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66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单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下列有关免疫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甲肝疫苗可预防乙肝

B.抗体可以将入侵的病毒、细菌全部消灭

C.疫苗能直接杀灭病原体

D.不同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一般是不同的

2.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艾滋病B.贫血C.肺结核D.乙型肝炎

3.下列生理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人体内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B.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免疫系统不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

D.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5.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皮肤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C.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D.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6.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

B.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办法进行预防

C.对食物过敏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造成的

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特异性免疫

7.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花粉过敏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B.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

C.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D.抗原被清除后,体内相应的抗体不会立即消失

8.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生活时,如果疏于防范就可能造成感染。

下列情况下会感染艾滋病的是(  )

A.与感染者共用餐具,同桌进餐B.与感染者同场次上班

C.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D.与感染者同游泳池游泳

9.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角质层能防止细菌侵入

B.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异物

C.患过腮腺炎的人能够抵抗腮腺炎病毒的再次侵袭

D.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10.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体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11.下列各项叙述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B.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D.吞噬细胞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12.计划免疫是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有效增强人体的兔疫力。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苗”常规预防接种的是()

A.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预防结核病B.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C.幼儿服用疫苗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D.对儿童注射甲流疫苗预防甲型流感

13.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B.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D.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

14.流感、流感患者、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染病④易感人群.

A.③①②B.③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5.为了自身的卫生保健,更加有效地关心和帮助他人,除了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还要掌握一些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知道一些医药常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健康的人都有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能力

B.血吸虫是一种病原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C.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中老年人补充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D.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16.下列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的免疫类型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B.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C.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来维持人体的健康

D.通过吃药治愈某种传染病后,人体一定会增强对该种传染病的免疫力

17.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以后不会再得,是因为体内存留有()

A.抗原B.吞噬细胞C.抗体D.溶菌酶

18.医护人员对H7N9禽流感患者及时进行隔离与治疗,请问该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清除病原体

1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荣获诺贝尔奖。

从预防传染病来看,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A.消灭病原体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20.下面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有计划的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B.对患有禽流感的鸡进行掩埋处理

C.让患有流行性感冒的同学回家治疗D.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

21.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被移植的骨髓在免疫学中属于()

A.抗原B.抗体C.免疫器官D.免疫细胞

22.给狗注射狂犬疫苗,可以预防狗得狂犬病.其中的疫苗和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二.解答题(共5小题)

23.如图所示的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

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同图所示,这属于第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其杀菌机理可用图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接种的疫苗叫做,能刺激人体产生,这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

24.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春天是麻疹的高发季节,有关专家建议预防麻疹,要保持室内通风,并注意个人卫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出现感染症状要及时就诊治疗,并采取隔离措施。

(1)麻疹作为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是,此病原体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结构。

(2)保持室内通风,做好个人卫生,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3)当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称为免疫,是人体的第道防线。

(4)如果通过接种水痘疫苗来预防麻疹,你认为能不能起到预防作用?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两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消失了。

材料二: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治的,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

(1)材料一中的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它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免疫。

(2)材料二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能生活,只能寄生在里,它的繁殖方式是靠自己的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3)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它能够刺激人体的细胞产生相应的,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免疫。

(4)甲型H1N1流感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这三个基本环节。

捕杀家禽预防禽流感,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26.呼吸道感染、皮肤烧伤等都容易引起发热,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控制.

(2)皮肤烧伤易感染主要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大幅降低,病原体大量入侵体内.(选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或“人工免疫”)

(3)根据有关酶的知识,简述持续高烧带来的危害..

27.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传染病及免疫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2月公布了10种高危传染性疾病,其中的“X疾病(DiseaseX)”让人耳目一新。

“X疾病”可以代表一种新兴疾病,也可以代表一种一度被消灭或得到控制,但近几年又卷土重来的疾病,霍乱这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就属于再兴疾病。

剧烈泻吐、肌肉痉挛是霍乱的主要特征,病死率很高。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系列纪录片《永不停歇的疫战》,就记录了我国医疗卫生人员和霍乱之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12年,南方多省出现了18例霍乱疫情。

调查发现,引发霍乱的原因是某个池塘的甲鱼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后流入市场,再进入家庭。

疾控人员找到并关闭了这个甲鱼池塘,从源头上结束了疫情。

(1)霍乱属于系统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被称为的细菌。

(2)“18例霍乱患者”属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必须隔离治疗。

(3)早在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就开始培育霍乱疫苗。

健康人接种霍乱疫苗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叫做,从而提高对霍乱的抵抗力。

这种免疫方式属于(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

疫苗是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进入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结合常见疫苗的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解:

A、由于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所以通过接种甲肝疫苗来预防乙肝,是不能起到预防作用。

A错误;

B、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显然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的说法错误,B错误;

C、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这是因为疫苗能促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不是直接杀死病原体,C错误;

D、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可长可短,如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在体内存留几天,而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可以存留约60年。

D正确;

故选:

D。

【考点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以及抗体、抗原的概念。

2.【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传染病根据其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解答】解:

根据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乙型肝炎、肺结核,艾滋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并且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传染病;

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少,面色苍白,头晕,精神不振,身体消瘦,肌肉无力等;营养不良性贫血:

红细胞少,皮肤蜡黄,颜面浮肿,反应迟疑等,不属于传染病。

故选:

B。

【考点点拨】判断一种疾病是否为传染病,一看病因,是否由病原体引起;二看是否具有传染性。

3.【分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

ABC、人体内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BC不正确;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

D。

【考点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4.【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

A、HIV不仅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给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

HIV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正确;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错误;

C、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的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持保持内环境的稳定,错误;

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故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但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错误。

故选:

A。

【考点点拨】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分类、免疫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点。

5.【分析】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

A、人体的皮肤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是非特异性免疫,因为这种免疫功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A正确;

B、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抗体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

等人的病好后,抗体还留在人的身体里,不会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因此人以后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B错误

C、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某些疾病。

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C正确

D、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故选:

B。

【考点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功能。

6.【分析】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解答】解:

A、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传染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A错误;

B、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B错误。

C、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C正确。

D、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

C。

【考点点拨】人体具有免疫功能,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

7.【分析】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

A、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A正确

B、D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因此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体内相应的抗体不会立即消失。

BD正确

C、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C错误

故选:

C。

【考点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功能。

8.【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解答】解: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

9.【分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

A、皮肤的角质层能有效的防止细菌侵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黏膜上纤毛清扫异物,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患过腮腺炎的人能够抵抗腮腺炎病毒的再次侵袭,属于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所以这种免疫属于是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10.【分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

A、免疫可以清除体内衰老。

死亡和损伤的细胞,正确;

B、“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都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不是第一道防线,错误;

C、“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正确;

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正确;

D、防御感染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正确。

故选:

B。

【考点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1.【分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

皮肤和粘膜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非特异

性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酶菌)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

A、“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属于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B、体液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呼吸道黏膜上纤毛清扫异物,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故选:

A。

【考点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12.【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

【解答】解:

我国卫生部规定了对1岁以内的儿童进行四苗免疫,“四苗”的内容和功能分别是:

 

(一)卡介苗卡介苗是经过多次传代已失去毒性和致病性,但仍保留抗原性的牛型结核菌,接种后可获得一定的对抗结核菌的免疫力。

(二)百白破三联制剂是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三种生物制品混合而成。

接种成功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

(三)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将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株接种在猴肾细胞上,待大量繁殖后,收集培养液,鉴定合格后加工成糖丸,并规定Ⅰ型糖丸是红色的,Ⅱ型是黄色的,Ⅲ型是绿色的。

Ⅱ、Ⅲ型混合在一起是蓝色的,Ⅰ、Ⅱ、Ⅲ型混合在一起是白色的;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

(四)麻疹疫苗是减毒疫苗,可以预防麻疹。

因此“四苗”是指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

对儿童注射甲流疫苗预防甲型流感,只是在甲流感流行时实施,不属于“四苗之”一。

故选:

D。

【考点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我国计划免疫的有关知识,可借助于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帮助理解和掌握。

13.【分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

ABC、“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接种卡介苗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