加各项社团活动,积够一定的分数,才有资格住宿舍,否则,只有在校外去租房了。

我想,这也是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一种方式吧。

在儿子宿舍休息了一会儿,冲了个澡,舒服多了,精神也来了。

继续战斗吧,还有最重要的教学区没有参观呀!

声明一下,因为在儿子宿舍内部照的人头太多,所以,另找其他类似图片代替了。

学校宿舍里配置的设施,有微波炉、电磁炉、开水器等,只要你稍微能干一点,肯自己动手,完全可以自己煮饭炒菜,想吃什么就煮什么,巴适得很哟。

整个校园内,靠近宿舍区和文化体育活动区、教学区等人流量较大的位置都有停车位,但都不是免费停放的,进出这些区域是需要付费的。

但都是通过刷卡控制系统来完成,没有收费人员滴。

后来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也看见了这种设施,它会根据不同地段、不同区域、停放时间的多少来自动扣去卡上的费用,诸如此类的智能交通应用和服务无疑为新加坡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多便利。

但城市中心区的费用比郊区要贵许多倍哟。

很简单的设施,全靠市民自觉遵守,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像国内美其名曰还可以解决许多就业岗位哟。

站在实验大楼屋顶往西看,就是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跟到了野外一样。

看上去很美很舒服。

儿子说这就是一大片原始森林,旁边白色建筑区域边上的军事基地是禁区,离宿舍区很近,他们跑步就是在蓝色的道路上跑,道路与原始森林中间仅仅只有一条壕沟隔离开,有时还能看见野猪等动物,我们都很奇怪,可NTU的师生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NTU简直是传说中的动物园!

之前有穿山甲,野猪,猴子,大蜥蜴,现在居然连蛇都有了。

看传媒学院巴士站旁一条眼镜王蛇和一条网纹蟒蛇在马路上纠缠在一起,扭作一团!

同学奇葩的遭遇:

对着窗口写作业然后猴子爬上六楼坐在她的书桌上跟她对视几秒之后,淡定地拿起她桌上的薯片,拆开吃了几口,然后放回原处。

然后同学终于回过神儿,吓得飞快地跑出了房间求救。

大中午窗外来了只猴子!

拉开我们的窗户!

还抢了吃的!

为毛啊?

这年头猴子欺负到人头上了!

吃着吃着!

还想要打偶,经过大致如下……有图为证……寻觅……开窗……抢食……打人(呜呜呜)……吃饱……走人……

NTUD的教学区分为南北两大区域。

建筑造型各具特色。

教学楼的设计也相当新颖别致,在两栋教学楼之间的地面设置中间绿化带、花草,两侧是学生休息的阳台,每层倾斜着向后退台,这样可以让阳台上的植物花草最大限度地接触自然的阳光雨露,另外倾斜的阳台使学生们的活动空间也得到了延伸,下课后不用下楼在平台上就能感受泥土的芬芳,同时,也增大了两栋教学楼之间的间距,保证教室主要接触面超过25米,避免了相互之间噪音的干扰,真是一举多得呀!

 

  

在每层适当的地方还会拓宽阳台作为室外活动的平台,并加上连廊以加强空中联系。

孩子们上课就像在公园里做游戏式的,没有枯燥感。

室外走廊上还布置有桌椅板凳,上面有吊扇可以驱热,光线不足有灯光补充,桌旁有电源插座,还有无线WAFI,考虑得很周到哟!

  这是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设置的室外梯道(旁边也有张拉膜遮阳避雨),很好地将几栋不同院系的教学楼联系在一起,另外,每栋教学楼底层还可以停车,车子可以很方便地停放在教学楼哟,很人性化滴。

我估计主要是教授们才允许停放吧。

 这是临近教学楼的一处食堂的室外环形餐厅,造型独特,环境幽美,很能增进食欲的。

安步当车,我们一路沿着花园般的小径从北往南顺着山势步行而下,顺路不断欣赏到许许多多优美的建筑和风景。

哈哈,终于看见了“大蒸笼”(学术创业中心),这是英国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的作品,建筑坐落在郁郁葱葱的云南园附近,类似一簇细长的蜂箱,外号“大蒸笼”,的确,这栋建筑外形看起来一层一层的就像蒸小笼包用的蒸笼。

这是一个整体建筑群设计,其灵感来源于母体的孕育,让所有的房间链接起来,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减少空间的角落,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内部自然采光非常充沛,此设计可以节省大笔电费。

地面是粒状的高炉矿渣和再生混凝土骨料,绿色建筑元素可见一斑。

学生们可以360度任意自由地进入,并且可以在同一平台上选择不同的花园房间与同伴们讨论学术问题。

教室是智能的!

配备了灵活的座椅,电子白板,LCD屏幕以及无线交流工具。

这栋楼也将成为学生创业、社会实践项目的好去处,2015年8月可交付使用。

学术创业中心东侧就是正统造型的人文、艺术、社会学科大楼。

西侧是一栋圆弧形的大楼,三栋大楼放在一起,色彩、造型、风格、高矮都不一样,但我觉得与整个自然环境还是很统一滴,没有什么不协调的呀。

哪像国内一些所谓的“砖家、学者”,到处呱唧呱唧,风格怎么啦,色彩怎么啦,应该怎么怎么样,结果造成我们的建筑千篇一律,设计师也没有了个性,无法展示其创造性,建筑也就当然没有什么特色了。

  

  路边最耀眼的就是色彩艳丽、造型稳重、对称的华裔馆(CHINESEHERITAGECENTRE)了,它是原南洋大学的行政办公楼。

现主要功能集研究中心、图书馆和博物馆三位一体,是全球除中国大陆以外唯一专注于研究海外华人和服务社区的多功能大学机构。

主要通过科研、教育和社区服务,联结全球华人,保护华族遗产,弘扬华族文化。

这是NTU的倡办人陈六使先生的铜像。

他提出华人要“自强不息,力求上进!

”里面处处展示的都是中国元素哟。

  华裔馆正对面就是NTU内著名的云南园,这是NTU校内的一处花园,面积比较大, 到处是绿树、草坪、鲜花,雕塑反而不是很多。

还有些学生在里面跑步锻炼身体。

与华裔馆遥相呼应的是园中挺立着的南洋大学建校纪念碑。

我们在园中亭内休息的片刻,头顶上数次呼啸而过五架新加坡空军的战斗机和三架悬挂着新加坡国旗的直升机。

原来这是空军在为八月份即将举行的新加坡建国50周年大庆做飞行编队表演准备呢。

没想到我们还提前饱了眼福。

又到了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了,马路边就有候车亭,等了一小会,一辆写着179线路的双层巴士就从东边开过来了,顺着路左边就在我们跟前停下了,乍一看,吓了我一跳,怎么这车敢逆行呢?

又一想,新加坡都是靠左行,与国内是相反的。

在外面马路上倒还没注意这个事。

晚上儿子安排的是吃大排档,主要是品尝新加坡的特色菜—斯里兰卡的大螃蟹,地点就在Pioneer的南洋园。

一下车,在街道两旁就看见了许多有编号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立面简洁大方,色彩有所区别,但每个单元都比较雷同,我猜想可能这就是新加坡的组屋吧。

组屋,即组合房屋,是新加坡政府推出的为了解决人民住房难问题的国民住房。

从建国初期开始,新加坡政府就致力于国民住房的问题,“居者有其屋”是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来所努力的,每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都用于政府组屋的建设。

截止目前,85%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建造的“政府组屋”,其中,93%的居民拥有其房屋的产权,7%的低收入家庭是向政府廉价租赁;另外15%的高收入家庭住的是市场上购买的高档商品房。

毫无疑问,新加坡组屋制度是承托这个国家独立40多年来有效运转的机制,其中政府的支持、相关建屋机构的执行、民间对此机制的信赖,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政府严格按照家庭的收入情况来确定居民享受的住房保障水平,并且设定了十分严格的购买组屋的条件。

组屋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早年建造的组屋也不显破旧。

原因在于政府对年久组屋的维修非常到位,基本上是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

小修是指外立面和室外铺地的更新,大修则是指增加面积或改善功能,使居民住宅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变化。

组屋并不是狭小低档房屋的代名词,它科学合理的设计,美观大方的外表,实惠低廉的房价,使新加坡的人们不再为买房难而烦恼。

组屋的附近周边设有各种健身设施,方便居民开展各种规模的休闲健身活动,使大家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新加坡的大排档从布局、设置来看,与国内的也没有什么区别,也是设置在街边,也有外摆区,只不过是店招店牌高度、字体、色彩基本统一而已。

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找到不同的地方。

人家在外摆这一区域是抬高了地坪标高。

人行道在下部,只不过宽度减窄了,好像最宽1.5米,利用斜坡绿化将行人与食客完全分离,互不干扰。

另外一点,利用与道路垂直的纵深方向来作为外摆区,也是为了减少与车行、人行的干扰。

同时还特意增加了许多绿色植物,尽量营造出舒服的用餐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啊!

还有就是环境卫生相当不错。

哈哈,胡椒螃蟹上来了,看见没有,又香又嫩,真的很好吃哟,咬一口才知道那个味道啊,超级棒啊!

真的不知该如何形容好吃,肉汁鲜美,酱料辣度适中,特别是里面的蟹黄超级好吃。

再来瓶啤酒加冰块,边吃边喝,那是相当的惬意。

可是价格也不便宜哟!

连3小蝶花生都算了6新币,另外还加7%的税收,总共花了人民币差不多800元呢。

不算别的,只算今天三顿饭钱,就开销了1300多,而且中午还是在学校食堂吃的。

唉,伤不起呀,国内挣的可是血汗钱呀,在坡上怎么就不值钱了呢?

那可是我辛辛苦苦10天的血汗呀!

算了,

吃都吃了,还有什么办法了?

明天节约点,开始吃泡面了。

愉快而幸福的一天又结束了,看到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