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791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第四十五次文档格式.docx

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1.5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1.8-2万穴,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

一般每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和有机肥,肥料运筹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

水浆管理上,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排水搁田,生育后期注意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收割前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

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

2、盐两优888,感,7.1%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902

二、来源与类型 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582S×

盐恢888配组,于2004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2.9公斤,较对照Ⅱ优084增产7.1%,2006年增产6.3%,2007年增产7.8%,两年增产均极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5公斤,较Ⅱ优084增产5.9%。

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

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感穗颈瘟;

每亩有效穗14.7万,每穗实粒数154.5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7.4克。

株高124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37天左右,较Ⅱ优084早熟1-2天;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长宽比3.2,整精米率64.6%,垩白粒率24.0%,垩白度3.6%,胶稠度8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一般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1.5公斤左右。

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5天左右,每亩栽插1.6-1.8万穴,基本苗7-8万。

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基面肥、分蘖肥以及穗肥的比例以4:

3:

3左右为宜。

水浆管理上,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湿润养老,高峰苗每亩不超过25万,适时排水搁田,收割前5天断水。

特别要注意白叶枯病和穗颈稻瘟的防治。

3、盐582S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903

二、来源与类型 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广占63S为母本,以中籼“桂99”为父本杂交选育,于2003年育成,属籼型光温敏不育系。

三、特征特性

株型较紧凑,分蘖性强,叶色稍深,株高75-80cm,5个伸长节间,主茎总叶片数14-15张;

穗型中等,穗长21-22cm,平均每穗颖花数135-140粒,千粒重25-26克,播种至齐穗期72-75天,全生育期105天左右。

据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鉴定,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在23℃和24℃之间。

现场鉴定不育株率为100%,花粉败性类型为无花粉型,不育性稳定。

开花习性好,花时较集中,正常气候条件下,上午8:

30-9:

00始花,10:

30-11:

30盛花,阴天会推迟;

开颖时间30-45分钟;

柱头自然外露率70%左右,其中双边外露率30%左右,单边外露率40%左右,异交结实率可达50%左右。

4、盐粳11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904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盐粳30192”,由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粳93272/镇稻88,于2005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5.6公斤,较对照镇稻88增产4.5%,2006年增产4.7%,2007年增产4.3%,两年增产均极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1.8公斤,较镇稻88增产4.5%。

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强;

每亩有效穗19.5万,每穗实粒数129.6粒,结实率91.5%,千粒重26.4克。

株高9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2天左右,较镇稻88早熟1-2天;

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

条纹叶枯病2006-2008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6.3%(感病对照三年平均穴发病率69.6%);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整精米率71.7%,垩白粒率24.0%,垩白度1.8%,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3.0-3.5公斤。

一般6月上旬移栽,湿润育秧秧龄30天左右,旱育秧35天左右,每亩栽插1.8-2.0万穴,基本苗6-8万。

一般每亩施纯氮18-20公斤,基蘖肥与穗粒肥之比以6∶4为宜,栽后5-7天施用分蘖肥,叶龄余数3.5叶时施促花肥,叶龄余数为1时施保花肥。

水浆管理上,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后期干湿交替,栽后总茎蘖数达到25-26万时,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控制在30万左右,孕穗扬花阶段,保持浅水层,成熟前7天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

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5、连粳6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905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H01023”,由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镇稻88//京4/109,于2004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1.5公斤,较对照镇稻88增产3.8%,两年增产均极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4公斤,较镇稻88增产7.3%。

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较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强;

每亩有效穗18.3万,每穗实粒数143.2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5.8克。

株高10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4天左右,与镇稻88相当;

条纹叶枯病2006-2008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3.5%(感病对照三年平均穴发病率69.6%);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整精米率68.4%,垩白粒率29.0%,垩白度2.6%,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播量20-25公斤,旱育秧每亩播量30-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3公斤左右。

一般6月上旬移栽,湿润育秧秧龄30天左右,旱育秧35天左右,每亩栽插1.8-2.0万穴,基本苗6-7万。

一般每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并注意磷钾肥的配合施用,肥料运筹上施足基肥、酌施面肥、早施促蘖肥,确保有效分蘖临界期总茎蘖数20万左右。

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后期及时排水轻搁田,干湿交替,孕穗扬花阶段,保持浅水层,成熟前7-10天断水。

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

6、扬农稻1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906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扬20238”,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与扬州苏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武育粳3号/68001//武育粳3号/扬粳201,于2003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5.8公斤,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1.7%,2005年增产10.0%,2006年增产12.4%,两年增产均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5.8公斤,较武育粳3号增产6.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0公斤,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7.5%。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强,叶色较深,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一般;

每亩有效穗22.1万,每穗实粒数117.2粒,结实率86.9%,千粒重24.3克。

株高9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6天左右,较武育粳3号迟熟3天;

接种鉴定感白叶枯病、穗颈瘟,高感纹枯病;

条纹叶枯病2006-2008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25.9%(感病对照三年平均穴发病率69.6%);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74.2%,垩白粒率29.0%,垩白度3.7%,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0%,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25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4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2.5-3.0公斤。

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天左右,每亩栽插2.0万穴左右,基本苗8-10万。

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

4为宜。

基肥在整地前施入,栽插后5天施分蘖肥,穗肥以促花肥为主,促保兼顾。

水浆管理上,薄水栽秧,浅水分蘖,寸水活棵,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

每亩总茎蘖数达到25-27万时,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控制在33万左右,收割前7-10天断水。

7、淮稻13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907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淮9862”,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由淮6222(泗阳83486/中国91//连粳1号)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2.2公斤,2006年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2.1%,2007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9.7%,两年增产均极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3.7公斤,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5.4%。

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中等,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

每亩有效穗19.2万,每穗实粒数120.0粒,结实率87.9%,千粒重28.5克。

株高10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4天左右,较武育粳3号迟熟1天;

条纹叶枯病2006-2008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20.7%(感病对照三年平均穴发病率69.6%);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73.3%,垩白粒率12.0%,垩白度1.3%,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5%,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4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3公斤左右。

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湿润育秧秧龄30天左右,旱育秧秧龄45天左右,每亩栽插2.0万穴左右,基本苗7-8万。

一般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肥料运筹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基蘖肥与穗肥以6:

4左右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穗肥促保兼顾。

水浆管理上,薄水栽秧,浅水分蘖,寸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

总茎蘖数达20万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控制在每亩28万左右。

成熟前5-7天断水。

8、盐粳10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908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盐粳30237”,由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2-271/盐粳94173//武运粳8号,于2005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6.9公斤,2006年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5.8%,2007年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7.8%,两年增产均极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9.2公斤,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6.3%。

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较好,抗倒性较强;

每亩有效穗20.6万,每穗实粒数120.2粒,结实率92.5%,千粒重26.7克。

株高106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3天左右,与武育粳3号相当;

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中抗穗颈瘟,高感纹枯病;

条纹叶枯病2006-2008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22.4%(感病对照三年平均穴发病率69.6%);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整精米率66.3%,垩白粒率21.0%,垩白度1.9%,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4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2.5-3.0公斤。

一般6月上旬移栽,秧龄30-35天,每亩栽插1.8-2.0万穴,基本苗保7-8万。

一般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以6:

水浆管理上,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

每亩总茎蘖数达到22-24万时,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控制在30万左右,收获前7天断水。

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

9、盐稻10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909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盐稻866”,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稻8933糯/盐稻9107,于2002育成,属迟熟中粳糯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搭配种植。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8.8公斤,2006年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2.7%,2007年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7.9%,两年增产均极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6公斤,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1.6%。

每亩有效穗20.7万,每穗实粒数125.2粒,结实率88.5%,千粒重24.5克。

株高96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6天左右,较武育粳3号迟熟3天;

条纹叶枯病2006-2008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1.8%(感病对照三年平均穴发病率69.6%);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76.7%,胶稠度10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达到国标优质糯稻标准。

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5-4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2.5-3.0公斤。

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湿润育秧秧龄35天左右,旱育秧龄20天左右,每亩栽插2.0万穴,基本苗7-8万。

一般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肥料运筹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氮肥前后期比例为6:

水浆管理上,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保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

每亩总茎蘖数达到28万时,分次适度搁田,收获前7天断水。

10、南粳45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910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宁32213”,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中粳315/盐334-6//武运粳8号,于2004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3.1公斤,2006年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0.6%,2007年较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7.9%,两年增产均极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8公斤,较扬辐粳8号增产6.3%。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相好,抗倒性中等;

每亩有效穗19.3万,每穗实粒数119.4粒,结实率91.2%,千粒重28.4克。

接种鉴定中抗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

条纹叶枯病2006-2008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23.3(感病对照三年平均穴发病率69.6%);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70.7%,垩白粒率25.0%,垩白度1.5%,胶稠度8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4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0公斤左右。

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天,每亩栽插1.7-2.0万穴,基本苗6-8万。

一般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搭配施用磷钾肥,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以6:

4为宜,移栽后5-7天施分蘖肥。

水浆管理上,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抽穗扬花时保持水层,后期干湿交替,收获前10天断水。

11、3优88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911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连粳优05-2”,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3A×

LC50-88配组,于2005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粳稻组合。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淮北、苏中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2.2公斤,2006年较对照九优138增产11.2%,2007年较对照九优418增产3.5%,两年增产均极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7.3公斤,较九优418增产4.5%。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较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相好,抗倒性较强;

每亩有效穗14.4万,每穗实粒数171.0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5.8克。

株高12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49天左右,较九优418早熟3-4天;

接种鉴定感白叶枯病,中抗穗颈瘟,感纹枯病;

条纹叶枯病2006-2008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25.6%(感病对照三年平均穴发病率69.6%);

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整精米率69.8%,垩白粒率29.0%,垩白度4.8%,胶稠度8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播量15-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播量20-3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2.0公斤左右。

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左右,每亩栽插1.6-1.8万穴左右,每穴2-3苗,基本苗7万左右。

一般每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基面肥、分蘖肥、穗粒肥的比例以2:

3:

5为宜。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早施重施分蘖肥,促前期早生快发,穗肥以保花肥为主。

水浆管理上,浅水栽插,深水活苗,薄水分蘖,适时搁田,高峰苗不超过25万,搁田后干干湿湿,抽穗后20天内保持浅水层,收获前7-10天断水。

特别要注意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12、扬粳4227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912

二、来源与类型 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粳7057/黄叶9520,于2004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搭配种植。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3.9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5.1%,2006年增产4.5%,2007年增产5.7%,两年增产均极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5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15.0%。

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浅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

每亩有效穗20.2万,每穗实粒数124.8粒,结实率91.0%,千粒重27.2克。

株高103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9天左右,较武运粳7号早熟1-2天;

条纹叶枯病2006-2008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