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885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课时作业7 1.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课时作业71

课时作业7 个人收入的分配

 时间:

45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质量和数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据此可以判断,以下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C )

A.某国有企业中秋节给每位职工发一盒月饼

B.集体企业通过改革创新获取的更多的利润

C.国有企业的职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工资、奖金

D.贾某在私营企业因工作质量优异所获得的奖励

解析: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C项属于按劳分配方式所得到的分配;A属于福利性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集体企业的利润不属于按劳分配,B与题意不符;贾某在私营企业因工作质量优异所获得的奖励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与题意不符。

2.某家庭有甲、乙两个劳动力,城镇化建设中,该家庭承包的6亩地以每年每亩1100元转包给一家私营农业公司经营。

当年甲在该公司打工,月工资1200元;乙在一家中型国有企业工作,当年工资、薪金收入为30000元,当年乙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000元。

则该家庭当年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分别为( B )

A.4.44万元、0.96万元B.3万元、2.4万元

C.3.66万元、1.74万元D.0.55万元、4.85万元

解析:

本题创设情境,以计算题形式考查分配方式的知识。

根据题意,该家庭承包的土地转包给私营农业公司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所得收入,即6×1100=6600(元),甲在该私营农业公司打工,收入是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收入,即1200×12=14400(元),乙在国有企业上班的工资、薪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收入,乙当年的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000元,是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所得收入,则该家庭当年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为6600+14400+3000=24000(元),按劳分配所得收入为30000元。

3.生产要素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率参与分配。

这是因为( A )

①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②这样做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我国当前分配方式的主体

④生产要素的利用总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率参与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①②正确。

在我国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是主体,③错误。

④中“总能”表述太绝对。

4.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近年来,“分享经济”在中国悄然兴起。

所谓“分享经济”,就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取收入的经济现象。

下列对“分享经济”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①“分享经济”获得的收入一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从消费的目的来看,“分享经济”属于租赁消费

③“分享经济”有利于调动闲置要素的积极性、增强市场活力

④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有利于缩小社会整体收入差距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租赁消费是按照交易方式进行划分的,故②错误;“分享经济”所取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收入差距,故④错误。

5.浙江知名民企H集团启动“星青年”人才战略,3名刚从名校毕业的博士生被该集团聘为董事局主席特别助理,年薪500万元。

这一事件从一个侧面表明( D )

A.企业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

B.民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

C.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

D.按要素分配能体现对知识人才的尊重

解析:

浙江知名民企H集团启动“星青年”人才战略,重金聘请人才,从一个侧面表明按要素分配能体现对知识人才的尊重,D符合题意;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政府的就业举措,不是企业的就业举措,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企用高薪吸引拔尖人才,不体现民营经济在就业方面的优势,B与题意不符;生产工具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C错误。

6.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

明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地上建筑农户个人所有、经营收益经营者所有,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D )

①农民获得收益是因为土地与经营资本相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向经营者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农户通过流转闲置地上建筑所获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可助力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才会创造价值,①表述错误;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属于集体,②表述错误;地上建筑属于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是按要素分配所得,③符合题意;“三权分置”,促使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可助力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④符合题意。

7.右边漫画告诉我们的经济学道理是( D )

A.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要完善分配制度,为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证

解析:

漫画启示我们要完善分配制度,取缔非法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故选D项。

A项说法片面,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作用;B项与漫画所讽刺的寓意相反;漫画的寓意主要是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8.如果你有一项技能,通过网站或APP就能找到为之付钱的用户,在全职工作之外,也新增了一项临时工作,在网络平台上推出上门家政、饭店送餐、网络约车等新型用工方式。

这种经济形态被称为“零工经济”。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B )

A.“零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B.“零工经济”获得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C.“零工经济”有助于分享公共资源,实现灵活就业

D.“零工经济”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

解析:

从材料可知,“零工经济”顺应了经济发展潮流,所获得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B符合题意;“零工经济”的发展有可能拉大收入分配差距,A错误;“零工经济”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灵活就业,但不是分享公共资源,C错误;“零工经济”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但不能发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D错误。

9.某村积极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与农户签订协议,将闲置农屋经过统一改造、装修,租给外来务工人员。

农户将闲置农房出租有利于( C )

①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②实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③④

解析:

农户将闲置农房出租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①④符合题意;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②不符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劳动报酬,排除③。

10.国务院指出,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七大重点群体,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

对这一举措认识正确的( A )

①是为了强化分配政策导向,确保收入分配公平

②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时期的主要矛盾

③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A.②③B.①②

C.①④D.③④

解析:

①确保收入分配公平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国家推动城乡居民总体增收,有利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②符合题意;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七大重点群体,致力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表明国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③符合题意;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④错误。

11.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

改革完善个税征税模式,将劳动性所得,如劳务报酬、稿酬等作为综合所得合并,然后确定“起征点”进行征税。

上述举措旨在( A )

①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②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③适当减少财政收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④改革我国税收模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并改革完善个税征税模式等,这些举措旨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①②符合题意;财政收入渠道很多,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一定会减少财政收入,③错误;改革完善个税征税模式不等于改革我国税收模式,④错误。

12.《上海市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提出,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下列有助于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是( C )

①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实施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

④确认市场经济下各种收入的合法性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和实施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是从初次分配角度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从再分配角度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排除;④错误,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排除。

13.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提出,分配要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同时明确要求以业绩为导向、加强全员绩效考核,职工工资收入与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挂钩,收入能增能减。

文件所提要求的经济学依据是( C )

①社会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物质前提

②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

③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④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解析: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的要求,从经济生活角度体现了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①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14.读漫画《“分蛋糕”》。

要解决天价薪酬,应该( D )

“分蛋糕”

①发挥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

②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③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漫画体现了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④正确。

仅靠市场自发调节只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故①排除;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是解决收入分配悬殊的措施,故③排除。

15.收入分配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职位差距三把“剪刀”剪掉的是一些居民的幸福感,剪出的是不公感。

要加速改善这种状况,需要( A )

①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调节中的决定作用

②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④大力发展经济,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A.②④B.③④

C.①④D.①③

解析:

①可能会加大收入差距,不选;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错误;②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有效措施,故选A。

16.西方经济学家斯蒂格里兹说:

“竞争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会使得一部分人缺乏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

”经济学家奥肯则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指出:

“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

这主要说明( B )

A.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不公平

B.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C.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D.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目的

解析:

“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体现的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17.贫困经济学有一个规律:

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注: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据统计,未来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1/3将来自贫困地区。

为缩小收入差距,我国当前需采取的措施有( D )

①坚持并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

②消除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

③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材料强调缩小收入差距,而不是强调就业问题,排除②;缩小收入差距要靠国家的宏观调控,不能靠市场,排除④;为缩小收入差距,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的素质,①③正确。

18.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比同期GDP6.8%的增速仅低0.2个百分点。

由材料可推断出( D )

①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劳动报酬同步增长

③居民收入随经济增长同步增长

④居民收入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同步增长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①③

解析:

2018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期GDP增速仅低0.2个百分点,由此可推断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或居民收入随经济增长同步增长,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体现劳动报酬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也体现不出居民收入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同步增长,②④与题意不符。

二、综合题(28分)

19.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决心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构建起“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答案:

(1)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为实现社会公平,构建起“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提供物质保证。

(2)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起“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