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86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41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017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dangerousrockmassstabiliza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  次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

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

引  言

为提高危岩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统一技术标准,保证工程质量,使防治工程依据充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危岩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和较为成熟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已有危岩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的经验编写而成。

本标准将危岩防治工程勘查作为动态过程,采用信息反馈法进行全过程勘查;提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获取岩体表面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数据,弥补了传统地质调查方法的缺点,可有效提高勘查精度。

将监测、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作为本标准组成内容。

应急治理是危岩防治工程的特殊阶段,可简化勘查程序。

危岩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危岩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测、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技术规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864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021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08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DBJ/T45-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130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DB45/T618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5034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5020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TG F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T 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TB10210《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CH/T3012―2014《数字表面模型航空摄影测量生产技术规程》

CH/Z3017―2015《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危岩dangerousrock

被多组结构面切割分离,稳定性差,可能以倾倒、坠落或塌滑等形式发生崩塌的地质体。

 

3.2 

滑移式危岩sliding-typerockfall

陡峻斜坡的危岩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沿倾向坡外的软弱结构面滑出坡外,产生以竖向为主的运动,终堆积于坡脚的过程与现象。

 

3.3 

倾倒式危岩toppling‐typerockfall 

陡峻斜坡上以垂直节理或裂隙与稳定的母岩分开的危岩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因重心外移倾倒,产生以竖向为主的运动,终堆积于坡脚的过程与现象。

 

3.4 

坠落式危岩falling‐type rockfall 

受裂隙切割或下部悬空,陡峻斜坡上危岩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脱离母体向下运动,终堆积于坡脚的过程与现象。

 

3.5 

剥离式危岩stripping—typerockfall

陡坡坡壁上弱风化或严重风化、边坡开挖后卸荷裂隙切割岩体及岩体节理发育等造成坡壁破碎,

表面岩块在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与母岩分离,产生脱落的过程与现象,也常称为危岩带。

3.6 

浮石(孤石)alonerockfall

危岩体产生崩落后残留在斜坡上的单块或多块岩体,与围岩完全分离,是危岩的特殊形式,在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发生以翻滚、跳跃、坠落方式离开原位置,堆积于坡脚的过程与现象。

3.7 

稳定性评价stabilityevaluation

以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为基础,综合分析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对灾害地质体稳定程度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评估与预测的工作。

 

3.8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3Dlaserscanningmeasurement

激光测距仪发射激光,并同时接收来自斜坡表面的反射光信号进行距离测量;针对每个地物扫描点的信息,借助与测站至扫描点的斜距,配合激光扫描的水平与垂直方向角,计算出每个地物扫描点相对于测站的三维空间相对坐标。

当斜坡存在变形时,通过周期性重复扫描,计算不同期次之间地表扫描点的坐标差,即可以获得斜坡表面的变形数据。

  

3.9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digitalOrthophotoMap

是对航空(或航天)相片进行数字微分纠正和镶嵌,按一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集。

它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图像。

DOM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逼真、获取快捷等优点,可作为地图分析背景控制信息,该图的技术特征为:

数字正射影像,地图分幅、投影、精度、坐标系统、与同比例尺地形图一致,在计算机上可局部开发放大,具有良好的判读性能与量测性能和管理性能等。

3.10 

数字表面模型DSMdigitalSurfaceModel

是指物体表面形态以数字表达的集合,包含了地表建筑物、桥梁和树木等要素的地面高程模型。

3.11 

点云数据pointclouddata

是指扫描或影像资料以点的形式记录,每一个点包含有三维坐标,有些可能含有颜色信息(RGB)或反射强度信息(Intensity)。

点云数据除了具有几何位置以外,有的还有颜色信息。

颜色信息通常是通过相机获取彩色影像,然后将对应位置的像素的颜色信息(RGB)赋予点云中对应的点。

强度信息的获取是激光扫描仪接收装置采集到的回波强度,此强度信息与目标的表面材质、粗糙度、入射角方向,以及仪器的发射能量,激光波长有关。

3.12 

危岩勘查dangerousrockmassinvestigation

通过调查、测绘、勘探等手段,对危岩区进行的地质工作,提出综合报告和图件。

3.13 

初步勘查阶段primary investigation stage

以满足危岩防治工程方案可行性论证为目的的勘查阶段。

3.14 

详细勘查阶段detail investigation stage

以满足危岩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为目的的勘查阶段。

3.15 

补充勘查阶段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stage

以满足危岩防治工程设计图实施阶段为目的的勘查阶段,也称施工阶段勘查。

3.16 

可行性方案设计feasibleschemedesign

依据危岩勘查报告,针对防治目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论证及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文件。

 

3.17 

初步设计preliminarydesign

对可行性设计推荐方案进行工程参数确定、结构设计和工程概算,提交初步设计报告、设计附图册及计算书、概算书。

 

3.18 

施工图设计constructiondocumentdesign

对可行性方案设计工程图进行细部设计,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要求,提交施工设计报告、图册及施工图说明书、预算书等。

 

3.19 

动态设计法methedofinformationdesign

根据信息施工法和施工勘查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当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时,及时补充、修改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3.20 

信息法information-basedmethod

根据监测或施工揭露等获得信息,及时深化对危岩体的认识,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

3.21 

变形监测deformationsupervision

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与其上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倾斜、挠度、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周期性的或实时的测量工作。

3.22 

工程质量检验project quality inspection 

对防治工程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

 

3.23 

竣工验收completionacceptance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会同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对该项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取得竣工合格资料、数据和凭证的过程。

4 危岩分类及防治工程级别划分

4.1 危岩体规模等级划分

危岩体规模按表1分类。

表1 危岩体按体积分类

分类依据

类别

分类指标

危岩体积

小型危岩

Ⅰ型

0.001×104m³>V

Ⅱ型

0.01×104m³>V≥0.001×104m³

Ⅲ型

0.1×104m³>V≥0.01×104m³

Ⅳ型

1×104m³>V≥0.1×104m³

中型危岩

10×104m³>V≥1×104m³

大型危岩

100×104m³>V≥10×104m³

特大型危岩

V≥100×104m³

4.2 危岩体类型

危岩体按所处相对高度分为低位危岩、中位危岩和高位危岩(见表3);危岩体按结构面和完整性分为3大类11个亚类(见表2)。

表2 危岩体按所处相对高度分类

危岩体相对高度(H)m

H≤15

15<H≤50

H>50

危岩类型

低位危岩

中位危岩

高位危岩

注:

H为危岩体顶端距离陡崖坡脚高差。

表3 危岩体按结构面和完整性分类

危岩体类型

判定条件

岩体完整程度

外倾结构面或

外倾不同结构面

的组合线倾角

危岩体类型亚类

完整

>75°或<27°

Ⅰ1

27°~75°

Ⅰ2

较完整

>75°或<27

Ⅱ1

27°~75°

Ⅱ2

较破碎

>75°或<27°

Ⅲ1

27°~75°

Ⅲ2

破碎

>75°或<27°

Ⅳ1

27°~75°

Ⅳ2

极破碎

>75°或<27°

Ⅴ1

27°~75°

Ⅴ2

结构面无明显规律

Ⅴ3

注:

岩体完整程度按GB50218-20143.2.3确定。

4.3 危岩体的破坏形式

依据成因机理按表4将危岩体破坏形式分为四类,即:

倾倒式、滑移式、坠落式、剥离式。

破坏形式

岩性

结构面

地貌

受力状态

起始运动形式

倾倒式

直立或陡倾坡内的岩层

多为垂直节理、陡倾坡内~直立层面

峡谷、直立岸坡、悬崖

主要受倾覆力矩作用

倾倒

滑移式

多为软硬相间的岩层

有倾向临空面的结构面

陡坡通常大于55°

滑移面主要受剪切力

滑移、坠落

坠落式

坚硬岩层

垂直裂隙发育,通常无倾向临空的结构面

大于45°的陡坡

自重引起的

剪切力

下错、坠落

剥离式危岩

坚硬岩层

卸荷裂隙切割岩体或岩体节理发育等造成坡壁破碎,

陡坡坡壁

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

表面岩块在与母岩分离,产生脱落

表4 危岩体破坏形式分类

4.4 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危岩防治工程勘查应对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进行划分。

危岩防治工程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根据危岩体类型、所处相对高度按表5划分。

表5 危岩防治工程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危岩体类型

危岩体按所处相对高度

高位

中位

低位

Ⅳ1、Ⅴ1、Ⅴ2、Ⅴ3

复杂

复杂

中等

Ⅱ1、Ⅲ1、Ⅲ2、Ⅳ2

复杂

中等

简单

Ⅰ1、Ⅰ2、Ⅱ2、

中等

简单

简单

4.5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划分

危岩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为危害大、危害中等和危害小三级,见表6。

表6 危岩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

危害程度

灾情

险情

死亡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受威胁人数

(人)

可能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10

≥500

≥100

≥500

中等

3~10

100~500

10~100

100~500

≤3

≤100

≤10

≤100

注1:

灾情,指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

注2:

险情:

指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受威胁人数”“可能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

注3:

危害程度采用“灾情”或“险情”指标评价,满足一条即可。

4.6 危岩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以危害对象、危害程度为依据,将危岩防治工程划分为三级,见表7。

表7 危岩防治工程分级表

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危害对象

县级及县级以上城市

主要集镇,或大型工矿企业、重要桥梁、国道及一般专项设施等

一般集镇,县级或中型工矿企业,省道及一般专项设施等

危害程度

中等

1注:

工程等级的确定,满足表中的危害对象、危害程度中的一项即可。

4.7 危岩防治工程勘查等级划分

危岩防治工程勘查等级按危岩防治工程等级和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等级确定按表8。

表8 危岩防治工程勘查等级划分表

危岩防治工程等级

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5 危岩勘查

5.1 基本要求

危岩勘查阶段可分为初步勘查阶段(对应可行性方案设计)、详细勘查阶段(对应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补充勘查阶段(动态设计)。

对于规模较小,结构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应急治理的危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并勘查阶段,简化勘查程序。

应将监测作为勘查的组成内容,采用信息法进行全过程的勘查,及时向业主单位反映危岩地质信息,并可分阶段编制勘查报告。

各阶段的勘查任务应依据规范及任务书要求确定。

任务书应明确防治阶段、工作目的、技术指标和勘查要求。

各勘查阶段宜编制勘查大纲(勘查设计),应包含:

工程概况、勘查阶段和勘查目的;勘查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前人工作程度;收集勘查区域危岩的相关资料;明确勘查内容、方法、工作量及工程布置图;明确进度计划及完成日期;编制经费概预算等。

勘查应在充分分析已有资料及进行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

勘查工作量的布置应考虑到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拟采取防治措施的要求,其中,拟采取锚固、支撑防治措施的危岩勘查,应布置必要的勘探工作量;采取其它防治措施的危岩勘查,按需布置勘探工作量。

当勘查工作受危岩体所处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调查、地质测绘及勘探工作不能满足本规范的规定时,均应在施工期借助脚手架等多种手段开展施工阶段的补充勘查,进一步补充完善防治工程设计。

勘查工作受危岩体所处地形地貌等条件的限制时,应利用无人机影像测绘、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等勘查手段,查明危岩发育特征。

若采用无人机影像测绘、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应建立危岩数字表面模型,危岩数字表面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处理技术要求见附录G。

勘探应采用钻探、槽探及物探等方法,钻探孔布置宜结合锚杆(索)的施工进行。

5.2 危岩调查

危岩的调查范围应包括危岩及其影响区域,应达到控制性结构面之外稳定地带,并包括危岩可能崩落堆积区。

5.2.1 调查内容

a)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和范围。

b)初步调查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斜坡结构类型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构造结构面、原生结构面和风化卸荷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及其相互切割关系和稳定性。

c)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d)访问并核实危岩体变形发育史,包括危岩体形成的时间、崩塌发生次数、发生时间、崩塌前兆特征、崩塌方向、崩塌运动距离、堆积场所,崩塌规模、变形、已经造成的损失。

e)确定崩塌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降雨、河流冲刷、地面及地下开挖、采掘等因素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影响。

f)初步判断危岩体发生崩塌的可能性、规模及其运动的最大距离、路径和危害范围,应重视气垫效应和折射回弹效应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的特殊运动特征与危害。

g)调查崩塌堆积体及在斜坡上浮石、滚石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物质组成、分选情况、块度、结构、密实度和植被生长情况等,分析崩塌堆积体及在斜坡上浮石、滚石可能失稳的因素,判断堆积体及在斜坡上浮石、滚石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h)根据危岩崩落的距离和危岩发育宽度初步划定危岩隐患点的危险区,查明威胁对象,进行险情的分析和预测。

i)施工条件调查:

主要查明危岩区可利用的道路系统,结合拟采取的防护工程方案,查明拟建施工便道、施工索道选线和搭设位置,脚手架和安全防护排架搭设位置,材料堆场选址、道路交通管制路段和管制方案并分析其实施可行性,施工用水用电来源,施工临时占地和工程永久占地范围等。

工程测绘

a)工程测绘应提供能够满足防护工程设计需要的各种地形地质图件,主要包括危岩区工程地质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危岩体应统一编号,成果图件应按照工程地质制图要求编绘。

a)测绘方法可采用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影像测绘及人工测绘等。

j)危岩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

测绘范围即调查范围,比例尺宜采用1:

500-1:

2000。

拟采取防治工程区比例尺宜采用1:

100-1:

500。

k)危岩工程地质立面图:

比例尺宜采用1:

500-1:

2000,重点危岩体测绘比例尺宜采用1:

50-1:

100。

测绘重点是危岩区、危岩带、危岩体分布的位置,高程,范围尺寸,控制危岩体地质结构面的产状、性质等。

l)危岩落石工程地质剖面图测绘:

剖面布置应能控制不同危岩体,剖面方向应沿落石主要运动方向,剖面长度应包括上至调查范围的上界,下至落石可能威胁的居民或建筑区,测绘比例尺宜采用1:

50-1:

100。

m)比例尺上限与下限视危岩体规模、地质复杂程度而定,规模较小或地质条件较复杂者可用较大比例尺,反之用较小比例尺;锚固、支撑可用较大比例尺,其它用较小比例尺;初步勘查阶段用较小比例尺、详细勘查阶段用较大比例尺。

5.3 初步勘查阶段

勘查应满足可行性方案设计的要求。

基本查明危岩所处地质环境条件,收集勘查区危岩的相关资料。

可利用无人机影像测绘或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运用点云数据建立危岩体数字表面模型;编绘水平和俯视正射影像图、三维动画,并依此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以展示不同角度危岩发育特征;测算危岩体规模尺寸和结构面产状,绘制赤平投影图,分析地质体三维空间的结构要素,判断结构面与危岩体空间关系,据此评价危岩体稳定性,基本查明危岩成灾机理、类型、发育特征及变形破坏趋势。

应调查危岩造成的灾害损失,分析预测可能造成灾害的影响范围,圈定危险区,确定受威胁对象,预测损失程度。

初步勘查阶段可适当布置勘探工作,对用于稳定性等计算的岩石物理力学等参数以收集资料为主。

初步勘查阶段的勘查报告内容包括:

序言、地质环境条件、危岩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危岩体结构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评价、防治工程方案建议,以及针对可能采取的工程措施,提出施工图设计阶段有针对性的勘查要求。

相应的平面图、剖面图、专题图、物理力学测试报告、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变形监测报告等原始附件。

5.4 详细勘查阶段

结合防治工程的部署,充分利用初步勘查阶段的成果,进一步查明危岩体结构、空间几何特征和体积、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工程设计需要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评价和相关计算,满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根据拟采取的防治方案开展工程部署区测绘工作,工程测绘应沿工程布置轴线进行。

勘探

5.4.3.1根据危岩分布特征,主勘探线沿危岩体主崩方向可布置多条,且尽可能通过危岩体重心,纵贯整个勘查区,向下进入稳定基座岩土体内,向上穿过危岩体最后一条控制性结构面进入其后方稳定岩土体内。

5.4.3.2危岩体辅勘探线的布置宜平行于主勘探线布置。

5.4.3.3危岩体防治工程轴线勘探剖面的布置沿设计工程轴线布置。

5.4.3.4应查明上部边界控制结构面的宽度、长度、深度、剖面形态、尖灭层位、充填情况等。

5.4.3.5危岩体勘探点线的布设

a)详细勘查阶段的勘探线间距布置按表9执行。

表9 危岩体勘探点线间距要求

勘查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勘探线间距(m)

10

20

30

b)主勘探线上的勘探点应能控制危岩体的主要结构面,揭露同一结构面的勘探点,视危岩体的规模,不宜少于1个,主勘探线上的勘探点和地质调查点总数不少于3个。

辅勘探线上的勘探点或地质调查点总数不少于3个。

5.4.3.6危岩体勘探深度的要求

a)勘探孔的深度应以查明危岩体基座和周边岩(土)体特征为目的,其中,水平(倾斜)钻孔需查明锚固段、垂直钻孔需查明桩及墩设置深度。

b)垂直(倾斜)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底层危岩体控制性结构面,进入稳定岩土体的深度应满足拟设计防治工程的要求,且应不小于3m。

c)水平(倾斜)钻孔应穿过危岩体上部控制性结构面,进入稳定岩土体的深度应满足拟设计防治工程的要求,且应不小于5m。

施工图设计勘查报告内容包括:

序言、危岩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危岩体结构特征、危岩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评价、力学计算与分析等。

并提供岩土体物理力学测试、设计参数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危岩变形监测等原始报告和附件。

应提交供设计图使用的工程地质图册等,包括:

各防治单元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探井、探槽展示图。

5.5 补充勘查阶段

鉴于危岩多发育在陡峭的山崖,导致危岩勘查不同程度存在盲区。

因此,危岩防治工程可在施工期间利用脚手架等工程开展施工阶段的补充勘查,危岩防治应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施工单位应配合勘查单位完成施工阶段的补充勘查。

包括清除危岩和钻探所揭示的地质露头编录、重大地质结论变化的补充勘探和竣工之后的地形地质状况测绘,并对其作出评价结论。

采用信息反馈法,结合防治工程实施,及时编录分析地质资料,将重大地质结论变化及时通知业主,情况紧急时应及时通知施工和设计单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施工阶段勘查应按本规范5.2、5.3、5.4条的有关规定,对已有勘查成果进行复核和补充。

对于拟采取锚固技术治理的危岩,可结合锚固孔的施工,进一步查明主控结构面及锚固段的岩土体特征,锚杆钻机需改为回转钻进便于采集岩芯,据此调整治理设计。

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及时改进提出施工方法的意见,保障防治工程的施工适应实际工程地质条件。

施工阶段补充勘查应提交补充勘查报告及图件等。

6 危岩稳定性和落石运动分析

6.1 试验

岩体力学试验:

采取控制危岩体边界的主结构面岩石试样进行岩石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饱和、天然)等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参数,为评价危岩体稳定性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